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譯 | 周炎
編輯 | 云鵬
智東西3月16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稱,預計今年電動汽車零部件的市場銷量將增加1倍。這家中國臺灣的蘋果供應商還預測,今年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下滑,但云服務、電腦,尤其是電動汽車的硬件銷售將會上升,這在一定程度會抵消消費電子需求下滑的影響。
3月15日,鴻海精密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鴻海精密2022年凈利潤為1414.8新臺幣(約合46億美元),同比增長2%。
一、吃下AirPods訂單,富士康要去印度建廠生產
鴻海精密發布的年度財報顯示,該公司在2022 年第四季度的凈利潤為400億新臺幣(折合為1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營業利潤也大幅下滑16%。這遠低于此前的預期。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去年冬季,鄭州富士康工廠受到疫情影響,導致iPhone 產能下降。
在疫情后經濟下行期間,蘋果等智能手機廠商面對著手機市場低迷的現實,這對富士康這家蘋果公司代工廠的利潤造成威脅。除此之外,硅谷銀行(SVB)的倒閉也加劇了市場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擔憂,這都進一步為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影。鴻海精密預計,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將基本持平。
▲鴻海精密2023年財報情況
除了蘋果手機和電腦,富士康工廠還為谷歌、亞馬遜、惠普等客戶組裝高端電子產品,而這些高端電子產品也容易受到消費者或企業需求下滑的影響。
鴻海精密董事長劉揚偉稱,目前約70%的收入來自中國制造的產品,但“未來海外地區的比例將繼續增加”。富士康、和碩公司(Pegatron)和緯創公司(Wistron)等中國的蘋果供應商在中美關系持續緊張的當下,一直在向海外投資。
在客戶對供應鏈本地化需求不斷上升的推動下,富士康在產能多元化上付出相當多的努力。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富士康目前正在加速向印度擴張,它在印度的卡納塔克邦(Karnataka)投資7億美元建造工廠。印度是目前智能手機僅存的幾個增量市場之一,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已出臺激勵措施,將更多的高科技制造業引進印度。
據路透社報道,富士康贏得了蘋果公司生產AirPods的訂單,并計劃投資2億萬美元在印度建一家工廠來生產這種無線耳機。消息人士稱,富士康高管還就組裝AirPods進行了數月的內部討論,“生產該設備利潤率較低,富士康為了加強與蘋果的接觸,最終選擇推進了這筆交易。”
劉揚偉最近會見了莫迪,并承諾公司將在印度南部的特倫加納邦(Telangana)進行另一項制造特投資,預計將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路透社報道富士康在印度建造工廠的新聞后,富士康的股價上漲了近9%,扭轉了此前2.2%的漲幅。
二、富士康的“小目標”: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場份額占據5%
據報道,富士康將在美國俄亥俄州(Ohio)和威斯康星州(Wisconsin)制造電動汽車電池組,擴大在美國的電動汽車產能,并在印度、越南、泰國和墨西哥進一步進行國際擴張。
劉揚偉說,電動汽車零部件的收入預計將從去年的200億元新臺幣大幅上升至今年的500億元新臺幣至1000億元新臺幣。他稱,在俄亥俄州,富士康將專注于電動汽車電池組,而威斯康星州,富士康將生產儲能系統(ESS)電池和電池組。
此前,富士康已經收購了前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 Co)在俄亥俄州洛茲敦(Lordstown)的工廠,并聘請了前日產汽車(Nissan)高管關俊,領導其電動汽車業務的擴張。
事實上,富士康計劃進軍汽車領域并非心血來潮。早在2005年,富士康以3.7億元的價格收購汽車線束企業安泰電業,正式進軍汽車領域。2010年,富士康成為特斯拉中控觸摸屏面板、連接器、覆蓋件等零件供應商,開始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之后又進入寶馬、奔馳等車企供應商目錄。
2015年,富士康與騰訊、和諧汽車成立汽車品牌“和諧富騰”,富士康負責生產制造。富士康首次將業務領域拓展到整車。
2019年,現任董事長劉揚偉達接任郭臺銘以來,富士康不斷在擴大在汽車行業的影響力。2020年,首屆鴻海科技日上,富士康宣告正式進軍電動汽車領域。在第二屆鴻海科技日,富士康正式對外發布了旗下純電汽車品牌Foxtron,并發布了三款新車。
2021年,劉揚偉公開稱,富士康在電動汽車行業的目標為5年內營收達350億美元;2025年,富士康的零部件要占據全球電動車市場5%的份額。
劉揚偉曾說:“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iPhone,我們既然能造iPhone,為什么就不能造電動汽車?”富士康希望在電動汽車上復制其在iPhone上取得的成功。
據報道,該公司表示,許多汽車制造商正在接洽它,也有許多汽車制造商正在接洽它。“富士康將積極擴大其在北美的電動汽車業務,并與傳統汽車制造商和初創汽車制造商進行更全面的合作”劉揚偉說。
與此同時,富士康的競爭對手,如和碩、廣達電腦、仁寶電子和達美電子等,也計劃今年在北美增加電動汽車產能。
結語:造車是風口,也是富士康轉型良機
“蘋果工廠”既是肯定,又是隱憂,果鏈歐菲光被蘋果踢出局就是前車之鑒,如何擺脫“大客戶依賴”是富士康必須要處理的難題。
而眼前擺在富士康面前更為棘手的問題是,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終端產品,市場增量已觸及天花板,消費市場低迷,這無疑會影響營收,富士康不得不謀劃新出路。
富士康并非沒有其他底牌,18年前,它進軍汽車領域,18年后,造車成為了風口,也為富士康提供了轉型的良機。距離劉揚偉此前所提“占據全球電動車市場5%的份額”的豪言壯志還有2年,到那時,進軍汽車領域20年的富士康能夠打造出汽車領域的“蘋果工廠”?此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