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 莫拉

1119日,2018國際汽車智能共享出行大會SMC2018在廣州開幕,來自工信部、中國汽車工程協會、中國智能交通協會、滴滴、首汽、東風汽車、寶馬等一系列政府、企業代表共600多人出席大會,共同探討智能共享出行行業大勢。

在本次大會中,滴滴出行副總裁,戰略合作、汽車資產管理中心總經理楊峻發表了題為《智能共享出行規模化發展對汽車產品和商業模式帶來的需求》的演講,涉及全球共享出行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滴滴構建洪流平臺助力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滴滴通過大數據打造智能汽車等關鍵內容。

滴滴的陽謀:用AI技術和數據重構出行產業江湖

▲楊峻在大會演講

透過楊峻的演講,我們不僅看到了全球出行產業迅速向著共享化出行演進的趨勢和滴滴取得的成績,更是看到了滴滴在商業模式與智能出行技術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布局,驅動出行產業變革、助力車企從制造商向著汽車運營商和出行服務商轉變的宏偉目標。

一、?共享出行時代呼吁新的汽車與產業鏈關系

在本次大會上,楊峻分享了一組來自麥肯錫的研究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共享出行里程約為4000億公里,占據人類總出行里程數的3%。而到12年后的2030年,共享出行里程數將提升28倍,達到11.4萬公里,占人類總出行數40%

毫無疑問,共享出行的行業大勢將帶來巨大機遇,但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問題:

1、什么樣的汽車能夠滿足共享出行需求?

2、新時代下產業鏈關系應該如何構建?

在車東西看來,目前普遍存在的私家車并不能適應共享出行場景,共享汽車應該以數據為基礎進行定義,用來滿足不同場景下的出行需求;而以汽車公司、出行公司為界的產業分工模式也不符合時代要求,新的時代呼吁汽車公司與科技公司通力協作,在統一平臺上以汽車運營商的模式進行運作。

二、以數據為基準重新定義汽車

隨著智能化、共享化趨勢日益加深,未來大部分地面交通流量都將由共享汽車所承擔,但目前普遍存在的私家車并不適合共享出行場景。

首先,目前的私家車多是根據競品車輛進行設計制造,其加速性能、座位布局、行李箱空間等設計指標都為的是滿足用戶私人出行需求而非具體的出行場景。其次,私家車的產權掌握在用戶手中,而共享汽車的產權將集中在汽車運營商手中。

最后,私家車銷售模式為一次性買賣,而共享汽車的銷售應該以使用里程數和時長進行計費,汽車運營商將享有車輛生命周期產生的總流量收益。

很明顯,只有在軟硬件兩個層面對現在的私家車進行改造才能滿足共享出行的需要,而這種改造又需求大量的出行數據。在車東西看來,目前只有滴滴這類出行巨頭,才擁有足夠豐富的數據重新定義汽車。

滴滴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其目前每天完成超過3000萬單交易,2017年滿足了74億人次的出行需求,在其平臺上產生的數據包括用戶出行時長、路線、乘坐方式,司機駕駛習慣、加油充電、行駛路線方式等眾多關鍵數據。

在此基礎上,車企就可以以數據為準,重新設計加減速性能、后備箱尺寸、座位數量、座位布置方式、油箱大小、電池容量、充放電性能等性能,從而滿足共享出行需求。

據悉,滴滴已經與合作伙伴一道在設計第一款智能電動共享汽車D1在具備完善地主被動安全系統、AI智能安全系統保護行車安全與沖突風險外,還具備愉悅共享體驗,基于純電平臺打造的車輛擁有更寬闊的車內空間,并根據拼車使用場景,在內部空間設計上更加方便乘客出入,并擁有更合理的儲物空間。

而最為關鍵的是,共享汽車并非是一次性產品,其需要不斷根據行駛數據與用戶出行數據進行OTA升級,以不斷適應共享出行工況,這也正是滴滴每日產生的4875TB數據的用武之地。

三、以平臺為基礎塑造汽車運營商

共享出行時代,汽車不再是一個一次性買賣的商品,而是包括車隊運維、服務的出行服務,新的時代呼吁汽車運營商。

與汽車制造商不同,汽車運營商會不僅要參與到汽車生產制造,還是涉足車輛采購租賃、金融方案設置、車隊運營、二手車處置等全流程,并扮演車輛維修保養、保險、加油、充電等車輛全生命周期管理者的角色,最終把車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給乘客。

如何幫助汽車產業公司轉型為汽車運營商?滴滴打造的洪流聯盟就是一個好的嘗試。

滴滴的陽謀:用AI技術和數據重構出行產業江湖

▲滴滴CEO程維講述洪流平臺

今年424日,滴滴拉上一汽、北汽、廣汽、比亞迪、豐田、大眾、博世、寧德時代、四維圖新等30多家汽車產業公司一道,組建洪流聯盟,一汽董事長徐留平、北汽董事長徐和誼、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廣汽總經理馮興亞、車和家董事長李想等一眾車企一把手到場站臺。

按照滴滴的規劃,洪流平臺要共創汽車運營商平臺,將滴滴的能力向汽車、向出行產業的上下游全面延伸,打造了包括網約車租賃與開放平臺、分時租賃開放平臺以及汽車后市場開放平臺。

在網約車與分時租賃平臺之上,滴滴將引入車企等第三方的車源組建車隊,通過自身龐大的流量導入用戶,提供車聯網、大數據、智能調度等技術,并引導車企等玩家參與車輛租售、金融、加油、充電、維保等多個環節,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滴滴的陽謀:用AI技術和數據重構出行產業江湖

滴滴方面表示,未來希望平臺上會出現多個汽車運營商,實現平臺和運營商的供應。目前,滴滴已經與比亞迪、一汽、北汽、大眾、車和家等車企以及渠道伙伴分別成立了汽車運營合資公司,試點汽車運營商模式,預計今年年底運營車輛將達到十萬量級。

從這個角度來說,滴滴的出行連接正在從過去連接司機乘客,向著連接車企、連接汽車供應鏈、連接出行服務上和后市場服務商前進,讓車企、供應商、售后服務商等全產業鏈都參與到共享出行之中,實現共贏。

四、布局車聯網和自動駕駛 構建智能化能力

面向共享的汽車只有共享屬性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在智能化上進行突破。為此,滴滴也在積極布局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重點技術,實現共享出行與智能出行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安全性與出行效率。

車東西觀察到,滴滴在從產品定義和商業模式上進行探索外,也在積極布局車聯網和自動駕駛。

據了解,滴滴目前正在研發一個車載語音交互系統(即車載系統),內部整合有完整的語音交互能力。該系統整合有滴滴車主APP,司機動嘴即可完成接單、查詢天氣、股票、控制導航、播放音樂、控制車載空調等操作,投入使用后可以優先提升司機的接單與駕駛效率。

車聯網之外,滴滴的自動駕駛業務同樣進展迅速,并由滴滴聯合創始人、CTO張博親自帶隊。

滴滴的陽謀:用AI技術和數據重構出行產業江湖

▲右為張博

張博此前告訴車東西,滴滴的自動駕駛團隊規模在100多人左右,總計有幾十臺測試車,在中美共4個城市開展路測。

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離不開大量路測數據的支持,而滴滴平臺上數百萬輛網約車每日生成的上百T數據正是其他公司望而莫及的數據來源,這也是滴滴有的獨特優勢之一。

待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成熟將其部署在平臺車隊上之后,將進一步提升車輛行駛安全性與行駛效率,大幅降低車輛運營成本,并推動全社會向著智慧交通方向前進。

結語:滴滴的“陽謀”

眼下,汽車與出行產業正面臨著史上最大變革趨勢,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趨勢愈演愈烈。在這種大背景下,滴滴所代表的不在僅僅是共享化,而是一家融合四化,致力于用技術驅動出行產業變革的智能共享出行公司。

滴滴在這條路徑上做出了多方努力,一方面通過打造洪流平臺,吸引一汽、北汽、大眾、豐田等幾十家全球一線汽車企業進入平臺,助力其轉型汽車運營商,共享產業變革紅利。

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布局大數據、車聯網、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利用大數據重新定義智能汽車,并通過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進一步提升出行效率,助力全社會向著智慧交通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