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曉寒
車東西11月12日消息,恒大汽車今日在廣州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能源汽車戰略合作伙伴會議。
包括博世新興市場全球CEO Stefan Seiberth、意大利賓法集團全球CEO Silvio Pietro Angori、西班牙海斯坦普集團全球CEO Francisco López Pe?a等人在內的超過1000位汽車供應鏈企業高管和人士到場參會,總計有206家汽車工程技術、造型設計、制造設備、零部件、三電等相關領域的企業參與。
在活動現場,多家零部件企業CEO到場演講表示對恒大的支持,并有60家企業在現場與恒大簽約。許家印做為東道主,也在演講中詳談了恒大造車的超大布局,包括全球布局10大生產基地、同時研發15款車型,首款車型明年亮相等。
更有意思的是,許家印在現場還講到,稱恒大造車缺乏技術、人才、經驗,因此要走換道超車的路子,把能買的技術,能買的企業,都給它買了。
(前)首富造車真是不一樣。

▲會議現場
一、許家印:能買的都給它買了!首款車明年亮相
許家印在現場透露,其首款新能源汽車叫做恒馳1,將在明年上半年亮相。整個恒馳系列產品則從2021年起陸續實現量產。
恒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三年投資預算是450億元,其中今年投資200億,明年投資150億,后年投資100億。

▲恒大集團掌門人許家印
許家印講到,將同步研發15款新車,覆蓋中端、中高端、頂級等多個車型級別,以及轎車、SUV、MPV等各種車型。此外,其還要與超跑制造商柯尼塞格合作,年產1000臺超級跑車。
為了支持這一龐大的車輛家族,恒大將在中國、瑞典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十大生產基地和零部件基地。每個基地規劃產能50萬臺。首期10萬輛,計劃2到3年內年產規模超過100萬輛,10到15年內,年產規模超過500萬輛。
在談及地產企業如何把車造好之時,許家印在現場更是放出了頗為“霸氣”的“買買買”策略。
許家印講到,恒大此前是做地產的,對于造車要人沒人,要技術沒技術,要經驗沒經驗,要制造基地沒制造基地,什么都沒有,一窮二白。恒大造車,和世界上擁有幾十年、上百年歷史的龍頭去比,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因此恒大要從戰略上開辟一條和所有車企都不同的新路子,就是恒大造車路。

▲會議現場有諸多海外汽車產業鏈公司高管
許家印表示,恒大造車路不叫做彎道超車,而是純屬換道超車,總計有五大路徑,即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買買買就是說把能買的核心技術,能買的企業,都給買了。對于那些買不來的技術,就要合作——合合合。好好好就是說恒大造的車首先是品質好,其次是造型好,然后是價格要好——即讓買家覺得便宜。
而圈圈圈就是說恒大要和工廠、制造、研發等各方面的企業合作,打造恒大造車朋友圈。在會議現場,恒大與博世、麥格納、大陸、采埃孚、蒂森克虜伯、捷太格特、巴斯夫等全球60家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恒大在現場與多家汽車產業鏈公司簽約
“通過買買買和全方位的合作,實現恒大新能源汽車在核心技術方面的世界領先,產品品質上的世界領先。”許家印說道。
至于為什么要布下這么大一盤棋局,許家印表示核心是要靠規模來攤銷成本。
“有這么多龍頭企業對恒大的支持,現在集全球各方面造車力量于一體,一定要克服一切不可以克服的困難,戰勝一切不可以戰勝的困難,堅定不移的、扎扎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實現恒馳早日亮相。”許家印說道。
二、恒大造車全靠買 究竟實力幾何還有待觀察
最近幾年,面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地產企業面臨轉型挑戰的大背景下,靠地產盛極一時的恒大集團也涌入到了跨界造車這波浪潮之中。
1、控股FF不成 變身財務投資者
恒大首次在造車上出招瞄準的是賈躍亭的FF,不過最終鬧得有點不愉快。
時間倒回到2018年6月,恒大集團旗下恒大健康發布公告,宣布以67.46億港幣,約合56億人民幣、8.5億美金的價格收購Season Smart Limited(時穎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時穎此前曾出資20億美金,與FF設立合資公司Smart King,該公司全資持有FF。
不過這20億美金,時穎只出了8億美金,所以恒大后續還需要再出12億美金,從而接盤FF。
不過尷尬的是,2018年10月,雙方就鬧出了糾紛。恒大指責FF沒有完成投資規定的前提條件,而FF則稱完成了條件恒大卻不給錢。
據車東西了解,在這盤局里,賈躍亭想讓恒大出錢解救FF,但仍保留控制權。而恒大的目標也非常明確,就是徹底拿下FF——自然產生了矛盾。
最終雙方達成重組協議,恒大獲得FF 32%優先股權,并獲得了FF香港100%股權,條件是FF獲得自由,可再度接受外部資金,賈躍亭穩固FF控制權,并可以在5年內回購恒大所持股份。
至此,恒大只算是FF的財務投資者,賈躍亭仍然保留了對FF的控制權——恒大造車首戰并未勝利。
2、控股國能電動車 走上買買買之路
在2018年底與FF不歡而散后,恒大就迅速找到了新的收購目標。
2019年1月15年,恒大健康宣布以9.3億美金的價格,收購國能新能源NEVS 51%的股權。
2012年,生物能源領域企業家蔣大龍收購了已破產的瑞典薩博汽車的最后資產,成立NEVS國能新能源公司。基于薩博團隊和一些汽車專利,在薩博93車型的基礎上,研發出了純電版的93車型。

▲國能的純電動車型93
NEVS隨后在天津興建了整車工廠,拿到了生產資質,并在2017年底開工投產。
控股NEVS的好處顯而易見,就是恒大擁有了現成的量產車型和生產基地。恒大在今年6月就對外表示,恒大新能源汽車已經投產。
不過由于薩博93本身就比較老舊,基于該車型打造的純電車型自然也跟不上時代。雖然已經投產,但在新能源市場卻并沒有多少存在感。
從恒大的動作來看,其也沒有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寶在國能新能源上面。
控股國能新能源后,其又先后投資10.6億、5億元的價格,控股了卡耐新能源、泰特機電。前者是一家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完成了目前比較先進的NCM811電芯的研發。后者則全資持有輪轂電機公司荷蘭e-Traction公司。
在控股產業鏈企業之前,恒大在2018年9月還斥資144.9億元,取得經銷商集團廣匯集團40%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在汽車銷售領域布下棋局。
進入2019年,恒大大手筆買買買的動作有所減緩,更多的就是許家印帶隊走訪各大汽車零部件集團,并與之簽訂合作協議。包括9月份的法蘭克福車展、10月份的東京車展期間,都出現了許家印走訪德國、日本零部件集團的消息。
最近的10月15日,恒大又宣布與來自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的15位汽車行業一線設計師簽約,為恒馳車系提供設計支持等。
恒大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既要布局整車制造,同時也要布局電池、電機等重要零部件,再加上跟造型、工程和零部件企業的合作,來造出新能源汽車。
總結來說,財大氣粗的恒大在造車上,憑借各種大手筆投資和規模龐大的簽約儀式,吸引了不少眼球。但是比較尷尬的是,目前能看到的東西只有比較老舊的國能的純電車型,且收購的電池和電機企業,在業內都不是最頂尖的企業——恒大并沒有拿到太多的優質資產。
與此同時,各種簽約和布局計劃,都還是紙上談兵,恒大到底能不能拿出一款好產品、如何控制成本、如何保證產品質量、甚至如何應對汽車四化布局,都還沒有看到任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