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編譯 | ?
高歌
編輯 | ?
韋世瑋

芯東西5月12日消息,昨天,AI芯片創企SiMa.ai宣布,其在B輪融資中籌集了8000萬美元(約5.15億人民幣),由美國跨國金融服務公司富達(Fidelity)進行領投。

SiMa.ai聲明,本次籌集到的資金將用于推動公司第一代AI芯片產品的商業化進程,預計于今年年底前交付第一代產品的工程樣品。此外,這筆資金還將幫助SiMa.a啟動第二代產品架構的開發、籌備上市、維系客戶、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招聘等。

該公司成立將近3年以來,其融資總金額已達到1.2億美元(約7.72億人民幣)。目前,SiMa.ai專注于嵌入式AI視覺應用,可應用于智能機器人、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汽車、醫學成像等領域。其第一代AI芯片能效比超過1000 FPS/W,采用了英國芯片設計巨頭Arm的IP。

一、兩大創始人曾就讀斯坦福,超20年半導體行業及管理經驗

SiMa.ai是一家開發用于機器學習應用程序的嵌入式邊緣硬件的公司,創建于2018年11月,兩位創始人分別為執行主席Steven Rosston和CEO Krishna Rangasayee,都曾就讀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

其CEO Krishna Rangasayee 1992年獲得了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電機工程碩士學位,2006年又在斯坦福大學完成了行政管理課程。

Krishna Rangasayee 1993年就進入了半導體行業,至今已達29年。他的第一家公司就是美國半導體制造商賽普拉斯,1999年又加入了美國無晶圓半導體公司賽靈思。此后18年,Krishna一直效力于賽靈思,擔任過多個職位。2017年,Krishna Rangasayee加入AI芯片創企Groq擔任首席運營官。

1986年,Steven Rosston獲得斯坦福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同時也得到了斯坦福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相對于Krishna,Steven Rosston更熟悉科技公司的管理、投資,他曾在美國格林資本管理公司、市場軟件與咨詢公司Matthews South、育兒軟件公司Procare Software等多家科技公司擔任管理人員和高級顧問。

又融8000萬美元,AI芯片推出兩年沒落地!這家創企牛在哪?

▲SiMa.ai創始人Krishna Rangasayee(左1)和Steve Rosston(左3)(來源:wing)

二、第一代產品:能效比突破1000 FPS/W,號稱業內首次

2019年,SiMa.ai推出了MLSoC,其本質是一個AI芯片組,在功耗較低的同時能夠快速進行推理計算,主要將應用于計算機視覺領域。目前SiMa.ai的第一代MLSoC仍未落地,計劃在2021年底之前交付工程樣品以及潛在的客戶樣品。

據悉,MLSoC功耗在5W到20W之間,計算能力介于50TOPS到200TOPS。SiMa.ai稱,這是第一個能效比突破1000 FPS/W的機器學習平臺,將機器學習平臺的性能提高了30倍。

又融8000萬美元,AI芯片推出兩年沒落地!這家創企牛在哪?▲SiMa.ai MLSoC結構圖(來源:SiMa.ai)

SiMa.ai業務發展和系統應用副總裁Kavitha Prasad在一篇博客中稱:“如果想要在邊緣AI設備中達到類似云計算的性能,就需要顯著提升產品的能效比。我們針對這一挑戰的解決方案是,將Arm的傳統計算IP與我們自己的機器學習加速器和專用視覺加速器相結合。為了滿足客戶的計算需求,我們還將使用Arm Cortex-A65 CPU架構。”

Kavitha Prasad補充:“盡管SiMa.ai的MLSoC能夠負擔諸如自然語言處理(NLP)之類的工作負載,但主要是針對計算機視覺應用進行了優化。我們相信,未來隨著更多的視覺應用流行,計算機視覺市場還會(繼續)增加。”

他也提到,MLSoC采用了模塊化設計,通過SiMa.ai專有的互連技術,能夠將多個機器學習芯片結合起來,使設備性能從5W、50TOPS提升到40W、400TOPS,確保MLSoC能夠在自動駕駛、航空航天、國防等復雜工作領域運行。

此外,SiMa.ai還與美國電子設計自動化公司Synopsys進行了合作,采用Synopsys的IP與驗證、設計平臺,以加快產品開發速度、降低風險。

根據印度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的預測,2022年,邊緣計算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7.2億美元(約432億人民幣);到2025年,深度學習AI芯片市場將達到663億美元(約4265億人民幣)。在接下來的6年里,邊緣計算AI芯片預計將占全球AI芯片業務總量的3/4。而SiMa.ai的目標就是在這一領域獲得成功。

三、爭奪萬億市場,創企、巨頭加快AI芯片布局

據外媒報道,SiMa.ai希望與機器人技術、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汽車、醫學成像和政府等領域的客戶進行合作,目前已經和幾家客戶進行了前期接觸。

今年1月,SiMa.ai還宣布在印度班加羅爾成立設計中心,該中心將為公司的工程和運營提供支持,同時將帶動印度基礎設施建設,并為當地提供就業機會。

Krishna Rangasayee在新聞稿中說:“嵌入式是一個數萬億美元的市場,(很多領域)仍在使用數十年前的技術。而SiMa.ai已經準備好來改變這個市場(現狀)。”

值得一提的是,在AI芯片領域,SiMa.ai還需要面對很多競爭對手,眾多初創公司如AIStorm、Hailo、Esperanto Technologies、Quadric、Graphcore、Xnor、Flex Logix等都瞄準了AI芯片這一潛力市場。

此外,2017年3月,英特爾以153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特拉維夫的Mobileye公司,其EyeQ產品能夠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計算機視覺處理解決方案。2021年4月,英偉達更是宣布,其大規模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應用而設計的CPU將要落地,與GPU一起搶占AI超算市場。

結語:SiMa.ai產品能否突圍仍存懸念

從2021年開年至今,全球AI芯片行業的公開投融資事件已經超過20次,金額超過200億人民幣。在如此火熱的資本刺激下,無論是創企還是巨頭都開始加快在這一賽道的布局。

SiMa.ai從視覺領域入手,宣稱以最低的功耗實現高性能的計算,具備其獨特的優勢,也獲得了眾多資本青睞。另一方面來看,SiMa.ai的第一代產品仍未落地,面對一眾強手,能否突破重圍,仍存有懸念。

來源:SiMa.ai、VentureB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