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青年講座」將邀請世界頂尖AI研究機構和大學的科研新青年,主講他們在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重要研究成果。
AI新青年是加速人工智能前沿研究的新生力量。AI新青年的視頻講解和直播答疑,將可以幫助大家增進對人工智能前沿研究的理解,相應領域的專業知識也能夠得以積累加深。同時,通過與AI新青年的直接交流,大家在AI學習和應用AI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夠盡快解決。
「AI新青年講座」目前已完結111講,錯過往期講座直播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進行回看!
有興趣分享學術成果的朋友,可以與智東西公開課教研團隊進行郵件(class@jmfly.net)聯系。
摩爾定律曾預言了半導體行業半個多世紀的蓬勃發展——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每隔十八個月翻一番——芯片性能也將隨著片上資源的豐富而翻番。然而由于功耗限制,程序行為依賴等諸多原因,通用處理器的性能每兩次翻番的時間間隔越來越長。
因此,為追求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功耗性能比,學界與工業界都開始將可編程的專用體系結構(硬件加速器)用于特定的應用上。工業界代表性的產品有比如谷歌的TPU,阿里的晗光和華為的昇騰,都是為深度學習/AI算法設計的加速器。學術界有名的論文有比如計算所為神經網絡設計的DianNao,哥倫比亞大學為數據庫設計的Q100,和斯坦福大學為通用計算設計的Plasticine。
然而為設計這些可編程的專用的體系結構,都需要經過一個冗長的工作流程:首先學習目標程序集的行為,然后根據這些程序的行為設計對應的專用硬件機制及其軟硬件接口;最后,為有一個開發者友好的全棧設計,還要為這個全新的硬件開發新的編譯器,以適應其全新的編程/執行模型。很少有人考慮將這個過程(或其中幾步)復用,從而使得每次為新的程序集設計加速器都要從頭開始。
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翁健博士所在的PolyArch團隊提出一個將可編程加速器設計流程自動化的框架DSAGEN,可以自動為目標程序集生成專用的加速器。該框架在硬件層面,每一個對程序行為專用的硬件機制都被抽象成一個模塊,可以獨立地集成到目標加速器中;在軟件層面,因為編譯器能夠理解軟件中需要被專用的關鍵行為,于是就能將此轉化為對于硬件模塊的需求,以此指導專用加速器的對于功能的集成和硬件資源的需求。
由翁健、劉思皓等人開發的框架DSAGEN,是一個特異化加速器設計的全棧實現——包括了應用、編譯器、RTL實現,并能在FPGA上完成原型機的部署。目前該框架仍在活躍地更新,以囊括更豐富的軟硬件特性。
4月27日,「AI新青年講座」第12講邀請到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PolyArch實驗室翁健參與,主講《可編程加速器設計自動化及編譯實現》。
講者
翁健,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PolyArch實驗室在讀博士,師從Tony Nowatzki,研究領域為計算機體系結構,編譯原理,和軟硬件協同設計;在計算機體系結構頂會HPCA、MICRO、ASPLOS、ISCA發表多篇論文,論文入選IEEE Micro Top Picks和Honorable Mentions。
第12講
主 題
《可編程加速器設計自動化及編譯實現》
提 綱
1、可編程加速器的研究現狀
2、專用加速器的設計流程及問題
3、可編程的加速器設計流程自動化框架DSAGEN
4、在FPGA上完成原型機的部署
直 播 信 息
直播時間:4月27日10:00
直播地點:智東西公開課知識店鋪
論文成果
DSAGEN:《DSAGEN: Synthesizing Programmable Spatial Accelerators》
鏈接:www.seas.ucla.edu/~jianw/isca2020.pdf
開源地址://github.com/PolyArch/dsa-fra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