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李水青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4月4日報道,剛剛,深圳AI獨角獸云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云天勵飛)登陸科創板!
云天勵飛開盤報121元/股,開盤漲幅達175.5%,總市值429.71億元。截至早間11點01分,云天勵飛股價略有回落至99.90元/股,相比發行價漲幅達127.46%,總市值為354.78億元,股票代碼為688343。

▲云天勵飛股價走勢圖(圖源百度股市通)
當下正值類ChatGPT應用激起AI技術行業新一波浪潮,云天勵飛作為這波浪潮中國內首個上市的四百億市值AI企業,憑借“年收5億,復合增長57%”的小而美特征,成為科技圈新的潛力股。
這是一個70后海歸技術大牛的深圳創業故事。創始人陳寧是畢業于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博士,曾任美國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擔任系統架構師,2014年創立了云天勵飛公司。云天勵飛主要面向數字城市和人居生活等場景,向客戶提供算法軟件、芯片等自研核心產品及相關解決方案。

▲云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
在業內,人們常將云天勵飛與商湯、曠視等AI企業比較,也發現其與寒武紀、地平線等AI芯片公司有業務交叉,這主要由于其創業之初就選擇了“算法芯片化”這一差異化路徑,至今仍是業內少有的AI算法算力“兩棲玩家”。
本次IPO,云天勵飛募資30億元,一是計劃用于城市AI計算中樞及智慧應用研發項目,二是面向場景的下一代AI技術研發項目。其中,包括“下一代高效多模信息感知引擎”、“下一代多維大數據融合與推理”等前沿認知智能方向都引起了產業的新一輪關注。

一、三年半營收超14億元,年復合增長57%
根據IPO招股書注冊稿,云天勵飛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營收分別達2.30億元、4.26億元、5.66億元和1.85億元,合計14.07億元。

云天勵飛2019~2021年營收復合增長達57%,當前尚未盈利,這與AI領域存在研發投入費用較高的特點密切相關。
從具體業務分布來看,云天勵飛的主營業務是數字城市運營管理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級,這兩大方向是主要營收來源。
2019~2021年,云天勵飛各版塊業務增長較快,數字城市運營管理收入從2.01億元增長至約3.87億元,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級收入從0.28億元增長至1.53億元,AI芯片銷售及IPO授權也開始獲得收入。

從主營業務收入分產品和服務類型來看,云天勵飛主要營收來自綜合項目,也就是做行業解決方案。2019年、2020、2021年、2022年1~6月,云天勵飛綜合項目收入分別占比為39.44%、69.88%、70.02%、82.27%。

在毛利潤及毛利率方面,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云天勵飛主營業務毛利分別為1億元、1.49億元、2.19億元和0.66億元,對應的毛利率為大致在35%~44%之間。

這是一家“含科量”較高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云天勵飛投入分別達到2.00億元、2.19億元、2.95億元和1.47億元,年研發占比最高達86.79%,與涉足AI行業、有較大規模研發投入的傳統行業巨頭企業的研發費用對比如下表所示:
二、AI產業“春江水暖”,深圳AI獨角獸成潛力股
當下,類ChatGPT應用正刺激AI產業回暖,云天勵飛是這波新浪潮中率先IPO的AI企業。
當下正值數字中國大幕徐徐拉開,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AI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根據知名行研機構IDC報告,中國市場豐富的應用場景和龐大的數據量將刺激AI市場的快速擴張,將從 2019年的28.06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119.25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高達43.58%。

云天勵飛自成立以來堅持走自主研發的技術路線,有望在這一波大國AI競賽中獲得廣闊市場。
根據IPO文件,在基礎層,云天勵飛擁有人工智能芯片、神經網絡芯片工具鏈平臺等;在技術層,云天勵飛擁有計算機視覺為核心的算法技術積累;在應用層,公司面向安防、城市治理、社區、園區等場景進行了軟件和產品的研發。

由于涉及的產業鏈環節較多,云天勵飛在注冊稿中列舉的可對比公司覆蓋了商湯、曠視、云從、依圖等AI企業,圖形圖像技術公司MM Solution,以及NVIDIA、Graphcore、寒武紀、地平線等芯片公司。云天勵飛的解決方案覆蓋云端、終端、邊緣端等多個環節,產品的對應關系如下圖所示。

在本次募資的時機,云天勵飛展現出結合AI產業新趨勢的前瞻性布局:募得資金一是用于城市AI計算中樞及智慧應用研發項目,二是面向場景的下一代AI技術研發項目。
其中,后者包括通過項目的實施,在現有的核心技術及研發平臺基礎上,加大軟硬件設備、研發人員等研發投入,對“下一代高效多模信息感知引擎”及“下一代多維大數據融合與推理”進行技術研發,為公司現有業務的升級及未來業務落地提供底層算法技術支持。
一方面,這是要在現有的視頻全結構化技術基礎上,結合三維場景信息、音頻信息等其他模態的信息來提升傳感器信息流中語義和非語義信息的結構化密度,為大數據推理系統等相關技術的發展提供更多上游結構化信息;另一方面,融合多方來源的數據,實現更加智能的大數據自動推理分析,從而賦能各行各業的大數據落地應用。
AI行業正進入“春江水暖”的新階段,云天勵飛在既有城市AI計算中樞及智慧應用積累基礎上布局多模態的感知和認知智能技術,是在通過前瞻性布局更充分釋放算力、算法潛力。
三、十年“算法芯片化”探索,跑通AI普惠路徑
AI技術正走向平民化,如何讓AI技術變得更易用、低成本是其中的關鍵問題。
作為一個硬件基因濃厚的算法團隊,云天勵飛給出的答案是“算法芯片化”。簡單來說,這是一套“算法和芯片設計流程深度融合”理念及方法論。
縱觀AI產業,在過去很長時間里,AI落地面臨場景碎片化、高定制化、高成本等頑疾;同時,原有的主流處理器架構CPU、GPU難以滿足需求AI時代的神經網絡算力需求。對此,云天勵飛選擇算法和芯片交叉融合的設計理念和流程,認為這才是促進AI普惠的正確路徑。
早在2017年,云天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神經網絡處理器采用FPGA實現;2018年,公司第二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神經網絡處理器芯片采用22nm工藝投片,執行效率、能量效率方面相比CPU、GPU實現1-2個數量級優勢;2022年,公司第三代芯片Deep Edge10實現流片,預計在2023年量產投入使用。

同時,在不斷地推進AI與行業結合的過程中,云天星云平臺的軟件調度能力、算力分配能力、大數據分析能力等都更加成熟,成為促進AI普惠化的重要工具。
背后是云天勵飛由芯片和算法專家組合而成的算法團隊近10年深耕。截至2022年6月30日,云天勵飛擁有研發人員511人,占員工總數的59.98%,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研發人員占比達到32.68%。
根據IPO文件,公司核心技術人員主要包括陳寧、王孝宇、李愛軍及程冰:
陳寧任云天勵飛執行董事/董事長兼總經理,曾在美國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任職,獲得了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孔雀計劃”)A 類人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范人物等榮譽稱號。
王孝宇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首席科學家,2012年畢業于美國密蘇里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2 年6月至2015年2月,在NEC美國研究院擔任研究員;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SNAP擔任首席研究科學家;2017年10月加入云天勵飛,2020年獲深圳市科學技術獎(青年科技獎)。
李愛軍任公司副總經理,2001年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得碩士學位;2001年4月至2017年2月,在中興通訊先后擔任芯片項目經理、大項目經理、手機芯片部長、手機芯片研發總經理等職;2017年2月加入公司,獲深圳市國家級領軍人才、深圳市龍崗區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
程冰任副總經理,2004年畢業于中國民用航空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06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深圳中興力維技術有限公司歷任程序員、開發經理、產品總監職務,長期從事公共安全領域的產品研發和產品規劃工作,2015年11月加入云天勵飛。
可以看到,云天勵飛核心技術人員主要來自于中興通訊等芯片研發及其他前沿技術部門,且平均擁有10年以上頂尖的產業經驗,為其“算法芯片化”路徑提供了人才隊伍保障。
結語:AI“冬去春來”,創企面朝普惠AI廣闊市場
今日,云天勵飛上市首日開盤漲超176%,市值超400億元,展現了這家深圳AI創業公司穿越周期的潛力,也印證了圍繞AI算力、算法展開的創業得到了時下資本市場的肯定。
隨著類ChatGPT應用促進AI再次引起各界的關注,AI正朝著平民化、普惠化方向發展,從而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立于創業潮頭,企業如何在技術創新的同時跑通行業商業落地路徑,將是破局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