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輯 | 孫悅

智東西6月7日消息,近日GTIC 2021嵌入式AI創新峰會在北京圓滿收官!在這場全天座無虛席、全網直播觀看人數逾150萬次的高規格產業峰會上,來自產業鏈上下游的16位大佬共聚一堂,圍繞嵌入式AI的軟硬件生態創新、家居AIoT、移動機器人和工業制造產業4大版塊地圖,帶來了深入淺出的分享。

會上,360人工智能研究院運動引擎算法負責人潘俊威帶來了題為《嵌入式AI快速發展,掃地機器人進入感知決策新賽道》的演講。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潘俊威:掃地機器人走向“真香”階段,AI成為重要創新點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運動引擎算法負責人潘俊威

潘俊威提到,我國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已從2013年的8.4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93.8億元,正不斷快速增長。同時,掃地機器人產品中高端化明顯,智能已成為高附加值特征。

不過,掃地機器人在易用性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尤其是用戶對避障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將3D深度相機應用在掃地機器人上也變得水到渠成。”潘俊威說,將3D深度相機和多傳感器融合,能讓機器人獲取環境信息的能力從二維提升到三維,大大增強設備的環境感知能力。

為了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需求,360提出了掃地機器人的無人駕駛大腦概念,重點是提升移動機器人在環境感知、場景理解、決策規劃三個方面的能力。

例如,基于360無人駕駛大腦研發的三雷達融合避障技術,采用多傳感器融合感知算法,結合聚類和分割算法,能讓掃地機器人識別門檻、推拉軌道、厚地毯和普通障礙物,做到避障的同時順暢通行門檻軌道等區域。

目前掃地機器人年銷量為600萬臺,是洗衣機銷量的15%,市場滲透率不足8%,仍存在廣闊空間。潘俊威認為,想要推動這一市場的發展,要持續升級掃地機器人的導航、避障和清潔三大核心要素。

以下為潘俊威演講實錄整理:

一、掃地機器人25年,從亂跑亂撞到自主導航

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掃地機器人的前世今生。

1996年第一臺掃地機器人誕生,它奠定了掃地機器人導航與規劃的基礎。不過,其實沒有什么導航,只是隨機碰撞的方式工作。

2000年第一臺擁有三段式清掃機構的掃地機器人誕生,它奠定了掃地機器人接下來清掃機構的樣式。

2001年第一臺激光雷達導航的掃地機出現。

2004年第一臺以慣性導航的掃地機器人誕生,它標志著掃地機初步具有導航的能力。這時候掃地機器人處于市場早期,以隨機式和慣導式的機器人為主,經常出現漏掃嚴重、清潔率低,容易死機卡機,清掃率非常低等問題。這個階段機器就是可用,消費者以嘗鮮居多,形不成口碑。

2005年第一臺視覺導航的掃地機器人誕生,機器機已經初步具有全局規劃的能力。這個階段的掃地機器人可以進行很規整的清掃。技術開始革新、功能完善,易用性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存在一個缺點就是價格昂貴。這個階段只是在極客圈里流行,它標志著掃地機進入智能時代。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潘俊威:掃地機器人走向“真香”階段,AI成為重要創新點

二、2016年為節點,掃地機器人從好用到“真香”

掃地機的早期階段,隨著激光雷達、傳感器、Camera、CPU嵌入式端芯片的降低以及算力的提升,掃地機器人開始逐步向好用和真香的階段發展。

2016年小米發布LDS掃地機器人與科沃斯VSLAM方案掃地機器人、360LDS掃托一體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在路徑規劃上進行比拼。由于傳感器成本的極大降低,機器人的智能程度得到很大的提升。特別是在用戶體驗方面,直接上升了一個層次。產品不僅變得好用,性價比也變高了。

掃地機器人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軟件禁區、多樓層地圖、自動禁區、地毯區識別等功能都開始搭載到全局規劃式的掃地機器人上面。方案都是往更干凈、更省心的方向去發展。

比如云鯨發布自動洗托布機器人,可以自動幫你清洗抹布,不用自己動手。iRobot推出中央集塵的掃地機器人,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不用清理垃圾和塵盒。360推出三目深度視覺掃地機器人,可以多傳感器融合解決避障問題,讓用戶更省心。這時候的機器人已經開始向“真香”的階段發展了。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潘俊威:掃地機器人走向“真香”階段,AI成為重要創新點

三、市場不斷增長,渠道線上為主,年輕消費群體居多

國內掃地機器人的市場2013年市場銷售額為8.4億元,到2020年已增長到93.8億元,這一市場正在不斷快速增長。

在用戶群體方面,35歲以下的消費者占到97%以上。2020年,92.28%銷售額都是由線上創造的。消費者主要以年輕人居多,在這一部分人群里面大家對于生活品質有著更高的追求,對于智能程度的接受度高,并愿意為此買單。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潘俊威:掃地機器人走向“真香”階段,AI成為重要創新點

從銷售的數據上看,從2010年到2020年,掃地機器人的價位段逐步上升,特別是從2020年開始,2000元以上價位段的掃地機器人占比超過50%。在這個階段各家推出了旗艦級的產品,在智能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比如石頭的雙目避障項目、360三目融合避障方案、科沃斯單目避障方案、掃地機器人中高端化的趨勢明顯,智能程度的高低也成為消費者評判的一大標準,這也是支撐掃地機器人高價位段的重要因素。

通過針對掃地機器人問題發放的調查問卷可以發現,在用戶對掃地機器人的期待中,機器人的智能程度占到第四位。除此之外,調研的前七個問題都和清掃結果相關。

大家普遍對掃地機的智能程度不滿意,在避障問題上吐槽率高達53.2%。絕大部分人對掃地機器人還是有很大興趣,那些沒用過、沒興趣的人群只占到2%。出現的普遍現象是,大家對掃地機器人的期望值偏高,65%的人期望它能夠完全代替人工。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潘俊威:掃地機器人走向“真香”階段,AI成為重要創新點

四、AI成為掃地機器人的創新點

掃地機器人有三大核心要素,導航、避障、清潔,其中導航、避障占到很大的比重,這給AI在掃地機器人上的應用提出很多課題。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深度相機在手機、汽車、VR/AR、新零售、安防等多個市場的需求不斷增長,從2019年以來該行業進入快速增長期,可以用在無人駕駛、AR應用、三維重建等等多個領域。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潘俊威:掃地機器人走向“真香”階段,AI成為重要創新點

在掃地機器人領域上,由于用戶53.2%對于避障的需求非常強烈。將深度相機應用在這上面可以很好地解決避障問題,像360在2019年上海CES上已經發布了搭載深度相機方案的掃地機器人,針對障礙物可以很好的躲避,并且不會碰它。

有了深度相機還不夠,需要將深度相機和多傳感器融合。之前掃地機器人的環境信息都是二維的,加入深度相機之后結合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將二維信息提升到三維空間,這樣大大增強了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能力。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潘俊威:掃地機器人走向“真香”階段,AI成為重要創新點

之前的掃地機器人經常會遇到一些輪子懸空、門檻卡住、頂部被卡還有被線纏繞,還有門檻等問題,通過障礙物和三維信息可以很好解決這個問題。其核心還是關于掃地機器人的生存率、易用性、智能度。

機器人工作的家庭環境非常復雜,一百戶家庭里面有一百種場景,機器人在各種各樣的場景下都不會被卡死,出的去回的來,這對用戶來說很重要。

降低掃地機器人的學習使用成本,可以看出35歲以下的消費者占了93%,像父母輩的人也想用這個東西,但是覺得使用成本很高,比如在使用上因為需要通過APP、網絡等連接,這對父母輩的使用群體就不是很友好,這也成了他們使用掃地機的一大障礙。

有了攝像機的加持,可以降低掃地機器人的學習使用成本,它出的去回的來,在不適用APP情況下也可以輕松使用機器人。機器人將語義融入到地圖中,特別是電線、門檻這種環境信息的識別,可以讓掃地機器人更智能。

機器學習在掃地機器人上的應用,現在芯片的算力快速發展,包括端上AI的能力可以賦予機器人環境語義的理解能力,結合AR芯片,充分利用深度和圖象數據,可以提高機器人對清掃場景的理解能力,做到更省心、更智能地工作。

云上AI能力,掃地機器人通過云端的訓練服務平臺自動更新到機器人身上,實現自我進化。端上AI能力可以賦予機器人場景理解的能力,比如機器人可以分辨房間、臥室、客廳、餐廳區、沙發區等,還能識別各個區域使用的是地磚還是地毯。對障礙物的識別,對場景能夠理解之后就可以做更多更智能化的清掃。

另外一點,深度相機可以孵化有效數據,運用神經網絡和機器學習通過單目RGP也可以識別出障礙物,它對算力要求很高。有了深度相機可以孵化有效數據,這樣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數據信息。然后,通過不斷完善障礙物的數據,讓機器人的識別變得更準確。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潘俊威:掃地機器人走向“真香”階段,AI成為重要創新點

在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去掉深度相機。機器在降本的同時,避障性能不會發生特別大的變化。當機器人有了環境感知與理解能力之后,就不僅僅是掃地機器人了,它可以充當一個安防巡邏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或者陪伴機器人等,這些功能都是可以去探索開發的。

五、無人駕駛大腦:環境感知、場景理解、決策規劃

360針對這些場景提出了360無人駕駛大腦的概念,目前主要是室內的通用性移動平臺,在掃地機上應用為了讓掃地機器人更智能,重點要提升移動機器人在環境感知、場景理解、決策規劃三方面的能力。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潘俊威:掃地機器人走向“真香”階段,AI成為重要創新點

針對環境感知,我們要融合LDS雷達傳感器等各種傳感器,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并且加以融合。在場景理解上,基于融合的數據構建二維地圖還有三維地圖,融合出來高精度的地圖,這樣可以更好地在地圖上標注障礙物理解。對機器人的姿態識別、運動狀態識別以及危險狀態識別等進行判斷認知,這也就是運動態勢認知。上層的決策和規劃對掃地機器人的行為進行決策,規劃出合理的路線以及對機器人本體進行運動控制。

我們將這項功能應用在最新發布的旗艦款360差異板MAX機器上面,它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將定位雷達做到內置,放到機器人內部。激光雷達一般的都被安裝在機器設備的頂部。我們把這個設計放到了機器人內部,在360差異板MAX機器里,我們放置了三個雷達,ETOP雷達,做定位,解決導航定位的問題;固態線性雷達,融合了ETOP定位雷達,解決避障的問題。

導航定位的問題,由于我們把原本應放于外面的雷達做了內置設計,導致機器人后部的雷達數據全部被遮擋了,因此需要解決數據被遮擋之后的定位問題。通過有限FOV導航定位技術,在這樣一個限制的條件下可以精準定位不疊圖。

引入地圖的探索,通過多個匹配消除局部歧義,基于運動約束解決相似度高,解決的定位致信度偏差還有疊圖概率高的問題。很多傳感器涉及到多傳感器的實時高精度融合算法框架,我們定位誤差平均降低60%以上,軌跡平滑度提高20%-30%左右。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潘俊威:掃地機器人走向“真香”階段,AI成為重要創新點

嵌入式端的芯片算力非常受限,我們面向受限的嵌入式平臺,針對配準的底層算法進行優化,給出并傳播致信度,消除歧義,提高魯棒性,降低計算耗時50%以上,保證可實施性,算法可以跑在更低端的性能和更差的嵌入式平臺上,從而達到降本的目的。

三個雷達融合的避障技術,基于三個線性雷達來恢復環境的三維信息。多傳感器做到該躲的區域不會去,該掃的地方不會漏。多傳感器融合感知算法,機器人可以識別、區分門檻,還有推拉軌道滑軌以及厚地毯和障礙物的區別。

如果遇到一些障礙物,比如堆滿屋的孩子玩具一類的物品。我們使機器人能夠區分障礙物,做到避障的同時不漏掃。我們構造了local map障礙物的概率圖,它可以大幅減少低矮障礙物的碰撞,這能夠降低90%以上的被困概率;而且我們機器人的側向有一個固態雷達,可以通過運動約束,恢復三維空間結構信息,對障礙物進行建模,實現低矮障礙物的快速精準環繞,且不碰撞。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潘俊威:掃地機器人走向“真香”階段,AI成為重要創新點

掃地機器人存在一個障礙問題,前方的障礙物檢測到之后怎么處理?如果說要繞著障礙物行走的話,前面能看到的部分可以繞著它走,但是后面傳感器所探測不到的地方,則需要靠側向的傳感器對它進行實時建模,以及規劃出相應的行進路線。前向避障傳感器數據融合定位信息,恢復我的障礙物三維結構,這樣可以檢測到障礙物,并且判斷障礙物的尺寸,針對不同的障礙物選擇合適的繞障策略。

小孩子的玩具,特別小的東西,比如遙控器、充電頭等,如果離障礙物太近,繞著它走的時候,掃地機器人有一個邊刷,很容易把這些障礙物打飛,對于桌子腿椅子腿這種東西離它太遠了,又無法將邊角清掃干凈,需要識別這種場景,針對這種場景來選擇相應的繞障策略。

小障礙物離它遠一點繞著走。對于能識別出是桌子腿、椅子腿這類的障礙物,可以緊貼清掃,這樣不會造成漏掃,提升清潔度。我們的機器人融合三個傳感器的信息對障礙物進行精準建模避障,能夠高效輕松通過這些區域。家庭常見的障礙物,比如口紅,它可以輕松繞著走,而且邊刷不會打到,繞過的時候邊刷不會啟動,這就要求傳感器能夠識別并判斷出這一場景,選擇相應的策略。

掃地機器人這個品類存在成為必選消費品的可能,但是必選消費品要求這個產品品類一定要易用省心,而且現在機器人的年銷量是六百萬臺,這只是洗衣機15%的銷售量,同時它的市場滲透率也是不足8%,所以這個市場還存在很廣闊的空間。

掃地機器人的三大核心要素,導航、避障、清潔,有兩個都是和軟件相關,導航和避障決定了機器人的智能程度,它們在技術設計上占比非常高。這些核心要素都需要持續升級,在嵌入式端AI能力不斷提升的背景下,AI能力的比拼即將成為掃地機器人下一個重要的賽道。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潘俊威:掃地機器人走向“真香”階段,AI成為重要創新點

以上是潘俊威演講內容的完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