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信儀
智東西9月18日報道,昨天在阿里云棲大會2020宇視專場上,宇視科技副總裁林凱、C-Marketing總裁張曉琳等分享了宇視加入阿里云AIoT產業生態聯盟后的最新成果,并且首次分享了雙方聯合發布的包括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能交通、交通樞紐、智慧辦公5個細分場景的AIoT解決方案的更新。
宇視副總裁林凱說,面對不斷發展的數字經濟,AIoT技術正在賦能各行各業,過去一年來宇視和阿里云成為合作伙伴,共筑AIoT產業生態聯盟。宇視的產品和方案,集成阿里云的公共云核心能力,在AIoT領域打造全棧式數字化解決方案使其應用場景更廣泛。
一、“云疫寶”和“復學保”升級常態化
在云棲大會宇視專場中,林凱展示了疫情期間宇視阿里聯盟在四大應用領域上的發展成果:
1、 在智慧社區領域,宇視阿里雙方共創社區疫情防控解決方案“云疫寶”,用戶在手機上安裝App即可使用,已經覆蓋了超過120個城市,350多個區縣,1200多個社區,為超過300萬小區居民提供智能防疫服務。
2、 在智慧教育領域,雙方共創的校園疫情防控解決方案“復學保”已經服務了500多所學校,保障了近50萬師生的復學防疫。
3、 在智能交通領域,雙方將以往常用的定點數據與新加入的浮點數據相結合,通過互聯網導航數據采集的加成,實現更精準的交通態勢感知。
4、 在智慧辦公領域,雙方打通了宇視的人臉識別終端和釘釘生態,提供智慧考勤和智慧測溫功能,整合釘釘的組織在線能力及生態資源,實現智能考勤和智能防疫等功能。
▲四個領域的解決方案
在大會后,宇視總工朱兵對智東西說,“云疫寶”和“復學保”是基于疫情的狀況緊急推出的解決方案,在疫情后這兩個方案會分別升級為“護居保”以及“護學保”。
“護居保”是適合于社區的一種解決方案,在提供測溫功能外,還會添加一些有關視頻的增值服務,可以用于長租人口及外來人口管理、不文明行為識別等場景。
“護學保”則更針對普教行業,朱兵說健康管理是一個常態化的需求,“護學保”未來可能會把測溫作為一種常態化的健康管理手段。同樣地,也會有一些視頻管理的手段應用于這個場景,比如人臉識別打卡等就包含在“護學保”的覆蓋場景內。
二、視覺數據服務挖掘圖像信息,成為城市大腦核心引擎
2019年10月,宇視科技發布的AIoT技術架構集成了阿里云的核心能力。在產業和生態方面,宇視已經和阿里云6大部門就方案和中臺能力實現合作對接。
宇視C-Marketing總裁張曉琳說,宇視阿里雙方共同構建的AIoT技術架構還在持續改進和完善,其中的VDS視覺數據服務能力更是成為了宇視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宇視告訴智東西,VDS視覺數據服務是一種數據服務,基本原理是基于已有的視頻管理圖像數據,通過視頻圖像結構化、大數據等技術,獲取視頻圖像中的人、車、物等各種目標信息,通過比對、搜索、建模的方法,深度挖掘視頻圖像的數據價值,服務于社會治理、交通、城管、社區、環保等各種場景應用。
▲阿里宇視共創的AIoT智能新架構
張曉琳說,城市大腦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最佳實踐,雙方共創的VDS視覺數據服務是城市大腦中樞的核心能力引擎之一。
傳統的交通基礎設施也因為新技術的賦能而轉型升級。在道路交通領域,宇視通過整合阿里云和高德的能力,將定點數據與浮動數據相結合,實現更精準的交通態勢感知。
▲交通態勢及智慧地鐵
在智慧地鐵領域,為了提升地鐵的運營效率,雙方一起實現了客流量監測、異常行為監測、人臉通行、人臉支付、運營駕駛艙等功能。
張曉琳還提到了智慧教育領域,他說高校是最為重要的創新基礎設施,宇視阿里共創的智慧高校解決方案可以增強校園的安防能力,同時智慧教室可以協助關注學生日常動向及行為,進行定向輔導來提升教學效能,并通過明廚亮灶監管后廚,保障食品衛生安全。
三、五大場景AIoT解決方案新調整
在會上,阿里宇視雙方的技術專家還分別分享了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能交通、交通樞紐、智慧辦公等細分場景AIoT解決方案的更新。從中可以看出,宇視和阿里的合作更加深入,從技術到平臺再到解決方案都有更新的進展。
在智慧社區方面,宇視科技行業業務平臺總工潘國萍著重介紹了疫情下智慧小區的建設,她說,去年以前行業普遍在從建設部門和智能部門的視角來看智能小區的建設,而今年更多關注的則是普通居民視角,更真切地針對居民訴求進行智慧小區建設的調整。
潘國萍說,對于普通住戶而言,對小區的關注主要集中于出入便捷、嚴格管控、環境潔凈、鄰里和諧、及時獲知相關信息幾方面,因此為了滿足小區居民的使用,智慧社區首先需要滿足零距離、多通道、高觸達三方面的訴求。
▲零距離、多通道、高觸達
今年在智慧社區方面,宇視和阿里雙方的資源進一步整合,以宇視為例,宇視在疫情中快速推出了人臉測溫的通行設備,在豐富多維感知終端的同時強化AIoT的業務交互能力,并聯合阿里云的高效處理能力,將智慧小區業務延展到電商平臺。
同時,宇視結合了智能算法技術對數據進行二次成長,先集成到阿里提供的數據資源平臺后再上傳到數據感知中臺,進行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建立,打造出了一個以視圖為核心的全息檔案,這個檔案可以幫助社區進行重點人員的識別、垃圾堆放識別、消防隱患識別等。
在智慧校園方面,宇視在整合硬件智能生態的同時,集成阿里云公有云能力,為學校搭建統一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校園一體化智慧服務。
在智能交通方面,宇視將卡口、電警、流量相機等設備數據無縫對接阿里云交通云控平臺,與互聯網數據進行融合計算,利用數據智能計算引擎來完成態勢業務的挖掘和呈現,實現對路權分配、道路狀況監測、交通參與者誘導等交通指標優化。
▲阿里云交通云控平臺
在交通樞紐方面,為了緩解客運業務的壓力,提升運營管理的效率以及滿足乘客的需求,宇視融合了自身的場景化終端和硬件設備,集成了阿里云數據智能中臺以及Data V可視化業務,建立火車站、機場、地鐵等城市交通樞紐視覺智能中樞,通過在交通樞紐各處部署智能行為分析設備,部署全景智慧監控系統等,實現了交通感知、大客流預警等功能。
▲交通樞紐視覺智能中樞
最后,在智慧辦公方面,宇視將其智能門禁產品與阿里的釘釘智連業務生態打通,將門禁與智能人事、智能會議等企業辦公場景融合應用,宇視輸出智能硬件、智能算法、業軟應用的能力,釘釘發揮云中臺能力、生態業務和生態硬件能力,實現企業降本增效和數據在線目標。
結語:阿里宇視發力AIoT賽道,聯手共筑新基建
數據上云,場景落地,宇視和阿里云通過不斷磨合成立AIoT戰略聯盟,在新基建浪潮中協同發力。
林凱認為,AIoT并非是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簡單的相加,而是各方通過發揮互補的優勢,逐步開辟的一個新的技術賽道。追溯歷史,宇視從解決方案的提供商逐漸走向AIoT領域,阿里云也從專注互聯網到做計算領域,雙方都在不斷發揮自己的優勢向AIoT的范圍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