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李水青
編輯 | 心緣

智東西9月5日上海報道,近日,在剛剛舉辦的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騰訊論壇”上,騰訊云副總裁、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經理吳運聲分享了優圖實驗室在AI技術及場景創新方面的新進展,并接受了智東西等媒體的采訪。

騰訊宣布全新升級騰訊云TI一站式AI開發服務平臺,推出TI-ACC加速工具、TI-OCR訓練平臺、工業質檢訓練平臺、智能視頻分析平臺、媒體內容中臺/媒體AI中心等服務板塊。其中,全新AI加速功能TI-ACC的訓練加速性能較原生框架提升30%以上,可用于大模型加速等場景。

騰訊優圖自創立以來就聚焦于計算機視覺的研究與落地,最為人熟知的是各類圖像識別技術。作為實驗室負責人,吳運聲多次對外發聲都以輸出知識和技術為主。

但自今年起,吳運聲也兼任騰訊CSIG政企業務線產研負責人,向政企線負責人李強匯報。政企業務線是今年7月騰訊CSIG整合政務、工業、能源、文旅、農業等智慧產業板塊形成,吳運聲除了負責技術研發工作,也需要接觸這些行業的實際需求,在行業中打磨技術。

騰訊優圖吳運聲:TI一站式AI平臺全新升級,非標中長尾需求是AI新課題
▲騰訊云副總裁、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經理吳運聲

一、騰訊云TI平臺五大升級,長尾需求是AI新課題

當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吳運聲認為,一個新的課題正在開啟,即:解決大量非標準化的中長尾功能,邁向更加豐富、更加細粒度的元素識別時代。

從“萬物感知”進入“萬物認知”時代,我們還需要將時間、地點、人物關系串聯,從單一要素識別晉升為對全場景的分析、處理。于是,騰訊優圖又對元素間的關系進行聯合建模,最終輸出符合人類經驗的認知關系。以“占道經營”場景舉例,如今AI不僅能識別地面的箱子、雜亂的攤位、亂停放的單車,還會基于時間、空間等要素,去判斷這些物體是否阻礙交通、破壞環境。

為了讓高深復雜的前沿算法變得更易用,騰訊優圖在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正式推出了騰訊云TI平臺。這是一個一站式AI開發服務平臺,面向行業伙伴和開發者開放了超過300項AI原子能力。今年,騰訊優圖實驗室對騰訊云TI平臺進行了全新升級,推出TI-ACC加速工具、TI-OCR訓練平臺、工業質檢訓練平臺、智能視頻分析平臺、媒體內容中臺/媒體AI中心等板塊。

騰訊優圖吳運聲:TI一站式AI平臺全新升級,非標中長尾需求是AI新課題

面向有公有云需求的客戶和開發者,騰訊推出了TI平臺公有云版本,其中,全新AI加速功能TI-ACC,其訓練加速性能較原生框架提升30%以上,模型推理加速比達2倍以上。

在上海進博會期間,騰訊為國網上海電力打造的“能源AI平臺”,正是基于騰訊云TI平臺的一次應用,在辦公、客服、巡檢、營銷等多個領域充分利用AI能力,提升智能客服、輸電線路巡檢圖像識別、安全風險管控等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

當被問及對大模型(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的看法和布局時,吳運聲說,大模型在基礎研究上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目前算力等成本巨大,在不加任何改進或功能優化的情況下,幾乎是不可能落地的。騰訊在公司層面會把它作為一個基礎設施建設,具體落地過程中會去做很多工程化的事情,比如說做一些模型的裁減、加速等。比如新推出的TI-ACC就是專門用于模型加速。

二、與政企業務線聯動,落地工業、金融等領域

而后,吳運聲談及了騰訊優圖實驗室技術落地的更多典型案例。今年,他兼任了政企業務線的產研負責人,因此獲得了更多貼合行業打磨技術的機會。

在工業領域,立鎧精密是一家專注于連接器、連接線、馬達、無線充電等產品研發的公司,騰訊優圖為其提供了自研的AI質檢算法,針對工業場景缺陷樣本少、缺陷噪音多、產品型號廣等問題,實現用AI替代原有的目視檢測,幫助“立鎧精密”實現漏檢率接近于0。

騰訊優圖吳運聲:TI一站式AI平臺全新升級,非標中長尾需求是AI新課題

在金融領域,騰訊優圖在與交通銀行的合作中,將多模態融合應用于計算機視覺研究,為其提供多個場景下的視覺AI解決方案,可以快速處理用戶上傳圖片不清晰、用戶證件照片識別、資料印章模糊干擾、用戶證件PS鑒偽等問題,將人力從重復性的工作中釋放出來,提升銀行交易流程效率,提升用戶辦理業務體驗。

在傳媒領域,在與上海電視臺SMT的合作中,騰訊云智媒體AI中臺智能編目應用與客戶側創新業務系統深度結合,實現智能化一鍵四層編目,輸出全面、完整、細粒度的視頻結構化結果,助力業務人員產出高質量的結構化媒資數據。

在能源行業,其通過連接寶武鋼鐵1580產線的生產、設備、能源等數據,借助AI在內的數字孿生、云渲染等前沿技術,連接寶武鋼鐵1580產線的生產、設備、能源等數據,借助AI在內的數字孿生、云渲染等前沿技術,實時展示設備運行狀態與工藝信息,助力操作員實現遠程巡檢設備、實施運維,減少“高危作業”。

騰訊優圖吳運聲:TI一站式AI平臺全新升級,非標中長尾需求是AI新課題

在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方面,騰訊去年起與國家天文臺正式啟動“探星計劃”,為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提供AI技術支持。截至目前,“探星計劃”已發現新脈沖星22顆。此外,在能源、文化等行業騰訊AI也快速落地。

三、技術+產業雙突破:自生長、全體驗、數實共生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再局限于算力、算法、數據等方面的技術突破,而是從行業應用、社會需求的角度逐漸深入,展開一場“雙向奔赴”的范式變革。

吳運聲說,作為前沿技術的探索者,一直以來,騰訊優圖不斷深入實體產業做研究,致力實現技術突破+產業應用雙贏。

他將這一新范式總結為三點:

第一,自生長。依據場景而來的技術演進,是AI的生命來源。推動AI場景創新對于促進AI更高水平應用,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把一項項“不可能”的技術,通過創新場景落地應用,也利用“場景”為AI持續注入生命力,推動技術不斷迭代。

第二,全面體驗。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中找到“確定性”,必須擺脫經驗主義的束縛,借助“AI+云”構建起強大的數據智能驅動力,實現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的全面智能化轉型。以AI+云為載體,構建起用戶、員工、產業鏈參與者三方高效互動的模式,讓技術發揮更大影響力,實現用戶為本,體驗優先,持續創新。

第三,數實共生。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共生共榮,在這之中,產業是機體,技術是大腦,商業是神經,只有將各環節要素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發揮AI的價值,推動中國產業升級發展。

結語:AI落地深水區,大廠擁抱“平臺+生態”

當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進入產業化落地階段,技術與應用雙向奔赴成為大勢所趨。作為科技大廠布局前沿人工智能技術的代表,騰訊優圖實驗室也正推出更多貼合行業需求的平臺及解決方案,并與內部行業線進行深度聯動。

AI技術落地進入深水區,更加考驗產業玩家應對大量非標準化中長尾需求的能力。科技大廠“平臺+生態”的打法優勢日益凸顯,同時,對行業場景的理解和吃透仍是其面臨的長期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