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曉寒
4月19日,由車東西與2019上海車展承辦方——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SIEC)聯合舉辦的GTIC 2019全球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峰會在2019上海車展同期舉辦,大會邀請到來自學術界、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互聯網公司、新興自動駕駛公司和人工智能公司等智能汽車供應鏈領域的15位嘉賓登臺,探討智能汽車時代的供應鏈創新與出行變革。
與會期間,騰訊車聯總經理劉昕做了題為《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生態車聯網》的演講,探討了騰訊眼中智能汽車的未來發展趨勢,并介紹了騰訊將互聯網生態引入車內,構建生態車聯網的探索經驗。
一、智能汽車持續進化:多模態交互與服務找人是關鍵
劉昕指出,智能網聯技術已成為今年上海車展很多新車的標準配置,預計未來四五年內可能所有的汽車在出廠時都是標準的網聯汽車,而車企也將結合著大量相關數據去制造新一代汽車,運營人車關系。
“怎么樣造出對用戶更有吸引力的車?如何提供用戶期待的服務這一課題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劉昕說道。
現階段,隨著AI技術的融合應用,人車交互更加自然更加貼心,而隨著互聯網生態的進入,車上的服務類型也日益豐富,用戶上車不需要再拿出手機,也不再只有導航、音樂等服務可用。
“汽車不再只是一個代步工具,我們不再滿足于車輛的操控、舒適、安全等基本需求。未來還能期待怎樣的出行生活呢?”劉昕用問句提起了話題。
在他看來,汽車接下來還將在交互和服務兩個層面持續進化。
劉昕表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僅是語言,還包括表情、手勢等更多維度信息。因此騰訊也希望在車上實現這種更加多樣化的交互方式——即引入多模態的交互方式。
感知層面,騰訊會讓汽車的聽覺功能進一步進化,并逐步提供雙工交互、手勢識別、表情識別、動作識別等技術,與車輛的實時位置、路線信息等一道,實現融合感知。

車輛感知完各種信息后對司機乘客做出反饋的方式也將在過去的文本+語音模式基礎上,增加表情+動作的反饋。
這樣,汽車就會變得像朋友一樣擁有感情和溫度,以多種方式了解用戶的所做所想以及所處的位置,還能通過動作、表情、語音等多種方式予以回應。
服務層面,劉昕講到,用戶在駕車時很難主動發現或操作服務,因此騰訊希望汽車能夠借助AI與大數據的能力,讓車輛通過感知用戶需求和所處的場景,主動發現并向用戶推送服務。
例如當用戶車輛的燃油即將耗盡而又剛好駛過加油站時,車輛會主動推送這個加油站的車載輕應用為其提供加油服務。用戶從進站加油到離場,可使用語音交互完成所有環節,并且還支持無感支付。
二、三招構建生態車聯網 百萬輕應用將上車
最初的車聯網更多是指將汽車聯網,以及提供像是導航、音樂等少數互聯網服務,在AI、大數據、互聯網的大背景下,車聯網的內涵和邊界也在不斷演變。
劉昕講到,騰訊車聯基于最新的技術趨勢和騰訊在互聯網領域的深厚積累,提出了生態車聯網的概念,核心是要將超級互聯網生態引入車內。
首先,騰訊車聯要將騰訊旗下游戲、音樂、視頻、電臺、社交等海量優質內容集合到車內。
但劉昕同時指出,這并不是簡單的轉移過程,核心是要結合騰訊車聯的用戶畫像、知識圖譜和場景感知能力,結合用戶的需求點和實際出行場景,實現海量優質內容和資源的個性化推送。
比如汽車知道用戶喜歡聽周杰倫的歌,而此時外面剛好在下雨,就推送一首《不能說的秘密》,唱起“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而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檐”,非常應景。

其次,騰訊車聯致力于實現車上和車下服務的無縫交互。
其將整合騰訊系和第三方的娛樂、出行、車主、生活、社交等一系列服務,通過統一的賬號打通,實現手機、智能硬件、車機多端互聯,構成車上、車下連貫的無縫服務生態。
最后,騰訊車聯構建生態車聯網的一個大招是車載輕應用。
劉昕表示,將引入現在上百萬個微信輕應用到車內。這些輕應用無需下載和安裝,在云端即可進行更新。他同時強調,這一過程并不是簡單地將輕應用序從手機移植到車機,其重點是結合場景與語音交互。
在特定場景下,輕應用能夠主動喚醒,并通過語音交互完成服務的閉環。例如用戶開車導航去一個網紅餐廳,汽車會根據到達目的地的預計時間和該餐廳的排位情況,主動彈出輕應用方面用戶在線取號排隊,以使其在達到時剛好排上座位。
當然,在不需要的時候輕應用并不會露出,避免干擾用戶。
劉昕最后強調,生態車聯網這個概念還在持續進化之中,其目前主要有三個進化方向。
一個是車載服務從人找服務向服務找人進化;一個是從千人一面的車聯網體驗向千人千面進化;第三個則是構建連接車前、車中、車后的無縫數字體驗。
“車將像家庭場景、辦公場景一樣,成為無數數字生活場景中的一個。”劉昕總結道。
三、17個月拿下45款車 騰訊智慧出行布局公開
演講最后,劉昕介紹了騰訊車聯自成立以來取得的成績,以及騰訊在整個大出行領域的完整布局。

據劉昕介紹,騰訊車聯于2017年11月就發布了名為AI in Car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一年后又將其升級為騰訊車聯TAI智能車聯系統。
騰訊車聯的目標是通過生態協作,和一系列合作伙伴建立生態車聯網,努力擴大在汽車界的朋友圈,成為車企數字化轉型背后的數字化助手。
劉昕表示,騰訊車聯發力車聯網17個月以來,已經與寶馬、奔馳、奧迪、廣汽、長安、一汽、吉利等17家主流車企達成合作關系,相關技術和服務已在45款車上落地,有超過300家生態合作伙伴一道為車主提供服務。
今年上海車展期間,長安、廣汽、東風等車企均有搭載騰訊車聯產品的新車發布。騰訊與長安的合資公司梧桐車聯也發布了新的TINNOVE車載系統,并即將在新款長安CS75 PLUS上量產上市。
事實上,騰訊在汽車與出行領域的布局遠不止車聯網這一個維度。
劉昕在現場介紹,騰訊在2018年發布了全新的智慧出行戰略,包括騰訊車聯、騰訊自動駕駛、騰訊汽車智慧4S店、騰訊移動出行、騰訊位置服務、騰訊乘車碼等涵蓋整個出行鏈條的完整解決方案。
在這其中,騰訊車聯以及梧桐車聯這類合資公司,幫助汽車和服務生態實現數字化升級;騰訊自動駕駛基于高精地圖、模擬仿真、自動駕駛云服務向車企開放完整的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智慧4S店基于海量用戶和平臺優勢,幫助車企打通人車店的閉環,更高效的完成汽車銷售和用戶服務;
移動出行方面,騰訊和廣汽設立了共享出行合資公司,由騰訊提供的出行解決方案即將在廣東地區落地運營。騰訊還成立了未來網絡實驗室,探索5G車聯網、車路協同、V2X等技術,并積極參與到5G國際標準的制定中去。
“騰訊將一直秉承開放的理念,做好數字化助手這一角色,與合作伙伴開展長期合作,共建智慧出行新生態。”劉昕說道。
最后總結來看,騰訊對汽車與整個出行業務的規劃其實相當豐富,遠不止車聯網這一個方向,還涉及自動駕駛、移動出行、智慧4S店、云服務、乘車碼等方方面面,體現了一個巨頭互聯網公司整體布局的能力。
而即使在最常見的車聯網領域,其也想的足夠長遠和超前,提出了類似車內多模態交互、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內容生態等理念。而更重要的是,隨著上百萬個微信輕應用逐漸上車,騰訊也將真正實現人找服務向服務找人的體驗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