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Bear

9月24日,地平線正式加入由嬴徹科技和上海國際汽車城汽車創新港聯合發起的干線物流聯合創新中心,成為該創新中心的第17位成員,嬴徹科技與地平線現場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

該創新中心成立于2018年底,嬴徹科技CEO馬喆人表示,牽頭成立干線物流聯合創新中心的目的是為了將商用車跑道的重要玩家聚到一起,實現思想交流、資源共享、合作共贏這三大使命。地平線加入之后,干線物流聯合創新中心已經形成了主機廠、技術供應商、零部件公司、機構、商業運營、物流企業等自動駕駛干線物流落地的全鏈條。

嬴徹科技簽約地平線!征程芯片助力自動駕駛商用車量產進程

▲地平線加入干線物流聯合創新中心,從左至右:上海國際汽車城創新港總經理 徐健博士、地平線創始人兼CEO 余凱博士、嬴徹科技創始人兼CEO 馬喆人

一、地平線加盟 與地平線達成戰略合作

發布會伊始,馬喆人擲地有聲地講出:“我們正在做自動駕駛干線物流的先鋒團。”

他表示:“我們正在將自動駕駛商用車跑道的重要玩家聚集到一起。”去年12月19日,馬喆人所帶領的嬴徹科技和上海國際汽車城汽車創新港聯合發起,成立了干線物流聯合創新中心,拉起了商用車領域自動駕駛的大旗。

嬴徹科技簽約地平線!征程芯片助力自動駕駛商用車量產進程

▲嬴徹科技創始人兼CEO馬喆人介紹干線物流聯合創新中心

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干線物流聯合創新中心多次擴張,從首批的12家公司與組織,增加至如今的17家。

這些公司與組織中,除聯合發起方嬴徹科技與上海國際汽車城·創新港外,既包括了中國重汽、福田汽車、一汽解放、聯合卡車等整車廠,也包括了地平線、激光雷達Velodyne、四維圖新、主線科技、采埃孚ZF、威伯科WABCO等自動駕駛以及汽車軟硬件的供應商,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學自動駕駛實驗室、騰訊科恩實驗室、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創新中心等相關機構,以及代表商業運營的G7、與物流企業則一供應鏈也參與其中。

馬喆人指出,其中一大半的公司與組織都直接參與到了嬴徹科技L3級自動駕駛卡車的量產計劃之中,嬴徹科技對于2021年底實現量產十分有信心。

在積累技術的同時,嬴徹科技還積極以L1、L2級輔助駕駛產品累積原始用戶,并與合作伙伴在商業運營以及法律法規的建設上有所突破。

產業鏈合作、運營優先的模式,將會加快L3級自動駕駛卡車車規量產的落地進程。

嬴徹和地平線也在本次活動上簽署量產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依托各自優勢,在產品、技術層面開展合作,共同推動自動駕駛卡車的研發和量產應用。地平線作為底層AI芯片及解決方案的賦能者,將充分開放AI芯片和算法能力,積極響應嬴徹對合作項目的定制化需求,助力嬴徹科技自動駕駛卡車順利開發并進入量產。

二、嬴徹開路量產先鋒 產業合作推向深處

隨后,嬴徹科技執行副總裁黃剛在本次交流會上正式回應了已和重汽、東風、福田三家主機廠簽約量產合作,并披露了過去三個月時間里L3級自動駕駛項目所取得的各項進展:

嬴徹科技簽約地平線!征程芯片助力自動駕駛商用車量產進程

▲嬴徹科技簽約三家OEM

除了主機廠,嬴徹科技還與全球知名的Tier1采埃孚、威伯科、克諾爾開展實質性合作,量產的關鍵技術概念已經凍結,項目技術以及商業上的可行性已通過多方確認,將進行大規模的研發投資以及人員投入。

嬴徹預告了L3級前裝量產A樣車即將在近期完成,這意味著主機廠的線控底盤測試,嬴徹自動駕駛系統的集成,和整車各物理、功能接口的對接,以及初步驗證等一系列工作將會在近期全部完成。

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方面,在今年CES Asia發布的嬴徹軟件系統1.0的基礎上,以滿足車規級和安全前提的嬴徹軟件系統2.0已經完成了平臺選型和架構設計,并在芯片、傳感器、高精地圖等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領域,嬴徹科技已和國際國內頂尖技術供應商達成合作。

同時,嬴徹自建運營場景,在上海至廣州、成都、武漢等數條試運營線路上采集道路實際數據,用于傳感器方案布局,驗證感知算法,場景模擬開發及場景數據處理。

嬴徹科技執行副總裁黃剛表示,嬴徹科技2021年底實現L3級自動駕駛卡車量產的目標非常堅定。嬴徹堅持以汽車產業的“V型”正向開發流程和前裝量產的開發模式,以能夠達到一輛卡車全生命周期的120萬公里甚至150萬公里里程范圍內、和嚴酷環境下的高可靠性與高耐久性的車規級要求,以及按照ISO 26262、ASIL D最高的安全標準。

嬴徹科技簽約地平線!征程芯片助力自動駕駛商用車量產進程

▲嬴徹科技執行副總裁黃剛介紹嬴徹科技堅持的自動駕駛開發原則

嬴徹科技在成立僅1年多的時間里,已在中美兩地打造了一體化的團隊,進行自動駕駛軟件與整車開發集成的協同研發,以及在與OEM、全球頂級Tier 1,和自動駕駛技術供應商的強有力的產業合作下,快速共同推進量產項目。

三、地平線征程賦能嬴徹自動駕駛卡車量產落地

作為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家AI芯片公司,地平線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經完成了旭日1.0、征程1.0兩款邊緣AI芯片的量產。此前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地平線又推出了國內首款車規級AI芯片征程二代。

不止布局國內市場,地平線也在全球5個國家擁有前裝定點項目。從全球市場來看,地平線新發布的征程二代芯片對標的對象為Mobileye EyeQ4芯片,僅2瓦左右的功耗,可提供超過4TOPS的等效算力。

地平線副總裁張玉峰表示,明年,地平線還將推出新的征程三代芯片,將超過EyeQ5的算力和性能,支持攝像頭數量將會更多。

嬴徹科技簽約地平線!征程芯片助力自動駕駛商用車量產進程

▲地平線副總裁張玉峰介紹地平線征程芯片Roadmap

他指出,地平線目前基于征程二代芯片,聚焦四大應用場景:高級別自動駕駛、視覺感知輔助駕駛、眾包高精建圖與定位、智能人機交互。

其中,視覺感知主要用于輔助駕駛領域,用來與Mobileye的EyeQ4芯片競爭;而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則是服務于高級別自動駕駛,對標英偉達今年上半年剛推出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眾包高精建圖與定位主要是依靠單攝像頭感知的NavNet解決方案,可使用單目攝像頭掃描路況形成點云,參與到高精度地圖的建圖與更新之中;智能人機交互的主要應用場景還是在車內的多模態人機交互。

嬴徹科技簽約地平線!征程芯片助力自動駕駛商用車量產進程

▲地平線聚焦四大自動駕駛應用場景

除此之外,征程二代芯片與Mobileye EyeQ4芯片最大的不同在于,征程二代芯片不同于EyeQ4的“黑箱”,已經進行了充分驗證,并支持客戶直接進行算法設計。為此,地平線提供了AI芯片工具鏈Horizon OpenExplorer(地平線“天工開物”),包含模型訓練、檢查驗證、編譯器、模擬器、嵌入式開發包等面向實際場景的開發工具包。

據張玉峰介紹,基于地平線征程二代的計算平臺可以做到不到80W的功耗,支持12路以上的攝像頭視頻輸入和實時處理,而友商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功耗在300W的同時,僅支持6路視頻輸入。

張玉峰認為,地平線與嬴徹科技合作將會對地平線自動駕駛芯片的研發以及嬴徹科技自動駕駛卡車的落地起到促進作用,也意味著地平線商業化落地的步伐邁入了干線物流領域。

創新中心的聯合發起人,上海國際汽車城創新港總經理徐健博士對地平線的加入,給出了 “地平線上旭日升,共同走上新征程”的寄語。

地平線CEO余凱半開玩笑地說道:“今天(加入干線物流聯合創新中心)有種入伙的感覺,加入了一個俠義的幫派,做一件俠義的事。”

他表示,與嬴徹科技結緣,始于上海國際汽車城飯堂,“當時見到了一個非常低調的老板,聊天的時候被介紹給了馬喆人,隨后在上海車展期間雙方首次見面,而后在很短的時間里,雙方的團隊就達成了默契。現在往回看,似乎有一種延伸至未來的必然性。”

他認為,嬴徹科技能在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建立中美的產業配合,拉起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探索出新的商業模式是“非常了不起的”。

他還指出嬴徹科技現在有著自己的量產節奏,從L3做起,堅持正向開發與車規級開發標準,重視車輛安全與信息安全,這樣來看又非常務實。余凱認為:“這樣的團隊能折騰出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結語:嬴徹科技自動駕駛落地再獲助力

在國內眾多從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初創公司中,嬴徹科技相對而言是一家年輕的公司。但在眾多競爭者的面前,嬴徹科技的動作卻非常迅速,成立僅一年,就推出了L3級自動駕駛重卡樣車“嬴徹 1 號”,并宣布了2021年底的L3量產目標。

為實現這一計劃,嬴徹科技和上海國際汽車城汽車創新港聯合發起的干線物流聯合創新中心,對產業鏈內的主機廠、Tier1、自動駕駛技術供應商等發出號召,打造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交流平臺。從去年12月發起至今,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這一創新中心已經匯聚了產業鏈內的17家核心公司與組織。此次地平線的加入與簽約,將充分開放AI芯片和算法能力,積極響應嬴徹對合作項目的定制化需求,助力嬴徹科技自動駕駛卡車順利開發并進入量產。

并且從交流會中,車東西還了解到,嬴徹科技將會進一步擴大它的“朋友圈”,中國自動駕駛商用車領域,一股強大的力量在集結、量產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