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曉寒

上周,全球五大車展之一的東京車展正式在日本首都拉開帷幕。少了絕大部分歐美車企的出席,本屆車展確切的說就是日系車企,尤其是豐田、本田和日產的天下。

開幕當日轉了一圈,車東西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是,這屆東京車展完全沒看點。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東京車展現場

日系三強的旗艦、王牌車型一個新車都沒有,最重磅的換代就是本田飛度和豐田雅力士——兩款入門級小車。

除此之外,豐田、日產、三菱、雷克薩斯等日系品牌最重要的展示車型,還都是外形炫酷但離量產十萬八千里的概念車。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上下分別為全新飛度和雷克薩斯概念車LF-30

馬自達亮出來了首款純電動汽車,但只有140馬力和200公里續航的參數,完全就是在湊數。

日系車企涼了。這樣的聲音開始在我腦海中和網絡上出現,但事實并沒有這么簡單。

當車東西又挨個展館仔細看了一圈之后,發現這屆東京其實還是傳遞了日系車企的多個關鍵信息:

1、雖然全新飛度和雅力士是入門車型,但本田和豐田還是為其配上了最新的混動系統、車機系統,以及L2級自動駕駛系統,可以說是把大部分核心技術都往入門車型上下方,目標是技術普及,這竟讓其在競爭中取得絕對優勢。

2、本屆車展上沒有一款重磅純電新車登臺,日系車企確實不重視純電,因為他們把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放在氫能源上。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豐田第二代Mirai

豐田第二代Mirai全面加長加大,外觀內飾都能與自家旗艦燃油車對標,說明其已經解決了氫能源乘用車功率較低的難題,意味著氫能源車不再是探索型產品,而是真正能夠有實力跟燃油車去搶市場的主流產品。

鈴木更是還展出了氫能源的摩托車,川崎重工展出了從海水中提取氫能源的完整工廠模型——日系車企是鐵了心要把氫能源這條路變成主流。

3、自動駕駛方面,日系車企更多強調的是這一技術對車輛本身的改變。

比如豐田展出的e-palettee4me概念車,就明確提出L4級無人車,將會變成移動健身房、咖啡廳、商店的概念,這種設想確實是L4級無人車最前沿的發展方向。

4、本屆東京車展,官方還搭載了一個Future Expo未來展區,著重展示了像是飛行汽車、單人飛行器、飛行摩托車、自動駕駛等概念。日系車企在搞黑科技上,同樣靠前。

一、量產車:先進技術統統下放 不要忽視入門車型

提起國際大型車展,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關鍵詞就是各種旗艦、王牌車型的更新換代,琳瑯滿目。

但來到東京車展,量產車里最重要的新車就是本田飛度和豐田雅力士這兩個小家伙,以及日產給自己的小車Note推出的一個NISMO Black edition的特別版本。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全新本田飛度

除此之外,各種主流中級轎車、SUV,以及旗艦車型的換代產品,一個沒有。

這一點也好理解,日本國土狹小城市擁擠,因此銷售最好的就是各種K-Car小型車。所以本田、豐田選擇將入門小車放在東京車展首發無可厚非——畢竟這里是主戰場。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全新豐田雅力士

而像是本田知名的雅閣、豐田凱美瑞、皇冠,日產天籟,以及雷克薩斯、謳歌、英菲尼迪等中大型車輛,是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天下,所以都是在北京/上海車展,以及洛杉磯/底特律車展等場合進行展出。

看到這里千萬別覺得沮喪,因為對日系車企來說,小車可不代表無聊。

舉個栗子,全新的本田飛度、豐田雅力士以及日產Note NISMO Black Limited三款小車,都用上了三家的核心的混動系統。

在過去,三家的混動系統可是其王牌技術,首先在謳歌、雷克薩斯和英菲尼迪三大豪華品牌上使用,隨后才下放到本田、豐田、日產三個主流品牌的中高級車型使用。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日產Note NISMO Black Limited

日系的混動技術有多厲害?

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在今年8月公布了一項對本田i-MMD混動技術進行評測的報告。結果顯示,搭載i-MMD系統的車輛百公里加速比燃油版本提升了10%以上,百公里油耗減少40%以上,行駛平順性也優于燃油車。

到了2019年,核心的混動技術已經普及到了飛度、雅力士、Note這些入門車型之上,讓其在擁有更強勁更順暢的動力的同時,還擁有更低的油耗,這也將成為其與渦輪增壓黨的歐美車企們拼殺的一個關鍵殺手锏。

此外,本田、豐田、日產也在將最新的智能化技術向這些小車普及。

由于飛度和雅力士還未上市,因此官方在車展中只給出了零星信息。車東西了解到,本田全新飛度搭載了最新的互聯駕駛系統,具備手機遠程控制功能,雅力士的車機支持CarPlay功能。

與此同時,車東西在飛度的方向盤上還看到了一個方向盤的按鈕,在特斯拉、寶馬、福特等車企的語境里,這個按鈕或者圖標,就是ICC/ICAL2級自動駕駛的標志。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全新飛度的內飾和方向盤細節

同樣的,全新豐田雅力士的宣傳冊上,也明確寫著具備多種駕駛輔助能力。如果不出意外,應該也是L2級自動駕駛系統。(Note因為還是基于上代架構打造,因此即使是特別版也沒有L2

說道這里結論已經很明確了,本田、豐田等已經將旗下最核心的動力技術、智能互聯技術,以及自動駕駛技術全部放到了入門小車上,從這個角度說,這些小車的技術配置與雅閣、凱美瑞等車型相比,其實整體處于一個段位,只是車比較小罷了。

最后說一下,日產雖然沒有重磅換代車型,但重點是名為AriyaIMk的兩款概念車。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日產主展臺為兩款概念車

ARIYA是一款大SUVIMk就是面向未來的日本K-Car,被日常成為智行概念車。

日產在IMk里面裝上了擁有炫酷交互界面的車載系統、AR導航、全息虛擬副駕、自動代客泊車、自動駕駛等多種黑科技。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上下分別為日產ARIYA和IMk概念車

這里的寓意跟本田和豐田的做法一樣,就是日產會把最黑科技的技術,全放下放至K-Car這種小車層面,畢竟小車是解決城市個人出行的最佳方案。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日產IMk概念車

所以,東京車展看似日系車企在玩小車,實際少核心與關鍵技術一個不少。

二、新能源:純電打醬油 氫能源車才是日系王牌

在全球車企都積極向新能源,尤其是純電轉型的過程中,外界也非常關注日系車企在這方面的布局。

本屆東京車展上,雷克薩斯和馬自達雙雙展出了旗下的首款純電車型,概念車LF-30,以及量產概念車MX-30。對,后綴都是30,并且兩款車的展位還是面對面。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雷克薩斯LF-30概念車

LF-30搭載了110kWh的電池組,電機最大功率400kW(約合543馬力),百公里加速3.8秒,WLTP續航500公里,換算成NEDC應該接近或者超過600公里。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雷克薩斯LF-30概念車

LF-30的數據跟外形內飾一樣炸裂,但畢竟太科幻,離量產還有十萬八千里。

雷克薩斯展臺對面的馬自達更有誠意,首款純電車MX-30雖然也被叫做概念車,但畢竟是量產前的概念車,肯定會實現量產。

140馬力的電機、35.5kWh的電池,以及200多公里的NEDC續航水準,怎么看都是打醬油的產品。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馬自達MX-30量產概念車

本田展臺上已經多次亮相的純電小車Hond e也是200公里續航的玩家,豐田展臺上就沒有純電的量產車。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本田Hond es

再看看上個月的德系車大聚會——法蘭克福車展,保時捷亮出了旗艦純電車型Taycan,大眾展出基于MEB平臺的首款純電車ID.3,都是綜合續航500公里,各自量產車里的王牌產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相比之下,日系在純電上真是有點不用心。事實就是如此,因為他們的重點是氫能源汽車。

在東京車展的Future Expo未來科技展區,整個二層就是清潔能源,確切的說是氫能源的圣地,核心展車就是豐田旗下全球知名的氫能源車Mirai的二代產品。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豐田第二代Mirai

雖然仍然是藍色涂裝,但較一代產品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于TNGA架構打造的它更大更長更寬,第一眼看上去跟全新凱美瑞和亞洲龍相似度很高。

這就是日系的龍頭車企——豐田在新能源上交出的核心答卷。

此前由于技術不成熟,第一代Mirai的動力核心——燃料電池反應堆的功率只有113kW,因此其配套的驅動電機最大只能輸出113kW,約合150馬力的動力,這也就是一個2.0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水準。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豐田第二代Mirai

在這種技術限制下,氫能源車的體積只能做的較小,例如第一代Mirai和本田Clarity都是緊湊級轎車。

而第二代Mirai的車長已經達到4.97米,軸距2.9米,完全一副大型轎車的尺寸,很有氣勢。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豐田應該是提升了燃料電池反應堆的輸出功率,為其安裝了更強勁的動力系統。與此同時,更大的體積也能攜帶更多的液態氫氣,官方消息稱其能夠比一代增加30%的續航,達到640公里左右的水準。

解決了功率問題,意味著車企可以造出中高級轎車或SUV等車型來搶占市場,而不是像是第一代Mirai和本田Clarity那樣,只是實驗性產品。

要知道,純電動汽車想要普及,還面臨發電量遠遠不夠,以及鋰礦不夠等難題。而如果走氫能源的路徑,大海里氫能源取之不盡,同時也沒有發電的煩惱。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本田展出的氫能源車Clarity

就在Mirai的對面,本田也展出了Clarity,以及一套氫能源應急發電機。鈴木展出了一臺氫能源摩托車,而靠造摩托車出名的川崎重工,則直接把一套從海水中提煉液態氫氣的工廠,以模型的形式搬到了現場。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川崎重工展出的制氫站模型

很明顯,從制氫、運氫到用氫,日系車企已經提供了全套方案。在新能源這條路上,日系車企還是看重氫能源。

而更有意思的是,奔馳在雷克薩斯展臺對面亮出了中型SUV GLC的氫能源版本,在上個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中,寶馬也亮出了基于X5打造的氫能源SUV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奔馳展出了氫能源版GLC

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選擇上,氫能源已經開始了反攻。而日系車企,就是反攻的最大的功臣。

三、黑科技:從移動健身房到飛行摩托一應俱全

為了迎合目前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數字化的趨勢,東京車展主辦方也專門開設了一個Future Expo的展區,著重展示各類黑科技。

在進入Future Expo展館之前,車東西一直以為這是一個展示車聯網、自動駕駛技術的展臺,會充斥著各種車機屏幕以及自動駕駛測試車。

但在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找到了Future Expo展館后(東京車展幾個展館極為分散),我發現我大錯特錯了!

1、日系車企對飛機是真愛

進門看到的第一件展品竟然是電動飛行汽車!對,就是日本電氣公司NEC此前成功進行低空試飛的這個藍色無人機。

從外形上看,這個飛行汽車就是個大號四軸無人機,不過中間擁有一個載人的艙室,底部還有3個車輪用以著陸。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NEC展出的載人無人機

今年810日,NEC在東京一處封閉試驗場地對其進行了低空試飛,空中懸停了1分鐘左右。該公司表示,希望在2023年左右投入實際運用。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NEC此前測試載人無人機

再往里走,一個名為SUKUU的公司展出了一個單人救援用的飛行器,相當于是一個小無人機把人從災區帶出去,腦洞確實足夠大。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單人救援飛行器

如果你覺得這兩家公司都跟日系車企沒關系,那咱們繼續往里看,靠摩托車聞名全球的川崎重工展出了一臺亞光灰涂裝飛行摩托車。

我仔細看了一下,這個摩托車中央位置的發動機還是真的,并不是一臺塑料模型,只不過不知道這臺飛行摩托車能飛多高。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川崎展出的飛行摩托車

飛行摩托車的旁邊是一架藍色的直升飛機模型。

藍白相間的機身涂裝和側面的斯巴魯Logo非常顯眼,猛一看還以為斯巴魯造了飛機。再仔細看了下旁邊還寫著貝爾直升機公司的名字——原來是斯巴魯和美國貝爾直升機聯合推出的一個直升機。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斯巴魯與貝爾聯合打造的聯名直升機

說通俗點就是聯名款。

另外別忘了,本田自己還造了一款噴氣式私人小飛機Hond Jet,這可是真的在銷售的客機——日系車企是真的想上天。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全球車企都對飛機非常感興趣,例如寶馬和勞斯萊斯都是造飛機發動機起家、奧迪正在跟空客合作搞飛行汽車、奔馳投資了德國電動飛機創企Volocopter、吉利收購了美國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

2、自動駕駛以概念車為主

飛機之外,自動駕駛相關的展示在Future Expo也可以看到一些。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豐田LQ概念車

豐田把2018CES上首發的Concepti概念車又拿了出來,不過換了個名字叫做LQ概念車。同時還展出有一個小型雙座的無人駕駛小車,從實車看乘客可以躺在里面出行,比較舒服。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豐田展出的一個無人駕駛概念車

在豐田的展臺,豐田操盤手豐田章男坐著e-palette無人駕駛平臺出場演講,秀了一把存在感。e-palette2019 CES上首次展出,核心理念是座艙可以隨意變換,例如移動健身房、移動商店。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豐田章男在豐田展臺演講

也許是不想被冠上炒冷飯之嫌,豐田在e-palette旁邊還帶來了一個小號的e-palette,名字叫做e4me,官方演示視頻里,這臺車可以化作移動健身房等移動空間。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豐田展出的e4me概念車

豐田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核心理念已經非常明確,就是打造可以無人駕駛的移動空間,乘客在里面,為所欲為。

35GAIVR技術都有展示

Future Expo的試駕場地中,車東西還看到了法雷奧參與投資的Navya的無人小巴在進行動態展示,日本通信運營商Docomo帶來了兩臺5G大巴,第一臺是一個移動轉播廳,乘客可以在車內無延遲的觀看8K高清現場直播。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Navya無人小巴在現場動態展示

第二臺是一個移動手術室,通過5G的大速率、低延遲技術,醫療專家可以遠程指揮車內的醫護人員進行手術。這種車的好處顯而易見,就是可以開到各種偏遠地區或者災區進行救援,技術專家在總部就能指導。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Docomo的5G直播大巴

此外,Future Expo展區還有一些主流數字技術的展示,包括用人臉識別技術生成3D模型,用VR技術帶來虛擬的乘坐體驗等。

東京車展見聞:日系車企真的想上天…

▲電裝展出的VR體驗車

結語:日系車企在四化上并不落后

正如開頭所言,如果沒有在車展現場仔細觀察,會覺得東京車展比較無趣——只有飛度和雅力士兩款重點新車亮相、馬自達的純電SUV簡直是打醬油,日產、三菱、豐田用概念車充數

仿佛日系車企在四化上比較落后,但在仔細逛了兩天之后,我對東京車展,乃至對日系車企的做法,有了新的看法。

在四化的競賽上,日系車企走的并不算慢。

智能化上,新的車載系統、L2級自動駕駛功能已經全面下放到了飛度、雅力士這種入門車型上面,并不比歐美對手落后。

新能源上,日系車企堅持走混動路線,同樣是把看家技術放到了入門小車上面。而從更長遠說,本田、豐田們很明顯還是堅信氫能源技術路線,第二代Mirai從頭到尾的質變就表明日系在氫能源上已經處于全球領先位置。

高等級自動駕駛方面,豐田、本田們走的比較穩妥。

一方面,他們都成立了自家的研發中心,并參與投資美國企業,例如豐田投資Uber、本田投資通用Cruise,但另一方面卻不沒有急著將測試車站出來秀肌肉,反而是在不斷展示概念車。

翻譯一下就是說,日系車企更想告訴外界L4級自動駕駛會怎樣改變人們的出行體驗,而非是自己正在做L4級自動駕駛。

總結來說,在東京車展轉一趟,還是能看到日系車企的很多成果以及他們的打法,并不負全球五大車展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