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作者 | 李水青
編輯 | 漠影
寫在前面:12月21日-22日,GTIC 2021全球AI芯片峰會將在北京舉行。屆時,來自芯片巨頭、獨角獸公司及創業新秀的產業大咖和技術專家將同臺分享AI芯片的技術創新和落地經驗。大會前夕,智東西&芯東西對參會嘉賓進行系列深度對話,提前一睹他們對產業的真知灼見。本期對話嘉賓為昆侖芯科技CEO歐陽劍先生。
“外面有聲音說,百度把昆侖芯拆分出來是要放棄這塊業務,但恰恰相反,其實百度是對這一業務更加重視。”昆侖芯科技CEO歐陽劍告訴我們。
昆侖芯科技前身是百度智能芯片及架構部,主攻AI芯片,于今年2021年4月從百度分拆出來。隨著公司成立,原百度(芯片)首席架構師歐陽劍也擔任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他是國內最早從事異構計算與硬件計算加速項目的工程師之一,十年間參與過數據中心AI芯片、ARM服務器、軟件定義Flash、智能網卡等一系列項目。
在歐陽劍看來,新成立的昆侖芯科技正在經歷一場跨越鴻溝的新征程。
今年8月,百度宣布第二代昆侖芯片正式量產,搭載自研第二代XPU架構,性能、通用性、易用性較1代產品都有顯著增強。這是昆侖芯科技從百度拆分以來首次面向公眾公布芯片進展。
當下,國內云端AI芯片創業熱情高漲,幾乎每家AI芯片創企都有成為一匹“黑馬”的雄心,但還沒有一家的產品在商業化中充分印證實力。
作為互聯網大廠百度下場造芯的代表,昆侖芯科技的真實實力如何?從百度拆分對其意味著什么?在云端AI芯片接近“貼身肉搏”的競爭局面中,昆侖芯科技最自信和最恐懼的是什么?這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
近日,我們與昆侖芯科技CEO歐陽劍進行了面對面對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一、手握數十家客戶,昆侖芯科技要“跨越鴻溝”
“當下,國內云端AI芯片市場是一個百億元級市場,正處于一個跨越鴻溝的階段。”歐陽劍說。
“我們已經證明產品沒問題,正處于鴻溝的左側,而在鴻溝的右側,就是要看更多用戶能不能接納這個產品。”

▲Geoffrey Moore在《跨越鴻溝》一書中提到的曲線
就在今年8月,昆侖芯科技宣布第二代昆侖芯片——昆侖芯2代正式量產。昆侖芯系列芯片是百度在2018年7月推出的一款基于XPU架構的云端AI芯片,截至2020年底已實現量產2萬多片。新推出的昆侖芯2代相比一代性能提升2~3倍。
“我們芯片就是一個通用的人工智能芯片,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技術在百度跑通了,在其他領域公司也可以跑起來。”該芯片可以做訓練也可以做推理,適配圖像、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多種應用場景。
今年4月,昆侖芯片團隊從百度拆分出來。拆分之后,除了關注技術產品層面,歐陽劍也將時間和精力更多放在客戶和市場方面,以保證公司商業化的成功。
“有不少公司實際上已經能做到流片,但整體成功更要有較好的商業化。”歐陽劍透露,目前,昆侖芯科技已經擁有數十家客戶,覆蓋互聯網、智慧城市、金融、工業等多個領域。
比如,在工業質檢領域,在部署了昆侖芯產品的智能工廠,算法機同時處理24個模型,處理完所有流程僅需480毫秒;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對于各種缺陷進行學習后,能準確識別產品的全部33類缺陷,漏檢率控制在0.1%以內。投資回報率是傳統視覺檢測機型的6.5倍。在智慧城市領域,昆侖芯芯片在湖北宜昌也有項目落地。
與之業務增長對應的,是團隊的擴充。據稱,昆侖芯科技人數已達到成立時的兩倍,除了傳統的硬件軟件服務驗證等隊伍,昆侖芯科技在商業化銷售、產業研發及職能團隊都得到了很大的擴張。
二、底氣:疫情下兩個月拿下過萬片訂單
昆侖芯科技在成立之初,也受到了一些質疑,比如是不是要被百度放棄了才劃出來?
對此,歐陽劍正面回應,實際上恰好是百度對這個事情更加重視,希望昆侖芯長得更大。“讓計算更智能,計算更快、更強、更省,這個是我們終極的定位。”談及昆侖芯科技創立后的新目標,歐陽劍這樣說道。
從百度拆分出來,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昆侖芯科技實現這樣的小步快跑。歐陽劍說:“拆分之后,我們一方面能得到百度很多支持,包括百度一些場景業務、生態合作,另外我們也有更靈活的空間,還有更多社會資源的支持,有機會把這個事情做成一個更大的業務。”
背后的底氣來自哪里?
歐陽劍向我們回顧,第一代昆侖芯片出來的時候,正逢2020年初疫情特別嚴重。當時,市場大環境缺乏需求,小環境也受疫情管制影響無法正常開展工作。那對于歐陽劍和他的團隊來說,是一個難熬時刻。3月的一天,陽光正好,歐陽劍好不容易地和供應商在上地公園見了一面,大家對整個行業還難免悲觀——技術方案能不能用,有沒有人用,這都讓歐陽劍感到忐忑。
但重要轉折點隨后在4~5月到來。團隊抓住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那就是在短達1個月的時間里,幫百度搜索部門完成了一項重大業務升級——幾十個模型的一個小流量測試,性能比當時的方案好1~3倍。一邊抓住這個機會,另一邊團隊又快速協調供應商保證供貨,最終一仗拿下過萬塊訂單。
歐陽劍說:“就是兩個月,你會發現心境完全不一樣。”經此一仗,歐陽劍和他的團隊信心大漲,新一代昆侖芯的研發與落地也隨即展開,目前,昆侖芯2代已小規模部署。
“技術發展非常快,但是有一點比較核心的是,誰能夠在這過程中形成一個很好的閉環。”要實現這樣的閉環,昆侖芯科技背后是百度長達近十幾年的芯片積累。
歐陽劍和他的團隊早在2010年就開始用FPGA做AI架構的研發,2011年開展小規模部署上線,2015年打破幾千片的部署規模,2017年部署超過了10000片基于FPGA的AI加速器,百度內部數據中心、自動駕駛系統等都在大規模使用。而FPGA之后,專用芯片是繼續提升計算性能的必由之路,百度選擇了自研AI芯片。
歐陽劍回顧,過去10年里,在芯片IP上迭代三大版本,推出兩代芯片,落地數萬片,團隊在這過程中得到了很多用戶需求的反饋,團隊也積累了非常多的Know-how。這樣的反饋使得歐陽劍了解到改進方向,從而形成一個閉環,使產品以更快的速度、或在一個正確的道路迭代下去。
“輕舟已過萬重山”是歐陽劍對過往經歷的總結。
他解釋:“再回頭看一年前或半年前,會發現很多事情完全不一樣,這個發展也超過預期。云端AI芯片、公司、產品商業化的進展都很大變化。”
慶幸的是,歐陽劍認為他們抓住了一個非常好的窗口,且沒有在技術判斷上走彎路,最后強有力的團隊把這些技術落實了下來。
三、產品實力要接近領先水平,局部能力進行超越
歐陽劍認為,處于跨越鴻溝的關鍵時期,國產AI芯片可能在未來三年里越過這個拐點。
而要跨越鴻溝,一大最關鍵的條件還是要回歸到產品層面。一方面,國內AI芯片公司的產品能力,是不是非常接近龍頭玩家;另一方面,能否進一步在局部能力能夠明顯超過它。
背后的嚴峻挑戰不言而喻。“你得保持持續的技術投入、技術及產品創新,不能掉隊,不能踩錯節點,這是一個系統性的挑戰。”歐陽劍說。
對于創立半年的昆侖芯科技來說,也面臨新的課題。“一個獨立的公司,商業上的成功以及要去證明商業邏輯沒問題,這個是非常大一個挑戰,而且目前國內的AI公司應該說還沒有證明過商業上的成功。”歐陽劍說。
歐陽劍對于客戶需求有自身的理解,他洞察到,無論是百度還是外部客戶,他們的核心訴求基本一致,就是要你的產品通用、易用性能高,便宜。而這,也是歐陽劍認為昆侖芯產品最具競爭力之處。
“唯一不同的,可能是一些外部公司對商業的依賴和一些解決方案的依賴程度不一樣,就像互聯網公司它可能不太依賴你的方案,只需要提供板卡就足夠;但有的客戶可能需要很強的商業開拓能力,那又是另一種商業做法。”
“我們本質上還是一個生態公司。”歐陽劍說。昆侖芯科技對外銷售的主要產品是板卡,但團隊碰到的一些客戶還處在使用AI早期,有時候也需要解決方案,團隊就會充分跟伙伴一起定制一整套的方案。
歐陽劍認為,未來這個行業發展非常的快,用戶的需求也是不斷的在提升,AI計算模型越來越大,對算力的要求實際上是比摩爾定律速度還要更高,所以比競品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挑戰。
當下,老芯片玩家、創企、互聯網巨頭紛紛下場發力AI芯片,競爭激烈。
歐陽劍坦言,云端AI芯片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有很好的產品已經跑在前面,這就要求產品不能在關鍵指標有短板。最終,做芯片不會變成一個很多小的煙囪似的,每個公司養一個自己的芯片小團隊,在內部自成體系,它還是會變成一些明顯領先的公司能夠支撐整個產業。
缺芯是在未來兩年內縈繞在芯片界的一大夢魘,也是歐陽劍帶領昆侖芯科技開疆擴土的另一大挑戰。對此,歐陽劍談道,對芯片公司來說,以前它不太需要面對供應鏈的挑戰,但現在,公司需要不一樣的思路來重新對待供應鏈以及產品的管理。
可以看到,作為一家創辦不久就估值高達130億元的云端AI芯片創企,昆侖芯科技已經在技術、產品、商業化、生態等各個方面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
結語:云端AI芯片拐點將至,誰會“狩獵”成功?
對于昆侖芯科技公司的愿景,歐陽劍這樣解讀:在信息產業60多年歷史里,可能有包括像大型機、小型機、PC機、移動互聯網等主導的很多時代,AI也是其中一個,他希望,能夠在AI時代里做一個領先的芯片公司。
正如歐陽劍所談及的,當下國內云端AI芯片正在進入一個從產品成型到商業化驗證的關鍵時期。“狩獵”開始,考驗各個云端AI芯片新老玩家的技術、產品、渠道、供應鏈等各方面實力。誰能抓住最好的窗口期,保持技術前瞻而不走彎路,最后強有力的團隊把這些技術落實了下來,誰也就有望成為這波云端AI芯片風口的最后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