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李水青
編輯 | 心緣
智東西12月14日報道,近日,在浙江臺州的一家縫紉機制造龍頭企業的工廠中,由曠視四向車系統助力打造的“縫紉機成品智能密集庫項目”正式投入使用,智東西與少數媒體來到現場進行探訪。
用戶企業智能倉儲產品線副總經理稱,在改造之前,這個倉庫主要采取地堆模式,分為十幾個片區,由叉車工人在每個片區尋找所需貨物進行裝車出庫。倉庫當時主要基于自有WMS(倉庫管理系統)進行管理,貨位管理沒有精準到具體位置。
而隨著四向穿梭車系統(簡稱“四向車”)的引入,整個倉庫的容量增長超110%,貨品存放搬運效率大大提升。
當下,制造業的數智化轉型成為發展趨勢。作為我國制造業密集區,江浙滬在數智化轉型方面具有較大發展空間。通過探訪臺州這一智能密集倉庫,我們看到了傳統制造業轉型的真實縮影。
一、配備7000個托盤位,倉庫容量增超110%
一臺縫紉機從誕生到出廠,大致需要途徑生產車間、打包車間、成品倉庫等幾個環節。本次,曠視科技支持搭建的是作為其中一環的成品倉。
走進這家被稱為“縫紉機大王”企業的縫紉機成品倉,智東西看到每當打包好的產品需要進倉時,特定的四向車就會被調度到對應的位置,據稱是曠視河圖系統在為產品分配貨位。

曠視物流業務事業部產品業務規劃負責人李帥說,這是一個中型落地場景,落地12臺四向車和4臺提升機,配備4個出庫口、2個入庫口、1個視覺盤點工作站以及7000個托盤貨位,整個項目設計目標為120托/小時。
在倉庫左側頂上有一些攝像頭,據稱這是一個視覺盤點站的組成部分。基于曠視人工智能視覺算法,當四向車把托盤拉過來,攝像機可以識別貨物情況從而輔助盤貨。視覺盤點站未來可能會有一些新的落地場景。比如,通過算法確認貨物箱是不是系統里記錄的SKU,以及核驗一些收貨箱子上的有效期情況等。

當貨物被揀選出來,就會由人工用手持PDA掃碼出庫。目前,該倉庫出入口的一小段路程依然采取叉車,但用戶企業智能倉儲產品線副總經理稱,未來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提升,這一環節也可能會采取自動化技術。
他談道,當產品需要從本倉庫對外發貨,通過打通曠視河圖系統與該工廠的ERP系統,發貨情況就能直接同步到公司管理人員。

目前,該項目從上線至今已有近三個月時間。根據官方數據,這一四向車倉庫的測試結果基本達標,相比改造前存儲密度提升了110%,比傳統模式效率提高50%以上。它以信息化打通、自動化聯動的方式對接包裝車間,相比此前人員作業錯誤率大大降低,提升效率。
二、服裝設備商面臨用工荒,主動尋求數智化轉型
近年來,用工荒成為服裝制造行業的一大痛點。用戶企業智能倉儲產品線副總經理告訴智東西,其工廠的工人大部分是外地務工人員,來自云南、貴州、湖北、安徽等地。因為去年疫情影響,用工成本不斷增長。
“這幾年招工確實比以前困難了,公司在通過提高工人待遇等方式解決人力問題。雖然現在沒有到開不了工的狀態,但這是一個趨勢,未來會越來越困難。所以,我們整個生產體系也在不斷地部署智能化、自動化生產設備,甚至在研發設計上都要面向自動化做一些新一代縫紉機的開發。”
具體到倉儲環節的數字化轉型,該工廠于2021年底與曠視科技達成了合作。
當時,曠視科技主要為工廠做AI數據分析方案,以此為契機,發現與工廠在倉儲方面可以展開合作。今年4月,曠視與這家縫紉機頭部企業達成了簽約,盡管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項目仍在今年9月順利上線。

縫紉機生產行業的倉儲數字化面臨特定痛點。據稱,用戶企業生產的縫紉機需要發向全球各地,面向不同國家、語言會有不同的SKU(最小存貨單位)。因此,用戶需要一個信息化系統和自動化存儲搬運系統,使工人能通過系統快速精確地找到細分的產品型號,并且實現自動化搬運,以此提升效率、避免人為誤發。
當下全球經濟下行,服裝制造行業市場增長有所放緩,使得整個紡織設備行業今年(增長)也有所放緩。但用戶企業智能倉儲產品線副總經理認為,衣食住行這些是剛需,當壓抑了一段時間以后又會迎來反彈、復蘇,他相信在明年的年中,預計會有縫制設備整個產業需求的提升和復蘇。
基于這樣的判斷,該廠家近年來持續探索數智化轉型。
除了縫紉機產線的數智化轉型,該廠家近年來還探索建設加工設備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希望將數智化技術賦能給下游的服裝制造企業,從而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而作為AIoT技術賦能者,曠視也希望跟用戶廠家一起,進一步打造出新的解決方案推廣到更多下游客戶中去。
三、從單點項目到標準化推廣,AI落地強調完整閉環
曠視物流業務始于2017年,主要承載曠視科技三大核心戰略布局之一的“供應鏈物聯網”版塊。近年來,曠視智慧物流方案已經落地了多個行業,比如智東西也在去年參觀過其助力打造的夢燕服飾智能物流中心。

那么本次項目與此前的項目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處呢?
李帥告訴智東西,這一項目是舊庫改造,會存在建筑尺寸等方面的限制。與此同時,這一項目有獨特難點,就是它有兩個突出目標:第一是高密度存儲,第二是快速出庫。這兩者常常是相悖的,因為高密度意味著作業面積小,往往很難保證高效率。
為了滿足特定需求,曠視針對場景做了一些定制化。比如本案例場景,托盤比原設計大一些,從常用的1.2m寬變為1.35m。但李帥稱,這一方案中絕大部分場景是可以被標準化的,比如1.35m新尺寸托盤四向車豐富了曠視的產品譜系,成為標準化產品。
曠視物流業務是公司三大業務之一,主要通過將人工智能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相互融合,為全球用戶提供高ROI(投入產出比)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在這一領域,曠視如何推動AI技術落地?
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在本次溝通中告訴智東西,AI落地很核心的一點是要和真正的業務做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他談道,曠視作為一家AIoT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不太可能對每個行業都深入了解,一方面公司選取一些行業深入,另一方面是與有行業深度理解的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本次達成合作的縫紉機龍頭企業的定位是面向服裝產業提供成套智聯的解決方案,而曠視可以提供倉儲部分的自動化、智能化解決方案。
但是,在整個制衣環節里,從前端的生產到產線的物流,到成品的物流,技術提供商都需要更多的行業Know-How。曠視可以結合自己的產品打造最高效、高ROI的組件,將其產品作為客戶成套智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從而賦能到更多企業。
結語:AI落地進入深水區,需要技術與行業形成閉環
通過本次探訪,我們看到江浙滬作為制造業的聚集區,這片土地孕育的制造業龍頭正在主動尋求數字化轉型,背后無疑是人口紅利衰減下的用工荒在推動進程。
這樣的需求為AI企業帶來了新的技術落地空間,以曠視科技為代表的AIoT企業加快了對這些領域的探索。隨著AI技術進入行業深水區,技術與行業閉環將變得更加重要,要求科技公司與行業玩家展開更加緊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