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譯 | 吳菲凝
編輯 | 李水青
智東西4月4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近日,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DPA)宣布從3月31日起禁止使用聊天機器人ChatGPT,限制OpenAI處理意大利用戶信息數據,同時對其隱私安全問題立案調查。此舉引發了歐洲其他國家的關注,法國、德國、愛爾蘭等國家都已開始準備效仿意大利的做法,加強對ChatGPT的監管。
據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稱,OpenAI需要在20天內做出補救措施,否則可能面臨高達2000萬歐元(2168萬美元)或其全球年營業額4%的罰款。盡管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以及其他獨立監管機構態度堅硬,但意大利副總理馬泰奧·薩爾維尼4月2日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稱,對ChatGPT的禁令有些過度,應該進行合理監管而非完全封控。
一、意大利打響第一槍,成全球首個禁封ChatGPT國家
3月31日,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對ChatGPT提出質疑,宣布即日起國內暫時禁止使用ChatGPT,并就ChatGPT侵犯用戶數據隱私展開了調查。該機構稱ChatGPT存在保存和泄露用戶隱私數據的隱患,而且它未能按照要求驗證用戶是否已年滿13周歲。該機構此舉使得意大利成為第一個對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采取制裁行動的國家。
以OpenAI的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依靠算法在分析大量數據的基礎上生成對文本查詢的響應,它的數據基礎可能來自于互聯網用戶的個人信息。
當晚,OpenAI給出回復,今后會在訓練ChatGPT等AI系統時減少個人數據的使用,其研發團隊補充說:“期待與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密切合作,并向他們介紹人們是如何使用ChatGPT的。”
與此同時,意大利隱私監管機構Garante也指責OpenAI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獲取用戶的年齡,并且該機構指出,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可以證明收集個人數據來訓練聊天機器人的行為是正當的。Garanta是一家獨立于政府之外的監管機構,也是最早正式警告TikTok違反歐盟現有隱私規則的監管機構之一。
二、ChatGPT監管引歐盟關注,德國、西班牙等跟進行動
意大利暫時禁止ChatGPT的舉動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的關注,他們正在研究是否需要采取更加嚴厲的措施來控制ChatGPT。同時,一些監管機構發現有些工具可以用來控制迅速興起的生成式AI公司,比如授權用戶保護個人信息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
4月3日,法國和愛爾蘭的隱私監管機構已經與意大利的同行取得聯系,他們想了解更多有關ChatGPT禁令的依據。與此同時,德國聯邦數據保護專員烏爾里希·凱爾伯(Ulrich Kelber)向《德國商報》表示,德國可能會效仿意大利的做法,出于對數據安全保護的考量而選擇禁止ChatGPT。
但瑞典的隱私監管機構表示,目前還沒有禁止ChatGPT的計劃,也沒有與意大利的監管機構取得過聯系。西班牙的監管機構稱,尚未收到任何有關ChatGPT隱私泄露或是其它方面的投訴,但并不排除未來展開調查的可能性。
三、意大利副總理:不建議一刀切,爭取早日恢復
雖然這些國家的隱私監管機構都同意加強監管,但政府對其態度則更加寬松。
4月2日,意大利副總理兼基礎設施與可持續交通部長馬泰奧·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在社交平臺上公開發文,批評了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DPA)暫時禁止ChatGPT的決定,稱其屏蔽行為太“過度”了。
他稱該監管機構的行為“太過虛偽”,這種做法像是沒有常識一樣,“幾乎所有的在線服務都無法避免涉及到隱私問題”。在他看來,這項禁令可能會損害國家的商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希望能快速找到一個解決方案,早日恢復ChatGPT在意大利的使用。
德國政府發言人同樣認為沒有必要禁止ChatGPT。
據知情人士透露,意大利當局的態度旨在與OpenAI公司進行交流,來解決因ChatGPT與歐盟數據保護規則不符而引發的問題,而不是想完全禁止該工具。在專家看來,雖然意大利監管機構目前還只禁止了ChatGPT,但如谷歌的Bard等其他聊天機器人未來也將可能受到調查。
結語:一邊禁用一邊放行,ChatGPT引起監管爭議
意大利獨立監管機構對禁用ChatGPT的態度十分堅決,但副總理持不同意見,稱此舉太過度,并希望早日恢復ChatGPT在意大利的合理使用。一邊是堅決禁用,一邊是寬容放行,ChatGPT自發布以來就不斷引起監管爭議。
爭議背后也說明,如何保護公民數據隱私、規避隱私泄露風險、厘清科技公司與政府的權責界限等問題,都是人工智能與大范圍覆蓋社會生活后,各大科技公司必須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過于決絕的“一刀切”做法也不值得提倡,監管政策既要有可商討的彈性空間,也要能讓企業充分釋放出創新活力,更重要的是保護好公民的個人數據隱私與信息安全。這不僅是意大利如今面臨的難題,各國都需要在保護數據安全和監管防控過度之間做好平衡,用杠桿支撐起科技創新與隱私保護兩端。
來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