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智東西公開課策劃推出「工業機器視覺系列Talk」。現階段已上線5講,并邀請阿丘科技嵌入式AI研發總監劉飛、漢振智能CEO陳貴、圖漾科技技術總監胡瑞端、奕目科技產品總監汪睿和華睿科技算法平臺總監張修浪五位行業專家參與,分別從嵌入式AI系統、3D結構光相機、3D視覺軟件平臺、3D光場相機和用于二次開發的機器視覺算法平臺等方面進行講解。
8月5日,「工業機器視覺系列Talk」第4講將開講,奕目科技產品總監汪睿將圍繞《3D光場相機的創新及工業缺陷檢測實踐》這一主題進行直播講解。
當前,隨著物體檢測的精度越來越高,被測物體也越來越復雜,機器視覺在旺盛的需求下,正在從2D視覺向3D視覺演進。
談及3D視覺技術,耳熟能詳的技術應該是雙目視覺法、結構光法和激光三角法(線激光)。雙目立體視覺技術成本較低,但是對于算力要求較高;3D結構光技術在近距離的精度較好,功耗較低,但是在抗光性和距離覆蓋方面具有局限性;線激光系統由激光發射器和普通工業相機組成,根據激光三角法來測量物體的三維尺寸。
雖然這些技術都比較成熟,但它們都需要主動投射特定光源,且結構光投影儀和相機,或者激光發射器和相機均需嚴格按一定夾角布置,測量復雜物體時容易產生遮擋現象;同時,主動投射的結構光源或線激光很難在透明介質上成像,難以檢測透明介質的內部缺陷。
相比之下,光場相機利用光場芯片對光線進行二次成像,重建光場數據,并進行重聚焦,多視角和深度計算等處理,僅需環境光源,單相機單次拍攝,即可完成三維測量/檢測,也不存在遮擋的問題。
基于此,奕目科技推出了光場三維檢測技術,通過仿生昆蟲復眼成像,集成數百萬顆具備獨立觀察視角的精密復眼傳感器,單次拍攝即可實現任意視角、任意聚焦、被動式大景深、三維建模的功能,解決了透明、反光、微深孔等產品三維檢測的難點。
在這一講中,汪睿老師首先將簡單介紹下基于微透鏡陣列的光場成像技術,之后重點分析基于微透鏡陣列的光場相機原理,及光場相機的三維信息處理。最后他將分享光場相機在半導體芯片、透明屏幕模組等場景中的應用實踐。
「工業機器視覺系列Talk」每一講都將以視頻直播形式在智東西公開課知識店鋪進行。每一講由40分鐘主講與20分鐘問答組成。針對「工業機器視覺系列Talk」,也組建了專屬交流群,屆時將邀請主講人汪睿加入,歡迎大家報名和申請入群。
課程信息
主題
3D光場相機的創新及工業缺陷檢測實踐
提綱
1、基于微透鏡陣列的光場成像技術
2、基于微透鏡陣列的光場相機原理
– 成像、重聚焦、多視角
3、光場相機的三維信息處理
4、在半導體芯片、透明屏幕模組等場景的應用案例
主講人
汪睿,奕目科技產品總監,碩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期間主要從事機電控制、光場三維成像和人工智能目標檢測等領域的研究工作,掌握光場相機硬件設計、微納元件制造、相機生產封裝及圖像算法技術,擁有豐富的光場相機產品設計經驗。
課程信息
直播時間:8月5日19:00
直播地點:智東西公開課知識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