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 肖涵 楊木

8月22日,智能汽車領域的年度盛會——第三屆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GIV2020)在廣州召開,來自車企、供應鏈、自動駕駛等公司的十幾位大咖輪番登臺,分享了關于汽車產業變革機遇,以及車聯網、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技術發展方向的觀點。

與往年大會多強調單車智能的突破不同,車路協同成了今年會議的一個熱點話題。

硬核玩家如何破局車路協同 揭秘引路者高新興的背后邏輯

▲GIV2020現場

東南大學-威斯康星大學智能網聯交通聯合研究院院長冉斌明確指出,車路協同已經是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必將是車、路、網、云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模式。

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陳維認為,車聯網技術可以彌補汽車感知能力的不足,但面臨基礎設施滲透率不足的問題,推廣車路協同技術,通過在路側部署感知和通信設備,則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車聯網與智慧交通領域的老牌玩家——高新興的高級副總裁、戰略與品牌總經理吳冬升也登臺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他指出,以車聯網技術為支撐的車路協同體系,將助力自動駕駛產業提前到來。但是目前仍面臨著投資大、運營主體碎片化等商業化難題亟待突破。

在這方面,高新興基于車聯網與智慧交通領域豐富的技術與經驗積累,已經率先推出了多重解決方案,助力自動駕駛車輛駛上開放道路,為車路協同技術的量產應用,以及未來與公共交通、城市管理系統的跨界融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高新興緊急車輛優先通過功能演示效果

那么高新興的探索到底有哪些關鍵成果?在車路協同技術成為行業新風口,獲得加速發展的當下,高新興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在本次大會后,車東西也與吳冬升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一、車路協同加速發展 高新興突破商業化難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自動駕駛技術正處于從研發到落地的關鍵時期。但受限于現階段的技術水平,單車智能無法解決所有的難題,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受限,即使全球最領先的谷歌Waymo,也遲遲無法大規模商業化。

基于單車智能存在局限以及5G等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政府將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重點轉移到了車路協同的路徑上來,希望通過車聯網、路側感知、云端決策等技術來實現自動駕駛技術量產,進而實現智慧交通體系的構建。

今年以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關于做好交通運輸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有關工作通知》等相關政策文件相繼出臺,按下了車路協同加速發展的按鈕。

定方向容易,量產落地難。

技術上,車路協同技術涉及到車、路兩側,每側又有大量來自不同供應商的通信設備、感知設備、邊緣計算設備,通信協議、數據格式、云端平臺等標準各不相同,難以協調。

商業模式上,車路協同的各種設備應該在哪些場景鋪設、投資方和運營方的劃分,無人出租車公司、智能汽車車主的付費規則都尚無定論,規模商用面臨阻礙。

基于在車聯網與智慧交通領域的豐富技術和經驗積累,高新興率先拿出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7月11日,文遠知行在國內第一個將沒有人類安全員的無人車開上了廣州生物島的公開道路(安全員在辦公室內遠程監控),促使國內自動駕駛產業邁出了關鍵一步。

而在此前,文遠知行與高新興已經在廣州成功驗證了車路協同+單車智能的多個應用場景。

▲高新興行人和非機動車檢測功能演示效果

在生物島智能網聯汽車基地,高新興在路側部署了完整的車路協同設備,包括通信單元、邊緣計算單元、激光雷達、智能車載終端等。再依托紅綠燈信號機和4G/5G網絡,地面的紅綠燈信號、路況信息都可以實時傳輸到文遠知行的無人出租車上,彌補了單車感知和決策能力的局限,保證了行車安全。

硬核玩家如何破局車路協同 揭秘引路者高新興的背后邏輯

▲高新興在廣州生物島部署的部分路端與車端設備

總結來看,車路協同完整地解決了多設備協同、系統平臺搭建等關鍵技術難題,促進了自動駕駛產業的快速發展。

此外需要注意,探索無人出租車僅是高新興車路協同解決方案中的一個方向,它還有針對自動駕駛公交車、無人環衛車、城市接駁車等多個場景的方案,可以說是為車路協同技術的具體落地摸索出了一套系統化、全面化的路徑,對整個車路協同產業與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落地都極具借鑒意義。

二、智慧交通老炮涌入賽道 兩大優勢助力破局

車路協同這條賽道并不缺少玩家,不管是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還是中國移動、電信等網絡運營商,以及廣汽、大陸等汽車產業公司,都在積極參與。

但是在真正的技術落地方面,為什么偏偏是高新興走到了前面呢?答案是其在智慧交通以及車聯網領域十幾年的技術和經驗積累。

高新興成立于1997年,最開始該的業務方向是通信設備,主要客戶是國內的運營商。2010年,高新興上市以后,快速聚焦安防領域中的平安城市與智能交通建設,推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產品,包括AR實景攝像機、交通集成指揮平臺、交通信號控制及優化系統、交通超融核云指揮平臺等,并快速搶占國內市場,目前在國內已經有200多例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項目。

2016年,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浪潮的興起,在智慧交通領域嶄露頭角的高新興又先后收購中興旗下車聯網子公司——中興物聯與中興智聯,開始在車聯網領域發力,推出了車聯網C-V2X、RSU、車載T-BOX、OBU等一系列產品,并成為國內首批推出5G模組和終端、打通5G SA模式的模組廠商。

▲高新興紅綠燈信號下發功能演示效果

車路協同系統的核心技術涉及通信、感知、邊緣計算等領域,這些恰巧都是高新興的優勢所在。

基于數十載蜂窩通信技術的沉淀,高新興具有深厚的物聯網無線連接技術積累,尤其在RFID、NB-IOT、5G V2X等物聯網技術領域。通信起家,隨后又吸納了中興的子公司形成技術合力,實力自然不容小覷。

再加上在4G/5G通信領域的積累,高新興率先推出完整可商用的車路協同方案,自然是得心應手、手到擒來。

三、車路協同爆發將至 誰能成為領路人?

國內車路協同產業方興未艾。隨著新基建、智慧交通和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戰略與路線的明確,車路協同的路徑不斷得到強調,并成為發展新基建、智慧交通和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支撐。

但與此同時,關于如何打通車端、路端和云端,如何在車路協同領域跑出可行的商業模式,都有難題需要破解。車路協同產業亟需頭部玩家發揮引領作用。

從這個角度出發,再梳理高新興在車路協同和車聯網方面的部署,可以發現其核心方向是有兩條:一是對傳統交通道路設施的改造,當前著眼點主要是解決安全問題和效率問題。典型的案例是“智慧高速公路解決方案”。二是對于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的部署,典型場景如上文所述,既包括robotaxi也包括自動駕駛接駁。

雖然按照高德納技術成熟度曲線(Gartner Cycle),自動駕駛本身已進入低谷期,臨近復興前夜。但當前業界的一個共識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自動駕駛都不會實現盈利。就在此前滴滴還曾表態,要在自動駕駛上再繼續投入十年。

那么,高新興在這個時候就大費周章地布局車路協同自動駕駛,作為一個公司它的考量又是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吳冬升的回答簡單概括,可以說成是一邊耕種、一邊抬頭看路”。

智能交通業務是高新興的基本盤,車聯網以及與此相關的車路協同、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則屬于可期待的增量空間。同時,兩者之間還可以深度融合。

首先,車聯網市場正在快速增長,高新興現在切入并結合自動駕駛展開布局,可以為自己的未來做好鋪墊,同時又對產業本身起到引領作用。其次,傳統的智能交通市場相對成熟,高新興的市場地位已經差不多明確了,增長相對來說比較受限。最后一點,是新的車聯網、車路協同技術也能夠帶動傳統智能交通業務向數字化、網絡化轉變,在原有的業務上形成差異化優勢。

就這一點而言,如何兼顧企業生存和行業領路者的角色,看起來高新興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