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李水青
編輯 | 漠影
咖啡機器人自由拿取杯子和原料,靈敏地為顧客制作一杯手沖咖啡;乒乓球機器人有模有樣地陪練,獲得解放的教練在一旁觀察、指導。近日,這些有趣的5G機器人在上海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的明星展臺上大顯身手,背后則與一家在智能產業中起承上啟下關鍵作用的企業——中科創達息息相關。

中科創達成立于2008年,是全球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提供商。隨時間推移,這一中國IT的中堅力量已逐漸低調升維為AIoT浪潮下的實干引領者。
作為MWC展會網紅“黑科技”的幕后玩家、國內AIoT行業承上啟下的關鍵集成商與解決方案提供商,中科創達及旗下創通聯達公司在MWC上的展出情況如何?背后有什么樣業務進展和AIoT發展策略?
更重要的是,透過上海MWC大會,我們能看到整個智能產業什么樣的最新趨勢和發展階段?
繼2020年巴塞羅那MWC因疫情被迫取消后,時隔726天,我們終于有機會在上海親身參加線下素有“小巴展”之稱的上海MWC大會。與此同時,我們與本次中科創達參展的帶隊人、創通聯達副總裁楊新輝深入對話,希望能探討尋找問題的答案。

▲創通聯達副總裁楊新輝為我們解讀公司產品和發展策略
一、MWC展出,中科創達秀“AIoT”肌肉
戴上中科創達展臺上的AR眼鏡,能夠在現實世界看到一層疊加的標簽特效;佩戴裝有3個智能相機的脖環,能在巡邏時非常便捷的傳輸周圍環境的視頻信息;360°視頻會議產品、TurboX智能大腦平臺、智慧工廠解決方案、智能駕駛艙4.5等解決方案都吸引了眾多游覽者觀看、體驗……

▲創通聯達展出的360°視頻會議產品、智能車鑰匙等樣品
這些展出的智能“黑科技”,都由中科創達及旗下創通聯達公司在背后提供參考設計或基礎方案。
創通聯達副總裁楊新輝告訴智東西,本次展出由中科創達和旗下子公司創通聯達聯合參展,展示的業務領域覆蓋智慧工廠、智慧樓宇、5G、智能大腦平臺、智能視覺、智能網聯汽車6大板塊,而本次展出的主題則是 “5G+AI+Edge”,具體的技術形態涉及端、邊、云、用等多個層面。

▲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
楊新輝認為,今年上海MWC的主要趨勢還是聚焦5G。創通聯達已在這一領域進行了積極的部署,業務涉及5G終端模組、解決方案、實驗室驗證等,并致力做物聯網產業里面向5G終端一站式服務的提供商。
我們看到,在5G方面,創通聯達展出了T55 SOM、T95SOM、T55 DK等核心模組、開發板;

而在邊緣計算方面,創通聯達本次展出的明星產品EB5邊緣智能站也是5G創新產品形態,它融合了 5G+ AI+IoT 技術,是專為邊緣計算應用場景設計和研發的一款產品。

在AI方面,中科創達展出了智能夜景降噪、HDR算法、AR背景虛化、雙魚眼環視拼接、視頻防抖+畸變矯正、540°全景環視等多項自研算法。

▲AR背景虛化算法效果展示
在整個端到端的方向,創通聯達展出了基于EB5等產品的面向智慧零售、智慧樓宇、智慧工業等領域的解決方案。

可以看到,“端邊云用”四位一體的思路,體現在了本次中科創達及創通聯達展出中的每個產品形態上。這些產品形態已經在不同的垂直領域應用場景落地,形成一整套完整方案。
二、“端邊云協同”大趨勢下,企業要有絕活
“端邊云協同”成為當下AIoT產業的一大發展趨勢。
楊新輝說,從我們的客戶、友商、各種調研機構看到,大家都一致認可這一趨勢。從基礎數據來看,2020年全球整個物聯網設備的連接數接近117億規模,如何讓這些連接的設備用起來?就是要端邊云協同。
在這種趨勢下,大型互聯網企業正在向平臺商發展,致力于做賦能。與此同時,中小型企業則在碎片化的行業場景中獲得機遇——面向垂直行業做創新解決方案。
楊新輝表示,創通聯達AIoT團隊在這一大趨勢下的定位十分明確。那就是,一方面面向頭部企業提供服務,成為其生態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面向中小企業提供標準化模塊,賦能長尾市場。
“大家都有機會,這個機會更鼓勵創新,但這里頭需要企業有絕活,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價值,否則就會被淘汰。”
楊新輝解讀到,具體來說,創通聯達會堅持以終端設備操作系統為基礎,服務于終端設備品牌商或ODM企業。在邊緣計算方向,公司會做自己的產品或操作系統,提供基礎設施;在云端方面,公司選擇與生態合作。從垂直行業角度來看,目前創通聯達主要錨定7大垂直方向,包括智能相機、機器人、XR、IoT工業、邊緣計算等。

▲創通聯達AIoT業務概覽
三、中科創達AIoT板塊背后的硬核團隊——創通聯達
中科創達AIoT板塊迅速發展背后,離不開一個“硬核”團隊,那就是中科創達與高通2016年合資成立的——重慶創通聯達智能技術有限公司。
實際上,創通聯達是中科創達的IoT板塊里面的一個子集,主要基于高通的處理器芯片和平臺來做AIoT產品的產業化落地,此前主攻海外市場。相比于母公司中科創達基于云端服務做AIoT,創通聯達更多通過邊緣側的技術創新和落地,為集團的整個AIoT布局提供有力補充。截至目前,創通聯達已累計服務500+家客戶,員工超1000人,2020年營收增長超40%。
創通聯達自成立以來已推出多款熱門產品,本次在MWC展出的EB5邊緣智能站就被認為是一款將“賦能萬億市場”的創新產品。
楊新輝說,EB5邊緣智能站是一款平臺類、基礎設施產品,主要用在一些垂直領域做AI創新。比如在智能零售里做訪客數據分析,在智能樓宇做入侵檢測等。這一產品可以適用中小規模智能化應用,支持做客戶場景定制化。
據悉,EB5能夠支持 24 路全高清視頻解碼及多種 AI 推理模型并發,支持 5G,WIFI6,以太網等多種接入方式,內置智能邊緣操作系統,可提供南向樓控設備、人臉抓拍機、網絡攝像機、NVR等多種設備接入能力。
當然,EB5是創通聯達眾多產品中的關鍵一款,目前公司的產品矩陣已經非常龐大,已應用到多個垂直行業。

▲創通聯達產品矩陣
探究其背后的技術基因,一方面是中國IT時代成長出來的企業給人的感覺更厚實,貼近客戶、行業,且IT人才和經驗積淀深厚;另一方面,是這代IT企業向國際學習、與生態合作的品質令人信服。這種基因使得IT一代的企業更能理解客戶價值、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四、面對AI洪流,中科創達如何找準自身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上海MWC展會上,中科創達攜創通聯達也展出了一系列視覺AI算法,展示了其在AI層面的深入探索和實力。

▲中科創達及創通聯達展臺上的視頻防抖+畸變矯正算法效果展示
AI是AIoT時代最關鍵的底層技術之一,被認為將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那么中科創達如何看待AI技術對物聯網產業的價值呢?
楊新輝認為,AI是當下智能產業端邊云一體化趨勢下的一把關鍵鑰匙,但他也指出,當下深度學習技術仍不成熟,在數據獲取成本和商業閉環上都存在挑戰。技術供給雖然看起來供不應求,但與產業需求卻存在較大鴻溝,這需要AI從業者做巨大的前期投入。
在這種背景下,一方面集成商、解決方案商逐步深入AI,另一方面AI創企、行業科技玩家也開始做集成商、解決方案,如何看待這一“邊界不清”的現狀?
楊新輝很堅定地相信AI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市場規模,但當下仍缺乏大量的需求,支撐這么多AI企業存在。這也導致一些以算法出身的企業開始做芯片、解決方案,主要因為不這么做就無法滿足客戶需求。但當他滿足了客戶需求,但這一市場的需求可能也非常小。
但楊新輝對AI技術的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他表示,一個產業發展會分多個階段,當供需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產業更加細分之時,做算法的企業可能又去集中把算法做好,做方案的廠商會集中把方案做好。比如,在人臉檢票核驗等場景已經出現這樣的趨勢了。

從楊新輝的觀點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個體命運來看,中科創達無需像AI創企那樣,“拿著錘子找釘子”,更多的是找到釘子真實的需求,去匹配錘子。因此,公司在AIoT時代下更具有自身主動性、靈活性。
而從行業命運來看,AIoT產業的發展進程和周期是開放、動態的。在意識到這種趨勢下,中科創達選擇主動積極地擁抱AI等新技術,與此同時又十分清楚在不同階段自身的邊界。
“我們的定位是希望不斷迭代我們的物聯網操作系統,并逐步成長為端邊云分布式的智能系統專家,這個是我們未來5年的企業目標。”楊新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