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漠影

智東西7月21日,由國內移動機器人領域頭部創企極智嘉舉辦的智慧物流峰會在上海舉行。

會上,極智嘉CEO鄭勇、CTO李洪波兩位核心高管現場分享了AGV/AMR機器人在智慧物流領域的最新發展和應用,同時也現場公布了公司的最新戰略方向,發力智能物流解決方案;實現路徑,以“臻”智遠。同時還公布了極智嘉的4D使能技術戰略,和2.0升級版的極智云腦。

對話極智嘉CEO鄭勇:向上市努力,今年將推全新產品極智嘉CEO鄭勇

鄭勇是智東西最早報道的機器人領域創業者之一,從2015年創辦機器人公司極智嘉,并在當年的雙十一購物節中,在電商倉儲物流場景小試身手,到現在創辦6年之后,已經累積銷售了超2萬臺用于倉儲物流行業的機器人產品,覆蓋超過500個項目。

對話極智嘉CEO鄭勇:向上市努力,今年將推全新產品

會后,極智嘉CEO鄭勇接受了包括智東西在內的少數媒體的深入采訪,在回答智東西提問時,鄭勇說創業6年了,現在公司也在向上市的方向努力;同時,對極智嘉的定位是一家世界級的機器人公司,不限于智慧物流領域,今年內就有全新方向的產品推出。

以下是鄭勇采訪交流的干貨要點:

一、機器人是主航道,不限于倉儲物流市場

智東西首先問到鄭勇,在演講中他著重強調了極智嘉的定位是一家機器人公司,除了倉儲物流領域,還會將產品往哪些場景和產品形態延展。

鄭勇回答說,是做一家智慧物流的公司,還是做一家機器人公司,在團隊內部有過討論,最終選擇的是機器人賽道。現在選擇以物流倉儲機器人切入,同時也已經在做更多新領域產品的準備,會很快,今年就會有新產品出來。

機器人現在在快速爆發期,會用到更多方向上。從物流、制造場景延用到商用服務的場景,也包括對智慧城市的賦能,還有在未來的家用場景。

“強調極智嘉是機器人產品公司,也是想說明自己在物流產業鏈的定位。”鄭勇強調道。

智東西也向鄭勇問到了是否在準備科創板上市的問題,鄭勇說,在向上市的方向努力,希望時間不會太長。

二、目標:3年累積銷量再上新臺階

在回答現場媒體問題時,鄭勇說,公司發展現階段,項目實施成為發展的瓶頸,解法是用技術來解決,更快速地完成產品定制化,更快速地匹配客戶需求。

另一個可行的路徑則是更多地發展合作伙伴,讓這個行業逐漸向ERP、制造機器人一樣,構建產業鏈分工,有公司專門去做落地實施。

對公司過去取得的業務進展,鄭勇說,2020年累積銷售超過1萬臺,2021年6月底超過2萬臺,第二個一萬臺比第一個一萬臺的實現快了很多,希望能夠實現3年讓銷量再上一個大臺階。

從收入分布看,鄭勇透露,目前極智嘉中國大陸的業務占40%左右,60%左右的業務在海外,整體50%~60%的業務來自制造業。新的行業機會包括鋰電、光伏產業需求的突飛猛進,可以拿到很多機會。

從規模化的發展看,鄭勇認為,隨著制造規模化的發展,還有30%左右的成本下降空間,到年產5萬臺會是很關鍵的節點。

談到行業里出現的收購和老牌工業機器人企業的競爭,傳統工業機器人巨頭通過并購進入這一市場很正常,越來越多的公司參與進來,也表明了這個市場的前景。

談到機器人行業今年在資本市場的熱度,鄭勇感嘆道,今年還是有很多機器人公司拿了不少錢,原本以為資本會有所降溫,但長遠看,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應該也會越來越成熟。

三、短期不以盈利為第一目的

創業6年是尋求盈利還是企業的規模化和技術積累?鄭勇的選擇是,還是會追求業務的增長,技術的積累。

“盈不盈利要看企業發展戰略,是追求盈利還是發展,如果是盈利就不會招那么多技術,而是多招銷售”,鄭勇說,只要投資人繼續相信機器人的賽道,還是會繼續做產品和技術積累。

有媒體問到,零售行業業態變化也快,作為后端服務行業怎么適應前端的變化,鄭勇說,目前零售行業應用占比在10~20%之間,其中有不少是在海外的項目;快步變化的業態不太適合自動化,嘗試的過程中,確實會發生很多變化,比如社區零售,格局還沒定,現在花錢主要花在引流上,還沒有構建自己物流的競爭力。

結語:

技術創業,既要有技術頂天也要能有落地應用立地,移動機器人行業也是一樣。

最后在談到長期的發展競爭力構建,鄭勇認為,競爭壁壘的構建,專利很重要。對極智嘉的發展,他充滿信心,一方面極智嘉目前的估值、融資是行業里最大的創業公司之一,同時,未來也不排除通過投資并購發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