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漠影

在選擇創業造“電動車”之后,媒體關于李一男創業一是大多停留在談情懷和想法的維度。李一男和其牛電科技到底是要造怎樣的一款電動車產品?李一男的背后又是怎樣的一個團隊?

李一男曾在創業自述中提到關鍵的一句,“電動車仍然存在許多的缺陷、詬病、偏見和歧視,我相信科技的力量能夠改善并大幅提高這個行業的現狀。”所以搞定缺陷、詬病、偏見和歧視成了牛電產品的目標。

但除此之外,需要明確的是,牛電雖然聲稱要造一臺“最好的電動車”,但一定不是一臺人人會買的大眾產品,如果拿iPhone來做類比,這一定不是一臺“iPhone 5c”而是一臺“iPhone 5s”。

牛電電動車真相一 李一男背后的老板是誰?
(非電動的比亞喬經典踏板車,沒錯,就是出現在羅馬假日里的那個品牌)

誰是電動車的“發燒”人群?

從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與牛電內部人士的溝通看,這樣一臺電動車的典型應用人群其實是現在開著“雜牌小龜電動車”、“組裝R9”炸街擾民摩托車、本田Dio踏板摩托車類型的年輕人群體。此類人群集中的一個典型代表應該是游走在五道口的留學生和中關村一帶的上班族們。

你身邊一定看到過此類年輕人,他們追求自由、時尚、便捷的通勤方式,但前面提到的幾款產品存在的問題又顯而易見,雜牌電動車在安全、性能上都沒有足夠的保障,而摩托車一直游走在北京的交通出行的邊緣地帶,四環內規定不可通行、加油限制、上牌限制等等,且不用我們上升到環保的高度。

市場有多大?

在智能硬件創業類目里出現電動車這個品類后,專門找了幾組數據,通過幾個典型數據來看市場規模:

按照2014年的行業數據,國內2輪電動車市場的規模在1800萬臺。60%的市場由前10的品牌把持,比如愛瑪、雅迪、新日等,排名前三的廠商銷量都在百萬臺以上。

同時可以比照另一個數據,在汽車市場,新能源車也在快速增長,相比2012年的14萬輛和2013年的20萬輛,2014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了30萬輛,新能源代步工具從2輪到4輪,市場接受度在快速提高。

牛電電動車真相一 李一男背后的老板是誰?

團隊是否靠譜?

關于牛電科技的團隊,其實也有真相可扒,雖然目前在媒體和公眾視野里,擺在前臺的是CEO李一男,但牛電科技的另一個非常核心人物,其實是80后創業者,牛電項目的發起和品牌創始人胡依林,胡依林設計師出身,更擅長產品的把控,因而站在產品研發的后方,而將李一男以投資人+CEO的角色推到前臺。

從胡依林之前自己所講,在獲得融資,李一男入伙之前,已經折騰項目將近一年,完成了“閉門造車”的早期過程。

牛電電動車真相一 李一男背后的老板是誰?

再之后才組建了現在的核心團隊,同時還購入了頂級域名niu.com。其核心成員包括:

CEO/聯合創始人 李一男
品牌創始人/總裁 胡依林
市場副總裁 張一博
系統研發副總裁 劉成棟
供應鏈副總裁 何衛華
首席產品設計師 Joseph Nelson

從這個團隊名單看,大都有大公司深厚背景,還是從胡依林之前的表述看,其中很多核心人員,也是在李一男入局后,帶起拜見拉入的,但從團隊的互補來看,牛電目前的團隊在產品、設計制造和品牌對外方面都有不錯的互補,等待的只是產品的最終如何給市場真正帶來怎樣的不一樣和攪局破壞點。

后續智東西解密: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硬創先鋒Plus力圖還原業內重大硬創項目從零到一的產生過程、核心思路和不為人知的經歷。

圍繞牛電科技,下期我們將著重解讀牛電產品的核心玩法,關鍵參數和智能化玩法的邏輯在哪里,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