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Origin
9月20日,由智東西聯合CAPE、極果主辦的GTIC 2018全球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峰會在重慶召開,大會邀請到來自學術界、整車企業、互聯網公司、汽車零部件廠商、電信運營商、自動駕駛新興公司、車聯網企業等智能汽車供應鏈各領域核心公司30余位專家、高管一同登臺,分享對智能汽車最前沿的見解。
GTIC 2018全球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峰會的開場主旨演講嘉賓、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學術圈的領軍人物,清華大學智能網聯車輛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李克強教授發表了題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動態及對策建議》的演講,從高屋建瓴的全行業視角,展示了全球智能汽車的發展現狀,指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這一路徑是中國的機會,并提出了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的兩大途徑——建立六大體系與五大基礎平臺。
車東西特別整理了李克強教授的演講要點,呈現如下。
一、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產業的中國機會
李克強教授認為,汽車產業因為與新一代的移動互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結合,正處在一場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產業革命中。在這場變革中,一條相對傳統的路線是以車本身為主,通過增加傳感器等形式來實現車輛的自動化。另一條路線則是,ICT行業跨界與汽車行業結合,通過網聯的形式,不僅實現汽車的自動化、網絡化,還打造全新的產品形態,即“智能網聯汽車”。
李克強教授稱,其實智能網聯汽車的說法在國際上已有,但發達國家并沒有往這個路線真正著力發展,這是中國的機會。
他還認為,智能網聯汽車帶來的改變,從交通系統來看,最本質的是解決安全、節能環保問題,其次才是交通和商業模式的改變。智能網聯汽車要產業化,為保證其安全性、可靠性,監管需要跟上。
李克強教授分享到,當前,美國、日本、歐洲都有相對完整的政策和戰略規劃來推進智能汽車的應用。? ?

[131][28]
在產業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第一個趨勢,高等級的自動駕駛會先在出租車等出行業態上得到應用。第二個趨勢,對于乘用車而言,涉及到高等級的自動駕駛,代客泊車等特殊使用會先得到應用。李克強教授表示,高等級的自動駕駛要應用在常規道路上,仍然任重道遠,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二、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六大體系
李克強從國內主機廠及ICT企業的動態中總結到,國內產業界的智能汽車發展已經正式起步,相關的測試評價體系與規范已經開始建立。
李克強認為,要促進國內智能汽車的發展,有六大戰略任務需要完成:

1、自主可控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體系
這一體系是首要的、核心的,以技術創新作為產業進步的核心驅動力,并且其中的技術不僅限于基礎技術。
2、跨界融合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體系
這個體系并不一定是今天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體系,整個供應體系可能會發生改變,商業模式也可能會發生改變,現有體系中的龍頭老大面臨挑戰。
3、先進完備的智能網聯汽車路網基礎設施體系
該體系中的路網基礎設施不僅僅包括傳統的”道路設施“,還包括信息基礎設施,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圖系統都包括在其中。建立這一體系需要有新的法規標準,同時要應對信息安全問題。
4、系統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法規標準體系
該體系中,需要由上至下地建立智能汽車相關法規與智能網聯汽車的中國標準,同時也發揮企業、第三方機構與官方三方結合的認證認可機制作用。
5、科學規范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監管體系
在這一體系中,汽車運行、研發制試測試、注冊登記、道路交通管理等多種方式將結合起來,讓智能汽車處在多重監管中以保障運行。
6、全面高效的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體系
李克強教授提出在“端管云”三方面多個環節入手加強防控,同時建立覆蓋中心平臺、運營企業、智能汽車的應急響應機制和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漏洞庫。
三、打造中國標準智能網聯汽車亟需五大基礎平臺
李克強教授表示,發展中國的智能汽車產業,就要打造中國標準智能汽車。他提出了采用中國標準的四大優勢:
一則可以適應中國獨特的交通環境和駕駛行為;二可以利用中國ICT、互聯網產業的良好基礎,突出“兩化融合(信息化與工業化)”的發展特色;三來能夠發揮中國快速形成共識、快速推進的體制優勢;四可以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及產業安全。
李克強教授認為,中國標準智能汽車應該滿足三大條件:符合中國基礎設施標準、符合中國聯網運營標準、符合中國新體系架構汽車產品標準。

而中國標準智能網聯汽車要良好發展,關鍵要依靠產業化與技術創新。李克強教授表示,中國標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亟需五大技術基礎平臺:智能網聯計算基礎平臺、智能網聯車載終端基礎平臺、智能網聯汽車云控基礎平臺、高精度動態地圖基礎平臺、信息安全基礎平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技術基礎平臺并非某一家公司可以獨立建設,需要集結整個產業的力量,而在建設完成之后,也將使產業中的每個參與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