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Origin
今年以來,國內又掀起了新一輪的L2級自動駕駛普及浪潮。比亞迪唐EV、廣汽新能源AiON.S、吉利GE11等等車型齊齊配上自動駕駛功能,駕駛員在車輛上暫時解放雙手或雙腳正在成為一時風潮。
一家全球頂級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正在這一波“駕駛員解放浪潮”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以全面的電氣化與數字化方案為兩翼,自動駕駛傳感器激光雷達和自動泊車技術為突破口,法雷奧正在找到自身在汽車供應鏈變革中新的位置。
隨著GTIC2019全球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峰會臨近,車東西前往上海法雷奧中國總部,與本次峰會嘉賓——法雷奧中國CTO顧劍民博士,進行了深度對話。
一、法雷奧三駕馬車迎接汽車轉型
2018年開年,顧劍民離開原來的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研發總監崗位,出任法雷奧中國CTO,幫助法雷奧中國的技術團隊在汽車行業的大轉型中把握前進的方向。
這位在汽車研發領域有20多年經驗行業老兵的到來,一方面對法雷奧中國技術團隊的補強,另外一方面也是法雷奧更加重視中國市場和本土技術研發的結果。
在位于上海的辦公室中,顧劍民向車東西闡釋了法雷奧在汽車轉型時代的方法論。
與國內流行的汽車四化類似的,法雷奧自身面向汽車行業趨勢轉型的戰略,錨定在三個方面:電氣化、數字化移動出行,以及自動駕駛與互聯汽車,三者相輔相成,并不割裂。
為了加快在三個領域的技術進步,法雷奧正在持續加大技術投入——2018年,法雷奧共將主機廠配套銷售額的13%,即21億歐元,投入到研發當中,比往年的數據提高1個百分點。一般來說,這個數據達到10%,就已經是鳳毛麟角。
投入巨資進行研發的法雷奧,正在逐步拿出成果。
1、電氣化:法雷奧西門子合資公司訂單超百億歐元
電氣化方面,法雷奧在48V輕混發力較早。
2017年,長安逸動藍動版搭載法雷奧的48V輕混系統上市,這是國內首批應用48V的車型。2018年,吉利博瑞GE的MHEV車型,也搭載法雷奧提供的48V輕混系統上市。
顧劍民稱,除了吉利長安這兩款車型,法雷奧目前在中國還有十余個48V系統的項目在推進,相關車型會在近兩年推向市場。

法雷奧48V輕混方案
法雷奧還曾推出使用48V的純電方案,目標瞄向對動力需求較小的A00純電車型,用48V電氣系統的低成本優勢來幫助這些價格敏感的細分車型進一步降低成本。
更大型的純電動車使用的高壓方案,法雷奧此前布局較少,但隨著全球純電動車市場的迅速擴展,法雷奧在2016年果斷與電氣巨頭西門子成立了法雷奧西門子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發力新能源車高壓解決方案,包括大功率電機,逆變器到車載充電機等等。除了動力電池不做,法雷奧幾乎能提供全套汽車高壓方案。
顧劍民告訴車東西,截至2018年年底,雙方的合資公司已經拿到了價值105億歐元的訂單,其中約一半來自中國市場,剩下的大多訂單則來自歐洲。寶馬、沃爾沃、PSA,都是法雷奧合資公司的客戶。此外,法雷奧還是大眾MEB平臺的供應商。
2、數字化移動出行:轉向“服務找人”
汽車行業轉型趨勢的另一個維度——數字化移動出行上,法雷奧正在追逐一些新的產業風向:應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技術,法雷奧嘗試為車內人員提供主動的、個性化的駕乘體驗。
顧劍民舉了一個例子,在新近推出的Smart Cocoon智能座艙環境管理系統上,法雷奧通過DMS(駕駛員注意力檢測系統)上的傳感器,來探測駕駛員的性別、呼吸、心跳,以及衣著和體表溫度,從而計算當前駕駛員需要的熱量指數。在車輛駕駛員側發熱內飾板和分區空調的輔助下,這個系統會自動調節駕駛員局部空間的最佳氣溫,全程無需手動設置。
又如法雷奧的My Mobius人機交互系統,它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學習駕駛員的駕駛行為以及車內相關設置,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訓練后,便會繪出一幅定制化的需求圖譜,再自動地調用各項車內功能滿足人的需求。
面臨車輛借出或者用于共享的需求,法雷奧又由中國團隊牽頭,打造了InBlue智能虛擬鑰匙技術,通過手機便可實現無鑰匙啟動車輛,或者一鍵移交車輛權限。后文要提到的遠程自動泊車技術,也離不開InBlue的支持。

InBlue智能虛擬鑰匙
3、自動駕駛:傳感器、自動泊車全面發力
在自動駕駛業務上,法雷奧近來也尤其活躍。事實上,在輔助駕駛領域,法雷奧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玩家。
1991年,法雷奧以倒車超聲波雷達為切入點,開始涉足到傳感器的生產研發工作當中。到2018年,法雷奧生產的各類傳感器累計數量已經超過了7億枚。自動駕駛必備的各類傳感器中,法雷奧目前有著Tier-1中最全的量產產品譜系——從超聲波雷達到毫米波雷達,從智能攝像頭到激光雷達。
在自家傳感器的支持下,法雷奧也很早便開始了輔助駕駛功能開發,到現在,全球超過1200萬輛汽車,都搭載了法雷奧的自動泊車方案。
此外面向高等級自動駕駛,法雷奧也打造了Drive4U自動駕駛方案,重點研發針對城市場景的高等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與之匹配的,法雷奧投資了法國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Navya。去年,Navya已經在歐洲成功上市。

Navya團隊
三大轉型方向中,法雷奧在自動駕駛方面的表現尤為亮眼——不僅打造了全球首款用于量產車的激光雷達,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自動泊車供應商。針對法雷奧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思考與規劃,車東西與顧劍民博士更加詳細地聊了聊。
二、卡位自動駕駛傳感器 第二代激光雷達明年量產
眼下,自動駕駛普及浪潮涌來,對傳感器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博世、大陸等在自動駕駛傳感器上有所建樹的Tier-1,都開始了傳感器的升級。法雷奧這家Tier-1中的傳感器大廠,也有“大計劃”。
顧劍民告訴車東西,法雷奧已經規劃了全譜系的自動駕駛傳感器升級計劃,近幾年時間,法雷奧的各類傳感器會煥然一新。
對自動駕駛攝像頭,法雷奧重點列出三大升級方向:
1、攝像頭進一步小型化。
2、攝像頭清晰度進一步升級,像素會較現有產品的1-2百萬像素大幅度增長。
3、在攝像頭中引入深度學習算法,增強其探測和感知能力。
對超聲波雷達,法雷奧規劃了三個不同的產品系列:
1、經濟適用型的HV系列。
2、高性能的HP系列。
3、遠距離的USV系列,探測距離升級,從3-5米提升到7米以上。
對毫米波雷達,法雷奧的產品重點升級方向是提高角分辨率,以進一步提升探測精度。同時,法雷奧日后的毫米波雷達產品會在探測能力中加入對高度信息的支持,這同樣也有助于提升探測精度。
在法雷奧為自動駕駛準備的傳感器中,激光雷達是最新、也是目前最受關注的。
2017年,隨著新款奧迪A8的上市,法雷奧第一代機械式車載激光雷達ScaLa正式量產,成為全球首款搭載于量產車的激光雷達。這款4線激光雷達被用于組成具備冗余的感知系統,幫助A8達成L3級自動駕駛能力。

ScaLa激光雷達
隨后,新款奧迪A7和A6也開始搭載ScaLa。顧劍民向車東西表示,在公開的客戶中,ScaLa目前已經用于奧迪A8、A7、A6、Navya的無人駕駛小巴以及沃爾沃Drive Me自動駕駛測試項目所用的部分XC90上。此后,第一代ScaLa還會出現在其他車型中,“國內與國外客戶都有”。
首款ScaLa繼續開拓用戶的同時,法雷奧的第二代激光雷達的量產工作已經提上日程。顧劍民說,ScaLa其實并不是一款產品名稱,而是法雷奧的激光雷達產品系列、品牌名。而法雷奧的第二代ScaLa,將在2020年初量產。
相比與第一代ScaLa,第二代產品同樣是機械式激光雷達,將在垂直視場角上提升三倍,線數也會升級至16線。屆時,第二代ScaLa會首先搭載在歐洲另一家豪華車品牌的車型上。
在推動第二代ScaLa項目量產的同時,法雷奧也已經開始了第三代激光雷達的研發工作。第三代ScaLa采用固態方案,基于MEMS技術路徑打造,在分辨率、視場角等參數上同樣會大幅升級,顧劍民預計它會在2021-2022年或之后投入量產。
推動激光雷達的量產工作并不容易,自2010年與Ibeo開始聯合研發,法雷奧在激光雷達領域耕耘了7年才讓其滿足車規標準,順利上車。復雜的光路設計、保證各子系統在嚴苛的車輛環境上正常運行,以及對強光雨雪等天氣的適應性,都是激光雷達量產應用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三、從自動泊車切入 明年L2大規模落地
顧劍民表示,作為一家Tier-1,法雷奧尤其關注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
去年,國內迎來L2級自動駕駛的普及浪潮,自動泊車由于場景的相對固定以及需求的迫切性,成為各方玩家力爭的戰場。
自動泊車,正好是法雷奧的傳統優勢領域。由于龐大的既有業務和技術積累,自動泊車成為法雷奧實現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絕佳選擇。
2016年,法雷奧用自身的技術,為奔馳新款E級轎車,提供了新一代的Park4U Remote自動泊車功能,它可以行業內首次實現遠程控制的一鍵泊車。用戶駕駛車輛到達車庫外后下車,在車外進行遠程控制(車主無需作出實質性操作,只需通過手機持續發出泊車信號),車輛便會自動泊入車庫。此外對于側方泊車等功能,它也能夠支持。
后來這一功能又被引入了奔馳新款S級轎車。
去年,這一功能首次被運用在了自主品牌的車型上——長安新款CS75。顧劍民認為,在國內配有自動泊車的車型中,CS75代表著最高水平。在去年的i-VISTA自動駕駛汽車挑戰賽中,長安CS75在垂直車位泊車、平行車位泊車和斜向車位泊車三項挑戰中都拿到了滿分,成為自動泊車技術分項冠軍。
不過,歐洲與中國的路況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缺少車庫、停車位狹小、停車位標線不標準的問題頻出,直接將歐洲地區適用的技術方案移植到國內很可能會出問題,法雷奧是如何避免可能的水土不服問題的?
顧劍民解釋稱,長安CS75自動泊車的項目,主要由法雷奧舒適與輔助駕駛系統事業部在負責。這個事業部在國內分布有深圳、武漢兩大團隊,項目和研發隊伍人員規模總計超過1300人。在與長安一同研發CS75自動泊車項目時,法雷奧團隊協同收集了大量國內的應用場景,對自動泊車功能的感知、控制算法進行了針對性的開發與優化。
同時,對國內復雜的泊車場景,法雷奧還為自動泊車功能準備了不同的傳感器組合——包括視覺(攝像頭)與超聲波雷達融合的方案,以及毫米波雷達與超聲波雷達融合方案。
功能完善可靠、生產成本可控、解決方案完備,顧劍民認為這是法雷奧在群雄并起的自動駕駛泊車場景中拿下更多訂單的法寶。
從訂單反饋的情況來看,也確實有更多的車企對法雷奧的自動泊車產生了興趣,2020年,還會有一批使用法雷奧自動泊車方案的自主車型上市。
顧劍民判斷,自動泊車是自動駕駛落地過程中“比較現實”的功能點,有很大的普及勢能,自動泊車很可能會成為L3及L3以上自動駕駛汽車的一個標配功能。
同樣,法雷奧也關注到包含定速巡航、車道保持、 自動緊急制動、自動泊車等各項功能的全套L2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有助于快速開拓市場,因此也在L2級自動駕駛的整套系統方案上發力,并且拿到了德系、日系車企在國內合資企業的訂單,明后兩年便能在合資車型上看到法雷奧的L2級自動駕駛方案落地。
四、布局城市全自動駕駛 無人駕駛小巴在路上
當然,作為一家家大業大的Tier-1,法雷奧在自動駕駛的布局上遵循的是兩條腿走路的原則,一條腿是輔助駕駛,另外一條腿就是L3乃至L4的高等級自動駕駛。
面向高等級自動駕駛,法雷奧不僅僅準備了更先進的激光雷達,也規劃了可實現完全無人操作的全自動駕駛技術方案:包括自動代客泊車(AVP)Cyber ??Valet Services、城市場景全自動駕駛Drive4U、無人駕駛小巴Navya。
2017年,法雷奧和思科聯合開發了基于物聯網的自動代客泊車項目Cyber Valet Services。在這個項目中,法雷奧打造車輛的感知能力以及自動泊車能力,思科則提供能夠與車輛互聯的智能停車基礎設施。在雙方的結合下,車輛能夠在完全無人操控的情況下,自行尋找車位泊入,在接到召喚指令后也能自動泊出“尋主”。
目前,這一項目已經在法國進行試點運營。顧劍民告訴車東西,法雷奧在國內也在尋找高精度地圖(車庫內無GPS信號,通常需要高精度地圖輔助以實現高等級自動駕駛)、智能停車設施乃至政府層面的合作伙伴,以期落地這一項技術。
當高等級自動駕駛的車輛開出車庫,進入城市道路,便需要法雷奧的城市全自動駕駛方案Drive4U提供支持。去年巴黎車展上,法雷奧首次展出了Drive4U自動駕駛測試車,其核心傳感器與核心算法都是由法雷奧提供,而且都是已經在市場上量產提供客戶的傳感器。在國內,法雷奧與美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美團去年在國內推出了無人駕駛配送開放平臺,法雷奧這一舉措有助于將其城市內全自動駕駛技術先在低速貨運場景落地。

法雷奧Drive4U城市全自動駕駛
在無人駕駛載人的場景,法雷奧則通過投資無人巴士企業Navya完成布局。在這家歐洲名頭最響,產品遍及全球的自動駕駛公司的董事會中,法雷奧以26%的股權占比成為其主要股東之一。
Navya的主要業務是打造城市道路場景運營的無人駕駛小巴。顧劍民告訴車東西,截至2018年底Navya的無人駕駛小巴,已經在全球20余個國家累計售出了116輛。法雷奧除了是Navya的股東,也是其供應商——每輛Navya的無人駕駛小巴,都搭載了7枚法雷奧的ScaLa激光雷達。
總地來看,法雷奧的自動駕駛布局是高低并舉——顧劍民向車東西分析,高低等級的自動駕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共存,而對法雷奧來說,它們都能產生潛在的客戶。
同時,我們也能看到法雷奧務實地在輔助駕駛領域傾注了大量資源,這幫助法雷奧的自動駕駛業務能在眼下就能落地并產生回報。
結語:穩健轉型的零部件巨頭
在采訪中,顧劍民不斷向車東西強調,作為一家Tier-1,法雷奧關注的是技術的落地,不論是面向電氣化、數字化轉型,還是應對自動駕駛的布局。
在既有的輔助駕駛市場中,法雷奧因為其龐大的傳感器和泊車業務,在汽車行業的自動駕駛轉型中早已是一位“局中人”,因此其轉型動作稍顯從容,沒有其他大型Tier-1或拆分、或斥資天價收購的大開大合。
不過,隨著自動駕駛市場愈發成熟,中國在汽車變革大勢中的聲量越來越大,我們也可以看到法雷奧這兩年的變陣——無論是在自主品牌上快速應用新一代自動泊車技術,還是加大在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上的投入。
這家Tier-1巨頭,正在與中國市場的互動中,走一條穩健的變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