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健恩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9月18日報道,本周,第23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國光博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開幕。
中國光博會是很受電子產業上游關注的專業技術型展會,共吸引到了3千多家企業參與其中,覆蓋智能傳感、紅外、激光、信息通信、精密光學、鏡頭及攝像模組等產業鏈,展示面積達到了16萬平方米。
盡管目前新冠疫情尚未結束,但它未能阻擋人們參會的熱情,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據中國光博會官方數據,這次與會觀眾達到了95000余人。
▲中國光博會現場
智東西作為大會官方合作伙伴,第一時間來到了展會現場,與多家業內知名的先進技術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
經過觀察與溝通,我發現3D傳感技術依舊火熱,正在面臨普及。同時AR眼鏡也將迎來快速的發展,而光波導技術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其中我們就見到了小米最近發布的智能眼鏡探索版的方案原型。此外,與之相反的是,由疫情催生火熱的紅外傳感技術逐漸降溫,正在回歸工業應用領域。
一、3D傳感正火熱,將迎來大普及
3D傳感跳脫出了2D平面的限制,能夠讓機器的“眼睛”獲取更多信息,隨著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發展,3D傳感越來越成為一項關鍵技術,從工業上的安防、巡檢,到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等的環境感知,再到手機的ToF成像等,3D傳感有著廣泛應用。
本屆中國光博會上,不少廠商都帶來了自己的3D傳感方案,展示了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這些廠商中既有國際知名的艾邁斯歐司朗、Lumentum,也有國內的初創公司如靈明光子、矩佑智能等。
1、艾邁斯歐司朗:3D傳感產業鏈趨于成熟,找到突破點是關鍵
總部位于奧地利的艾邁斯歐司朗(AMS OSRAM)作為國際上領先的光學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涵蓋3D傳感、光傳感、OLED屏下傳感等多個領域。這次他們共帶來了三四十款產品,覆蓋了智能終端、智慧工業、智能汽車等各個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艾邁斯還是蘋果iPhone前置Face ID結構光模組的供應商,iPhone 13劉海的變小艾邁斯是背后主要技術提供商,不過在這方面的應用展會上沒有相關展示。
當談到3D傳感技術的發展現狀時,艾邁斯歐司朗FAE總監白燕恭認為,這一技術正處于爆發階段的前期。他向智東西說道:“目前不管是終端領域還是汽車等其他領域,3D傳感這一技術正在落地,整個產業鏈也趨于成熟。現在最重要的問題在于如何在這一技術的應用上尋找到一個關鍵點,以實現真正的突破。”
▲艾邁斯歐司朗的3D dToF傳感方案
2、朗美通:手機、AR/VR、汽車將是3D傳感重點領域
作為消費類二極管激光器領域較為領先的廠商,美國朗美通公司(Lumentum)也帶來了一系列工業應用和3D傳感類的產品。
朗美通高級銷售總監吉翔告訴智東西,來到這次中國光博會的現場,他的第一感覺是3D傳感技術的廠商明顯增加,說明這一市場正在加速成長。
目前朗美通對手機、AR/VR、汽車等領域都有所關注,他們認為在這些領域,3D傳感技術將迎來高速發展。此外,在刷臉解鎖的智能門鎖、掃地機器人等領域的各類產品上,3D傳感技術同樣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朗美通展位
3、靈明光子:dToF產業將出現爆發增長
靈明光子成立于2018年,由4名海歸博士創建,專注于高性能單光子探測器技術研發和dToF芯片的設計,并提供完備的整套3D傳感相關的解決方案。據靈明光子CEO臧凱介紹,其產品性能已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談到參與本次展會的感受時,臧凱也說到他明顯感覺3D傳感領域的企業及應用在變多,從消費類到商業及工業領域,越來越多的產品在落地。
臧凱說道:“dToF技術在手機上使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目前除了在于測量及對焦方面的應用外,更多的是輔助影像,對于AR和VR相關應用會起到助推作用。從明后年開始,這一產業將逐漸迎來爆發式增長,所以做好技術儲備至關重要。”
▲靈明光子CEO臧凱(左)
4、矩佑智能:ToF技術存在巨大潛力,應用場景正在開拓
矩佑智能專注于光電感知,主要從事ToF 3D視覺傳感芯片與系統的研發。這次展會上他們帶來了從ToF傳感器到驅動器,再到后端處理器的各類產品,并且也展示了基于其芯片的相關應用,如掃地機器人、門鎖以及各類IoT應用等。
矩佑智能總經理劉洋談道:“我們認為Tof技術將成為智能IoT產品上一個關鍵的感知技術,但目前還沒有形成大量的應用。可以看到它有著巨大的潛力,但很多應用都需要從零到一的開發,因此也同時存在著很多挑戰。”
▲矩佑智能的ToF相機
5、奧比中光首推iToF智能視覺平臺
在中國光博會期間,國內3D感知解決方案頭部玩家,奧比中光推出首個iToF智能視覺平臺,基于奧比中光原創深度引擎技術,給iToF 3D視覺行業應用提供全棧解決方案。
據稱奧比中光為打造該iToF智能視覺平臺,已經累計投入三年。為適應不同行業、不同技術實力和背景的B端合作伙伴能用上iToF 3D視覺感知方案,奧比中光的iToF智能視覺平臺提供三個層面的產品交付,包括整機、模塊和核心器件。這三個層面的產品可應用的行業領域包括醫療、畜牧、零售、工業、直播、商顯、家庭娛樂、農業等。
此外,奧比中光同時宣布將和微軟合作設計制造下一代基于iToF技術的3D相機,應用到Azure智能云產品中。

二、AR技術面臨爆發,光波導片紛紛涌現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AR技術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各科技巨頭都在規劃AR產品。周二小米突然宣布發布小米智能眼鏡探索版,外觀與普通眼鏡無異,能夠實現導航、拍照等功能。
小米的這款AR眼鏡最關鍵的一項技術便是光波導技術,這次展會上,不少企業都展示了自己的光波導技術以及AR眼鏡概念產品。其中我還發現了小米智能眼鏡的“供應商”。
1、舜宇光學:為小米智能眼鏡提供方案
舜宇光學長期聚焦于光學產品領域,以光學零部件、光電產品、光學儀器等的生產制造為主。這次展會上,舜宇光學帶來了各類光學產品,其中便包括其生產的光波導片。
據其展臺的工作人員介紹,采用光波導技術的眼鏡顯示屏被隱藏在鏡架之中,通過光波導鏡片的折射,讓光線投射在人眼前的區域,讓智能眼鏡實現小型化。
目前舜宇光學的光波導片已能實現雙色顯示,而小米的智能眼鏡僅是單色顯示。跟現場的產業內人士交流得知,小米最新的智能眼鏡便是采用的舜宇光學的方案,不過并未采用舜宇生產的光波導鏡片,而采用的是專注于提供AR解決方案的英國初創公司WaveOptics的光波導鏡片。
從現場業內人士的交流可以感覺到,普遍認為國內公司研發的光波導片技術相比WaveOptics的還有差距;這家公司創立于2014年,是全球領先的基于SRG表面浮雕光柵光波導的AR頭戴式設備的光學模組供應商,據早前的媒體報道,WaveOptics已經被海外社交巨頭Snap以超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國內蘋果供應鏈龍頭歌爾股份也曾戰略投資過WaveOptics。
▲舜宇光學的衍射波導單目單色模組
▲舜宇光學基于Micro LED的衍射波導光機主要規格參數
2、水晶光電:AR眼鏡將百花齊放
水晶光電主要產品包括光學元器件、生物識別、薄膜光學面板、新型顯示、反光材料等,這次展會上它也帶來了各類光學模組、光學器件等產品,其中便包括其生產的光波導片以及基于其光波導技術的AR眼鏡原型。
我在現場還親身體驗了一把AR眼鏡,當我戴上眼鏡后,鏡片上投射的影像便出現在我眼前,與現實中的景象相交織,充滿了科幻感。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道,盡管小米搶先發布了基于光波導技術的AR眼鏡,但是其他終端廠商并不會落后太久,目前都在積極地布局相關產品,不久AR眼鏡將會迎來一次大規模的落地。不過,對于AR眼鏡這一產品形態來說,軟件生態仍較為欠缺,還需要廠商進一步完善。
▲水晶光電的AR眼鏡原型
三、紅外傳感正在降溫,逐漸回歸工業應用
在智能攝像領域,不論是安防還是攝影紅外傳感都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去年隨著新冠疫情的擴散,紅外測溫成像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本屆中國光博會上,依舊有不少紅外傳感領域的廠商展出了自己的新技術、新產品。不過經過溝通了解,我發現疫情帶來的紅外測溫需求正在衰退,紅外傳感技術更多的回歸到工業應用上來。
1、艾睿光電:紅外熱成像應用領域正在拓展
這次展會上,艾睿光電展示了其各類的紅外應用產品,包括車載自動駕駛、工業測溫、安消防等各類應用。另外據其副總經理劉巖所說,艾睿光電在今年攻克了小尺寸大面真低功耗的紅外成像技術,率先發布了8微米的1920x1080p的紅外探測器。
劉巖認為,隨著紅外傳感器分辨率更高、功耗更低、尺寸更小,它將能夠滿足更多各類行業的終端應用,如自動駕駛、智能家居、泛安防等領域。目前紅外熱成像技術正在拓展更多新的應用,越來越多的領域在關注這一技術。
▲艾睿光電可應用于手機的紅外傳感器
2、大立科技:紅外傳感正逐漸回歸工業應用
大立科技前身為浙江省測試技術研究所,目前主要從事非制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紅外熱成像系統、智能巡檢機器人等。這次展會,大立科技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紅外熱成像產品,如紅外熱像儀、體溫篩檢系統、紅外熱成像模組等。
據大立科技展臺的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受疫情蔓延的影響,各種商場、寫字樓等公共場所都在布置紅外體溫篩檢系統,紅外熱成像等技術取得了快速發展。現在,隨著疫情的逐漸消退,此類應用逐漸降溫,而紅外成像這一技術的應用也更多的回歸到工業應用上來。
▲大立科技的紅外熱成像模組
3、海康微影:熱成像走進千元時代
海康微影是海康威視旗下子公司,以紅外技術為核心,面向市場提供物聯網芯片、產品和解決方案。這次中國光博會上,海康微影帶來了非制冷式紅外探測器、熱成像雙光譜轉臺攝像機、手持工業測溫儀等多種產品。
我剛來到其展位上,就會被其展臺上“引領熱成像從小眾走向大眾”的標語所吸引。據展臺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海康微影最便宜的手持式熱像儀價格已低至一千多元,此前此類產品價格多在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
▲海康微影的手持測溫熱像儀
結語:光電產業與智能化緊密相連
光電產業涵蓋范圍較廣,往往被認為是傳統行業。然而我經過在中國光博會現場的深入體驗與了解,發現光電產業不僅擁有著眾多高新技術,還與智能產業緊密相連。
比如機器視覺的進步,離不開光電產業的各類科技創新,而3D傳感技術的突破,讓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各類應用得到快速的成長。另外AR眼鏡的概念已火了多年,而光波導技術的進步讓更加輕便的AR眼鏡成為可能。
今年的深圳中國光博會一共有8個展館,涵蓋六大主題展區,我們側重關注了光學模組和精密加工、光電傳感、紅外技術等相關部分。
基于中國光博會這樣一場跟深圳電子制造業緊密相連的產業平臺,讓這些“幕后技術”得以展現在人們眼前,也讓我們看到AI和“硬科技”產業背后的中國力量和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