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 曉寒

車東西的各位CEOCTOCOO、總經理、總監、總工程師、高富帥、白富美讀者朋友們:

時間白駒過隙,一眨眼我們就一同從從雞年來到了狗年。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我謹代表車東西,以及兄弟媒體智東西所的有工作人員,在此向各位讀者及親友送上最誠摯的新春祝福,祝大家新春快樂萬事如意,事業更進一步!

與此同時,我也想結合自己春節自駕1000公里回家的經歷和車東西在交通工具變革出行方式變革方面的報道積累,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整個出行產業變革的一些觀察與思考,與大家一起尋找出行領域的中國式機會!

一、自動駕駛技術離落地越來越近

作為一個科技圈媒體人,昨夜春晚珠海分會場的無人車+無人機+無人船海陸空科技秀讓我印象深刻。雖然這個節目更多的是為了打造一個炫酷的視覺效果,但當看到一輛輛無人車在珠港澳大橋上整齊地走著8字的時候,我能明確的感受到自動駕駛技術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從北上廣回到小縣城,發現中國式出行變革四大機會

無獨有偶,谷歌CFO在最近一次財報會議上直接表示要在今年推出共享出行APP,讓消費者直接打一輛無人駕駛網約車帶你出行。回到國內,Pony和景馳在節前同一天宣布在廣州開啟了無人駕駛網約車的試運營服務、北京地區的自動駕駛路測法規的細節也緊著出臺

從北上廣回到小縣城,發現中國式出行變革四大機會

(谷歌無人車)

同樣的,2017年下半年起,車東西在與智行者、圖森、馭勢等多家自動駕駛公司CEO交流時,量產與試運營都是他們提及最多的詞匯。

另一邊,春節自駕回家路上一個人開了1000公里后身心俱疲,不僅僅是身體和精神上的勞累,從北京一路向南,路上目睹了至少6起嚴重車禍讓我對長途自駕充滿了恐懼,所以也更加刺激了我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渴求。

所幸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例如高速公路等限定場景的自動駕駛技術在2020年之前就會解救一大批人。

二、共享出行逐漸向中小城市滲透

春節自駕途中我刻意拐路去幾個不同級別的城市轉了一圈,既有省會、地級市,也有小縣城和鄉鎮。雖然這些地方由于大量返鄉人群聚集都堵不堪言,但有意思的是,我發現像是網約車、共享單車、分時租賃等服務也開始陸續出現。

像是河南省會鄭州就興起了本地分時租賃品牌一步用車,并逐步擴張到了鄰省安徽。而力帆旗下的盼達用車,海馬汽車龐大集團的合資公司海馬龐大也都在鄭州開始了布局。

從北上廣回到小縣城,發現中國式出行變革四大機會

(鄭州的盼達用車)

同樣的,鄭州街頭也有共享單車,雖然密度沒有北京等一線城市那么高,但這里依然還是聚集了摩拜、ofo以及其他中小玩家的共享單車。

在像是地級市南陽,以及縣城新野這些地方,雖然還沒有看到分時租賃和共享單車的身影,但網約車市場卻隨著許多大城市回鄉人群而一并火爆了起來。車東西記者Origin在四川一個縣城與網約車師傅交流中也得知,很多當地人甚至已經開始固定使用網約車來進行日常通勤。

我國的人口規模巨大,如果每個人都通過私家車來解決個人出行問題,我國的城市根本容納不下,而共享出行則像是一粒種子,扎根于這個時代并將在不遠的未來成為出行體系的重要支撐。

三、國產車銷量爆棚并向上升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共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902萬輛和2888萬輛,連續第九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而第二名的美國售出了1724萬輛汽車。

春節期間,我特別留意了一下老家各地的車型分布情況。

在鄭州這類居民收入較高的省會城市仍然是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的天下,大部分選購的都是本田、豐田、別克、雪佛蘭、福特、標致雪鐵龍等車型,奔馳寶馬奧迪路虎捷豹也是隨處可見。

但到了地級市,國產車型的比例就大幅上漲。像是在新野這樣的縣城,完全就是國產SUV車展!滿大街的傳祺GS4、吉利博越、長安CS75、哈弗H6,而像是大城市少見的東風風光、寶駿560,甚至是凱翼等品牌也成了熱門車型。

從北上廣回到小縣城,發現中國式出行變革四大機會

(國產品牌是中小城市的銷量主力)

而需要知道的是,在一線城市與省會之外,我國總計還有共有2800多個縣城和270多個地級市!換句話說,這些地區的人們就是吉利之所以能收購沃爾沃的根源。

在國產車占領縣城的同時,我也觀察到多輛領克01、Wey VV7這類售價超過15萬的高端國產車型在跑。很明顯,中小城市的部分人群在購買完10萬以內的國產大號SUV后,他們也愿意在換車繼續支持國產高端品牌。

從北上廣回到小縣城,發現中國式出行變革四大機會

(Wey VV7)

這里的關鍵點在于,當汽車進入電動時代,當國產車企不再因為發動機和變速箱等動力部件受制于跨國車企,未來20年誰主沉浮還真不好說。

這是我們的中國式機會,也是蔚來、小鵬、威馬等新造車公司的機會。

四、新能源汽車在大城市普及加速

春節前一天,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出臺了2018年新能源補貼政策,進一步提升了對新能源乘用車續航里程、電池密度等關鍵指標的要求(其實相當于補貼退坡),降低了對新能源客車和專用車的補貼標準。

從北上廣回到小縣城,發現中國式出行變革四大機會

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已然沒有什么好質疑的地方,但是從北京等大城市來看,其普及速度可能要超過我們的想象。

隨著北京這類大城市出行政策的收緊,汽油車推出歷史舞臺的時間越來越快。

政府一方面在不斷減少汽油車指標,要不了幾年汽油車就會實現零增長。另一方面,又通過排放法規不斷成批次大規模淘汰老舊汽油車輛,引導居民從汽油車向電動車過渡。

與此同時,通用、福特、大眾等跨國車企,以及蔚來、小鵬、威馬等新造車公司也在積極發力新能源汽車,從今年起市場上就會有許多更可以媲美燃油車的產品可供選擇。

像在北京,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想明白了這點,開始從汽油車搖號轉向了電動車。29日,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表示,截止2824點,已經有21萬余人在排隊申請新能源汽車牌照,按照20186萬個指標估計,新能源牌照在春節前即已經被搶光,而輪候人員目前已經排到2021年。

結語:出行領域的中國式機會

宏觀上,雖說汽車與出行領域所謂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趨勢已是共識,但是如果你從大城市走回中小城鎮,會發現這些趨勢不僅存在,并且還實打實地存在大量機會。

不管是能夠解救每年數千萬自駕人群的自動駕駛技術、幫助中小城市提供多元化出行方式的共享出行服務,還是逐漸向高端演進的國產汽車品牌,都將在未來5—20年的中國迸發出大量火花。

最后說句文藝的,很高興也很興奮能夠與各位一同見證中國乃至全球出行產業的這場巨變。

從北上廣回到小縣城,發現中國式出行變革四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