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 楊木

大概從2016年起,國內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初創公司涌入到智能駕駛的賽道。

2019年4月10日,智能駕駛初創公司超星未來正式宣告成立,相較于入局較早的玩家們,超星未來的起步算是較晚了。然而,成立不過2個月,超星未來就完成了天使輪融資。

然后到今年5月14日,超星未來再次對外宣布已完成數千萬的A輪融資。值得注意的是,A輪融資由恒大高科技領投,也就是說成立僅一年的超星未來不僅成功引起了恒大的注意,同時也獲得了認可。

那么,超星未來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入局如此之晚,卻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兩輪融資,超星未來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而在獲得恒大高科技投資之后,超星未來和恒大汽車之間又將展開哪些合作?

為此,車東西來到超星未來公司所在地,對超星未來首席執行官張劍博士進行了專訪,并從與張劍博士的對話中得到了一些答案。

成立一年連獲兩輪融資 超星未來CEO解讀獲恒大加持背后

▲智能駕駛初創公司超星未來辦公室

一、清華大學孵化出來的智能駕駛公司

超星未來與清華大學之間的淵源頗深。

事實上,在超星未來之前,清華大學已經成功孵化出智行者、深鑒科技兩家初創公司,在產學研協同發展上可謂是有著豐富的經驗。

據超星未來首席執行官張劍介紹,在公司正式成立之前,清華大學車輛學院院長楊殿閣和汪玉教授已經在聯合推進科技部十三五“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環境感知技術研究”項目以及2022年冬奧會自動駕駛示范園區的項目了。

而就在這兩個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楊殿閣和汪玉這兩位超星未來的聯合創始人,以及超星未來的創始團隊成員們產生了專門成立一家公司的想法。

“我們發現我們做的東西有非常大的商業價值,并且會對產業發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張劍解釋道。

目前,超星未來從清華大學獲得的支持主要有3個方面。

首先是人才。超星未來的創始團隊與清華大學本身就有非常密切的合作關系,首席執行官張劍、首席技術官梁爽、研發VP于春磊都有清華大學的學歷背景。市場VP安華明雖然不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但也曾在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就職。此外,首席運營官鐘紹宸是清華大學高能效計算實驗室的成員。

成立一年連獲兩輪融資 超星未來CEO解讀獲恒大加持背后

▲超星未來核心團隊成員

據張劍介紹,從2019年成立到現在,超星未來的團隊規模已接近70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員都是來自清華的畢業生以及在校實習生。

其次在技術方面,清華時期的研發成果給超星未來奠定了發展的技術基礎。張劍表示公司成立后新申請的技術專利已達到10件左右,從數量上看比從清華通過知識產權轉讓所獲得的專利要多。但與此同時,他也承認從清華大學打包轉讓出的技術本身是為超星未來提供了一個底層的技術支持。

除此之外,在技術成果應用上,得益于與清華大學的聯系,超星未來也能夠在科技部十三五項目和2022冬奧會的項目中用上自己的技術和產品。據介紹,2022冬奧會的項目中,北汽福田和小鵬汽車便會使用到超星未來提供的智能駕駛感控平臺。

不過,在超星未來首席執行官張劍看來,相較于通過參與國家項目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能夠在具體項目中對技術和產品進行驗證更加重要,“通過這樣的項目,更多的是可以在技術方面和產品迭代方面方面得到一些收獲。”張劍說道。

二、為OEM/Tier1提供服務 目前已與國內Tier1建立合作

作為一個入局智能駕駛領域的新玩家,超星未來要想在產業賽道上實現突圍,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相對準確的角色定位。

而在張劍看來,目前做自動駕駛軟件算法,做車輛硬件的公司不少,但真正在做符合AUTOSAR、 ASIL-D等車規標準的中間件的公司卻寥寥無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而超星未來的定位就是給整車廠們和Tier1提供服務,比如已經研發成功的實時通信中間件DDS。

據介紹,DDS是超星未來以滿足ISO26262 ASIL D安全級別、并符合AUTOSAR ADAPTIVE、同時兼容支持AUTOSAR CLASSIC與ROS2 開發了提供實時數據通信服務的中間件,能夠建立統一的車內/車間高可靠、低延時、多QoS、高擴展的通信機制,滿足未來智能化汽車的高性能通信需求。

張劍表示,超星未來的主要目標是服務于整車廠和Tier1(一級供應商),但如果從整個汽車產業鏈的角度看,超星未來是介于Tier1與Tier2之間的一種角色。

一方面,超星未來的部分產品是在Tier2企業所提供的組件、芯片等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另一方面,超星未來的技術和產品也需要和Tier1們的方案集成在一起,來提供給整車廠。

在做通信中間件等業務之外,超星未來也推出有自己的解決方案——智能駕駛感控平臺。

根了解,該平臺采用了賽靈思ZU11 FPGA 作為核心AI計算芯片,最高支持12路視覺攝像頭及多路激光、毫米波雷達融合處理,最高可提供30TOPS等效算力,提供LTE-V擴展支持。

成立一年連獲兩輪融資 超星未來CEO解讀獲恒大加持背后

▲智能駕駛感控平臺

張劍介紹稱,超星未來的智能駕駛感控平臺靈活可調,可滿足各個級別、不同場景需求的自動駕駛系統需求。該公司目前已經與一些國內的Tier1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幫助超星未來推進相關技術和產品的量產進度。

三、恒大投資很快敲定 雙方未來會進行業務對接

自決定進軍新能源汽車之后,國內的房地產巨頭便開始了大手筆地招兵買馬,從汽車設計、產品研發到整車生產,恒大都有布局。

而這一次,恒大也把目光投向了成立只有一年多的超星未來。

據悉,2019年8月份左右,恒大就汽車業務到清華大學進行調研。在恒大參觀學校相關實驗室、科技組的過程中,超星未來也對自己的技術進行了展示。雙方由此結緣。

今年5月14日,超星未來正式宣布完成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由恒大高科技領投,中關村前沿基金、和米資本、寶鉅投資及圖靈創投進行跟投。

針對這一次的資本合作,張劍認為,能夠順利達成合作其實也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對于像恒大這樣的房地產企業而言,整個產業的發展已到瓶頸期,需要尋求一些新的發展機遇。其次是恒大已經在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領域落下重子。而除此之外,恒大對于超星未來自我的價值定位和正在從事的技術、產品研發非常認同。

“我們的談判進展也都很快。”張劍說道。在他的印象中,2019年10月份左右雙方便敲定了投資。換句話說,從超星未來和恒大接觸彼此到決定投資,只用了1~2個月的時間。

目前,恒大已經在上海設立了全球汽車研究總院,接下來超星未來也會和恒大的汽車研究院有一些業務的對接。

結語:從學界到業界 超星未來的突圍之道

和智行者以及已經被賽靈思收購的深鑒科技一樣,超星未來也有深厚的高校背景。

依托清華前期的核心底層技術研究成果,超星未來從一開始就擁有較高的起點。2020年1月16日,超星未來與賽靈思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按照規劃,雙方將合作推進超星未來智能駕駛感控平臺解決方案在OEM與Tier1中的應用落地。

但另一方面,超星未來作為一家初創公司,成立時間僅有一年,在智能駕駛的賽道上入局較晚。面對嚴酷的市場競爭,超星未來也需要有自己的考量。

其首席執行官張劍認為,Tier1頭部玩家會優先選擇更為成熟的公司合作,這一點對于超星未來而言,確實會構成挑戰。所以接下來為了實現突圍,超星未來既要供更具靈活性的解決方案,幫助自動駕駛技術落地降低難度;同時,也會從客戶需求和量產的角度出發,將成本、功耗等考慮到產品研發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