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Origin
2017年11月,騰訊車聯推出AI?in?Car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拉開了騰訊系車載系統“上車”的大幕。一年半的時間內,騰訊的車聯網解決方案出現在廣汽、長安、吉利等自主品牌的車型上,還與長安共同孵化出了車聯網合資公司梧桐車聯。
去年下半年,AI?in?Car升級為TAI智能車載系統,服務車企與消費者的力量同時加強。在這個過程中,騰訊車聯收獲了17家車企合作伙伴,上車之路更加穩妥。

騰訊是如何打動眾多車企,讓他們與騰訊共同分享車載系統這個下一代移動終端的關鍵入口?隨著GTIC2019全球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峰會臨近,車東西與本次峰會的嘉賓——騰訊車聯總經理劉昕進行了深度交流。他從騰訊車聯的產業定位、五大平臺能力以及對操作系統、V2X、5G等基礎技術的布局,講述了騰訊的“上車之路”。
一、逐鹿下一代智能終端 騰訊定位車企“數字化助手”
劉昕2009年加入騰訊,前后負責多個項目的架構設計和服務優化,打造了微服務開發框架、名字服務、監控服務、數據緩存服務、分布式存儲系統、消息中間件、機器學習平臺等多項服務,是一名陪騰訊走過移動互聯網上半場的老騰訊人。

▲騰訊車聯總經理 劉昕
同時, 劉昕也是一名和汽車產業有深厚連接的人士——他的父母是中國上一代的汽車人,參與了中國汽車從自主研發到合資的歷程,經歷了汽車電子電氣化的興起興盛,劉昕也耳濡目染,建立起對汽車產業的全面認知。
去年,伴隨著騰訊發力產業互聯網的內部結構調整,劉昕上任騰訊車聯總經理。劉昕認為,汽車就是下一代的移動互聯終端,車聯網就是移動互聯網的延續。他曾經在AI技術、云平臺、終端系統技術架構、場景化應用方面的經驗,在車聯網領域都有用武之地。
同樣,對于騰訊來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積累的技術基礎、用戶洞察能力或者對用戶體驗進行打磨的產品方法論,成為這家巨頭快速切入車聯網應用場景的寶貴經驗。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更多面對的是C端的用戶,而在車聯網這個領域,騰訊同時需要面對B端客戶,解決汽車行業客戶的痛點。一方面,汽車產業鏈條極長,對產業合作的依賴更高;另一方面,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行業又有自己的節奏,對安全性與可靠性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一項新技術轉變為具體功能落地到產品上的路徑更加嚴謹、漫長。劉昕認為,這是車聯網與快速迭代的移動互聯網最大的不同。
騰訊選擇了尊重這種不同,從“把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的既有理念出發,給自己設定了這樣的角色——車企轉型過程中的“數字化助手”。
劉昕向車東西強調,騰訊的價值理念,是將主導權交給車企。
二、騰訊車聯上車五大“法寶”
為了更有效地進入市場,在找準自身在車聯網領域定位的同時,騰訊也明確了自身擁有的、能給車企合作伙伴帶來新價值的關鍵能力。?
劉昕向車東西表示,騰訊在車聯網的關鍵能力,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安全能力,以及強大的內容平臺,這五大能力相輔相成,構成了騰訊車聯網業務快速向前的五臺發動機。
在大數據層面,坐擁QQ、微信的騰訊擁有國內最大的用戶平臺,海量的用戶,海量的應用場景,以及伴隨而生的海量數據。傳統車企的一大痛點在于很難直接觸達用戶,對用戶的了解常常是間接的、滯后的,手中掌握的數據也存在失真或者難以利用的情況。而騰訊則提供了一個直接的渠道,幫助車企連接用戶,直接了解用戶,幫助車企把他們手中的數據用起來。
與大數據緊緊相依的是云計算,騰訊則依托騰訊云,為車企搭建起提供服務、利用數據的云平臺。比如,騰訊通過公有云來為車企提供騰訊生態內或第三方的服務,同時騰訊也幫助車企搭建私有云來管理用戶數據、生產數據并部署對應的數據分析框架來挖掘數據應用價值。
在人工智能能力上,騰訊車聯的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
在面對用戶的車載場景,騰訊提供的AI能力可以幫助車企實現人車交互的升級——從傳統的按鍵交互,到時下流行的語音交互,再到聲紋、人臉、表情、動作、手勢等多模態并存的交互。
AI對用戶習慣的學習能力,也將使車內的互動體驗從“人找服務”轉變為基于智能場景驅動的“服務找人”。

而在面對企業的場景,騰訊則試圖將其AI能力與云計算能力結合,幫車企構建起新的數字化能力,實現研發、生產、營銷、出行服務等全價值鏈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車聯網安全層面,則是騰訊的傳統強項。一周前,騰訊的科恩實驗室又一次發現了特斯拉在車聯網安全上的漏洞并提交后者予以改進。在此之前,科恩實驗室已經多次通過車聯網連接上的漏洞遠程控制特斯拉。這意味著,科恩實驗室的豐富經驗可以幫助保障用戶在車內的信息安全乃至生命安全。
劉昕告訴車東西,騰訊除了專門面向車輛端的科恩實驗室,還有六大安全實驗室,能夠幫車企實現云、管、端協同的安全體系,而不只是在車輛端做工作。
而在內容平臺方面,騰訊則擁有完整的內容生態和豐富的版權,這可以讓消費者在車內直接觸達涵蓋游戲、社交、文學、動漫、新聞、電影、音樂、體育的內容消費與服務。對車企來說,這一點常常能轉化為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力。
通過騰訊車聯,車企可以直接調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安全以及內容方面的能力,同時還能掌握主導權。因此騰訊車聯過去兩年的車企合作伙伴在迅速擴展,目前已有17家車企加入了騰訊車聯的開放生態。

▲搭載騰訊車聯技術方案的長安CS85
三、堅持車載系統開源路線 車聯網已布局5G
劉昕告訴車東西,車企與騰訊車聯的合作,從時間周期與具體訴求來看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從短期來看,車企目前比較重視車上的功能體驗,這是車企與騰訊合作的第一階段——如何打造出一款好的、對用戶更有吸引力的車。
而從長期來看,汽車越來越成為一個數據密集型產業,更核心的訴求是如何將產生的數據轉化為價值,這是騰訊與車企第二階段合作的命題——騰訊幫助車企構建車聯網的云平臺,將海量的數據轉化為價值,幫助車企利用大數據進行應用和決策。
劉昕透露,騰訊已經與數個車企就工業智能制造,營銷,后市場服務等方面的數據應用展開合作。
當騰訊在車聯網領域開疆拓土的時候,百度、阿里也在同一個領域大力拓展合作伙伴。劉昕對此持開放態度,他認為,BAT同時進入車聯網的賽道,代表著整個行業的聚焦和關注。而車企和互聯網公司的持續投入, 會極大地幫助智能網聯汽車的落地以及普及。
他認為,騰訊和阿里、百度在車聯網業務上有不同的發展規劃和定位,騰訊的“數字化助手”定位有其獨特價值。
在BAT車載系統的上車競賽當中,屬于阿里系的斑馬網絡使用了AliOS作為底層操作系統,有更強的自主性色彩,而騰訊與百度基于Linux或安卓打造車載系統,與開源生態走得更近。
劉昕是騰訊在Linux基金會中的董事,因此參與了開源社區的建設工作,在車載系統的生態上,他也是堅定的開源支持者。他認為,開源的系統通常有更多的團隊參與,因此能夠更快地引入各種應用與資源,有利于生態的繁榮。而相對封閉的系統在產品與服務的導入周期上都更長。
劉昕稱,過去20年軟件領域最大的趨勢就是開源,IBM、微軟、Oracle都在擁抱開源。而騰訊支持的Linux生態,也在開發車規級的車載系統AGL。
但劉昕也認為,車載系統的開放生態,與智能手機還是會有所不同。比如, 在智能手機上流行的第三方應用商店,考慮到安全、用戶操作體驗等問題,不一定是最適合車載系統的。因此在去年騰訊新一代的車載系統TAI中,騰訊選擇了用小程序來集成更多的服務。一來無需下載安裝,二來有騰訊的安全把關,再者還能通過場景化的引擎自動喚醒,從原來的人找服務向服務找人來過渡。

▲騰訊車聯車載系統UI,采用了卡片式方案
在車聯網的一些基礎技術——比如去年開始大火的車路協同和5G上,車東西也從劉昕處了解到騰訊一些新的動向。
盡管騰訊沒有過多地向外提及,但騰訊已經開展了車路協同的技術研發和商用實驗工作。去年,騰訊成立了一個未來網絡實驗室,由該部門牽頭進行智慧高速公路的試點。目前,騰訊的車路協同已經可以做到高速公路的信息感知,能夠提供實時精細化道路信息的更新。此外騰訊也在與運營商合作,在不依賴OBU(車載單元)設備的情況下,支持商用終端快速接入。
更遠期的,騰訊對5G加大了投入。目前,5G的標準制定工作中,移動帶寬的標準基本定義清楚,低延遲和海量連接的標準還在制定過程中。騰訊目前正在5G的標準制定上投入更多資源。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從去年8月份開始參加5G標準化工作,在幾個月時間內,已經成為國際5G標準組織——3GPP 5G需求和網絡架構演進方面的重要推動者。
劉昕稱,5G在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車載信息娛樂等方面都能提供全面的連接能力,更重要的是,5G打通各個行業之間的數據交互。
目前,騰訊在車聯網上秉持的是“應用驅動網絡演進”的理念,用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功能來促進網絡技術的研發。劉昕還認為,隨著5G技術的進步,人們還會挖掘出更多5G+車聯的創新應用場景。
結語:用開放打動車企的騰訊
在正式走向前裝市場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騰訊車聯快速開拓著合作伙伴,合作車企從長安、廣汽、吉利、東風等自主車企拓展到寶馬、奔馳、奧迪、FCA、現代這樣的國外品牌,目前已有17家車企與騰訊車聯達成了合作。
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多車企的青睞,騰訊的開放生態與“數字化助手“的定位功不可沒。在幫助車企完成數字化轉型的同時,騰訊很強調賦予車企主導權。
隨著汽車行業的四化改革步入深水區,車企不可避免地會和科技企業產生越來越多的交集,雙方如何取得一個共識,騰訊與車企的合作模式很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