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夏舍予
編輯 | 心緣
GTIC 2022全球AI芯片峰會最近在深圳市南山區圓滿落幕。在這場座無虛席、全網直播人數累計高達220萬+人次的高規格AI芯片產業峰會上,32位產學界重磅嘉賓從不同角度分享了對中國AI芯片發展的觀點。
在大會的唯一的開放環節——巔峰對話中,智一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編輯張國仁,臨芯投資董事長李亞軍,和利資本董事總經理肖鵬,天數智芯CTO呂堅平圍繞AI芯片的趨勢變化,進行了一場以“創新與生存,AI芯片的現在和未來”為主題的巔峰對話。
▲巔峰對話環節
臨芯投資董事長李亞軍曾參投過許多半導體項目,但對AI芯片項目一向謹慎,直到發現AI芯片出現了創新發展“S曲線”的第二波小高峰,他才開始加碼AI芯片,陸續投資了黑芝麻智能、昆侖芯科技等知名AI芯片獨角獸企業。
和利資本同樣長期重視半導體投資,這一期基金從2019年下半年至今投了30多個半導體項目,主要布局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汽車、5G、物聯網等領域。
天數智芯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GPGPU高端芯片及超級算力系統提供商,已經研發出兩款7nm云端芯片。
這場對話干貨滿滿,在他們看來,目前,受經濟大環境影響,芯片行業整體處于低潮,但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國產AI芯片加速崛起。
如今不僅是一線城市,國產AI芯片企業在全國遍地開花,但在發展熱潮下,我們要警惕行業過熱的風險。目前國產AI芯片行業高端人才緊缺,仍然面對著“卡脖子”的技術難題。除此之外,他們也聊到了芯片項目投資、自動駕駛芯片、大算力模型等關鍵話題。
以下為AI芯片投資高峰對話圓桌論壇《創新與生存,AI芯片的現在和未來》實錄整理:
一、 芯片行業遍地開花,存在過熱憂患?做好實事才是關鍵!
作為大會的主辦方,智一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編輯張國仁說,GTIC 2022全球AI芯片峰會在深圳舉辦,是因為深圳具有支持科技創新的產業環境。
不同地區的產業環境會給產業帶來不同的影響,芯片行業也是如此。于是,張國仁向在場的嘉賓拋出問題:“在國內的不同地區,芯片制造的發展各有什么樣的特點?”
▲智一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編輯張國仁(左一),臨芯投資董事長李亞軍(左二)
談及目前芯片行業在不同區域的發展情況,李亞軍說,以前上海以中芯國際為代表,是芯片行業的高地,其次是以封測技術領先全國的江蘇無錫,再次是北京亦莊。
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芯片行業不僅只局限在這幾個地區。除了合肥、武漢、南京等,現在有更多的二三線城市正在加入芯片行業,全國的芯片行業目前呈現一片星火燎原之勢。
呂堅平認為,芯片行業在全國各地區遍地開花,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芯片人才具有碎片化的趨勢。天數智芯在南京、上海、北京、西安都有團隊,項目會跟著人才走。
張國仁進一步追問道:“芯片行業熱度這么高,會不會存在行業過熱的憂患呢?”
在肖鵬看來,芯片行業欣欣向榮,存在一定的過熱憂患。不過目前全球前十大芯片設計公司里,沒有中國大陸的公司。芯片行業聲勢高漲,有一些“虛火”,但大家還沒有把事情做到實處。
他希望,在資本介入的情況下,經過5-10年,中國大陸能有三五家公司進入全球前十,或者芯片企業的利潤水平能接近臺積電的30%。芯片從業者、投資界、產業界、地方政府都應該冷靜思考一下,大家到底有沒有把事情做扎實。
二、火焰與海水共存,高端芯片人才緊缺
芯片產業欣欣向榮,企業在激流勇進發展的同時也要警惕盲目擴張。對于芯片企業而言,有兩個核心的議題需要解決,一個是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創新技術,另一個是需要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這就回到了圓桌論壇的核心議題“創新與生存”。
對此,呂堅平分享說,天數智芯已經走過了尋找客戶的階段,并在與客戶的合作過程中尋求創新與發展。在合作項目中,客戶會對軟硬件產品有不同的反饋,他們會根據反饋和客戶需求進行迭代,持續改進。
肖鵬認為,現在AI芯片已經到了從技術向產業化轉型的階段了。而芯片企業想要賺到錢,需要明確自己的定位。當芯片在場景落地時,企業要想清楚到底是“萬物+AI”還是“AI+萬物”,兩者以誰為中心?AI芯片的附加值到底占80%還是20%?
芯片企業想要真正存活,創造能打通的商業模式,其本質是要為客戶創造價值。“芯片企業的錢應該來自于客戶,而不是投資人。”肖鵬說。
▲和利資本董事總經理肖鵬正在分享觀點(圖中)
李亞軍將芯片行業形容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方面,政府大力斥資支持芯片行業,另一方面,大眾和媒體一片看衰,這是一種矛盾共存的景象。
據他觀察,在目前的芯片行業,過剩和稀缺同時存在。一些中低端的芯片技術公司已經過剩,但芯片領域的高端人才仍然緊缺。在芯片高端領域,仍然會被“卡脖子”。
如何突破“卡脖子”的技術難題?肖鵬與我們分享了三點思路。
第一點是提高晶體管的密度,從平面到立體,從單代封裝到2.5D封裝,晶體管的密度提升了,相應的算力也得到了提升。
第二點是材料的進步,材料升級可以從兩個方向努力,一個是研發散熱能力更強的封裝材料,另一個則是找到比硅的散熱性能更好的基材。
第三點是異質集成技術,通過這項技術,芯片可能會從純電的方式轉向光電混合的方式。這樣可以降低能耗,提高單位面積的計算能力。
三、當下投資AI芯片企業,到底最看中什么?
張國仁將話題引至芯片投資方面,向在場的嘉賓問道:“在投資芯片公司的時候,投資人都會著重考量哪些維度?”
李亞軍說,他會更青睞算法和芯片軟硬結合的企業,并且算法和芯片還要與相應的應用場景結合。此外,李亞軍提到了一個“朋友圈”的概念。在投資時,他會把上下游的伙伴都拉到一塊,打造一個朋友圈,讓客戶和供應商都齊心協力干同一件事。
投資時最重要的評判標準其實是團隊,而團隊中的創始人是最核心的部分。投資就是投人,投資時先看創始人,再看團隊。和利資本董事總經理肖鵬也重視對創始團隊的考察,對于大算力芯片企業,他看重創始人的同類就業經驗、團隊的完整性以及團隊配合的默契程度。
而對于小算力芯片企業,肖鵬更看重其核心技術和短板。因為小算力芯片相對簡單,越簡單的東西越容易被替代,所以小算力芯片要有核心技術優勢才能有競爭力,例如是否有優于競爭對手10倍的指標。
肖鵬看重短板,則是因為他想判斷芯片企業與投資方之間是否能夠互補。通過資本介入,他希望能為芯片企業把短板補足,把一個80分的團隊提升到100分。
那么,投資方具體如何為芯片企業補上短板呢?
肖鵬說,這可以分為人才、供應鏈、資源渠道三個方面。
剛開始,初創團隊人員不夠充足,可能會缺行政人員、財務人員等,投資方可以根據資深行業經驗為企業提供建議。在供應鏈方面,他們也可以根據經驗幫助企業預判產能。此外,他們還可以為企業提供客戶資源。
?應對復雜多變外界環境的影響,他也向AI芯片企業家們提出了三點建議:
1、應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行業還是像前幾年那么火熱,公司CTO、合伙人還會不會繼續跟著你干?
2、在行業有一點冷、大家沒那么浮躁的時候,正是企業家把團隊做好、把產品做好、把客戶服務好的時候,不要天天想著競爭對手,那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
3、做好現金流的管理問題,練好內功,等到行業起來的時候,就是你一飛沖天的機會。
總結起來,當下看芯片企業,投資人最關注的幾個關鍵詞是:軟硬結合能力+同類經驗+核心技術+短板。
四、AI芯片如何撐起大模型?抓住關鍵三板斧
近年來,隨著更大規模的AI模型走向產業落地,大算力AI芯片進入角逐賽。為了匹配下游AI芯片模型的發展速度,大算力芯片從技術到產業落地的轉化中,會面臨更多挑戰。
呂堅平說,根據天數智芯的經驗,要想為大模型做好AI芯片,要注意三點:通用性+多維度評估+集群管理,具體來看:
第一,下端的技術要通用。建立大算力中心是為了能夠匹配現在已有的算法和未來的新算法,不是只為了計算單一的性能指標,所以通用性非常重要。大算力計算中心要更注重通用性,而不是只強調高算力。
第二,芯片要有多維度的評估標準,例如穩定度、功耗等。并且要通過大量模型實現對芯片的評估和驗證。
第三,要做好集群管理。芯片測試中難免會出現問題,集群管理能夠及時檢測到哪一個環節出現了錯誤。
▲天數智芯CTO呂堅平
五、贏家通吃,自動駕駛芯片或有最大潛力
和利資本和臨芯資本都共同投資了自動駕駛芯片公司一芯智能。
肖鵬認為,自動駕駛芯片或許是未來最有想象空間的賽道之一。自動駕駛汽車搭載大算力芯片后,可能會變成移動的服務器。
“當一家自動駕駛公司賣出了100萬臺汽車,它就有100萬臺服務器。”他談道,自動駕駛芯片不一定是最快跑出來的芯片,但它或許是最大的一塊蛋糕。
李亞軍說,汽車電子是他們最看重的投資領域,他們正在往這方面傾斜很多資源。但是汽車電子的發展會比消費電子慢,這是因為體量和成本間存在差異。
手機銷量可以有千萬臺,但汽車銷量有十萬臺已經可以算大體量了。芯片的研發成本很高,動輒幾千萬美金,花費兩三年時間,才能研發成功一顆芯片。現在自動駕駛芯片研發出來了,但汽車的銷量或許是個問題。
在他看來,雖然現在大家都在自動駕駛芯片賽道上競爭,但是到最后,這個領域不會跑出來兩三家,只會跑出來一家,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
六、未來做大做強,融資并購可“出圈”
融資并購是芯片企業快速做大做強的重要方式之一,國內有很多芯片企業通過這種方式迅速擴大體量。那么國內的AI芯片企業有多大幾率,通過融資并購、協調整合研發技術和人才,誕生出更大的AI芯片公司?
對此,李亞軍認為,企業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先有一個技術,才能誕生產品。產品成功后,企業才會繼續拓展多種技術。在擴展技術的過程中,人員也多起來了,這時將會產生管理的問題。
再往后拓展,就會超出企業的界限圈。而并購是出圈的方法之一,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其實并購的重點不在于技術,而在于財務、人力、資源、戰略等謀劃。
并購雖然是企業之間的交易,說到底還是與創始人息息相關。到底是并購別人還是被別人并購,這與創始人的性格有關。
李亞軍說,有些人比較保守,覺得賺了錢自得其樂,很滿意當下的生活,沒動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但有些人比較激進,以擴張為樂,企業做得越大越興奮。
如果想要并購別人,創始人必須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他必須要有進取心、有闖勁、有廣泛的人脈資源和遠大的戰略眼光。所以李亞軍團隊每天都在尋找,誰具備英特爾、英偉達、高通的氣質,將來會成長為跟它們一樣的企業?
他相信,中國一定會出現世界級的偉大企業,這一點毋庸置疑。
結語:芯片行業周期性遇冷,終將走出低谷
在巔峰對話環節的最后,智一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編輯張國仁拋出了一個產業共同關心的熱點話題:現在地緣紛爭不斷、缺芯、供應鏈動蕩、經濟衰退,這些因素對AI芯片領域的影響會持續多久?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智一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編輯張國仁
在李亞軍看來,芯片行業是一個周期性的行業,有規律可循。在疫情和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下,芯片行業的周期被拉長了。但既然是周期,低谷期總會回歸到正常期。我們要對芯片行業的長期發展有信心,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阻擋的。肖鵬和呂堅平都認同,現在正是芯片企業可以踏實做事、“修煉內功”的好時機。
目前中國的芯片行業已經完成了從無到有的積累,在部分簡單和中低端的芯片上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下一步,芯片行業要向著從有到好、從好到優的目標前進,繼續研發高端的芯片技術。雖然目前芯片行業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但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