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心緣
智東西5月17日消息,今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致員工的一封信刷屏網絡!
何庭波在信中表示,“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多年之前,華為海思做出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在此背景下突破國外芯片公司的封鎖線。
如今,美國在毫無依據的條件下,將華為公司放入了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的實體名單(entity list),當年的假設成為現實,“極限而黑暗的時刻”來了。
為了兌現公司對于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華為保密柜里的備胎芯片“全部轉正”。
這位被稱為堪與任正非平起平坐的杰出女工程師,在信中激情昂揚的寫道:“今天,這個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兒女成為時代英雄的日子!”
一、何庭波《致員工的一封信》全文
尊敬的海思全體同事們:
此刻,估計您已得知華為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的實體名單(entity list)。
多年前,還是云淡風輕的季節,公司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數千個日夜中,我們星夜兼程,艱苦前行。華為的產品領域是如此廣闊,所用技術與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對數以千計的科技難題,我們無數次失敗過,困惑過,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
后來的年頭里,當我們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難免一絲絲失落和不甘,擔心許多芯片永遠不會被啟用,成為一直壓在保密柜里面的備胎。
今天,命運的年輪轉到這個極限而黑暗的時刻,超級大國毫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做出了最瘋狂的決定,在毫無依據的條件下,把華為公司放入了實體名單。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于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是的,這些努力,已經連成一片,挽狂瀾于既倒,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今天,這個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兒女成為時代英雄的日子!
華為立志,將數字世界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我們仍將如此。今后,為實現這一理想,我們不僅要保持開放創新,更要實現科技自立!今后的路,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后再換胎了,緩沖區已經消失,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前路更為艱辛,我們將以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限施壓下挺直脊梁,奮力前行!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
何庭波
2019年5月17日凌晨
附華為媒體聲明:
華為反對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的決定。
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會對與華為合作的美國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美國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也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合作和互信。
華為將盡快就此事尋求救濟和解決方案,采取積極措施,降低此事件的影響。
二〇一九年五月十六日
二、海思:華為手機和安防的關鍵支柱
近兩年,華為憑借堪與蘋果相提并論的手機AI芯片麒麟系列大刷一把存在感,而其芯片業務的背后功臣就是華為海思。
海思半導體成立于2004年10月,總部位于深圳,隸屬于華為的2012諾亞方舟實驗室,前身是創建于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海思第一款手機芯片“憋”到2009年,那一年推出的K3V1芯片采用110nm工藝,適配小眾的Windows Mobile系統,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力。
隨后,經過重新調整,海思改用ARM架構和安卓系統,并將各地人才集中起來加大力度投入手機芯片的研發。
2012年,海思推出新一代K3V2芯片,雖然性能仍落后于高通三星等一線芯片,但首次用在Mate 1和P6等華為旗艦機上。
頂著市場的壓力,海思著重改善芯片性能,終于在2014年,發布海思自研芯片麒麟910,從工藝上能夠匹敵高通芯片。此后,海思在手機芯片研發方面進展飛速。
2016年,海思發布突破歷史的麒麟960,不僅大幅提升了GPU性能,還解決了CDMA全網通基帶。次年,海思發布全球首款搭載了NPU的手機AI芯片麒麟970,一“出生”就攬獲了六項世界第一,和蘋果A11芯片共同創造了新的歷史節點。
沒有海思的芯片,不僅華為自身的手機、安防等業務會受到影響,就連國內的一眾安防巨頭的產品都將失去大腦。
華為海思在安防芯片領域占據了70%市場份額,幾乎已全部覆蓋高中低三檔產品。
它擁有最多的 H.265 編解碼技術核心專利,能實現高清視頻更小寬帶的傳輸,除了智能電視以外,現在很多手機、攝像頭、行車記錄儀都在用這種技術。
遺憾的是,海思進入安防市場后不久,當時的龍頭德州儀器(TI)宣布退出安防監控市場,使得海思沒能在視頻監控高清網絡化領域和TI正面交鋒。
2006年6月,海思在TAIPEI COMPUTEX展會推出了成立以來的首批芯片H.264視頻編解碼芯片Hi3510。隨后在2007至2010年,華為海思相繼拿下了大華與海康兩大玩家的訂單,成為安防領域多媒體芯片所向披靡的霸主。
在華為海思走過的15年歷程,幾乎可以用“輝煌”來形容。除了手機芯片和安防芯片外,海思還做移動通信系統設備芯片、傳輸網絡設備芯片、家庭數字設備芯片、網絡監控芯片、可視電話芯片、路由器芯片等各種芯片產品,并在這些領域都頗有競爭力。
三、低調的海思掌門人:終結華為的“無芯”時代
何庭波之于華為海思,正如任正非之于華為。
何庭波出生于1969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通信和半導體物理專業,碩士學位,于1996年加入華為,起初任芯片工程師,負責設計光通信芯片。
當時華為還沒這么有錢,設備也不完善,在研發芯片設計時,何庭波不得不與其他同事搶用僅一套的實驗室設備。
何庭波在同事眼中簡直就是個工作狂,做起事情來甚至比男生還要拼命,可以說只要是她認準的事情,就會用盡全力去做。
大家評價她,在工作上忘我、在技術上不松懈、勇于挑戰。

后來隨著業務擴張,何庭波一人前往上海組建無線芯片團隊,研發3G芯片。幾年后,何庭波被調到高科技視野云集的硅谷工作,晉升到部門總監。
眾所周知,芯片是手機的大腦,但當時國內芯片非常落后,手機芯片被美國高通壟斷。
在華為押注的CDMA形勢不如預期的背景下,華為決心做自己的手機芯片。為了全力研發芯片,2004年,華為成立了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
當時任正非找到何庭波說:“每年給你4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給你2萬人,一定要站起來,減少對美國芯片的依賴。”
要知道,當時整個華為僅有約3萬人,研發經費不足10億美元。
何庭波立即肩負起海思總裁的重任,從無到有,帶領海思走過十余年漫長且艱辛的芯片研發。
在何庭波的帶領下,華為海思成功打破國外芯片企業多年的壟斷,在手機、安防等多個領域的芯片脫穎而出,不僅結束了華為的“無芯之痛”,讓海思半導體成長為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還推動了中國芯片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