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曉寒
抗擊疫情一個月后,全國大部分地區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工作重點轉向復工復產,但安全問題同樣值得注意。
百度地圖推出的遷徙大數據平臺、實時路況平臺,以及復工指數,可查看各省市人口流動規模、城市內道路擁堵情況和復工程度,為用戶合理安排返程規劃、政府制定防疫措施提供了科學參考,從而減少發生聚集性感染的可能性。

▲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
作為擁有數億用戶的移動地圖“頭號玩家”,百度地圖從1月21日起就緊急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先后推出了發熱門診查詢、同乘查詢、“疫情小區”專題地圖等十幾項功能,其中遷徙大數據平臺和實時路況平臺累計服務人次已超過15億次,為抗擊疫情發揮了積極作用。
這種表現背后,正是百度地圖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能力的集中釋放。
事實上,不論是遷徙大數據平臺、實時路況平臺,還是同乘查詢、熱力圖等功能,其本質上都是基于海量交通數據提供的信息服務——即智能交通應用的典型案例。
百度地圖在疫情中的反應速度、數據完善度、以及用戶的使用情況,都說明其在智能交通板塊,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體系框架,可以迅速地衍生出各類應用,既優化用戶出行體驗,又能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一、返京復工,這個APP幫了大忙
在禁足一個月后,車東西記者在2月中旬也踏上了返回北京復工的行程。
出發前,通過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我了解到2月中旬全國人口遷徙規模處于較低水平,且北京的熱門指數也僅處于第四位,最終決定選擇在2月16日乘飛機抵達北京。
雖然我所在的地區并未封閉機場——買票不是問題,但最令我擔心的還是能否順利入京,以及北京當地的出行管制問題。
這時候,百度地圖APP的左上角的疫情動態專欄就幫了大忙。

▲百度地圖提供了一系列復工攻略
其內部不僅整合了北京等城市的入境政策信息,同時還包含了市內道路的通行信息,以及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的運行信息,可以說是為用戶的順利出行做好了一切準備。
而如果你是選擇自駕回京(或其他城市),用百度地圖的實時路況平臺,也能夠查看各個入城高速,以及交通樞紐的擁堵情況,錯峰出行,避免扎堆入城遇上擁堵。
近日,百度地圖還上線了復工地圖,已覆蓋全國超80000家商超、50000家餐廳、近10000家汽車服務、2000個景區、2000家美容美發店等多類公共場所復工的信息。用戶可以查詢已經復工的商超、理發店、飯店等各類門店復工情況,方便日常生活。

▲百度地圖的復工地圖(在百度APP搜索“正常營業的餐廳”等關鍵詞也可查詢)
復工地圖對日常生活起到了重要幫助,那么它是怎么迅速完成近二十萬商家復工核對的呢?
答案是百度地圖的智能外呼系統。該系統每日可撥打超過10萬通電話,通過自動詢問并采集信息,生成統計報告,從而讓這種大規模的核對工作,變得迅速又準確,進而才有了今天的復工地圖。
回顧百度地圖抗擊疫情的過程,不管是現階段推出的復工地圖,還是此前率先上線的發熱門診查詢、疫情小區查詢、同乘查詢等功能,均以準確、全面、及時的信息,服務了大量的用戶。
截止2月24日,其“疫情小區”專題地圖累計查詢次數近1億次,發熱門診地圖累計統計全國361個城市上萬個發熱門診信息,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和實時路況平臺已累計服務超15億人次。
這種規模的的數據量、覆蓋度,既為大量用戶了解疫情分布、合理安排工作生活節奏提供了幫助,又給政府和交管部門進行交通疏導、進行防疫管制提供了科學依據。
二、春節加班加點 百度地圖團隊抗疫的關鍵瞬間
據了解,百度地圖團隊每年春節期間都有一個幾十人組成的“重點保障”工作組值班,以保障春運期間出行需求。在1月21日全國多地因疫情進入緊急狀態后,百度地圖就迅速成立了“疫情應急戰——地圖指揮部”,開始針對疫情做出行動。
其首先通過APP,提示用戶減少出行,注意防護,并實時上線因疫情管控實行的道路封閉信息,并預上線了火神山醫院POI。

▲百度地圖團隊成員春節假期加班抗疫
其次,百度地圖團隊也開始高頻升級遷徙大數據平臺,客觀反映全國各城市人口遷徙情況,指導用戶合理安排出行節奏,并為政府部門制定防疫措施提供科學參考。
此外,其還迅速上線了發熱門診與“疫情小區”專題地圖,并運用熱力圖,顯示人流密集程度,指導用戶避開密集區域。
在這之后,百度地圖團隊基于自身的海量大數據積累、人工智能等多項底層優勢能力,又先后推出十幾項實用功能,為用戶、科研機構、政府部門提供科學依據。
據介紹,為了參與抗擊疫情的活動,百度地圖團隊不少員工都放棄了春節假期,甚至還出現了不少加班加點趕進度的情況,為抗擊疫情貢獻了一份力量,體現了大型科技公司應有的擔當。
三、領先同行背后,百度地圖已成智能交通領跑者
從國內地圖APP應用來看,百度地圖是最早一批做出抗疫動作、各項功能最齊全的玩家之一,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這背后有兩大原因,一是百度地圖深厚的數據與技術積累起到了關鍵支撐,二是百度地圖已經構建起的智能交通能力在發揮作用。
數據生產層面,百度地圖80%的數據采集環節都實現了AI化,提升了數據采集速度和精度,其全球POI數量超過1.5億,開放平臺擁有180萬開發者,日均軌跡里程20億公里,日均位置服務請求次數超過1200億。

▲百度地圖成為特斯拉地圖數據服務商
在數據采集生產層面,百度地圖擁有國內規模最大、AI技術最強的數據采集團隊,80%的數據生產環節實現AI化,相較于傳統地圖生產工藝,效率提升10倍以上,減少人力投入的同時增加地圖數據精細度、準確度和實時性。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日前也將國內的地圖數據服務商更換為了百度地圖,進一步說明了其地圖數據能力的完備。
人工智能層面, 百度地圖已實現全場景智能語音交互,用戶動動嘴即可完成大量操作,智能語音用戶數已累計突破3億。
同時,其還基于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打造了ETA通行時間智能預估功能,推出了AR實景步行導航功能,方便用戶合理規劃行程,且為其提供沉浸式實景導航體驗。
很明顯,AI技術的應用加速了百度地圖的大數據積累能力。海量數據再配上深度學習、大數據處理等技術,又讓百度地圖能夠做出遷徙大數據平臺、實時路況平臺、熱力圖等具體抗疫服務與功能。

▲百度地圖的全景采集車
第二個原因,是百度地圖構建起的智能交通能力。
目前,中美等國家都在積極發展智能交通產業,但普遍面臨的一個痛點就是數據收集與處理能力不足。
百度地圖在疫情期間推出的一系列功能,本質上都是各類地理與交通數據,具備智能交通的屬性,其較快的反應速度與完善的功能體系,也說明了百度地圖數據采集與處理能力的扎實可靠。
以此為基礎,進而產生了像是遷徙大數據平臺、實時路況平臺等具體應用,從而在用戶制定出行規劃、政府制定交管防疫措施時,提供科學的依據。
再進一步,這些數據收集與處理能力,還能衍生出交管部門廣泛使用的交通信息研判與發布平臺,支撐動態路網管理、智能信號燈,以及網約車、自動駕駛等具體應用,幫助構建智能交通體系。
在這方面,百度地圖已經進行了一些成功的探索。
2019年1月,百度地圖與銀川市達成合作,雙方基于多維停車大數據推出了一套智能停車系統,方便車主駕車時尋找、導航至停車位,縮短了10%的市民尋找車位的時間。同時還能幫助車主在停車后,準確找到車輛停放位置。
2019年底,百度地圖還聯合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智能交通中心、清華大學、東南大學等多個機構,一道成立了智能交通聯合實驗室,以期通過數據開放合作的形式,推動聯合創新,構建起了多維的智能交通研發與創新能力。
國務院等機構頒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文件指出,我國到本世紀中葉要達到交通強國的目標,并提出了“科技創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領”的任務,要求強化前沿科技研發、大力發展智能交通以及完善科技創新機制。
毫無疑問,智能交通已是各地政府、各大科技公司、各大車企等相關方積極爭奪的一個新的發展高地,作為中國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務平臺,百度地圖不斷發揮自身強大的AI與大數據優勢,構建了智能出行新生態,一步步夯實智能交通領域的布局。
不管是底層的數據采集、處理,還是上層的應用研發與落地層面,百度地圖都走在了行業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