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Lina

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關鍵落地場景之一,AI技術平臺在近年間幾乎成了“當紅炸子雞”,廣受國內外各大科技互聯網巨頭追捧,這廂是谷歌/亞馬遜拼得眼紅刀熱,那廂是百度/阿里/小米群雄混戰,烽煙四起。

而在前不久剛結束的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也為這場AI紅海添上了一把干柴。

在大會現場,騰訊智能平臺產品副總裁李學朝不僅宣布將“騰訊叮當”品牌升級為“騰訊云叮當”,還推出了設備和技能兩大開放平臺,讓騰訊的AI能力能夠通過這兩大開放平臺賦能產業,幫助合作伙伴的智能產品快速落地。

對話騰訊李學朝:兩大平臺背后,深入解讀騰訊云叮當AI落地心法

會后,智東西也和騰訊智能平臺產品副總裁李學朝進行了一場獨家專訪,深入探究了騰訊云叮當的品牌升級背后的邏輯與原因,更從音箱、電視、車載、機器人等幾大落地案例中,找到了在這篇AI助手紅海大戰中的差異化打法。

一、推出兩大開放平臺,騰訊叮當升級上“云”

2018年是騰訊成立的20周年,在一個月前,騰訊剛剛宣布進行集團組織架構大調整,新增云與智慧產業、平臺與內容2大事業群組。

在這場組織架構調整當中,騰訊智能平臺產品部也被重新劃分入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中,開始與騰訊云等部門深入合作。

相對應的,騰訊AI助手“騰訊叮當”也升級上云,成為了“騰訊云叮當”。李學朝告訴智東西,騰訊云叮當升級之后,將不僅能夠為用戶提供語音、語義、圖像等AI助手全棧能力,還能提供音樂、視頻、技能等各種資源與服務。

對話騰訊李學朝:兩大平臺背后,深入解讀騰訊云叮當AI落地心法

此外,騰訊云叮當也正式推出了兩大開放平臺,分別是設備開放平臺,以及技能開放平臺。

設備開放平臺面向設備廠商打造,讓廠商的音箱、電視、機器人等都能夠“智能”起來,通過快速接入騰訊云叮當的200多項AI語音技能,廠商不僅能夠打造自己的智能硬件,還能調用來自QQ音樂、騰訊視頻、騰訊翻譯、王者榮耀、彩云科技、蜻蜓FM、口袋故事等多種騰訊系資源。

技能開放平臺則反過來,面向內容服務廠商及開發者打造,不僅能夠讓開發者將自己開發的技能快速接入平臺,而且可以獲得平臺提供渠道獲得的付費應用分成;此外,騰訊還會提供開發者線下沙龍和技能扶持。

李學朝告訴智東西,目前騰訊智能平臺產品部有大約幾百人,在北京、深圳、成都、武漢都設有據點,可以快速響應不同地區的客戶需求。

二、落地為王,打造AI標桿落地場景

根據李學朝介紹,目前騰訊云叮當有幾個標桿性的落地場景,比如音箱、電視、車載、機器人、可穿戴等。

對話騰訊李學朝:兩大平臺背后,深入解讀騰訊云叮當AI落地心法

在智能音箱領域,騰訊云叮當已經和貓王收音機、小鳥音箱、古古美美GGMM音箱等客戶合作,聯合打造了數款智能音箱,并推出了智能音箱解決方案。

在智能電視等智能家居領域,目前不僅海信全品類智能電視都已經搭載了騰訊云叮當AI助手,騰訊還與長虹、創維等廠商合作,推出了專注于智能家居的相關產品。

而在車載智能方面——這個眾人瞄準的大蛋糕——李學朝告訴智東西,騰訊云叮當通過騰訊車聯解決方案,已經和15家車企合作,其AI能力搭載在了45款量產車上。

對話騰訊李學朝:兩大平臺背后,深入解讀騰訊云叮當AI落地心法

此外,在騰訊合作伙伴大會上,優必選COO王汝林也上臺介紹了如何與騰訊合作打造“悟空”兒童陪伴機器人的過程。李學朝說,機器人是個值得探索的新方向,AI能提供更好的用戶互動,讓機器人更溫暖。

三、聯合行業伙伴,以C端經驗反哺平臺

正如前文提到的,這幾年間AI技術平臺在已經成了“當紅炸子雞”,廣受國內外各大科技互聯網巨頭追捧。目前各個公司都在進行AI+行業的嘗試,然而不可避免的是,這些行業非常容易步入同質化的紅海賽道。

智能音箱、智能電視、智能車載、機器人等等,都已然是十分擁擠的戰場,AI領域的大中小玩家集體混戰,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差異化打法。

而李學朝認為,騰訊智能平臺產品部有自己獨特的幾大優勢:

1、騰訊云叮當平臺擁有全棧AI能力,能讓用戶的智能產品能更簡單、更快速地落地,而且平臺擁有多種開發方案與模板允許開發者自由選擇,快速接入;

對話騰訊李學朝:兩大平臺背后,深入解讀騰訊云叮當AI落地心法

2、騰訊智能平臺產品部門依托著騰訊這一大平臺,能夠獲得QQ音樂、騰訊視頻等海量C端內容資源的加持,這是其他平臺都難以具備的優勢;

3、騰訊云叮當平臺不僅靠騰訊自己的團隊團隊打造,他們還會借助合作伙伴對的行業理解、在行業里的積累,以這些能力反哺騰訊云叮當,以找到更精準的AI行業突破口;

4、與此同時,騰訊還有著豐富的C端經驗,這種經驗能夠讓騰訊更好地理解用戶需求,打造更適合的用戶產品。

結語:在AI同質化紅海中,找準行業需求才能真正落地

在騰訊全面轉型產業互聯網的當下,騰訊內部的各個部門也都積極活躍了起來,紛紛推出相應的AI產品或行業解決方案。

如今AI技術逐漸步入同質化紅海戰爭,各個公司都在試水不同的AI+行業,落地成了當下的重中之重。而AI作為一項技術,需要使用者找準行業需求,解決行業痛點,才能迎來真正的大規模AI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