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六毛

車東西9月14日消息,今天下午,年內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又一場盛會——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正式開幕。同期,現場還舉行了以“智聯世界 引領未來”主題論壇活動。

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干貨:上汽今年量產L3,滴滴無人出租車申請體驗者近4萬

▲活動現場展出的自動駕駛汽車

大會伊始,包括中德智能網聯汽車推廣應用中心、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公共數據中心在內,共有六個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的項目在活動現場先后完成了揭牌、啟動或簽約儀式。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OO孟醒,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等行業專家、從業人士先后登臺,就其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路徑的思考、在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上取得的具體成果進行了分享。

李駿認為發展自動駕駛汽車需要突破單車智能的技術路線。單車智能存在五大“靈魂問題”,為解決單車智能的局限,李駿提出了八個方面的建議。祖似杰表示上汽將在年底正式投產L3級的5G智能汽車,并計劃在今年年內完成2萬個標準集裝箱的運輸任務。

以下為本次大會的干貨內容。

一、上海智能網聯汽車建設加速

伴隨信息化、大數據及人工智能與汽車深度融合,汽車正從傳統交通向更加智能的新型出行載體進化。從戰略層面,智能網聯汽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視為搶占未來發展機遇的重要一環。

中國在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市場及政策優勢。

今天下午的大會開幕式上,又有六個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的項目完成了揭牌、啟動及簽約儀式。

中德兩國于2018年7月簽署《關于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隨后,中德兩國汽車工業協會共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并發起成立中德智能網聯汽車推廣應用中心。

2020年8月,上海嘉定區政府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達成合作意向,確定中德中心項目將正式落地上海嘉定。

今天下午,中德智能網聯汽車推廣應用中心揭牌儀式在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正式舉行,使得這一合作最終落地。

除了中德智能網聯汽車推廣應用中心,大會開幕式環節還舉行了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國家級長三角區域車聯網先導區合作共建啟動儀式、5G智慧交通示范區成果發布暨二期項目的正式啟動儀式。

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干貨:上汽今年量產L3,滴滴無人出租車申請體驗者近4萬

▲國家級長三角區域車聯網先導區合作共建啟動

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公共數據中心和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重大應用場景則在開幕式上完成了揭牌與發布。

據了解,接下來上海將推動嘉定全域開放(463平方公里),構建嘉定自動駕駛載人示范、臨港智能公交和智慧物流、奉賢自動泊車示范、浦東金橋中心城區自動駕駛,及公交、環衛示范等聯動發展的格局。

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單車智能存在5大問題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上臺后表示,結合目前掌握的全球與國內情況,最終選擇了今天演講的題目《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需要創新突破》。

李駿認為發展自動駕駛汽車需要新的技術路線、新的技術突破。

在他看來,SAE制定的J3016標準,本質上針對汽車本身,也就是單車智能。

這個標準定義了一輛車要想實現自動駕駛,需要具備的四大整車特性(DDT、ODD、OEDR、DDT Fallback)。但是這也意味著已經預判了單車智能會在有些時候會“失敗”,失敗次數多了,就不能說是實現了自動駕駛。

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干貨:上汽今年量產L3,滴滴無人出租車申請體驗者近4萬

▲自動駕駛汽車需要新的技術路線

目前,歐盟和美國的相關機構已經在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發展制定一些新的標準。

就智能網聯汽車而言,當前大多數企業走的都還是單車智能的技術路線。

李駿把這些企業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以Waymo為主的,以多線激光雷達、多種傳感器進行感知。他將其稱為“飽和感知”。第二類以特斯拉為代表,基于攝像頭和視覺感知。

但是,以這兩種方案為代表的單車智能路線,存在五大弱點。

1、無人駕駛必須要依靠AI,AI有黑箱效應,如何克服?

2、蘭德智庫認為自動駕駛需要110億英里(約合177億公里)的道路測試,如何實現?

3、完全自動駕駛至少有幾百萬的極端工況,軟件設計如何保證和驗證?

4、L3、L4、L5自動駕駛成本很高,如何進入私家車?

5、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實際行駛安全如何保證?

針對上述的五個問題,李駿提出,需要在八個方面進行技術突破。

首先是建立新型智能理念。其次是需要將車外賦能和單車智能結合在一起。三是建立一套自動駕駛軟件學習成長系統。李駿認為,“軟件定義汽車、數據開發汽車、芯片制造汽車。”

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干貨:上汽今年量產L3,滴滴無人出租車申請體驗者近4萬

▲“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的新型技術理念

四是需要有云端支持、路側等基礎設施支撐;五是在安全方面,從線下安全、成長學習、線上安全三個角度確保安全性。第六個是5G。在李駿看來,5G汽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5G將把汽車變成數字化汽車,同時5G汽車本身又具備三大商品屬性。

除此之外,芯片和測試也都需要突破。李駿強調,現在人們的注意力更多放在了車載芯片上,但車外的芯片其實也同樣重要。

在安全測試驗證方面,李駿表示,目前國內在高度自動駕駛的實驗室和測試技術方面是落后的,相較之下,國外做得比較好。

演講最后,李駿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需要國家系統工程,并建議中國制定自己的相關標準,如場景標準、地圖標準、通信標準等。

三、上汽祖似杰:智能網聯汽車是自主車企的“勝負手”

祖似杰分享了上汽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的實踐與思考。

最近幾年,國內車市遭遇“寒冬”,今年年初再遇到新冠疫情沖擊,汽車行業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

在祖似杰看來,這種形勢下,自主品牌向上的道路也將面臨更多的困難。但另一方面,他認為未來幾年仍然會是國內車企有所作為的戰略機遇期,智能網聯汽車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勝負手

自主品牌需要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祖似杰表示,從市場看,首購需求是自主品牌最重要的銷量來源。如果產品想覆蓋到主力消費人群,需要通過智能網聯等手段彰顯個性、展示科技標簽。

從產業生態看,智能網聯汽車正成為多個創新領域的交匯點。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產業互聯網的發展,5G通信的迭代,大數據應用的探索,車規芯片的應用,北斗組網和智慧城市等都希望智能網聯汽車可以成為突破口。

除此之外,在軟件定義汽車方面,當前我國汽車業基本上和全球同行處于同一起跑線,這也給自主品牌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祖似杰還分享了上汽在智能網聯汽車上取得的一些成果和未來規劃。

除了和阿里集團合作打造斑馬系統,上汽還在組織結構、業務落地上進行了主動進化。

組織架構上,上汽打造了三大平臺,即上汽的云中心帆一尚行,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汽軟件中心。

據祖似杰介紹,帆一尚行搭建混合云架構,為智能網聯汽車打造大數據存儲、應用平臺,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云計算能力。

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目前集聚超過120名人工智能人才,聚焦機器視覺、多模態交互等AI技術,支撐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產品迭代成長。

上個月,上汽還和地平線聯合成立了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

上汽軟件中心零束科技承擔了新一代電子架構,SOA軟件平臺,OS和AI算力芯片等研發任務。同時也是吸引軟件人才,建設軟件和芯片朋友圈的重要組織。

此外,上汽還通過聯創電子公司,聚焦智能網聯汽車核心的4i核心技術產業化。

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干貨:上汽今年量產L3,滴滴無人出租車申請體驗者近4萬

▲上汽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情況

在業務落地方面,祖似杰表示,5G智能汽車示范體驗區項目已經于今天上午交付使用,以實現高速、城區擁堵以及泊車等自動駕駛場景的市場化落地。

按照計劃,上汽將在年底正式投產L3級的5G智能汽車MARVEL R。

同時上汽還計劃在今年完成2萬個標準集裝箱的運輸任務。我們已經開始小范圍的商業運營,明年爭取完成20萬個標準集裝箱,按照商業實際場景進行運營。祖似杰在現場說道。

除了這些,上汽也在圍繞電子電器架構、軟件平臺、數據平臺進行布局,以此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能力。

四、滴滴孟醒:報名體驗自動駕駛的人數已接近4萬

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OO孟醒分享了滴滴自動駕駛在過去四年內做的一些工作以及思考。

據孟醒介紹,滴滴自動駕駛公司于4年前在北京成立,目前在加州、北京、上海、蘇州四個地方設有辦公室。上海是當前最重要的一個測試運營場景。

今年6月底,滴滴在上海嘉定汽車城上線了滴滴自動駕駛體驗,截至今天,報名人數已經達到近4萬人。

那么,滴滴是如何來做自動駕駛的?

孟醒表示,滴滴是一家出行公司,在做自動駕駛出行時,考慮到了如何把傳統出行和自動駕駛出行融合在一起。這也是滴滴做“混合派單”的原因所在。

此外,滴滴認為能把自動駕駛做起來需要三個方面。一個是AI,即車上的智能能力。一個是需要足夠多的數據,作為AI的燃料。其次是需要具備出行生態網絡。

在技術能力上,首先要具備全棧的能力。這是因為“每個模塊之間上下游的關系,連接是非常緊密的,你只有每個模塊都有自己的研發能力,才可以迭代足夠快。我們今天關注的不是每一個模塊或者說整體系統水平多高,更重要的是迭代速度有多快。”孟醒在演講中說道。

總結來說,滴滴自動駕駛的業務涉及三方面內容,即AI、數據和網絡。在滴滴看來,只有這三個方面都做好了,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才算被搞定了。

五、地平線余凱:2030年智能汽車芯片會成為半導體最大的垂直市場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分享了地平線在車載AI芯片方面的思考。

在余凱看來,如果認為傳統燃油車時代,發動機是汽車的核心競爭力、最核心的部件。那么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時代,數據就是石油、就是能源;而芯片就是那個發動機。

當前,整個汽車產業的價值鏈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和轉型。未來汽車將成為四個輪子上的超級計算機。這個過程中,芯片和操作系統是至關重要的。“這里可能是顛覆式創新而不是增量創新”。余凱在現場說道。

余凱進一步強調了數據和數據處理能力的重要性。

在他看來,對比Waymo和特斯拉采集到的數據量,Waymo可以算是研究院模式的創新。相比之下,特斯拉則通過影子模式,打造了算力、算法、數據于完整一體的、可以快速進化的連機版AI體。雖然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能力并不完美,但真正可怕的是它的進化速度。

余凱在演講中說道,“如果說它的進化速度其他車企很難跟得上的時候,它就成為了智能汽車時代的定義者,平臺的定義者,它對這個產業的控制力將會超過微軟、英特爾、蘋果。”

關于未來,余凱認為今天大部分的自動駕駛和未來的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他預計到2030年,智能汽車芯片會成為整個半導體領域當中的第一大市場。與此同時,在這個領域,很可能會誕生巨型計算平臺企業,而這樣的巨頭企業則很可能出生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