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譯?|? 程茜
編輯 |? 李水青

智東西11月5日消息,上周四,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宣布更換新品牌,取元宇宙Metaverse的前綴,將Facebook集團名字換成“Meta”。

這一更名之舉,既展現了扎克伯格押注元宇宙的決心,也被視作在轉移公眾對于此前Facebook數據隱私泄漏等丑聞的注意力。但外媒分析認為,這種長期轉移注意力的策略可能不太奏效,Meta接下來還將直面多種現實問題。

扎克伯格宣布改名,并專注于元宇宙發展,想進一步轉移公眾對于數據隱私泄漏等丑聞的注意力。但彭博社認為,扎克伯格將改名作為一種想要長期轉移注意力的策略可能不太奏效。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2018年6月,Oculus高管杰森·魯賓(Jason Rubin)已經向Meta董事會成員Marc Andreessen發送了一封主題為“元宇宙”的電子郵件,概述了構建虛擬世界的策略。

“我們相信,打破消費者對VR漠不關心的正確方法是滿足他們對媒體的期望,也就是:THE METAVERSE。”魯賓在郵件中寫道。

他在郵件中想象用戶漂浮在虛擬廣告的數字世界中,這個世界中放置著人們購買的虛擬商品,用戶會和虛擬的人結婚,同時盡可能少地在現實世界中花費時間。這看起來像是元宇宙的“初稿”。

近年來,由于Meta面臨大量數據隱私泄露的丑聞以及利用算法放大有害內容等令用戶越來越疏遠,尤其是年輕用戶。此次改名意圖引起廣泛猜測。扎克伯格大談元宇宙,是否是想以此轉移公眾注意力,甚至于忘記此前的丑聞?

Facebook更名“元宇宙”遭質疑,外媒提出三大現實問題

▲?Facebook新品牌標志Meta前面的虛擬人物形象(圖片來源為路透社)

但元宇宙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是,目前尚不清楚公眾是否真的希望Meta贏得最終的元宇宙。

一、用元宇宙吸引年輕受眾,扎克伯格能成功嗎?

扎克伯格并沒有將元宇宙項目作為潛在的副業來談論。他似乎認為元宇宙最終將取代Facebook應用程序目前的業務線。“我們基本上相信元宇宙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繼任者。”他在10月26日的Meta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相關支持者也注意到,Meta計劃為元宇宙投資數十億美元,這也使其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正如Meta高管在電話會議上所說的那樣,這一舉措將使公司今年的凈收入損失100億美元,這是Meta在沒有這筆支出的情況下預計凈收入的19%。換句話說,Mate將近四分之一的利潤用于該項目。

但即使投入巨額資金也不能保證該項目的發展。以半導體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為例,該公司在過去幾年中投入的研發費用僅為英特爾公司的一小部分,但仍然能夠開發出性能更好的芯片。

他表示,用戶可以想象一個新的數字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用戶自己、朋友和同事的化身由于尚待開發的技術而無縫融合。

扎克伯格計劃到本十年末,讓10億人使用化身在虛擬和增強現實世界之間旅行,以進行工作、購物和休閑。

彭博社表示,扎克伯格在開發者大會上沒有提供太多有關軟件或硬件開發方面的計劃,但可以確定的是Meta正在開發一種新的、更先進的VR頭顯和AR設備。

近年來,由于Meta面臨大量數據隱私泄露的丑聞以及利用算法放大有害內容等令用戶越來越疏遠,尤其是Meta希望抓住的年輕消費者。很難想象扎克伯格希望元宇宙能夠吸引年輕人回到他的產品的愿景能實現。

此次更名可能有助于在幾天內擺脫Meta在頭條新聞中的負面報道,但能否將自己與被揭露的廣泛而深層次的問題區分開來,還有待觀察。

二、專攻元宇宙,Meta機遇與風險共存

此次Facebook改名為Meta,正是以此來表示扎克伯格專注于元宇宙領域的決心。但同時,扎克伯格面臨更多風險,直面更多現實問題。對此,彭博社多位資深編輯發表了觀點,認為Meta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1、品牌重塑面臨風險

福布斯專欄作家帕米·奧爾森(Parmy Olson)和本·肖特(Ben Schott)表示,Facebook的品牌重塑面臨風險,重塑后的最終結果無法保證。以美國服裝公司Gap、美國果汁制造商Tropicana Products和英國皇家郵政服務為例,它們作為備受用戶喜愛的品牌進行品牌重塑時,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公眾的批評。因此,品牌重塑在最初勢必會引發憤怒和嘲弄的風暴。

但扎克伯格和公司其他高管希望這是一個“成人禮”。如果每次提到Meta時人們都會想起元宇宙,那將是Meta邁向虛擬空間的重要一步,甚至可能會忘記此前的負面消息。

2、直面現存丑聞

彭博社資深編輯蒂莫西·奧布萊恩(Timothy O’Brien)表示,Meta需要直面問題。元宇宙作為副業發展前景可觀,但在真人生活的現實世界中,Meta已經面臨大量指控,并失去了部分用戶,對其發展造成損害。

Meta及其相關平臺為新冠疫情的陰謀論者和反疫苗者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反民主叛亂分子和右翼暴徒也可以在平臺上計劃下一步行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Facebook應用程序上,其他用戶可以不受限制地對患上飲食障礙的年輕女孩發布大量辱罵內容,包括騷擾和煽動暴力等。正如舉報人告訴國會的那樣,利潤與安全之間的沖突始終存在有利于Meta獲取利潤。

對一家陷入爭議的公司進行品牌重塑,從來都不是解決其經營不善或聲譽受損問題的良方,并且公司通常會因為爭議而采用新名稱,而不是因為大規模的戰略改變才需要改頭換面。

3、加強內容審查

彭博社資深編輯帕米·奧爾森表示,拋開這個巨大的新平臺在財務上將取得成功的前景不談,這個平臺看起來不太好。Meta對元宇宙過度關注,而忽視了目前面臨的指控,這反映了其管理層,尤其是扎克伯格的判斷力很差,沒有看到Meta當下的關鍵問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Meta將老年人推向陰謀論,將青少年推向身體問題。

扎克伯格應該專注于開展清理工作,在建立一個新網站,解決類似問題之前,能夠雇傭數千名員工,幫助定位其網站上的有害內容。

同時,曾經的Facebook作為互聯網巨頭,其資源也為元宇宙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對此,彭博社多位資深編輯發表了觀點:

1、先行玩家新挑戰,Meta有望領跑

彭博社專欄作家列昂尼德·貝爾希德斯基(Leonid Bershidsky)表示,魯賓的郵件中寫道如果元宇宙項目成功,Meta則可能不需要應對現在面臨的難以處理的挑戰,例如過濾假新聞和仇恨言論、限制數據收集、使廣告定位更加透明等。

而在媒體和監管機構了解元宇宙之前,Meta作為元宇宙領域較早入局的玩家,其將面臨新的挑戰而取代上述挑戰,扎克伯格能夠享受比社交媒體時代更有利可圖的超前發展。

2、社交業務線穩固,專注元宇宙發展

彭博社專欄作家康納森(Conor Sen)認為,今天的Meta與十年前Facebook的目的不同,其社交媒體平臺的業務線穩定,像Snapchat和TikTok這樣的潛在挑戰者無法威脅到社交媒體平臺在老年用戶中的主導地位。這些挑戰者想動搖Facebook應用程序的地位,可能需要明顯改變他們的產品,以更接近Facebook應用程序,但這也許會減少他們的核心年輕用戶。

Meta在Facebook應用程序業務線的支撐下,將更專注于元宇宙領域的發展。

Facebook改名Meta,扎克伯格大談元宇宙,并且希望用元宇宙取代現有的業務線。不得不讓人懷疑扎克伯格是否想通過建立一個虛擬世界,而逃避真實世界的現存問題,使得用戶忘記之前占據各大網站頭條的負面新聞。彭博社認為,扎克伯格將改名作為一種想要長期轉移注意力的策略可能不太奏效。

三、Meta新模式:或收取虛擬“房地產”費用

Meta現有的資源為公司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盡管目前Meta有一些負面消息,但其業務仍在繼續蓬勃發展;其第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潤增長仍令其他大公司羨慕不已。

即使Meta被要求剝離其部分資產,雇傭更多人進行審核或放棄收集某些類型的數據,它仍然有能力在未來十年內建立元宇宙必要的基礎設施。Meta管理層對此有足夠的信心提供大量股票回購。

此外,兩大互聯網巨頭谷歌和Meta對廣告的雙頭壟斷并不容易打破,因此廣告商的選擇并不多,Meta的廣告收入也不會減少。

元宇宙也可能從一開始就更加商業化。隨著扎克伯格的公司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希望通過使用虛擬現實來減少移動時間和辦公室租金的公司將需要向Meta支付虛擬“房地產”費用,Meta和租用虛擬空間的公司的關系就像供應商和向其兜售商品的創作者一樣。對于普通人來說進入元宇宙成本并不低,因此Meta的監管工作可以輕松得多。其次,與個人相比,公司不太愿意承擔風險,并且可以將很多規則的維護工作委托給元宇宙中“世界”的所有者。

當然,這是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第二次到來,元宇宙雖然開辟了新的盈利模式,但這一切與大公司構想的不制定規則的開放元宇宙的夢想仍相去甚遠。但與當前版本的Web相比,元宇宙更像是一個遠離現實的虛擬世界。

從行業格局來看,數十家公司正試圖成為元宇宙創建的早期入局者。例如在線游戲創作平臺Roblox,致力于開發3D、VR等數字內容 ,是一款兼容了虛擬世界、休閑游戲和自建內容的游戲;今年5月,微軟表示將致力于搭建“企業元宇宙”,通過構建資產、產品的數字模型,形成跨越人、地方、事物及其互動的復雜環境,實現物聯網、混合現實的整合,并以此提高在專業軟件市場的主導地位;社交平臺Snapchap的用戶以年輕群體為主,并且Snapchat用戶嘗試AR產品的可能性是不使用用戶的三倍,因此Snapchat在朝Metaverse方向前進時具有用戶優勢等玩家。

擴展現實空間也越來越擁擠,但Meta是值得關注的玩家。扎克伯格需要建立一個有競爭力的元宇宙基礎設施,并嘗試為規模較小的玩家設置一些急需的互操作性標準。相比于之前的Facebook,這將使他的公司遠離媒體和監管機構的攻擊。

在未來,彭博社相關報道表示,元宇宙發展將可能面臨新的挑戰。

首先,元宇宙中的數據隱私問題也將引起關注。元宇宙中VR和AR的大多數交互可能都不會留下永久記錄,就像它們在物理世界中一樣,要求平臺記錄所有遭遇是不合理的。但當人們坐在咖啡館里利用虛擬空間安排恐怖襲擊或招募自殺式炸彈襲擊者時,又對該問題提出新的質疑。

另一方面,元宇宙中的匿名問題也同樣重要。事實上,匿名進入元宇宙不太可能像在“傳統”Facebook應用程序上那樣容易。Facebook建立初期通過松弛的身份認證導致的用戶數量膨脹只在早期得到了回報,但后來由于身份認證不嚴格使得內部出現問題,例如廣告定位復雜化和各種惡意活動監管困難。但元宇宙不需要這樣做,嚴格的身份檢查將確保該項目更有效地接觸到他們的受眾。

結語:Meta與時間賽跑,布局元宇宙

曾經的Facebook作為社交媒體巨頭,為元宇宙的發展奠定了夯實基礎。Meta在資金、人才、技術方面實力雄厚,一直以來致力于VR和AR技術的發展,并收購了大量vr工作室,例如游戲制造商bigbox vr和beat games等,為元宇宙發展建立基礎。鑒于Meta在年輕用戶方面的弱點,這也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比賽。

Facebook改名Meta,不論是為了逃避丑聞,或為了改革互聯網發展模式,Meta目前都需要面臨品牌重塑的風險。但元宇宙項目的建成,僅靠Meta單獨行動是不夠的,需要多個玩家共同努力。

來源:彭博社、CNBC、悉尼先驅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