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曉寒
車東西7月13日消息,長城汽車今日舉行了一個線上分享活動,該公司董事長魏建軍在微信群里拋出了兩個重要的觀點,同時還放出了一個以魏建軍為主角的微電影。
1、汽車產業紅利將盡
魏建軍在群里講道,“我們趕上了中國汽車最好的時代,長城汽車過去三十年的成績,要歸功于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和中國汽車產業的紅利。”
“但現如今,全球經濟下行、紅利將盡,…”魏建軍說道。
2、長城汽車命懸一線
在做出紅利將盡的判斷后,魏建軍又一針見血地指出自主車企正面臨“外資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的合圍”的艱難困境。
“我們真的有決勝未來的殺手锏嗎?”魏建軍反問道,“我看未必。甚至可以說,我們是命懸一線。”

▲長城汽車發布的微電影
他還講道,“對于未來,只有始終保持危機感,始終保持對于行業的敬畏,我們才有可能在接下來的背水一戰中活下來,并且活下去。”
作為國內三大自主民營車企掌舵人之一,魏建軍的這番言論堪比當年華為任正非提出的“華為的冬天”。
2019年車市寒冬加劇的大背景下,長城汽車還實現了0.69%的逆勢增長,全球總銷量達到106萬臺。銷量在自主品牌中僅此于吉利,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作為領軍汽車的操盤手,魏建軍在此時喊出這種口號,反應了其對汽車產業大勢的清晰研判,對整個汽車產業都極具借鑒意義。
自主品牌排名第二的玩家都如此有危機感,對于其他玩家來說,更應該清楚認識到行業現狀,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當然,魏建軍喊出這樣的行業判斷,并不僅僅是為了給行業提供參考,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給長城汽車即將發布的新品造勢。
魏建軍在分享最后也講到,“對于未來,我們并不是毫無準備,7月20日,我們將有下一步的行動!”
前幾日,長城旗下Wey品牌剛剛發布了一個新款SUV的預告圖,預計7月20日或許就將發布這款車型,同時魏建軍或許也將公布長城汽車新的戰略規劃,車東西也將持續關注。
一、長城的危機感來自哪里?
1、車市寒冬成新常態
中國車市的起飛源自改革開放和汽車普及的大潮,但隨著汽車保有量的逐漸增多,乘用車市場到2018年首次出現了負增長,2019也在持續下滑。
2020年又遇到疫情黑天鵝,連續第三年的下滑已無懸念。
事實上,不少車企大佬都預計車市在未來多年都仍將處于下滑態勢。

▲Volkmar Denner
比如博世全球CEO Volkmar Denner在2019年10月就做出研判,表示全球汽車產業的頹勢至少將持續5年。
汽車大盤的下滑,自然會影響到行業里的每一個玩家,這是長城的第一個危機感。
2、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持續下滑
乘用車大盤的下滑意味著車企之間要去爭奪存量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在燃油車時代本身就處于絕度優勢的合資車企不斷下調產品價格,開始向自主品牌的優勢市場(10萬以內車型)進軍。
更有甚者,像是大眾還推出了捷達子品牌,直接主攻低價市場。

▲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逐年降低
這種背景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則在不斷下滑。中汽協數據顯示,2017年起,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為43.9%。但到了2019年,已經跌至39.2%。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則進一步下降至36.3%。
車市寒冬大背景下,表面上看不同品牌表現不同或許還有一戰的余地。但在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的持續下滑的大背景下,意味著自主車企想要打贏合資車企難上加難。
3、Wey的高端化突破不明顯
早在2019年,魏建軍就表示自主車企想要突圍有兩大路徑,一個是海外市場,另一個則是高端化。
在海外市場方面,長城的SUV已經賣到多個國家。同時還在俄羅斯建設了整車工廠,在當地生產銷售,邁出了第一步。
高端化上,長城也是第一批推出豪華子品牌Wey的自主車企,2019年取得10萬臺的銷量,累計銷量達到30萬臺。
但Wey銷量的主力在VV5、VV6等15萬以內的車型上,15萬以上的產品銷量較差,高端突破并不順暢,沒有突破自主品牌20萬的天花板。
4、新能源汽車存在短板
在事關未來的新能源車上,長城汽車2019年銷量僅為4萬多臺,位列全球排名第17位。
做個對比,比亞迪賣出了22萬臺,北汽16萬臺,都遠比長城汽車要好。
與此同時,長城汽車在新能源市場目前主要依靠歐拉品牌打天下,且該品牌車型售價多在7萬元左右,屬于廉價小車,對品牌收入和品牌價值的拉動作用較低。
相比之下,售價40多萬的蔚來ES6,現在每個月還能賣出3000多臺。這也是魏建軍喊出受到合資車企和新造車玩家合圍的原因之一。
結語:長城汽車正在尋求多方突破
作為國內第二大自主車企,長城汽車在研發制造、線下渠道等方面都有完善的布局,同時還有超過百萬的銷量規模。
雖然操盤手喊出了“命懸一線”的口號,但這種危機并非是當下就“置人于死地”的危機。更多的是未來5年甚至10年的危機。
從長城汽車目前的布局來看,其正在通過出海、高端化,還有加大新能源投入等多種方式來尋求突破。到7月20日,或許還能聽到更多重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