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熊大寶
編輯 |?心緣

智東西4月15日報道,今日上午,IPF2021浪潮數據中心合作伙伴大會主論壇在蘇州舉行。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首席科學家王恩東等業界專家及學者共同探討了數字經濟大潮下發展格局和產業變革。

王恩東院士說,當前計算產業面臨多元化、巨量化、生態化三大挑戰,浪潮將從創新體系架構、構建產品體系、推動落地和建設生態四大能力,來解決這些挑戰,加速智算發展。

除了王恩東院士外,北京大學教授、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分別發表主題演講。

楊學山認為,以系統觀念看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是數字經濟的核心;武連峰談及4大宏觀背景下的3大數字經濟發展新風向;單志廣則對如何建設好智算中心給出3個方面的建議。

一、產業新格局:構建智算結構、產品體系,加速智算產業鏈落地

面對智算需求的重大機遇,技術、產品、產業在多元化、巨量化、生態化三個方面面臨巨大挑戰,在十四五規劃中“創新驅動發展”關鍵詞的引領下,計算技術和產業需要構建新的發展格局。

計算場景的復雜計算架構帶來多元化挑戰,多元芯片規模化的應用面臨著多重困難,如開發者學習成本高、供應商推廣成本高、使用者遷移難度大等。同時,巨量模型、數據、算力、應用挑戰現有計算機體系結構,為智算中心的應用支撐能力帶來極大挑戰。在生態化挑戰方面,計算產業體系生態離散,AI應用技術側與落地側供需無法有效結合,產業鏈上下游脫節。

浪潮王恩東:開啟智算新格局 四大創新引領產業布局

王恩東院士從四方面給出智算發展策略:

1、創新智算體系結構,實現算力高效聚合和按需定義。

以浪潮為例,浪潮從硬件構建、軟件定義兩個方面引領計算技術體系創新,支持AI應用,構建融合架構3.0。

硬件上,構建存算一體化的高帶寬內存,實現計算控制相分離、計算數據相結合。通過高速互聯交換網絡,支持更廣泛的多元異構計算,降低功耗,實現大規模資源可擴展、可重構。

軟件上,在可重構的硬件資源基礎之上,通過軟件定義實現控制層和基礎設施的分離統一,形成軟件定義、計算軟件定義、儲存軟件定義網絡,并通過微服務化實現集中管理平臺的高度可用和可擴展。在與ARA技術的進一步結合上,可以從語音識別、視頻分析、自然語言處理等AI應用場景實現特征感知的自適應應用編排和彈性資源調度。

智算創新體系架構,可以實現智算中心的彈性高擴展。

2、構建智算產品體系,加速巨型模型高性能計算

在融合架構3.0技術路線的指引下,浪潮鞏固算力系統、云數據、軟件平臺方面的優勢,提供軟件定義的系統軟件,硬件重構的整機系統,芯片、加速器等計算存儲和數據中心交換機產品,構建智算產品體系。

當智算產品體系不斷完善,智算中心將成為我國重要的新基建之一。

3、推動資產中心落地,智算中心加速產業智能構建

在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的指引下,智算中心有了參考架構。

智算中心在基礎服務、數據服務、算力服務、算法服務等方面推動AI產業化、產業AI化、政府治理智能化,為區域的公共算力服務創新、應用孵化、產業聚集、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助力和支撐。

4、建設元腦生態,加速智算產業鏈的行業落地

在十四五規劃指導下,企業需在技術、產品、方案方面持續創新,推動計算新格局的建設和發展,圍繞元腦生態和合作伙伴的精誠合作,在百年變局中開新局,構建更為健康的產業生態。

二、創新發展趨勢:雙載體、雙循環結合,推進產業戰略生態鏈

北京大學教授、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以系統觀念看創新發展數字經濟。在十四五規劃中制造業的目標和任務分析中,楊學山從4個方面為信息技術產業找到方向:

浪潮王恩東:開啟智算新格局 四大創新引領產業布局

1、從系統觀念看技術產品和產業應用

信息技術和產業占數字產業化95%的比重,信息技術產業與應用占數字經濟約98%的比重,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心就是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因此,從系統角度找到方向、規律至關重要。

2、信息技術產業最基礎供應鏈是其本身

信息技術產業有兩個供應鏈,一是制造業等其他產業中的IT,二是信息技術產業本身,如服務器。智算中心要形成必須要保證信息技術和產品兩個供應鏈的安全性。

3、技術產業發展創新需要雙載體

供應鏈安全是供應鏈結構性變革到供應鏈雙循環發展的關鍵,但當前供應鏈存在一定短板,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而解決這一短板,需要IT企業和非IT企業的共同努力,即構建供應鏈雙載體。這與黨中央國務院強調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要和實體經濟雙向融合所契合。

具體方式上,信息技術產業要加快提升自身供應鏈安全,同時非信息產業要提高醫療、教育等傳統工業領域在IT場景下的應用,將其置身于供應鏈環境之中,促進其提補短板。

4、雙循環、雙載體要形成戰略聯合體

國內、國外經濟雙循環的的主體是大企業,其中浪潮、華為等信息技術產業大企業和國電、寶武等相應產業的大企業構成信息技術產業的雙供應鏈,是信息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的雙載體。

在密切聯系下,雙循環、雙載體要形成戰略聯合體,以現實價值和問題的解決達到戰略聯盟的穩定性,構建有序、可推進的戰略生態鏈。

三、經濟新風向:分水嶺已到、計算力成關鍵、數字化需更深度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經濟增長下行牽動全球局勢緊張,十四五規劃引領中國未來發展,數字化轉型與創新進一步加速,宏觀環境下的這4大熱點值得產業持續關注。

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從4大宏觀背景,洞察3大經濟發展新方向:

浪潮王恩東:開啟智算新格局 四大創新引領產業布局

1、2021年是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分水嶺

分水嶺意味著,一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與否,決定其生存狀況。

疫情帶來的影響是深刻持久的,包括資金、客戶、人才、運營、供應鏈、數據6大永久性變化。面對巨大變革,企業應對策略應當是充分重視變化,利用數字技術主動適應。

2、計算力是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基石

隨著國家發展規劃的推進,整個ICT數字技術的關鍵詞也在發生變化。從十一五規劃期間的信息化、局域網,到十二五規劃期間的移動互聯網、電商、云計算,到十三五規劃期間的互聯網+、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再到如今十四五規劃中的新基建、工業互聯網,這些底層基礎建設的關鍵都是計算力。

計算力支撐產業智慧應用落地,是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基石。十四五規劃的新科技、新產業、新格局、新經濟、新區域、新環境6大關鍵詞下,都透露出一個信息:數字技術支持的重要性。

在新發展格局下,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數字化發展機遇。

3、打造深度數字化商業模式是組織最佳應對策略

面臨重大發展機遇,企業需要打造深度數字化商業模式,從合作伙伴、關鍵資源、成本結構、收入來源、營銷渠道、客戶關系等方面打造“變現立方體”,探索新的變現方式、變現渠道、變現資產。

在數字經濟新風向下,企業需要洞悉行業用戶的數字化轉型短期與長期需求變化,設立新的目標,與生態伙伴一起利用數字技術為客戶創造價值。

四、創新優勢:智算中心是關鍵,要加速其頂層設計和區域規劃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指出,智能計算中心不是傳統計算到超算的簡單概念遷移,而是一個技術、產業的新起點,也是未來應用包括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個起點。

“智能計算中心”是“新基建”中的一個新概念,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關于“新基建”的范圍界定中,提出“智能計算中心”是算力基礎設施的代表。這一新概念如何正確理解其定義內涵?單志廣給出了答案。

單志廣闡述了智算中心的概念定義:智算中心是基于最新的人工智能理論,面向人工智能應用,采用領先的人工智能計算架構,提供人工智能應用所需要的算力服務,是一種以算力為主導的生產力工具。

浪潮王恩東:開啟智算新格局 四大創新引領產業布局

智算中心的建設能夠讓生產算力、聚合算力、調度算力、釋放算力提供公共服務,加速產業AI化、產品AI化、服務AI化,帶來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擴展。

智算中心是面向未來的技術架構,是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應當發揮出算力聚合、融通后的最優效應。那么,如何規劃適合于智慧時代的智能計算中心?

單志廣從智能計算中心的建設要點、經濟社會發展效益、實施路徑等方面對如何規劃智慧時代的智能計算中心進行剖析。

智算中心建設要點即以全面提升AI計算力為核心,以促進數據開放共享為基礎,以培育區域智能生態圈為根本,以著力推動AI產業創新為聚焦點。

經濟效益分析上,智算中心是智慧時代經濟社會運行所必須的關鍵公共算力新興基礎設施,是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化的必要支撐。

在實施路徑上,智算中心要以需求為導向,優化建設方式改建并行,提升服務能力,統一建設標準,加強項目管理,豐富場景打造產業生態。

單志廣表示,智慧計算中心的出現是一個必然趨勢,它正在以蓬勃的算力驅動智慧未來。政府、企業要向數據要增長,向數據要治理,加強智算中心的頂層設計與區域規劃,共同探索智算中心在中國的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模式,助力中國數字經濟發展,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此外,來自騰訊、平安銀行、自動駕駛領域嘉賓也將分別從算力加速互聯網應用進化、踐行新金融驅動業態智慧變革、AI驅動自動駕駛實踐與產業落地等視角帶來最新產業實踐分享。

結語:智算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機遇

計算技術產業新格局構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數字經濟新風向指引、智算中心建設思路,政府、企業、學者無一不給出一個信號:我們正在從計算時代到智算時代邁進。

根據普華永道的預測,到2023年,人工智能所帶來的的收益將占全球GDP的14%,其中最大的收益將來自中國與北美,高達10.7萬億美元,展全球經濟影響近70%,這也使得人工智能成為變化快速的經濟體中巨大的商機。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樣的數字經濟大潮下,智算中心作為“新基建”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必定廣受關注,這也將是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

各行各界需合力探索,構建更加開放包容、創新協同的智算生態,讓智算向新、向榮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