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曉寒
與Wason見面的時候,他正坐在清華大學旁邊東升大廈的辦公室里低頭擺弄電腦。
如果不是被引薦,你很難判斷出他就是易控智駕的CEO——他沒有獨立辦公室,也沒有西裝革履,看起來與辦公室里的其他員工沒什么兩樣。
Wason和他的易控智駕在自動駕駛業內知名度并不算高,最近的高光時刻是其在7月2日獲得了興韜資本的6000萬元天使投資。而興韜資本背后,則是不斷加注智能駕駛領域的辰韜資本,以及財大氣粗的某國有LP。
而更有趣的是,Wason在創辦易控智駕前,還在江蘇創辦了一家低速電動車公司,該公司2018的總銷量達到了3萬臺,可謂是實現了從低速整車到自動駕駛的雙重布局。

▲易控智駕部分成員合影,中間身穿藍色衣服者為Wason
那么這樣一家“默默無聞”的自動駕駛創企,究竟是如何拿下興韜資本6000萬天使投資?他們的發展方向如何?又將如何實現技術商用落地呢?
一、財務自由后 80后連續創業者殺入無人礦車賽道
Wason是個80后福建人,雖然并沒有很深的自動駕駛技術背景,但卻擁有豐富的連續成功創業經驗,并且還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2006年—2009年間,借著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浪潮,Wason先后創辦了多家游戲公司和游戲發行公司,其中第一家公司在臺灣上市,而第二家公司2014年前后被某上市公司收購。
這兩次成功案例,既讓Wason成了該上市公司股東,也讓其實現了財務自由,有了充足的資源進行下一步發展。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該上市公司是一家從事工業傳送帶設備研發制造的企業,有很多礦山企業都使用的是他們的設備,這就讓Wason跟礦山有了聯系。
“某上市公司雖然是傳統行業公司,但在2014年左右就開始進行多方布局,希望投資并購一些IT相關企業,所以就收購了我的游戲公司。”至于為什么一家傳送帶制造商會收購一家手游公司的問題,Wason如是回答道。
在上市一家公司,出售一家公司后,Wason開始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而2015年又趕上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憑借前幾次成功創業的資金積累,Wason也跳了進去,在江蘇創辦了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研發制造門檻較低的低速電動汽車。
經過3年的發展,該新能源汽車公司在2018年總計售出了超過3萬臺低速電動車。
在Wason為該新能源汽車公司搭建好了管理和研發團隊后,其在2017年又奔赴硅谷待了半個多月,希望看看當時異常火熱的自動駕駛技術到底發展到了哪個階段,以及是否有新的創業機會。
在跟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規模自動駕駛公司的朋友溝通之后,他發現自動駕駛技術的細分賽道主要在無人出租、乘用車、物流車、低速車,以及礦山等細分賽道。

▲易控智駕駛的無人駕駛礦車
而正如前文所言,Wason恰好又是上述礦山運輸設備制造商的股東,明顯在礦山領域有更多的資源,他開始仔細思考創辦一家礦山無人駕駛公司的機會。
“礦山的駕駛場景遠比城市和工業園區簡單,再加上卡特彼勒、小松等礦山車廠商已經在澳洲部署了無人駕駛礦車,我最終決定進入無人礦山車領域。”Wason向車東西說道。
二、和宇通客車自動駕駛專家組隊 兩臺測試車已經“進礦”
雖然2017年的硅谷行讓Wason決定要進入無人礦車領域,但他最開始并沒有急著創辦新公司。
“最開始我其實是想收購,或者是投資控股一家做的不錯的自動駕駛公司。”Wason回憶道,“但2017年正是自動駕駛投融資高峰期,那時候好公司溢價較多,沒有找到合適的,最后決定自己去做。”
萬事開頭難,要創辦一家自動駕駛公司,擺在Wason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人的問題。
“我并不是技術出身,因此這次創業最關鍵的就是要找到一個懂技術的合伙人。”雖然已是兩次創業成功的老兵,但80后的Wason說起話來還是相當直接,并不可以掩蓋自己不是技術出身這一事實,“做電動汽車的時候也是跨界,不過我還是成功把團隊建了起來。”
所以在2017決定自己做公司后,Wason一邊遍訪國內外礦山,了解其運營模式和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需求,另一邊瘋狂尋找技術合伙人,前前前后后接洽了不下十幾個專家和團隊。
“正如剛才所說,2017年的時候行業正處在高速發展期,其實并沒有找到合適的人。”Wason說道。
轉機出現在2018年。
隨著2017年投資熱潮的褪去,自動駕駛公司又普遍缺乏堅實的收入來源,因此一些團隊出現了經營困難的情況。就是在這一大背景下,Waon遇到了同樣在進行自動駕駛創業的張磊。

▲張磊
后者在國內知名的宇通客車工作多年,自2014起就開始研究自動駕駛技術,是宇通客車自動駕駛團隊的主要負責人,并于2017年離職進行創業。
當時張磊的創業項目在融資上出現了一些問題,恰巧經人介紹認識了Wason,兩人溝通后覺得比較對脾氣,就開始深入接觸。
“為了了解無人礦用車的發展情況,我倆就一起去鄂爾多斯的礦場,去陜西同力這樣的礦車制造商做調研,在一起跑了4個月,磨合的差不多后,我們正式組隊開始創業。”Wason向車東西講述道。
就這樣,Wason出資,以張磊的自動駕駛團隊為基礎,易控智駕在2018年5月正式成立,團隊在10月份就開始運轉,隨后在11月就基于陜西同力的線控寬體車做出了第一輛L4級無人駕駛礦山車的原型車。
對于自動駕駛技術來說,根據特定場景收集數據是研發的關鍵。
基于Wason的礦區資源,易控智駕迅速與鄂爾多斯東勝區某礦場達成了合作協議,張磊帶著兩臺測試車和部分技術團隊已經進駐礦區,在安全員的監測下每天會在作業區行駛10-20趟,最高時速30公里/小時,在實際場景中進行進一步的測試與研發。
由于落地進展較快、專注礦山無人駕駛這個細分場景,再加上Wason在資本圈的人脈,易控智駕很快就吸引到了曾投資礦山無人駕駛公司的辰韜資本的注意。在經過幾次溝通后,辰韜資本控股公司興韜資本正式向易控智駕投出了6000萬元天使輪投資。
三、難點眾多 易控智駕如何解決礦山無人駕駛難題?
技術層面,易控智駕的無人礦車走的是單車智能+V2X+調度監控平臺的技術路徑。
工作時調度監控平臺會先給車輛指派路線(通常都是A點到B點的固定路線),車輛行駛時通過傳感器感知前后方其他礦車,并進行避障,同時V2X通信技術也會給其提供交通信息,與傳感器互為冗余。
從表面看,礦區沒有建筑物、植被和紅綠燈,其行駛環境較為簡單,比較好實現無人駕駛,但實際上礦區也有自己的困難。
傳感器上,其測試車前方有2個來自的Velodyne的16線激光雷達、以及1個毫米波雷達。后方則是1個Sick的4線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

▲易控智駕駛的無人駕駛礦車前部搭載兩個激光雷達
如何讓車輛在作業道路中間行駛呢?易控智駕的解法是GPS和IMU,再加上激光雷達。
據Wason介紹,車輛有高精地圖,用GPS信號和IMU數據即可讓車輛在車道內行駛。與此同時,露天礦也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及設計規范,道路兩側有特定高度的擋墻,用激光雷達可以識別,進而讓車輛知道車道的位置。
除了塵埃遮擋問題,礦山無人駕駛還面臨著其他難題。
一是傳感器容易被揚塵弄臟,進而影響性能。第二個則是在下礦坑的時候,會丟失V2X和GPS信號。
面對第一個問題,易控智駕的團隊也想過給傳感器裝上自動清洗裝置,但測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最后就從車輛之外入手,一是增加礦區灑水的頻率,盡可能多的抑制塵埃。二是在測試間歇,增加傳感器保養流程,用人工清洗傳感器。
“清潔只是一個難點,最重要的是高線束激光雷達和計算平臺還沒有車規級產品,更別說要適用于礦區這種惡劣環境的量產貨了,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Wason說道。

▲易控智駕駛的無人駕駛礦車在礦山工作
礦石來自地下,隨著逐步往下開采,最后會形成一個大的礦坑。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卡車源源不斷地將礦石運往地面。隨著礦坑的加深,GPS信號、V2X信號自然就會變弱,甚至丟失,這也給團隊提出了很大的考驗。
面對這一問題,Wason表示是逐步解決的過程。前期先找相對理想的運營測試場景,后期再逐步適配高難作業場景,逐漸完善技術,同時也需要礦產在信號基站、GPS地基增強等方面進行配合。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從事礦用無人駕駛技術研發的公司或多或少都會涉足智慧礦山系統的研發,但Wason卻明確向車東西表示,智慧礦山這個范疇太大,易控智駕現在并不會涉足,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研發L4級礦用無人駕駛技術。
按照他的規劃,年底其準備將測試車輛的規模擴大到8-10臺。在技術逐漸成熟后,會讓東勝的無人礦車進行一些運輸工作,為公司獲取一定的收入。
“我個人已經做好拿出5-6億元現金支持易控智駕7-8年發展的準備,即使沒有收入,我們也能淡定活下去。”Wason堅定地說道。
結語:一家小而精的自動駕駛公司
在與Wason聊完后,車東西對易控智駕最明顯的印象就是小而精。
一方面,其團隊規模并不算大,目前只有20多人,也剛拿到6000萬的天使輪融資,整體規模較小而精。
但另一方面,這家公司的定位卻 非常明確,只專注礦山這一個細分場景,并且創始人Wason也擁有寶通科技這種跟礦山直接相關的背景,即使是在從事礦山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其也不拓展智慧礦山等其他品類的項目,非常專注和專一,這是其專精的部分。
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一定階段,大公司紛紛開始技術落地的當下,新公司想要獲得發展機會甚至是獲得一定成績,易控智駕駛的專精道路就是一種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