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作者 | ?心緣
編輯 | ?漠影

芯東西6月25日報道,在英飛凌無錫工廠,露天的停車棚頂上,一塊塊光伏太陽能電板整齊地排列著。這可不是為了給車子遮太陽,而是無錫工廠獲取清潔能源的方式之一。

探訪英飛凌無錫工廠,解讀踐行“碳中和”的低碳減排與智能化心法

為降低碳排放、構建綠色工廠,英飛凌在2020年制定了“有約束力的減排目標”,成為第一家承諾實現“碳中和”的半導體企業。

近日,芯東西等媒體參觀了英飛凌無錫工廠,并與英飛凌科技副總裁、英飛凌無錫制造、研發、測試技術和創新部負責人范永新進行交流。范永新分享了這一國際半導體巨頭的無錫制造基地在綠色工廠、智能工廠和追求零缺陷方面的探索及思考,這些經驗對于其他制造工廠來說同樣具有借鑒的價值。

探訪英飛凌無錫工廠,解讀踐行“碳中和”的低碳減排與智能化心法

一、制定五大戰略舉措,2030年實現碳中和

在與賽普拉斯合并之后,英飛凌已成為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之一,也是汽車電子、電源管理和驅動系統、傳感器系統、安全互聯系統、無線combo、差異化存儲等諸多領域的領導者。

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尤其是在汽車電子、功率半導體和安全IC領域,英飛凌所占據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

英飛凌的前道和后道工廠遍布全球。其中,做晶圓制造的前道工廠約占1/3,其余的是后道工廠,后道工廠有超過一半分布在亞太地區。

1995年成立的無錫工廠,是一家典型的“后道”工廠,主要做封裝和測試。

探訪英飛凌無錫工廠,解讀踐行“碳中和”的低碳減排與智能化心法

目前,無錫工廠的員工數超過1300人,是英飛凌大中華區最大的制造基地,也是英飛凌全球最大的IGBT制造中心之一,主要生產分立器件、智能卡芯片、功率半導體等產品。

范永新說,英飛凌計劃到2025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9年減少70%,到2030年實現碳中和,并圍繞此目標制定了碳中和五大戰略舉措。

探訪英飛凌無錫工廠,解讀踐行“碳中和”的低碳減排與智能化心法

此前,英飛凌歷來有良好的節能減排記錄。例如在生產過程中,英飛凌的資源利用效率遠高于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平均水平;在生產晶圓方面,英飛凌生產每平方厘米晶圓的耗電量比全球平均水平要低約47%,耗水量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約29%,產生的廢棄物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約56%。

二、減少電力消耗,啟用清潔能源

由于半導體制造恒溫、恒濕、無塵的特殊環境要求,以及關鍵制造工藝的電力要求,英飛凌無錫的碳排放主要來源于電力消耗。

從基于世界能源研究所溫室氣體核算體系得出的2020年碳足跡分析來看,英飛凌無錫工廠因電力消耗所產生的碳排放占比達到了97%。其中相當大一部分電力消耗于動力設備、空調等等方面。

為了更好地建設綠色工廠,英飛凌無錫工廠主要聚焦覆蓋產品周期的五大重點領域:低碳制造設計、提高能源效率、減少直接排放、資源循環利用、使用清潔能源。

探訪英飛凌無錫工廠,解讀踐行“碳中和”的低碳減排與智能化心法

無錫工廠的布局都是樓宇式的,所以相對可用的面積不多。其所有可用區域全部裝了光伏發電系統。范永新透露,截至目前,工廠有28%的辦公用電是由光伏驅動的,未來他們還會繼續開發新的節能方式。

當前無錫工廠已經取得一些節能減排成果。比如早在2015年,該工廠就已經實現了碳達峰,2020年碳排放較2015年減少了27%。

該工廠還實現了100%循環利用包裝材料、100%使用廢熱循環加熱水處理系統、在可用區域100%安裝光伏發電系統。

根據2021年中國船級社質量評估機構數據,英飛凌無錫工廠的綠色績效處于半導體行業前5%。

三、用自家產品助力高效的能源鏈

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稀缺的挑戰,英飛凌走得是雙線并行路線,一方面減少自身碳排放量,另一方面用自家產品來助力高效的能源鏈,從發電、輸配電、儲能到能源的使用,為全產業鏈提供高能效解決方案。

在能源的生成和存儲方面,英飛凌有EasyPACKTM 1B/2B IGBT功率模塊和SSO8功率器件,主要應用于太陽能發電、儲能和快速充電等領域。

EasyPACKTM 1B/2B模塊效率更高、功率密度更大、尺寸更小且系統成本更低,助力實現靈活的電網設計,還能夠提升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效率、改善電池用電效率、確保電網穩定。

在能源使用方面,英飛凌的IGBT功率模塊以及分立器件產品,可以減少能源轉換和分配構成中的損耗,讓能源高效而廣泛地應用于工業驅動、數據中心、汽車、智能樓宇等領域。

EasyPACKTM 1B/2B模塊已經在英飛凌無錫工廠投入量產而且產能還在不斷擴大當中。EasyPACK 1A/2A模塊也已做好量產準備。

同時,英飛凌還正在引進用于電動汽車的HybridPACKTM雙面冷卻IGBT模塊,該模塊能將電池的直流電轉換為驅動電機的交流電,并能將制動產生的交流電轉換成為電池充電的直流電,并且當中的損耗很低,從而有助于提高電動車輛的續航里程。

英飛凌無錫工廠希望通過涵蓋產品生命周期的減排戰略和項目,與相關合作方共同創造可持續的生態價值。

探訪英飛凌無錫工廠,解讀踐行“碳中和”的低碳減排與智能化心法

四、 建設智能工廠,落地工業物聯網

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工廠是英飛凌物聯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英飛凌也在研制工業4.0所需要的核心器件和領先的半導體解決方案。

英飛凌能夠提供值得信賴的安全解決方案、高級感測能力、跨應用控制以及高效電源管理,這些對于實現工業4.0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英飛凌把數字化覆蓋生產、供應鏈和技術開發全流程,作為其實現工業4.0的一個目標。

自2013年起,英飛凌無錫通過自主研發的制造執行系統(MES),實現了制造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顯著提升了運營績效。

該系統能夠對人、機、料、法、環等五大關鍵生產要素進行智能控制,利用無紙化、數據分析及智能決策系統,實現工廠自動化和智能化,降低成本,提升速度和質量。

探訪英飛凌無錫工廠,解讀踐行“碳中和”的低碳減排與智能化心法

例如,英飛凌無錫將生產周期縮短了50%;在沒有額外投資新設備的情況下,生產效率提升了11%;實現了制造因素和產品工藝參數100%可追溯;自動化程度達到了80%;基于MES之上的系統,使得制程和人為錯誤降低了50%。

范永新透露道,無錫工廠當前還未完全自動化的更多是一些搬運過程,他們正著手做物料搬運的工作,會借助AGV(自動導引車)在MES系統的調度下,將產品自動從一站送到下一站。

除了IT設施、算法等方面,無錫工廠還有一個大的工廠集成團隊,去更多地做一些工廠運行所用到的一些軟件能力開發。

經過多年努力,英飛凌無錫也得到了行業跟社會的廣泛認可,今年被評為“無錫市智能工廠”。

英飛凌一直秉持著“跟供應商、跟商業合作伙伴”合作的三角模型,與他們分享在“智能工廠、工業4.0”方面的管理思路、運用方法與實踐經驗,同時也向他們去學習,互相取長補短。

范永新還談及英飛凌無錫的工業4.0藍圖。

探訪英飛凌無錫工廠,解讀踐行“碳中和”的低碳減排與智能化心法

提到“工業4.0”,其實就是要萬物互聯,而聯網則涉及安全性的問題。

尤其對于英飛凌這樣的高科技企業而言,知識產權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防止甚至減少聯網之后的風險?這是必須嚴格把關的事項。

對此,英飛凌無錫采用了一套安全解決方案,實現安全的身份認證、物品識別、權限控制及通訊連接。在此過程中,能滿足安全需求的智能卡芯片恰恰是無錫工廠主營的產品之一,這些芯片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支付、娛樂、政府身份識別、個人識別、物品識別、通訊聯系等眾多場景。

五、每生產10億個器件,缺陷器件數不到3

從產品的角度來講,英飛凌用品質領導地位實現了差異化競爭,承諾從功能、可靠性、交期、產量和成本等方面,實現零缺陷。

“零缺陷”首先是汽車電子提出的,不過,無錫工廠并未區別對待消費電子、工業等其他非汽車電子用戶,而是以同樣的最高標準做所有生產。

英飛凌通過了許多質量標準認證,包括ISO9001、IATF16949、AS9100、IEC17025、ISO26262等各種國際標準認證,從而保證了在符合體系的要求下全面穩定運行。

經由多年努力,截至去年,英飛凌每生產10億個器件,出現缺陷器件的數量不到3個,這樹立了全球半導體的質量標桿。

要知道,在好多行業,缺陷率還是以“每百萬只多少個缺陷”來衡量。

此外,無錫工廠也采用了許多先進技術來避免出現缺陷。比如以前需要幾十位員工來檢查半導體后道封裝中的“塌線”情況,但幾年前,無錫工廠開始用智能自動識別系統,大大節省人力,同時更高效地保證產品質量。

在設備方面,英飛凌不斷升級改造,淘汰老舊設備,引入最先進的全自動設備,保障產品質量。

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無錫工廠打造了“卓越質量3-2-1”管理模式。一個核心、兩個支柱、三個基石,持續穩定始終是其運營工廠的指導思想。

探訪英飛凌無錫工廠,解讀踐行“碳中和”的低碳減排與智能化心法

在堅持“零缺陷”的努力下,2020年4月份英飛凌無錫獲得了“2019年度無錫市市長質量獎”,這是當時唯一一家、也是無錫市歷史上第一家外資企業獲此殊榮。

結語:長遠收益將大于成本

“氣侯變化”是一項全球性的挑戰,需要整個社會所有的利益相關方采取一致行動,共同應對。英飛凌把“讓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環保”作為使命,落實到了企業日常的運營當中。

總體來看,英飛凌無錫一方面致力于構建綠色工廠,以創新的半導體產品推動可持續發展,并作出碳中和承諾,持續減少自身碳排放;另一方面自主開發工業互聯網技術,推動智能工廠建設,并持續追求零缺陷。

范永新認為,盡管這些舉措會帶來初期成本投入的提高,但通過技術、設計等方面的升級,從長遠來看,收益將大過成本。

他還分享了英飛凌及時意識到缺芯問題,為此將2021財年總投資額從早前規劃的14億歐元增至16億歐元,并將位于奧地利菲拉赫的300mm晶圓廠開工日期提前至本財年第四季度。菲拉赫工廠全面投入運營后,每年生產的功率半導體將能夠滿足2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傳動系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