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選標題:
2、李彥宏所說的“車路協同”,真實意圖指向智能城市
3、百度的智能駕駛路線:從車路協同到智能城市
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諾亞
10月18日,本年度規格最高的智能汽車會議——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開幕。
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受邀登臺演講,與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豐田汽車副社長吉田守孝、戴姆勒大中華區總裁唐仕凱等全球知名車企大佬一起論道智能汽車。

李彥宏在回顧了百度自動駕駛業務的發展歷史,介紹了百度Apollo平臺的發展成果后提出,智能汽車時代呼吁智能道路,智能車、智能路的協同會促進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技術的普及,提升交通效率,解決擁堵問題,并大幅降低事故。
在李彥宏呼吁車路協同的背后,我們也應看到,車路協同,或者智能交通只是邁向智能時代的第一步,背后更大一盤棋局實則為AI加持的智能城市。
在通往智能城市的道路上百度布局已久,打出了Apollo、智能云、百度地圖等大招,覆蓋了生活、消費、工業、交通幾大關鍵領域,對智能城市的發展起到引領與帶動作用。
一、李彥宏亮相最高規格智能汽車大會 呼吁車路協同
10月18日,由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舉辦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開幕,在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豐田副社長吉田守孝、戴姆勒大中華區總裁唐仕凱等一眾車企大佬中,代表科技公司上臺演講的李彥宏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李彥宏
李彥宏在現場回顧,百度自2012年就認識到AI會改變社會,尤其是交通產業,于是在2013年就開始了自動駕駛技術研究。
在隨后的發展中,百度發現熱鬧的自動駕駛產業難免有重復發明輪子的情況,于是又于2017年推出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開源自家的自動駕駛、高精地圖等技術和服務,共促產業發展。
李彥宏介紹稱,Apollo目前已經聚攏了129家合作伙伴,成為全球最大智能駕駛生態。百度在推動技術進步,全力提升Apollo平臺安全性的同時,也催生了無人配送車、無人清掃車、無人微循環巴士等“自動駕駛新物種”出現,促進了自動駕駛產業發展。
但在李彥宏和百度看來,推動自動駕駛產業成熟,僅在“車”上下功夫還不夠,智能車時代呼吁智能路!
例如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必備的激光雷達售價非常昂貴,如果每一臺車都配備一個成本太高。但是如果將激光雷達放在路口的紅綠燈上,通過V2X通信網絡,1個激光雷達掃描到的交通數據就可以分享給周邊所有的自動駕駛汽車,大幅降低對激光雷達的需求數量。

又例如,現有自動駕駛汽車都依靠自身的傳感器去感知路面,而隨著基于V2X技術的道路基礎設施成熟,自動駕駛汽車可提前獲取前方路況,降低了對單車感知能力和計算能力的需求。
很明顯,車路協同技術的成熟普及,將有效降低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難度和量產成本,對推動技術落地意義重大。
此外李彥宏還指出,近年來全國各地機場、高速公路、高架橋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迅速發展,中國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決心與意愿有目共睹,正是我國發展車路協同技術的獨特優勢。
二、百度已具備全棧車路協同技術 年底正式開源
今年9月14日,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宣布將于2018年底開源Apollo車路協同方案,向業界開放百度Apollo在車路協同領域的技術和服務,標志著百度Apollp進入車路協同發展的新階段。
Apollo車路協同開源,將在Apollo原有技術架構上的硬件層、軟件、云服務三層增加新的能力模塊,分別為車載OBU/RSU車側/路側通信單元、融合V2X技術的感知與規劃軟件、以及基于云的iRSU智能路側服務。

具體來說,參考OBU/RSU解決車和路的信息傳輸和解析;在車輛感知與規劃模塊增加對V2X技術的支持;在云端提供感知預測算法;在仿真系統中加入車路協同信息等。
在百度看來,只有車側、路測和通信鏈路三管齊下才能實現車路協同,只有用車側完成多場景實踐,才能對路側感知精度和通信效率提出更準確的需求,并對路側設備效果進行驗證。
雖然百度在今年9月才正式宣布開放車路協同技術,但其實際從2016年起就開啟了全棧式車路協技術研發,是最早進入這一領域的科技公司之一,在場景數據和測試里程積累上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了解,百度的車路協同技術在路側感知傳感器方案/感知算法、車側感知信息融合、數據壓縮與通信優化、車側/路側V2X硬件、V2X安全等方面都取得進展,測試場景覆蓋北京、雄安、硅谷等中外地區,涉及乘用車、商用車、無人巴士、無人物流車等多種車型。
更為重要的是,百度Apollo生態擁有的大量自動駕駛車輛所積累的路測數據,又將持續推動百度車路協同技術的發展。

過去,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多圍繞車側智能展開,量產成本高、技術難度大,但隨著車路協同技術的出現,有了從全局維度促進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方案。
百度于2016年就認識到車路協同的重要性并展開研發,體現了其作為國內自動駕駛圈一哥的前瞻性,而隨著百度車路協同技術通過Apollo平臺開源給129個生態合作伙伴,百度也將進一步加快自動駕駛產業的成熟發展。
三、車路協同只是第一步 智能城市才是未來
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同時擁有高密度地面公路道路網絡和地鐵網絡,公共交通發達,但是隨著汽車保有量的持續井噴,仍然出現了道路擁堵、停車困難的大城市病。
但土地空間有限,通過新修基礎設施來改善出行體驗的做法已經走到盡頭。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北京每年因為交通擁堵造成的GDP損失就高達數千億元,例如許多人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就要占用數個小時。
而在李彥宏和百度看來,通過升級改造現有基礎設施,打造智能路,再結合著智能車實現車路協同,構建智能交通體系就是一個有效解決方案。

例如在道路側的紅綠燈、路燈上架設攝像頭、激光雷達等傳感器,通過AI技術感知實時路況,再結合4G/5G通信,全局調度車輛,改善擁堵。
同時,路側感知設備通過V2X技術還可以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感知信息,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從而解決停車難、開車堵問題,并大幅降低交通事故數量。
這些技術的實現過程,其實就是智能交通體系的構建過程:馬路上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能夠自主駕駛,而道路基礎設施又能夠感知每臺車并與之通信。在云端,交管部門也能利用AI大腦,對所有車輛進行監管和調度,實現全局調度。
當城市的動脈——交通實現智能化后,又能反過來促進整個城市的智能化進程。
例如道路上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的傳感器可以實時掃描街道和行人,與路側智能感知數據融合在一起,政府部門能夠時刻了解到城市動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而無人駕駛汽車又可以化身移動的商店、飯店、電影院、快遞站等設施,隨時隨地為居民提供服務,最終構建起智能城市框架。

就像李彥宏在演講中指出的那樣,百度自2012年起就意識到AI技術的巨大變革作用,開始了全面擁抱AI的進程。
其先是組建IDL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百度美國研發中心、百度IDG智能駕駛事業群等研究團隊,隨后又將自己的技術打包,通過Apollo、智能云、百度地圖等業務開放給合作伙伴和消費者,用AI為其附能。
目前,百度在AI領域的架構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生態,涉及數百個合作伙伴和幾十個細分行業,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明顯,在通過智能城市的道路中,百度不僅先走了一步,更是在技術覆蓋的完整度和應用落地的廣泛度上都頗具優勢,起到了引領和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