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周報第28期
2019.6.15
#2019 CES Asia#
1、CES Asia唯一智能座艙專題會議舉辦
6月13日,CES Asia 2019唯一一場汽車智能座艙專題會議——GTIC Lite智能座艙專題會議在上海成功舉辦,現場座無虛席,掌聲不斷,會議從上午九點半一直持續到中午12點,氣氛熱烈。
本次會議由智一科技旗下新銳汽車科技媒體車東西與CES Asia官方共同舉辦,主題為“汽車座艙的智能化變革”,來自博泰、大眾問問、比亞迪、愛馳汽車、地平線、航盛科技、未動科技等相關企業的7位嘉賓到場分享。
博泰副總裁賴偉林、逸駕智能服務及數據商業化副總裁尚培銳分別就車載系統的融合與進化、情感化AI引擎和多元化生態體系兩大主題發表了演講。
而比亞迪智能網聯總工程師吳麗華、地平線多模交互產品總經理張宏志、愛馳汽車智能網聯總監李立安、航盛科技品規劃部副部長吳震宇、未動科技COO柳莎莎等嘉賓,則對智能座艙的關鍵特征、車內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智能座艙的核心競爭力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干貨十足。
2、逸駕智能尚培銳:智能座艙擬人是關鍵
6月13日,車東西與CES Asia合辦的GTIC Lite智能座艙專場會議在上海開幕,逸駕智能服務及數據商業化副總裁尚培銳發表了題為《智能座艙的未來——情感化AI引擎和多元化的生態體系》的演講。
他指出,2018年,中國市場已經有三分之一的車輛實現了互聯互通,可以認為,智能座艙的時代已經到來。在下一步的發展中,智能座艙將會和5G與云計算結合,為更多的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在座艙內加入更多個性化的元素,關注車內的每一位乘客,從而實現“千人千面”。
他還提到,在未來,智能座艙的情感化人機交互非常重要,通過理解開車的人的感情,所處的情景以及開車的目的,智能化的座艙需要能夠與用戶主動發生交互,從而激發出車載系統和智能座艙更多元化的應用和生態體系。
3、博泰賴偉林:智能網聯已成新車標配
6月13日,車東西與CES Asia合辦的GTIC Lite智能座艙專場會議在上海開幕,博泰集團副總裁賴偉林發表了題為《車載系統的融合與進化》的演講。
他認為,現階段的汽車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汽車,而是真正具備了智能網聯功能,其所搭載的車載系統已經從一個單純的產品、配置表中的配置成為了整車廠的標配,這樣的車載系統需要圍繞用戶而非客戶來創造價值,實現相應的商業模式的變現,與汽車相關的新零售、新保險、新出行等都會逐漸在車載系統上得到踐行。
他還提到,車載系統地進化過程與用戶的使用習慣息息相關,如何讓車載系統與用戶產生更多的接觸點,讓用戶與車聯網產生關聯的時間從現階段的每天兩小時延長到更多的時間,這就是現階段車載系統研發的重點,也是進化的方向。
4、本田攜阿里等開發Connect 3.0車載系統
車東西CES Asia現場報道,本田在展臺發布會上宣布,其將與阿里巴巴、科大訊飛兩家公司展開合作,共同開發Honda Connect 3.0系統。據了解,這一車載系統將深度融合阿里巴巴“天貓精靈”以及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識別技術,形成更加智能化的車載語音解決方案,同時,還將與融入車內的電子商務場景。此外,本田還公布了初創公司合作項目“Honda Xcelerator”開展一年以來取得的成果,以及其在電動化與共享出行方面的布局。
5、Polestar 2亮相CES 已與多企業合作
車東西6月12日CES Asia現場報道,在Polestar展臺,該公司介紹了Polestar 2的安卓車機系統,據了解,在這一系統的生態完善與本土化上,Polestar目前已經與包括高德地圖、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科大訊飛、華為在內的多家科技公司達成合作。Polestar 2基于沃爾沃CMA平臺打造。其高配車型搭載了兩臺永磁同步電機,最大輸出功率為300kW(約合408馬力),最大扭矩660N·m,動力性能強勁,百公里加速4.7秒。
6、合眾汽車展示三大核心域控制器
車東西6月12日上海CES Asia現場報道,合眾汽車攜旗下Eureka 01概念車及其量產車型 —— 純電SUV合眾U登陸N5館,并展示了PIVOT智能座艙、PIVOT 云平臺、域控制器等。
合眾U搭載自主研發 HozonEPT2.0 恒溫電池系統,可實現 95%恒溫占比區間,配備 NCM811 高比能量電池,能量密度達 180wh/kg;電驅動系統同步升級到 EPT2.0 版本,可覆蓋寬速比區間綜合效率達90%,0~100 公里加速度 4.9s,峰值扭矩可達530N·m; NEDC綜合工況續航達500km以上,最大續航660km。
7、長城汽車在上海CES展出智能座艙設備
車東西6月12日上海CES Asia現場報道,長城汽車以“智慧生活體驗館”為主題參展,帶來了Vision 2025概念車、WEY VV6音樂版、歐拉R1等智能聯網汽車,以及智能像素大燈、車載健康檢測系統、智能座艙等“黑科技”設備。上述多項“黑科技”的應用,都能夠在一個智能座艙上完成。坐在智能座艙上,體驗者通過手勢識別、心率識別、人臉識別等新技術,將虛擬場景與感官相融合,能夠集中感知ADAS駕駛輔助、毫米波雷達監測、分心駕駛提醒等新技術帶來的全新體驗。
8、四維圖新攜ibeo研發激光雷達高精地圖
車東西6月12日消息,今日,在CES Asia 2019展會上,四維圖新、ibeo、亮道智能三家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家公司將圍繞自動駕駛的“激光雷達+高精度地圖”方案進行研發、落地與技術驗證。
四維圖新CEO程鵬表示,自動駕駛已經到了量產前夕,盡管市場上存在自動駕駛是否需要激光雷達以及高精度地圖的爭議,但從現階段自動駕駛的落地情況來看,要實現安全的自動駕駛,激光雷達與高精度地圖必不可少。
9、大陸集團裸眼3D儀表與AR-HUD亮相
車東西6月11日上海CES Asia現場報道,全球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大陸集團攜多項黑科技到場,包括AR-HUD、3D裸眼儀表、車載曲面屏幕等產品,同時其也首次在中國展出了車路協同、無人駕駛小巴等技術。
裸眼3D儀表由大陸集團與硅谷創企Leia合作,基于DLB背光衍射系統研發而來,儀表上的三維圖像不需要旋轉,變換角度查看即可看到3D效果。HUD技術是將數字信息投射至擋風玻璃,從而減少駕駛員低頭看儀表盤次數的一種技術,目前正在中高端車型上快速普及。而結合著AR技術,還能將導航箭頭等虛擬信息,與路面、道路上的車輛等實際物體相貼合,進一步提升數字化體驗。
10、奧迪中國推全新基于安卓的互聯平臺
車東西6月11日上海CES Asia現場報道,奧迪站臺上不僅展示了奧迪的概念車AI·ME、首款量產上市電動車型奧迪e-tron、車內VR游戲體驗,還有其全新的互聯平臺奧迪Connect。
奧迪中國總裁歐陽謙當場宣布推出全新一代奧迪connect互聯科技,據稱,這是有史以來奧迪第一次,在中國開發了一個專門針對中國消費者的整體生態系統。它是一個基于安卓系統的開源平臺,可以無縫集成智能手機中使用的最流行的應用程序和服務。此外,奧迪將其內部孵化,現在已經獨立出來的創業公司holoride的車內移動VR體驗服務帶到中國,并且取了個很本土化的名字“浩樂行”,這項服務此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ES展上進行過首秀,在上海CES展上,車東西記者也現場體驗了浩樂行的兩個典型VR應用。
11、大眾問問智能網聯方案年底裝車上市
車東西6月11日上海CES Asia現場報道,在今天開幕的亞洲消費電子大會(CES Asia 2019)期間,大眾和出門問問在2017年組建的合資公司大眾問問(原名問眾智能)正式對外展示了其全棧式智能網聯解決方案。
據大眾問問副總裁、銷售市場負責人王澤表示,目前,大眾問問已經與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和奧迪中國達成合作,為這些用戶深度定制汽車智能網聯解決方案。首款量產車型將于2019-2020年上市。
12、嬴徹科技首款L3自動駕駛樣車亮相CES
6月11日消息,在2019 CES Asia展會上,嬴徹科技攜首款L3自動駕駛樣車嬴徹1號亮相,并在發布會后舉辦了小型試乘活動。據介紹,嬴徹1號搭載了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全棧系統1.0,感知端采用異類多傳感器融合,性能可滿足高速的全場景工況和主要天氣。其軟件系統使用自主研發的中間件Middleware,和傳統通用中間件相比,延時低,系統開銷小,擴展性更強,代碼效率高。此外,本次發布會上,采埃孚ZF加入由嬴徹科技和上海汽車城聯合發起的干線物流創新中心。
13、天際汽車攜合作伙伴成立智云車聯生態
車東西6月11日消息,CES Asia開幕首日,新造車公司天際汽車宣布成立“智云”車聯生態,將攜手中移智行、中國移動、德賽西威、四維圖新、高德地圖、延鋒偉世通等合作伙伴,構建新一代車聯網生態。
天際汽車CTO牛勝福告訴車東西,天際汽車非常注重智能網聯體驗,并從五個維度來建立車聯網系統——即整車電子電氣架構、計算芯片等硬件平臺、基于安卓的操作系統、語音交互等應用層以及云端。本次“智云”車聯生態的各個成員其實對應的就是上述五個維度,例如德賽西威提供域控制器等硬件,華為提供云服務等。
14、威馬與百度共同研發軟硬一體解決方案
6月11日消息,威馬汽車在CES Asia上展示了與百度共同研發的Valet Parking軟硬一體解決方案。Valet Parking是可實現在有限條件下自動駕駛的商業化產品,主要應用于私家車量產項目和共享汽車分時租賃領域中。威馬還展示了ACU-ADV,這是一個針對Valet Parking的車載計算平臺,能使得AI加速算力達到1.35TOPS。
15、地平線將為理想配備車載智能交互系統
6月13日消息,2019 CES Asia展會上,地平線宣布與理想達成合作,地平線為理想ONE增程式智能電動車配備“車載多音區交互技術”,支持4路人聲分離和6路音區檢測,實現全車多路拾音、人聲定位、降噪、回聲消除和語音喚醒,據稱,該方案聲源定位準確率高達95%。在今年年內交付的理想ONE車內,用戶即可體驗到地平線AI賦能的車內智能交互系統。
16、CES Asia首日 本田展出數字氣味等技術
車東西6月11日消息,CES Asia開幕首日,本田展臺展出了數字氣味技術、區域聲場控制方案以及無介質空中全息成像技術,本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長谷川祐介講述了Honda Connect的未來發展愿景。本田在中國的合作伙伴阿里巴巴以及科大訊飛還分別登臺介紹了與本田的合作情況。
#華為事件進展#
1、商務部:不可靠實體清單近日公布
6月13日消息,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今天在北京表示,“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正在走必要程序,具體措施將于近期公布,任何外國企業只要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遵守市場規則、遵守契約精神就完全不必擔心。
2、傳華為要求美運營商威瑞森支付專利費
6月13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華為要求美國無線巨頭威瑞森支付230多項專利授權費,總金額超過10億美元(約合69億元)。據了解,華為官方在2019年2月給威瑞森及其20多家供應商發送了相關信件。
路透社稱,美國電信運營商威瑞森已將華為的舉動,上報給了特朗普政府。而威瑞森的發言人瑞奇·揚(Rich Young)拒絕就華為和專利費訴求的問題發表公開評論,原因是這涉及到“潛在的法律問題”。此外,華為與威瑞森的代表近期曾在美國紐約會面,商討了一些具有爭論的專利問題以及威瑞森是否使用了其他公司的設備,這些設備可能侵犯了華為的專利權。
3、華為鴻蒙OS在全球各地申請注冊商標
6月13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根據一聯合國機構的資料顯示,華為在至少九個國家和歐洲為其鴻蒙操作系統申請了注冊商標。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資料,華為被美國列入黑名單之后,已經在柬埔寨、加拿大、韓國、新西蘭等國家注冊鴻蒙商標。根據秘魯的反壟斷機構Indecopi,華為也已經在5月27日于秘魯申請商標注冊。
4、小米方面否認實測華為鴻蒙系統
6月11日消息,近日,有報道稱小米、OPPO和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已參與實測華為鴻蒙系統。且有數據稱,目前鴻蒙系統測試機數量已達100萬臺。除了手機廠商之外,近日外界也傳聞,華為也聯合了阿里、騰訊、百度/360等一眾國內巨頭進行測試,據此前曝光的一組疑似鴻蒙OS界面截圖來看,與華為的EMUI非常相似。
5、英特爾:應向華為供貨 正與美政府溝通
6月11日消息,據財新網報道,自5月中旬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加入實體清單后,谷歌、英特爾、高通等美國企業,以及一些歐洲和日本企業,均已暫停向華為供貨。6月10日,英特爾副總裁克利夫蘭(Peter Cleveland)表示,英特爾應繼續向華為供貨,正在與美國政府就此溝通。同時,英特爾也在與任正非等華為方面積極溝通。
#人工智能#
1、伯克利攜清華成立RISC-V研究實驗室
6月14日消息,今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Pardee榮譽教授大衛·帕特森(David Patterson)在RISC-V峰會上宣布,將成立專注于RISC-V研究的RIOS實驗室(英語全名RISC-V? International Open Source
Laboratory),實驗室設在伯克利加州大學和清華大學聯合建立的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簡稱TBSI)。據悉,實驗室的成立目標有3點:一、全面提升 RISC-V 生態系統至最先進水平(5年使命);二、成為一家以技術成果轉移為主要使命的非營利組織;三、產出免受專利訴訟的工業級知識產權成果。
2、機構:Q2全球晶圓代工需求持續疲弱
6月13日消息,根據集邦咨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報告統計,2019年第二季全球晶圓代工需求持續疲弱,各廠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普遍下滑,預估第二季全球晶圓代工總產值將較2018年同期下滑約8%,達154億美元。市占率排名前三分別為臺積電、三星與格羅方德。
3、國產IP應用服務平臺上架3款新品
6月13日消息,RISC-V工程經驗分享會在北京舉行,中關村芯園與芯啟科技簽署合作協議,并發布3款國產IP應用服務平臺上架產品:SAR-T6系列、SAR-D9系列和TNA-300。其中,SAR-T6系列對標ARM Cortex-M4,面向AIoT終端、傳感器、機電MCU、輕量級智能以及眾核智能應用;SAR-D9系列對標ARM Cortex-A9,面向醫療、通訊、工控、機電MCU、視頻音頻處理、輕量級智能、通用算法加速場景;TNA-300對標英偉達的開源神經網絡加速器NVDLA,面向設備端AI方案。
4、谷歌大腦新研究提出權重無關神經網絡
6月13日消息,谷歌大腦最新研究提出“權重無關神經網絡”,通過不再強調權重來搜索網絡結構,所搜索的網絡無需權重訓練即可執行任務。該項研究的作者之一David Ha在Twitter上表示:這項研究的關鍵思想是通過不再強調權重來搜索網絡結構。在搜索過程中,網絡每次在 rollout 的時候會分配一個共享的權重值,并進行優化,這就讓它能夠在很大的權重值范圍內良好運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繞過高昂的內部訓練循環代價。
5、2022全球手機AI芯片市場或達38億美元
6月12日消息,中國信通院發布手機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白皮書(2019)。白皮書顯示,人工智能拉動手機芯片市場增長。手機AI芯片在終端領域迅速滲透,產業規模將呈現快速擴張之勢。2017年全球手機AI芯片市場規模3.7億美元,占據全球AI芯片市場的9.5%。預計2022年將達到3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9%,未來五年有接近十倍的增長。
6、IBM推AutoAI 讓企業AI模型開發自動化
6月12日消息,據報道,IBM推出AutoAI,旨在自動執行與企業環境中AI協調相關的任務。它可以自動執行數據準備和預處理步驟,包括特征工程,或使用數據領域知識創建元素核心到AI算法的過程。它處理超參數優化(為學習算法選擇一組最優超參數,其中“超參數”指的是在學習過程開始之前設置的值),并且它擁有一套不斷增長的強大預訓練模型類型,例如梯度提升樹。
7、ICML 2019公布本屆大會最佳論文結果
6月12日,國際機器學習頂會ICML 2019于美國長灘市公布了本屆大會最佳論文結果: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MaxPlanck 智能系統研究所及谷歌大腦的《挑戰無監督解耦表示中的常見假設》和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稀疏高斯過程回歸變分的收斂速度》獲得最佳論文。此外,七篇獲得提名獎論文。據悉,今年ICML共提交3424篇論文,其中錄取774篇,論文錄取率為22.6%。錄取率較去年ICML 2018的25%有所降低。
8、Facebook推出一種自動語音識別新方法
6月12日消息,Facebook近日介紹了一種自動語音識別的新方法,它共同訓練聲學和語言模型。這些模型通常是單獨訓練的,然后使用波束搜索解碼器在推理中組合。通過在訓練時利用語言模型,這種稱為可微分束搜索解碼器(DBD)的端到端技術簡化了聲學模型。DBD 使整個系統更輕量級,整個推理過程更加高效。
9、阿里云發布首款LoRa室內安防套裝產品
6月11日消息,阿里云聯合深圳慧聯無限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基于Alibaba Cloud LinkWAN物聯網絡管理平臺的新產品——守護精靈安防套裝,這是自阿里云今年提出LoRa2.0概念以來,所落地的首款針對于長尾市場的LoRa套裝產品。該套裝主要面向中小企業的安全防盜需求,可實現店鋪防盜、辦公場所安全、危險區域人員進出防控、家庭安防、獨居人士安全預警等功能。
10、華為與金域推出AI輔助宮頸癌篩查技術
6月11日消息,中國內地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與華為在廣州宣布,雙方首次基于病理形態學,以病理專家的診斷標準訓練出AI輔助宮頸癌篩查模型。通常情況下,細胞病理醫生鏡下判讀宮頸細胞涂片,平均每例要花費6分鐘,而AI識別僅需36秒。通過AI輔助宮頸癌篩查模型判讀速度是人工判讀的10倍。
11、Salesforce斥資157億美元收購Tableau
6月11日消息,美國時間6月10日,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提供商Salesforce(賽富時)宣布通過換股的方式要約收購數據分析公司Tableau。該交易中,Tableau估值約為157億美元,較美國時間6月7日收盤時總市值溢價約45%。Salesforce預計,將在今年10月31日前完成對Tableau的收購。收購完成后,Tableau將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Tableau仍將保持獨立品牌運營。
12、有關部門正推進人臉識別領域標準制定
6月11日,據經濟參考報消息,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推進人臉識別領域相關金融標準的制定,以明確在這部分信息采集、傳輸、存儲、利用等環節的安全管理要求。與此同時,業內人士也呼吁,應該加快制定和出臺適應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應用的法律法規。
13、微軟刪除最大人臉識別數據庫MS Celeb
6月11日消息,據外媒日前報道,微軟目前已經悄然刪除人臉識別數據庫——MS Celeb。微軟稱該數據庫是全球最大的公開人臉識別數據庫。據悉,MS Celeb數據庫2016年建立,擁有超過1000萬張圖像以及將近10萬人的面部信息,用于培訓全球科技公司和軍事研究人員的面部識別系統。
14、谷歌為語言AI模型推TensorFlow.Text
6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Google今天推出了一個用于預處理語言模型的庫TensorFlow.Text,可以使用PIP安裝,并且能夠令牌化文本和分析文本,如單詞、數字和標點符號。
15、歐盟宣布斥資8.4億歐新建8個超算中心
6月10日消息,歐盟委員會日前發布公報說,“歐洲高性能計算共同計劃”已從歐盟成員國中選定8處地點建設“世界級”超級計算機中心,來自各方的項目總預算高達8.4億歐元。“歐洲高性能計算共同計劃”旨在研發歐洲高性能計算及大數據系統,于2019年至2026年實施。
16、網易AI孵化的易現完成逾億元首輪融資
6月10日消息,網易AI孵化的人工智能加持增強現實(AR+AI)創業團隊杭州易現先進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逾億元首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元禾原點領投,新湖智腦、頭頭是道等跟投,網易為原始股東持股。本輪融資后,易現將加碼AR+AI體驗,希望在與5G技術和商用環境同步成熟的大背景下,用3~5年的時間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化沉浸式AR體驗”提供商。
#新出行#
1、滴滴與蒙特利爾學習算法研究所達合作
6月14日,滴滴出行聯合蒙特利爾學習算法研究所(Mila)達成深度合作,雙方將圍繞智能駕駛、深度強化學習、AI賦能社會等熱點課題進行前沿科學研究、頂級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合作期間,雙方將重點開展一系列與智能駕駛密切相關的基礎技術研究、開展遷移學習與域適應學習方面研究合作等。
2、高德聯合阿里云發布智慧高速解決方案
6月14日消息,高德地圖聯合阿里云發布了智慧高速解決方案。據悉,智慧高速解決方案中,最核心的是交通事件自動檢測功能,該功能基于阿里云人工智能的圖像識別能力,可以快速識別到高速攝像頭所掃描到的異常擁堵、事故等事件信息,并第一時間分析、分類、傳輸到高速管理方系統和高德地圖App,及時提醒管理者和出行用戶做出相應決策。
3、小鵬汽車:正在進行的融資規模尚未定
6月14日消息,針對小鵬汽車尋求在2019年融資約6億美元的報道,小鵬汽車表示,尚未最終確定正在進行的這輪融資的規模。小鵬汽車稱,本輪融資預計和上次融資規模差不多,對何時完成此輪融資不予評論。
4、上海要求滴滴6月底前清退無資質車輛
6月14日,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執法總隊緊急約談滴滴出行,對滴滴提出6條網約車平臺合規化要求:包括全面自查統計梳理平臺內無網絡預約租車資質的注冊車輛并作清退(2019年6月底前);對于新注冊和有涉嫌“馬甲車”投訴的車輛必須進行線下實體審驗或復審;對前期被查獲并預警的黑名單中的不合規人員和車輛一周內立即清退等。
5、特斯拉自動駕駛關鍵負責人將離職
6月14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特斯拉自動駕駛關鍵負責人Zeljko Popovic將離職,前往自動駕駛卡車初創Ebark公司任職。他之前在特斯拉負責高精地圖的開發,并創建了一個“傳感器融合系統”,該系統集成了攝像頭、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的數據。對此消息,Popovic和特斯拉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6、大眾擬投9億歐攜Northvolt研發電池
6月13日消息,大眾擬投9億歐元與Northvolt公司聯合開展電池研發,該筆資金其中一部分將用于設立合資企業,剩余部分將直接用于對 Northvolt 的投資。Northvolt是一家瑞典電池生產商,大眾初期將收購該公司約20%的股份。 此外,大眾計劃在年內與Northvolt公司以50:50股權比例設立一家合資企業,建立一座初期產能為16千兆瓦時(GWh)的電池工廠。該電池工廠或將選址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吉 特),按照計劃,工廠最早將于2020年開始建設,并將于2023年底或2024年初開始為大眾生產電池。
7、Uber攜沃爾沃發布新一代自動駕駛汽車
6月13日消息,據CNBC報道,當地時間周三,Uber在華盛頓發布了新一代沃爾沃自動駕駛汽車。此前,Uber購買了約250輛沃爾沃XC90 SUV,并對其進行了改裝,以供自動駕駛使用。Uber表示,新生產的XC90將由沃爾沃汽車在瑞典組裝,并配備方向盤和剎車踏板等人工控制裝置,但這款車還將配備專為計算機而不是人類司機設計的轉向和制動系統。Uber先進技術事業部負責人埃里克?邁霍費爾(Eric Meyhofer)表示,這款內部代碼為519G,即將投產。
8、福特將在底特律測試全新第三代無人車
6月13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福特正在將其第三代自動駕駛Fusion Hybrid的道路測試擴展到底特律。這些車輛已經部署在匹茲堡、帕羅奧多、邁阿密、華盛頓特區和福特在密歇根州迪爾伯恩的場地。
9、外媒:華為有望最早2021年推無人車
6月12日下午消息,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華為公司正與歐洲、日本和中國的汽車廠商合作,計劃最早于2021年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報道稱,華為首席戰略架構師(CSA)黨文栓表示,華為正為多家合作企業提供人工智能支持,其中包括德國大眾旗下的奧迪、廣汽豐田、北京新能源汽車和長安汽車。他表示:“我們正在合作生產一輛汽車,有望在2021年或2022年出貨。該車并不局限于中國市場,還會走進歐洲。”
10、中汽協:5月中國乘用車銷量同比降17%
6月12日消息,中汽協數據顯示,5月,中國乘用車共銷售156.12萬輛,環比下降0.87%,同比下降17.37%。1-5月,乘用車共銷售839.87萬輛,同比下降15.17%。
11、馬斯克:特斯拉車隊規模將增60-80%
6月12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在去年增長一倍后,他預計今年特斯拉汽車的車隊規模將增長60-80%。馬斯克表示:“在這種增長水平下難以實現盈利,我們可以放慢速度,但那不利于可持續發展和電動汽車事業。”馬斯克稱,他預計公司能夠實現正的現金流。
12、恒大新能源產業三大基地落戶廣州南沙
廣州市與恒大集團于6月11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具體合作上,恒大將在廣州南沙區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生產基地、新能源電池研發生產基地、電機研發生產基地等三大基地。據介紹,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生產基地將建成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的整車生產基地,未來年產規模將達100萬輛。
13、智加科技推最新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技術
6月11日消息,近日,智加科技發布了最新的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方案,其立體視覺感知技術有效距離達到1英里(1600米),可以精準判斷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結合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將大幅提升系統安全性。據稱,該系統利用基于深度學習的多目視覺解決模塊及算法,構建了高精度的物體檢測認知模型,突破了立體視覺在自動駕駛遠距離上感知精度的限制。
14、1-5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44.2萬臺
6月11日,乘聯會消息,5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批發實現9.7萬臺的良好銷量水平,環比4月增長5.8%,同比增長5.4%。今年1-5月的全國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44.2萬臺,同比增長58%。
15、FCA與Aurora合作開發自動駕駛商用車
6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將與FCA合作開發自動駕駛商務車,雙方將專注于將Aurora的技術整合到FCA的Ram Truck商用車系列,該系列車型還包括貨車以及卡車。據悉,Aurora是亞馬遜和紅杉資本投資的一家自動駕駛創企。
16、雷諾和日產在特拉維夫建立創新實驗室
6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汽車制造商雷諾和日產近日在特拉維夫開設了一個聯合創新實驗室,將與以色列初創企業合作,專注于自動駕駛,網絡安全以及大數據傳感器。目前,它正在與以色列網絡安全提供商Argus,太陽能公司Apollo Power和電力推進系統制造商IRP Systems等在內的初創企業進行10多個項目的測試以及合作。
17、吉利汽車:5月國內總銷量同比降約30%
6月10日,吉利汽車發布未經審核2019年5月銷量公告,5月,吉利集團于中國市場之總銷量為84811部,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0%。首五個月總銷量為560805部,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2%。
18、FF九城合資新能源車項目落戶呼和浩特
6月10日消息,九城和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沙爾沁工業區簽署戰略合作磋商備忘錄,雙方就FF和九城共同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在沙爾沁工業區的落戶及發展進行戰略合作,將共同設立不低于2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基金,沙爾沁工業區為合資公司預留不少于5000畝土地供應。呼和浩特沙爾沁工業區協調對于新能源項目融資貸款40億元。備忘錄簽定雙方會在約定期間內達成協議,備忘錄有效期為三個月。
19、滴滴高級副總裁俞軍因家庭原因離職
6月10日消息,滴滴出行CTO張博在一封郵件中宣布,公司產品高級副總裁俞軍因家庭原因需搬離北京,近期將從滴滴離職。郵件中還宣布,張博將兼任產品部負責人;俞軍擔任產品委員會榮譽主席,參與重大產品決策,主持高階產品晉級評審、共同制定產品序列發展規劃。隨后,俞軍在個人朋友圈確認了這一消息,俞軍稱,“很遺憾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搬去其他城市。”
#通信圈#
1、華為可折疊手機Mate X將延至9月推出
6月14日消息,據CNBC報道,華為可折疊手機Mate X將延遲至9月推出,以進行更多測試。該手機發布時間原定于6月份,華為發言人告訴CNBC,在三星在可折疊手機上遇到麻煩后,華為保持審慎,并在進行額外的測試。
2、郭明錤:預測華為鴻蒙手機10月上市
6月13日消息,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報告中表示,預測華為可能在10月開始出貨鴻蒙手機,預期鴻蒙手機初期無法滿足非中國市場中高端用戶的應用程序生態需求,故會定位低端市場為主。在區域出貨方面,郭明錤認為鴻蒙手機初期出貨主要集中在中歐、東歐與新興市場。
3、信通院:5月國內智能手機出貨3644萬部
6月11日消息,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9年5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5月,智能手機出貨量3643.6萬部,同比增長1.3%,其中Android手機在智能手機中占比90.5%。2019年1-5月,智能手機出貨量1.44億部,同比下降4.1%,其中Android手機在智能手機中占比92.0%。
#5G#
1、機構:預計今年5G智能手機出貨約570萬
6月14日消息,群智咨詢發文稱,預計全球5G手機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快速的切換期,2021年或將迎來5G智能手機的換機高峰。根據群智咨詢數據,預計2019年全球5G智能手機出貨量約570萬,主要集中在韓廠及大陸廠商的中高端機型。同時預計2023年全球5G智能手機基本進入普及期,5G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約10.8億部。
2、中移動今年5G一期集中采購金額387億
6月13日消息,記者從中國移動采購與招標網獲悉,中國移動6月10日發布2019年5G一期無線工程設計及可行性研究服務集中采購招標公告,招標金額總計387.161億元。
3、中興天機Axon 10 Pro5G版7月上市發售
6月13日,中興手機官方微博宣布,中興天機Axon 10 Pro 5G版宣布下月(7月份)上市發售,價格尚未公布。
#新進展#
1、上交所科創板今天開板
6月13日消息,上交所科創板今天在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上開板。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發表演講時指出,科創板建設重中之重的是要著力做好兩項工作。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改革。注冊制實質含義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完善法制,提高違法成本,加大監管執法力度。要有透明嚴格可預期的法律和制度條件,要全面提高違法成本。
2、騰訊變革員工職級體系 明確中高干績效
6月10日消息,據報道,騰訊日前發布內部郵件,對現有的職級體系和中高干群體的績效考核實施了變革。具體而言,騰訊取消了原有的6級18等(1.1-6.3級)的職級體系設計,將專業職級體系優化為14級(4-17級),同時,還去除不同職級之間的專業標簽,統一置換為“專業職級+職位稱謂”。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之前提出的10%優化工作已經完成。騰訊在針對中高干群體的績效考核中,明確了兩個原則:一是,明確干部管理要求:無功便是過,服從大局打硬仗;知人且善任,傳承文化有擔當;二是,明確每年各級干部能下比例不低于5%。
3、聯想成立數據智能BG 藍燁擔任總經理
6月10日上午消息,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今日發表內部信,宣布將在原聯想大數據團隊和業務的基礎上,成立數據智能事業部 (Data Intelligence Business Group, DIBG),由新入職的高級副總裁藍燁擔任總經理,直接向楊元慶匯報。同時,聯想副總裁田日輝負責數據智能事業部的技術和產品研發,向藍燁匯報。
藍燁曾于1993加入聯想,在此后的15年里,曾擔任聯想集團副總裁,全面負責中國區銷售業務,2008年前后離開。此外。他曾任職京東集團執行副總裁,并曾先后擔任京東集團首席營銷官(CMO)和首席公共事務官(C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