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李水青

萬萬沒想到,一轉眼都“二月二”了,“禁足”還沒有結束。

許多人再難按捺理發的沖動,抄起家里的剪刀自己動手,甚至剃須刀、美工刀也一齊上陣,各種“迷惑行為大觀”和“大型翻車現場”,令人哭笑不得。

外面的動靜AI幫你打聽!百度地圖推十幾項抗疫舉措成“復工”百事通

▲許多網友開始自己在家理發

近日,世衛組織宣布中國疫情頂峰已過,隨著鐘南山教授預測的新冠肺炎疫情拐點接近,全國多地的理發店、商超、銀行、酒店等商店已經陸續開始復工。頂著“獅子頭”的人們可以找專業的“托尼老師”了,推遲結婚的新人也開始去民政局登記免得夜長夢多了。

那么問題來了,哪些店開門了?營業時間有沒有調整?出門會不會跑空?有時還真沒譜。

近日,百度地圖出了個“新招”,上線“復工地圖”功能,將恢復營業的理發店、商超、結婚登記處等多個類別近20萬地點在地圖上標注了出來,并及時更新其營業時間調整,幫用戶避免“白跑一趟冤枉路”。

外面的動靜AI幫你打聽!百度地圖推十幾項抗疫舉措成“復工”百事通

▲打開百度地圖,搜索“正常營業的超市/商場”等即可獲得結果

其實,除了“復工地圖”,百度地圖還針對疫情推出了許多舉措,可以說兩只手都數不過來。

從早期推出的熱力圖、肺炎疫情期出行管控消息速報、發熱門診地圖、實時路況平臺、遷徙大數據平臺,到后期的新型肺炎患者同乘查詢功能、“疫情小區”專題地圖、入城防疫檢查站導航語音播報、復工地圖等,背后無一不是以強大的大數據或AI能力為支持。

蔓延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禁足”“宅家”成為熱詞,而作為一款以“出行”為生的應用,百度地圖卻逆風打出了一套抗疫“組合拳”。

百度地圖是如何在疫情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的?在疫情這面放大鏡面前,百度地圖走出了一條什么樣的差異化地圖發展道路?讓我們從百度地圖新推出的“復工地圖”說起。

一、出門先看“復工地圖”,不跑冤枉路

近日,百度地圖推出“復工地圖”功能,可以讓用戶查看周邊的哪些超市、商場已經開門營業。

據官方數據顯示,百度地圖已完成對全國300余城市的商超、餐飲、景區等多個類別近20萬地點的核驗,包括全國超80,000家商超、50,000家餐廳、近10,000家汽車服務、2,000個景區、2,000家美容美發店等多類公共場所復工的信息。

進入百度地圖App,點擊首頁上方的“疫情動態”圖標后,就看見了“復工地圖”服務。通過這一功能,用戶能查看超市、理發店、餐館等眾多場所的營業時間,還可以打電話過去詢問確認。

外面的動靜AI幫你打聽!百度地圖推十幾項抗疫舉措成“復工”百事通

▲通過“肺炎疫情期出行管控消息速報”聚合頁面可進入“復工地圖”

直接在百度地圖主頁搜索框,輸入“正常營業的商場”、“正常營業的超市”等關鍵詞,也可查看所在地區相關場所的復工情況。

另外,百度地圖還鼓勵用戶積極上報信息,幫助更多人了解實時、準確的商戶營業情況。

外面的動靜AI幫你打聽!百度地圖推十幾項抗疫舉措成“復工”百事通

▲用戶可上報商戶狀態及具體營業時間

短短幾天,百度地圖就完成了景區、商場、購物中心、超市、美容美發、汽車美容、餐飲美食、酒店、銀行、婚姻登記處等共10類場所的信息收集,且數據信息仍在持續核驗上線。

300多個城市,近20萬地點,海量復工信息為什么能如此快速地收集?背后很大程度上還得益于“AI打電話”,百度智能外呼平臺。

據了解,這套系統已經在疫情中被應用于流動人員排查、本地居民回訪、特定人群跟蹤等多個方面,比人工電話效率高到數百倍。依托足夠硬核的智能語音技術,百度地圖還推出了智能語音助手、語音定制等多種功能。

外面的動靜AI幫你打聽!百度地圖推十幾項抗疫舉措成“復工”百事通

▲針對流動人員排查疫情管控場景的智能語音電話外呼服務

二、百度地圖的抗疫“組合拳”

其實,除了“復工地圖”,百度地圖在疫情期間還采取了許多其它舉措。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初,百度地圖就在其駕車、公共出行、景區等模塊中進行不間斷強提示,號召公眾“減少出行,注意防護”;推出“肺炎疫情期出行管控消息速報”,為計劃出行的用戶提供參考;后來,火神山醫院在11天里火速建成后,百度地圖也快速更新了相關的位置信息。

2月初,百度地圖上線“疫情小區地圖”,幫助用戶直觀了解周邊疫情小區和人群聚集地。據統計,“疫情小區地圖”覆蓋261個城市上萬個疫情場所,截止目前已累計查詢近1億次。

此外,“入城防疫檢查站導航語音播報”、“新型肺炎患者同乘查詢功能”也在前后腳推出,助力群防群治共抗疫情。

外面的動靜AI幫你打聽!百度地圖推十幾項抗疫舉措成“復工”百事通

疫情期間,百度地圖還推出其“遷徙大數據平臺”,為疫情的感知和估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同時,百度地圖疫情大數據板塊中的“實時路況平臺”,能讓人們提前了解全國高速城市交通情況。據統計,兩大平臺自上線來,已累計為超15億人次提供服務。

外面的動靜AI幫你打聽!百度地圖推十幾項抗疫舉措成“復工”百事通

▲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與實時路況平臺

據了解,廣東、深圳等多地的疾控中心申請了百度地圖的遷徙大數據支持,從而利用模型,預測未來本地輸入潛在病例數以及不同地區對本地的疾病輸入風險指數,支持疫情防控。

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還隨著全國疫情防治的推進,不斷升級。1月25日,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增加了“制定城市遷徙趨勢圖”,可以看到武漢遷出規模驟降,”封城”效果明顯。1月26日,百度地圖上線遷徙規模指數,反映遷入或遷出人口規模。目前,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可查詢城市從100個擴展到300多個。

除此之外,百度地圖還獨家聯合健康中國,上線了涉及361個城市的“發熱門診地圖”,為居民就醫提供參考;運用熱力圖功能查看公眾場所人流密度,使居民可以提前避開;推出“武漢游客指定酒店地圖”,幫武漢出行者找快速落定下來……

外面的動靜AI幫你打聽!百度地圖推十幾項抗疫舉措成“復工”百事通

三、百度地圖經歷了什么?

將時間軸拉回到1月21日,距離除夕還有兩天,新冠肺炎疫情輿情卻開始陡增,北京、廣東才剛剛發現首例“武漢肺炎”。

當天,百度地圖就成立了“疫情應急戰地圖指揮部”,開始針對肺炎疫情做出行動,行動員工幾乎遍布百度地圖的每個部門。

在“疫情應急戰地圖指揮部”建立之后,百度地圖的“抗疫組合拳”是怎樣誕生的呢?”

一位來自百度地圖的項目深度參與人員回憶說:“在肺炎疫情中,我們首先想到醫院和醫療相關的POI(信息點)應該最受關注,因此我們在地圖端內能力建設時首先做了發熱門診專項建設。其次,疫情會嚴重影響人們的出行,我們迅速地收集了相關數據,推出了全國實時路況平臺等各種出行服務。”

據了解,在疫情發生后,百度地圖內部的工作量較以往呈指數級增加,跟肺炎疫情相關的需求就像是“滾雪球”一樣。

而在這種背景下,百度地圖的上百名員工在一兩天之內就被組織起來,線上加入開發、上線、運營等工作。“印象深刻的是,大年初三,有一次一位負責人在凌晨4點在群里發出了一條信息,原意是希望同學們早上醒來后能看見,不過竟然有兩位同學在群里秒回 ‘收到’。”一位全程參與百度地圖抗疫服務項目的員工回憶。

外面的動靜AI幫你打聽!百度地圖推十幾項抗疫舉措成“復工”百事通

四、AI遇上百度地圖,接地氣了

快速、精準,百度地圖的這套“抗疫阻擊拳”離不開其近15年的能力積累,尤其是AI及大數據方面的能力。

據了解,多年來,百度地圖的時空大數據一直被政府統計部門、國家智庫和城市規劃院所認可應用。2019年11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就和百度地圖聯合發布新書《遷徙的人 變動的城》,其中就應用了百度地圖時空大數據觀察中國城鎮化發展。

外面的動靜AI幫你打聽!百度地圖推十幾項抗疫舉措成“復工”百事通

疫情爆發之后,我們意識到在春節假期和疫情交疊的時期,社會對人群流動數據的需求會更高。于是基于百度地圖已有的時空大數據能力,大家歷經12小時連續開發,終于在1月22日深夜有了首版‘遷徙大數據平臺’。”一位來自百度地圖的項目負責人說。

在“人口遷徙”等大數據的快速精準挖掘背后,百度地圖早已開始采用 AI化數據生產模式。2019年7月3日,在2019年百度 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地圖宣布其80%數據采集環節實現了AI化。

依托于強大的AI能力,百度地圖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手機地圖發展道路。

據統計,2012~2018年手機地圖市場增速在持續放緩,由2012年的104.4%到2018年的5.9%,僅僅是互拼明星語音包等附加價值,難以形成獨當一面的競爭優勢。

百度地圖在2018年確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的產品定位,從準確度、智能化等方面下手,提升作為線上地圖的核心價值。

說起走錯路、繞遠路的經歷,許多人“痛心疾首”,傳統線上地圖的準確度頻頻“背鍋”。百度地圖則從定位信息準、道路數據準、路況信息準、路線規劃準等方面多管齊下。

除此之外,百度地圖還進一步推出“通行時間智能預估”(ETA)功能,讓用戶在實時出行未來出行兩方面獲得精準智能的出行服務,從而合理規劃出行。

其中,未來出行的時間預估是由百度地圖在業內首家提出。以出差趕飛機為例,如果僅僅基于當前路況預測未來的出行狀況,很可能到出發時才發現時間有變。于是,百度地圖全面綜合歷史相同時刻的路況、路線用時,結合出發時間的道路限行、施工、紅綠燈等信息,以及用戶駕駛習慣,為用戶計算推薦出最合適的出行路線并預估路程所需時間。

在智能化方面,百度地圖推出了智能語音助手、AR步行導航、語音定制等多種功能。以百度地圖最新推出的”百雀靈”語音定制功能為例,用戶只需錄制20句話,即可生成個人專屬語音包,目前已有超100萬用戶錄制。

結語:AI潛入疫情阻擊最前線

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百度地圖在疫情的不同階段推出了不同的抗疫舉措,可謂一套點面結合的“組合拳”,解決了居民出行、疫情風險估測等許多實際問題。

兵貴神速,從疫情應急戰地圖指揮部,到實時更新的“遷徙大數據平臺”、“實時路況平臺”,再到“復工地圖”等一系列抗疫服務,每一次未雨綢繆背后都有強大的大數據及AI技術賦能。

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是各行各業共同阻擊的“敵人”,也是科技企業的試金石,一方面考驗AI企業的技術硬實力,一方面考驗把技術變成應用,為用戶解決問題、滿足需求的洞察力和反應力,而后者成為了產業AI化進入深水期之后的更大決勝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