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曉寒
BAT闖入汽車圈已是中國汽車與出行產業的新常態。
百度以自動駕駛為核心,推出Apollo開放平臺,要做自動駕駛領域的安卓;阿里與上汽聯合推出的斑馬智行系統,已經登上四十萬多臺汽車。
騰訊在2016年也駛入了出行領域,并在去年底將旗下相關業務協同整合,明確規劃為“四橫兩縱一中臺”結構,并與廣汽、長安、吉利、寶馬、FCA等車企開啟了技術落地進程…
5月21日,騰訊今年最重要的產業會議——首屆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在春城昆明開幕,主管出行業務的副總裁鐘翔平、騰訊車聯副總裁鐘學丹、騰訊自動駕駛業務總經理蘇奎峰等多位高層登臺演講,再次對騰訊智慧出行業務的整體布局、取得的發展成果進行了闡釋。

▲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現場
從這些高管的演講,以及車東西與之進行的交流來看,騰訊的智慧出行業務有了新一輪的升級,在“四橫兩縱一中臺”業務布局基礎上,有了“以智慧化為基礎,通過生態化模式,實現人性化服務”的新目標。
同時其在車聯網、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等關鍵領域也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進展,合作車企增至19家,落地車型達到45款,在110座城市為7000萬用戶提供公共交通移動支付(乘車碼)服務,形成由300+企業構成的服務生態…
以本次大會為節點,騰訊既實現了對智慧出行業務的迭代升級與目標更新,又夯實了落地成果,初步構建起了自己的智慧出行生態圈!
一、騰訊智慧出行戰略再升級 構建生態是核心
2018年11月的騰訊全球合作大會上,騰訊對智慧出行業務進行了重新梳理,規劃為“四橫兩縱一中臺”結構。今年,在去年的架構基礎上,騰訊智慧出行的業務版圖又有了延展和落地。

▲騰訊智慧出行業務布局
四橫即四條關鍵業務線:
通過騰訊車聯、汽車云、智慧4S店,幫助車企實現與消費者直連。
通過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實現汽車駕駛的智能化,并構建智慧路網;
通過位置服務、出行服務助力智慧交通管理;
通過乘車碼助力公共交通實現數字化轉型;
兩縱即騰訊的內容生態和安全服務能力;一中臺則是說騰訊的AI和騰訊云。這是目前騰訊智慧出行業務的核心框架。
而在日前的大會上,騰訊主管出行業務的副總裁鐘翔平,則又提出,騰訊智慧出行的整體發展方向,是以智慧化為基礎,構建服務生態,最終實現人性化服務的目標。

▲鐘翔平在現場演講
鐘翔平指出,汽車產業巨變背景下,人、車、店、廠,車與環境、消費者對車的需求都在發生變化,而為了適應這種變化,騰訊則分別以騰訊車聯TAI車載系統+汽車云+智慧4S店、自動駕駛+車路協同、位置服務+乘車碼等業務來幫助等予以應對。
相比此前“四橫兩縱一中臺”的業務結構,騰訊智慧出行的各項關鍵業務與汽車產業的幾大關鍵變化一一對應,業務邏輯與發展方向更加清晰。
同時車東西還注意到,騰訊智慧出行業務的落地伙伴也多也起來,騰訊車聯在19家車企的45款車型上正在落地、有18家車企使用騰訊汽車云服務、其還與長安合資建立梧桐車聯、在110座城市落地乘車碼。
很明顯,騰訊的智慧出行業務已經步入全面落地階段,而鐘翔平等多位相關高層在介紹騰訊在出行領域的定位時,語調也從“數字助手”變為“數字化升級實施者”,進一步說明其從理論走向實踐。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騰訊智慧出行業務的升級,除了梳理邏輯、更新目標外,一個重要成果是將其車聯網業務全面升級為生態車聯網。
騰訊車聯副總裁鐘學丹告訴車東西,騰訊車聯提出生態車聯網,最重要的變化是,車聯網系統的本質從“連接網絡”升級到“連接生態”。

▲鐘學丹接受車東西等媒體采訪
據鐘學丹介紹,騰訊車聯通過超級ID、微信支付、小場景(類似小程序的的云端輕應用)等手段,將內容、娛樂、生活服務、車服務等豐富的生態有機地接入到汽車之中,實現千人千面,并打通車、家、手機多場景互聯體驗。
與此同時,騰訊車聯還打造了一個場景驅動引擎,能夠結合車身場景感知,與用戶的興趣需求相結合,“主動發現”用戶在車上未發現的長尾需求,實現由人找服務向服務找人的轉變。
比如,當車輛感知到車主即將停車的操作,能夠結合LBS、交通數據和停車服務數據,對用戶進行違章提車的風險預警提示,并引導車主前往安全的停車地點。

▲搭載騰訊車聯網服務的車機
此外,騰訊的自動駕駛、汽車云業務也有了進一步升級進化。
其自動駕駛業務通過車載傳感器、路側智能采集的數據,再利用云端算力構建出了3D虛擬城市,以此來幫助政府、交管部門實現智慧城市的功能。
騰訊汽車云業務助力車企構建智能網聯云平臺,可以讓車企統一管理旗下搭載不同車聯網的車型,并幫助車企讓過雜亂的數據完成體系化建設,并推出DAAS化服務,如電池續航生命周期預測等。
智慧4S店解決方案,通過一套完整的數字化工具,實現經銷商和用戶管理的數字化,。同時其還打造了包含APP開發、智能調度、運營管理等幾乎所有能力在內的出行解決方案,可以助力車企快速部署共享出行服務。
總結來說,本次大會上,騰訊智慧出行業務的核心框架看似仍是“四橫兩縱一中臺”,變化不大,但其實像生態車聯網的構建、統一出行解決方案的打造,都表明其業務內核有了重大升級迭代,向著“以智慧化為基礎,構建服務生態,實現人性服務”的目標前進。
二、首批落地成果豐厚 騰訊智慧出行朋友圈成型
騰訊于2016年就正式進軍了汽車與出行領域,兩年多的時間也對其業務框架也進行了多次升級和迭代,那么一個關鍵問題是,騰訊在智慧出行到底取得了怎樣的成果呢?
事實上,作為整合了騰訊旗下“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云+未來峰會”和“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三大行業峰會打造的新會議,本次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本身就是一場騰訊產業互聯網成果的展示大會。
騰訊主管出行業務的副總裁鐘翔平、騰訊車聯副總裁鐘學丹、騰訊自動駕駛業務總經理蘇奎峰等人,都在大會的演講以及會后采訪中,詳細介紹了騰訊在智慧出行領域的落地成果。
1、車聯網:落地19家車企45款車型 車載微信和小場景都來了
騰訊在車聯網方面的核心部門——騰訊車聯成立18個月以來,已經拿下19家車企,既包括長安、東風這種自主品牌,也有FCA、奔馳、寶馬等合資與豪華品牌。其技術和服務,已經或正在長安CS85 Coupe、廣汽新能源Aion S等45款量產車上落地。

▲搭載騰訊車聯網服務的東風汽車
不過在鐘學丹看來,構建以服務生態為主的車聯網體系更加重要。
以開發便捷、無需下載的小場景(即云端小程序)為手段,騰訊車聯已經連接了10萬+停車場、5萬+加油站、27萬+充電樁,覆蓋31個省市,擁有300+合作伙伴。同時,其還接入了QQ音樂、蜻蜓FM等海量內容,構建起了以內容+服務為核心的生態車聯網體系。
而通過騰訊場景引擎,還能讓服務在特定的場景主動推送,實現從人找服務向服務找人的關鍵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車聯還在與車企密切合作,致力于將微信融入TAI車載系統,通過與車載硬件深度融合,推出全語音交互的車載微信,預計將于年內推出。
2、自動駕駛:團隊規模近200人 已與車企達成前裝合作
騰訊于2016年就成立了自動駕駛團隊,至今已經發展了3年時間。
騰訊自動駕駛業務總經理蘇奎峰告訴車東西,騰訊自動駕駛團隊目前總人數已經接近200人,在北京、深圳兩地都拿到了路測牌照。

▲蘇奎峰接受車東西等媒體采訪
技術層面,騰訊已經構建了完善的自動駕駛研發和產品迭代體系,可向用戶提供包括感知、決策、仿真、高精地圖等在內的所項技術和服務,非常靈活。
落地方面,騰訊自動駕駛從L2到L4級自動駕駛都有覆蓋,目前其L2+級自動駕駛方案已經與一些車企達成前裝協議,正在推動落地進程,同時還跟一些車企在開展L4級自動駕駛的驗證測試工作。
3、智慧出行:已在110座城市落地乘車碼 服務7000萬人群
作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巨頭,騰訊在致力于幫助汽車和車企進行數字化升級的同時,還放眼于整個出行與交通體系。
在智慧出行方面,騰訊以微信乘車碼來推動公共交通的移動支付進程。據介紹,騰訊乘車碼目前已經在110+城市落地,使超過7000萬用戶可以用手機便捷乘坐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
與此同時,微信支付也接入了18個省市的1萬+高速公路車道、1萬+停車場、80%的加油站和排名前20的充電樁平臺,極大的方便了用戶的出行體驗。
4、智慧交通:每天提供660億次位置服務 提升交通數字化水平
在范圍更大的交通領域,騰訊也取得了不少進展。其通過LBS位置服務,為摩拜、美團、京東等公司提供了海量定位與導航服務,幫助其進行路徑規劃,以提升調度與物流效率。
而放眼全球,來自200多個國家的用戶,每天會通過各類應用向騰訊發送660億次定位請求。
基于這種規模的LBS數據,再結合著騰訊在自動駕駛汽車、車路協同方面的感知與決策能力,其能夠實時掌握國內,乃至全球的交通流量情況,進而為政府、交管部門或者其他企業提供交通數據,方便其進行交通管理或是進行業務調度,最終實現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
總結來看,騰訊在自動駕駛、車聯網、智慧出行與交通領域都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幫助車企與出行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并非是一句口號。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成果說明騰訊已經初步構建起了一個包括車企、4S店、零部件供應商、內容和服務提供商、政府機構、出行企業、O2O企業在內的出行生態體系,各方互相融合連接。
對車企來說,使用騰訊的技術和服務,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多的內容和服務,能促進自家車型的銷售。而對用戶來說,選擇具備搭載騰訊服務與技術的車型,則意味著更好的用戶體驗。
而這也是騰訊車聯網、汽車云、自動駕駛等業務能夠迅速吸引幾十家車企合作的關鍵原因。
三、五大優勢構建出行生態 騰訊智慧出行業務穩了
在汽車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不管是BAT還是蘋果、谷歌、華為、高通,科技巨頭們都在積極擁抱汽車與出行產業。那么騰訊借著本次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在向外界展示了智慧出行業務的最新升級和成果外,到底具有哪些優勢與獨特打法呢?
在車東西看來,其至少具備下列五大優勢:
1、多業務多領域布局形成合力
眼下的汽車產業面臨著新能源、自動駕駛、網聯、共享等多種變革趨勢,每種技術又相互交錯。想要幫助汽車和車企實現數字化轉型與升級,也必然需要多管齊下。
而騰訊在智慧出行領域的做法則正是如此,既能提供車載系統、自動駕駛等具體的智能化技術,又能提供從智慧4S店、汽車云,再到一體化出行服務的完整解決方案,同時還有海量內容、數字安全,以及AI與云計算的支持,可謂滿足車企的方方面面。

▲騰訊智慧出行展臺
此外,騰訊還在通過乘車碼、微信支付等技術,迅速推動公共出行與交通體系的數字化進程,最終向著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目標前行。
2、搭建平臺 快速構建服務生態
當汽車變為帶有輪子的智能終端后,將衍生出類似PC、智能手機一樣的第三個互聯網生態。而對于這個生態來說,海量內容與服務至關重要。
騰訊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導入自身海量數字內容的同時,其也打造了車聯網開放平臺,通過小場景(云端小程序)迅速接入了300多家服務提供商和大量內容提供商,進一步促進了自身生態的繁榮。
當然,騰訊還汽車云、出行服務、自動駕駛仿真等多個平臺,以提供接口的方式,讓車企、出行服務商、自動駕駛等合作伙伴迅速接入,使用并進一步完善相關服務,促進相關生態的繁榮。
3、深厚的C端資源與服務經驗
騰訊負責出行業務的副總裁鐘翔平在大會講到,出行領域的市場價值歸根到底是用戶價值的創造和提升——即為用戶創造價值,提升價值才是核心競爭力。
在這方面,騰訊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目前,僅微信就擁有11億用戶,在社交、影音娛樂、游戲等多個領域直接服務用戶超過20年時間,將這種用戶規模和經驗帶入出行領域,明顯會提升相關合作伙伴的競爭力。
4、完善的云服務能力
進入智能時代,云服務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不管是智能汽車、車企的智慧4S店管理系統,還是車載系統與自動駕駛,都需要接入云端,以方便進行統一的信息同步、業務管理與OTA升級。
在這方面,依托騰訊超過100萬臺的服務器集群和高達100T的帶寬,騰訊智慧出行業務打造出了一個完善的汽車云服務,不僅支持PAAS、SAAS、DAAS等多種服務模式,同時還具備極佳的兼容性,可以兼容車企生產的搭載不同車聯網系統的車型和不同數字化管理系統接入。
同時,基于汽車云,騰訊還在云端打造了具備智能調度、路徑規劃等全套能力的出行服務方案,可以幫助車企快速部署共享出行服務。
5、數字助手的明確定位
科技公司涌入汽車與出行產業,各自的打法不同,百度希望做自動駕駛領域的安卓,向車企提供完整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谷歌則希望在汽車上復制安卓系統的成功經驗。
對于車企和出行企業來說,其既需要科技公司的技術,同時又不愿意讓車載系統、自動駕駛、云平臺等核心系統掌握在其他公司手中。
基于這種現狀,騰訊才提出了車企數字化助手、數字化升級實施者的定位,不與車企爭奪核心系統的控制權,而是幫助其構建車載系統、云平臺,或是提供智慧4s店與模塊化的自動駕駛技術。

▲騰訊車聯展臺
例如騰訊車聯并不直接做完整系統,而是通過合作的形式,將自己的服務與內容生態接入車企的系統上,降低了車企對其的戒備,大幅增加了合作的可能性。
最后總結來說,通過本次大會上騰訊在出行領域透露的各種信息,可以明顯看出這家互聯網巨頭在出行領域的思考非常透徹,不管是其提出的人、車、店、廠,車與路關系的變化,人對車的需求的變化的思考,還是車聯網應該向生態模式發展,實現服務找人的轉變等策略,都體現了這一點。
也正是在這種思考與認知下,騰訊以自身龐大的C端用戶規模、AI和云計算能力為基礎,構建了“四橫兩縱一中臺”為核心業務框架,搭建起車聯網、汽車云等多個平臺,迅速形成了自己的出行業務生態,實現了多項技術和服務的快速落地。
從這個角度來看,騰訊在智慧出行領域的業務,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