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 莫拉

2018年,在新一輪技術革命浪潮下,全球汽車產業持續動蕩。

蘋果、谷歌、BAT等科技巨頭以雄厚的IT技術在汽車與出行領域安營扎寨,逐步向著產業縱深前進;而車企們也在展開反擊,不斷收縮傳統燃油車業務,并加大了向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大型兼并重組案例不斷上演。

智能電動汽車與共享出行的大時代背景下,科技公司與汽車公司之間的關系變得微妙起來,激進的科技公司希望以自己雄厚的IT實力,通過車載系統、自動駕駛等技術顛覆與重構汽車產業的底層架構與商業格局。

而務實的公司,則希望以AI、云計算、內容生態為基礎,賦能車企,做汽車產業背后的數字化助手。

一、變革中的出行產業:兩類新入局者同臺唱戲

217日晚間,央視2套《對話》欄目如期播出。

BAT闖入汽車圈,誰的招式更勝一籌?

▲央視《對話》欄目

這期《對話》的主題為未來出行的思維革命,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騰訊公司副總裁鐘翔平、阿里云創始人王堅、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以及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世界汽車工程師聯合會主席趙福全五位嘉賓到場,共同探討了汽車四化背景下,科技公司、新造車公司與傳統車企之間的競合關系。

趙福全指出,人類歷史上曾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分別誕生了蒸汽機,飛機、汽車,以及電話。這三次工業革命對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

BAT闖入汽車圈,誰的招式更勝一籌?

▲趙福全

時至今日,汽車身上卻同時在發生這三大變革,即車輛動力來源從內燃機變為電動機、駕駛模式從人工駕駛變為自動駕駛,并且還將與5G通信融為一體。

巨大的變革機遇吸引了諸多新玩家入局,最典型的就是新造車公司和科技/互聯網公司。

在央視《對話》欄目看來,新入局者的動機與身份標簽各不相同。

例如蔚來汽車懷著新的技術和理念推出了新的產品和服務,想做傳統汽車的顛覆者;從底層系統和汽車與城市的關系出發的阿里,希望重新設計城市與汽車,是產業重構者。

闖入者騰訊,則希望將自己的數字服務延伸到車內,讓乘客在上車前、上車后、下車后的都能享受高品質的數字生活。

在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看來,新造車公司與傳統車企是競合關系。

一方面,兩者的產品將在市場上正面對決,爭奪消費者。但另一方面,蔚來汽車也與很多汽車公司有合作,例如其首款車型就由江淮制造,而長安與廣汽,也分別與蔚來成立了新造車合資公司,共同研發智能電動汽車。

BAT闖入汽車圈,誰的招式更勝一籌?

▲朱華榮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則認為,傳統車企在此前和以后都將是資源整合者,仍將是汽車產業的主導者。

在過去,傳統車企向各個供應商采購零部件,制造汽車推向市場;而未來,傳統車企不僅會將互聯網和科技公司納入供應商范圍,還將擴展自己的產品與服務,做出行服務提供商。例如長安、東風、一汽三家汽車央企就組建了出行合資公司T3,直接向消費者提供服務。

二、BAT闖入汽車產業:重構者與數字助手并存

正如長安總裁朱華榮所言,本輪產業變革涉及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諸多數字技術,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科技和互聯網公司入局。

在國內,BAT在汽車領域的動作不容忽視,但各家的打法卻有明顯區別。

車如果不能處理好跟城市的關系,車是沒有未來的。阿里云創始人、城市大腦提出者王堅這樣講到,汽車只要有輪子就還是汽車,其實要重新發明輪子。

BAT闖入汽車圈,誰的招式更勝一籌?

▲王堅

王堅的意思很明顯,這次產業變革不僅僅是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這么簡單,更要從城市與車的關系之間出發,重新設計汽車和城市。

汽車層面,阿里與上汽聯合孵化了斑馬網絡,以AliOS為基礎幫助汽車實現智能網聯化,同時阿里也提出了城市大腦概念,讓城市能夠感知車輛行駛數據,并對其行駛進行干預決策。

在這種構想下,不僅央視《對話》欄目為阿里貼上了重構者的標簽,王堅自己也稱阿里是傳統車企的對手

但需要注意的是,汽車和城市存在已久,現有的架構和模式已經是上百年、上千年進化而來,阿里需要與車企、政府、出行公司等伙伴一起推動才能實現。

百度呢,則結合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態勢與谷歌的探索經驗,在2013年就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并推出了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希望向所有車企開放自動駕駛能力,做自動駕駛領域的安卓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事關國家安全,百度這類自動駕駛國家隊選手擁有了時代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谷歌Waymo、通用Cruise、蘋果等一系列海外巨頭的激烈競爭,機遇與挑戰并存。

阿里、百度之外,騰訊則選擇了一條較為務實的道路——做車企背后的數字化助手。

騰訊副總裁鐘翔平在現場表示,這一輪出行產業包含非常強烈的互聯網因素,騰訊非常重視,其入局后的核心定位是作為車企背后的數字化助手,將自己的連接能力和人工智能能力帶入汽車產業。

BAT闖入汽車圈,誰的招式更勝一籌?

鐘翔平

鐘翔平講到,騰訊長期以來都致力于幫助消費者改善其數字生活,而未來出行就是車內生活,是人類生活的一種。

因此騰訊的目標就是要將人類在家中的數字生活延續到車內,讓其數字生活在上車前、上車后、下車后可以無縫銜接,例如使用在家中看的騰訊視頻節目,上車后和下車后都可以繼續觀看。又例如,用戶聽的QQ音樂在手機、車機、電腦上可以無縫對接使用。

三、互聯網公司成車企親密伙伴 拆解騰訊的三招六式

新的技術革命、新的產品與服務形態,正在讓汽車行業的供應鏈從傳統的上下游模式,向著共同研發、共同運營模式轉型,需要互聯網公司、車企、出行服務商以及政府多方配合。

而更為重要的是,不管是可聯網的車載系統、車內數字內容生態的構建,還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都需要BAT這類互聯網與科技公司的深度參與并參與運營,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將在其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為了發揮自己數字化助手的角色,賦能車企,騰訊推出了Tencent Intelligence Mobility騰訊智慧出行戰略(簡稱TIM),涉及人工智能、云服務等技術,以及自動駕駛、車聯網等諸多產品形式,可以形象點將其比喻為三招六式。

1、三大底層技術構建核心支撐力

智能汽車時代,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新技術與產品層出不窮,但萬變不離其宗,其背后都與AI+云服務、內容平臺和安全保障體系。例如自動駕駛汽車需要AI技術進行感知和決策、造車和用車過程需要統一的云平臺承載數據、汽車網聯化需要大量內容提供給用戶,而網聯和數字安全又是一切的基礎。

在騰訊看來,AI和云服務是技術中臺,而內容與安全保障體系則是兩個關鍵側向支撐。

人工智能和云方面,騰訊設立了AI Lab、優圖實驗室、微信AI實驗室三大研究機構,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挖掘等人工智能前沿領域都有布局和廣泛成果。與此同時,騰訊還為數百萬企業和開發者提供了安全、穩定的云服務器、云主機、云存儲、云數據庫等服務。

BAT闖入汽車圈,誰的招式更勝一籌?

▲騰訊副總裁、AI Lab負責人姚星

內容方面是騰訊的傳統強項,其聚集了包括QQ音樂、騰訊視頻、騰訊地圖、微信讀書、企鵝FM等產品在內的諸多服務,涉及文體、娛樂、新聞、電影、音樂等諸多領域。

安全保障方面,騰訊科恩實驗室建立有全面的車聯網安全體系,該實驗室自2016年起陸續發現了特斯拉、寶馬等頂級車企在車聯網方面的安全漏洞并向其提供了修改建議,實力可見一斑。

26大關鍵產品為車企提供全套服務

三大底層技術只是支撐,要具體為車企帶來連接與數字化能力,還需要將能力變為產品才行。在這方面,騰訊至少已經推出了6大關鍵產品。

首先,騰訊以一個超級ID賬號和云+AI技術為基礎,推出了TAI騰訊車聯服務,涵蓋多模態人機交互、場景化地圖、車載小程序和全語音微信社交四大產品能力,致力于將移動互聯網生態連接到汽車空間。

目前,騰訊車聯已經與奔馳、寶馬、奧迪、東風、長安、一汽等16家國內外車企建立合作,45款搭載騰訊車聯技術的車型正在落地之中,而其總合作伙伴數則超過300家。

BAT闖入汽車圈,誰的招式更勝一籌?

▲騰訊車聯方案已經在廣汽GE3上落地

其次,騰訊于20169月在北京設立了自動駕駛業務中心,整合內部的AI、云服務、高精地圖等能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定位自動駕駛軟件與服務提供商。目前,騰訊已經獲得深圳和北京的自動駕駛牌照。

BAT闖入汽車圈,誰的招式更勝一籌?

▲騰訊的自動駕駛測試車

再次,騰訊汽車云基于旗下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服務,騰訊能夠為車企提供一體化的運維平臺(織云)、微服務中臺(TSF)及騰訊物聯網平臺,支持車聯網、生產制造、用戶管理、運營、經銷商管理等系統,從汽車全生命周期提升車企的數字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的智慧4S店解決方案,其打通了“人-車-店”閉環,幫助車企和4S店更高效精準的獲客,更個性化的籌劃營銷與用戶運營策略,提升門店客戶體驗。

此外,騰訊還提供有騰訊位置服務TLBSTRC騰訊乘車碼等服務,幫助車企和出行企業在高精定位、移動支付和經銷商管理等方面實現數字化轉型。

結語:BAT在汽車領域再次鼎立

自互聯網誕生以來,BAT三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范圍,并向移動互聯網擴張。而在汽車產業迎來四化變革浪潮后,BAT又一起涌入汽車產業,開始擴張新的機會。

在這其中,百度以自動駕駛為核心,致力于打造自動駕駛領域的安卓;阿里以斑馬智行車載系統為先導,著重發展車路協同與城市大腦技術;而騰訊,則以自己的AI+云,以及內容生態為核心,賦能傳統車企,希望做其背后的數字化助手。

目前來看,各家根據自己的優勢和資源積累,選擇的發展路徑雖然不同,但殊途同歸,都將助力汽車產業向著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等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