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12日,由蓋世汽車與慕尼黑電子展共同主辦的2023智能座艙車載顯示與感知大會正式召開。
汽車“新四化”背景下,“強體驗”和“高交互”已然成為智能座艙的核心增長點,作為車內交互體驗的核心承載體,車載顯示與感知系統無疑將迎來市場空間的黃金增長期。
蓋世研究院數據顯示,在智能座艙核心部件中,中控屏、語音交互的滲透率相對更高,同時,曲面屏、增強現實(AR-HUD)、智能表面、沉浸式座艙內飾(氛圍燈、車內音響)等細分賽道也在快速崛起,總體而言,“全場景的擬人化交互”將成為智能座艙車載顯示與感知的重要發展方向。此外,智能駕駛技術向高階發展的趨勢下,車內監測系統(DMS/OMS)等主動安全模塊也將隨之跟進。
蓋世汽車2023智能座艙車載顯示與感知大會將聚焦艙內“顯示、艙內感知、艙內監測”等創新技術,細分四大板塊:顯示屏、車載顯示技術、AR-HUD、IMS等最新發展趨勢及應用,邀請知名企業的多位專家展開討論,捕捉智能化背景下座艙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發展機遇,為企業挖掘新商業模式與經濟增長點提供嶄新思路。
本次大會為期2天,感謝中強光電、思特威、中電科風華、三目智能、安通林、東軟集團、瑞發科 、華陽多媒體、蜂鳥互動等9家生態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一、主辦方歡迎致辭
汽車行業玩家越來越多,產品也越來越趨同。因此,蓋世汽車CEO周曉鶯表示,車企獨立思考的定力很重要,找到獨屬于自己產品的差異,同時做到真正場景化思考用戶需求,而不是被迫卷入極致降本和價格戰的怪圈中。
她還表示,希望大家能在為期三天的論壇和展會中,吸收對自己有幫助、有價值的內容,在論壇現場和外方的展區里認識更多朋友,與展商朋友們進行更好的交流。

周曉鶯 | 蓋世汽車CEO
二、開幕致辭
慕尼黑展覽20年的舉辦得益于國內和行業的發展。隨著鋰電的興起,慕尼黑展覽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2002年3月份第一屆慕尼黑展覽在上海舉辦。借助行業發展和中國入世的春風,整個加工和消費電子行業飛速發展,后來又迎來了包括智能手機的增長在內的消費電子行業的爆發。
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路王斌表示,2010年汽車行業迅速發展,慕尼黑展覽與整個汽車行業密不可分,隨著新能源技術和科技創新的出現,展會迎來了新的契機。在未來三天里,會有大量信息交流、人員交流和技術交流,預祝大家能夠度過有收獲的三天。

路王斌 | 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
三、智能座艙產業趨勢展望
目前的智能座艙處于L2部分認知階段,具備在艙內外部分場景下的座艙主動感知、座艙部分主動執行的能力,普遍實現可持續升級的云服務能力。同時,L3高階認知智能座艙開始市場導入,預計2025年左右實現。
蓋世汽車研究院副總監張志文表示,智能座艙滲透率不斷上升,當前國內智能座艙整體滲透率已經超過50%。目前座艙內的中控屏、語音交互、車聯網的滲透率均超過70%,同時,隨著座艙功能的愈發豐富,座艙域控HUD、DMS的滲透率也在不斷提升。從中短期趨勢來看,大屏多屏依然是打造座艙科技感的重要方案。AR-HUD、車載聲學將提供更沉浸式的駕乘體驗,DMS是人機共駕階段下的重要座艙功能。未來車機手機將實現跨場景互聯,大模型上車打造更智能的AI虛擬助手,整車功能趨于集成化,多個操作系統將逐漸融合統一。

張志文 | 蓋世汽車研究院副總監
四、智能空間的多屏交互設計
從智能駕艙發展到智能空間,理想汽車高級總監李娟表示,人機交互的三要素是感知、理解和表達。人與數字世界的交互從二維平面模式逐漸走向三維空間模式。
她還表示,理想通過感知視覺、感知聽覺、理解、表達視覺和表達聽覺進行多方向升級,多屏交互為全車人打造全場景專屬屏幕服務。信息在空間多屏間流轉,包括跨屏同步、跨屏轉移、多屏多視角。在多屏硬件上,主駕域屏幕設計注重安全和易操控,副駕和后艙域屏幕設計注重畫質和護眼。

李 娟 | 理想汽車高級總監
五、汽車智能化進程中顯示類產品的發展趨勢
2022年,提出了汽車“新五化”,包括電氣化、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輕量化。EE架構趨于集中化,部件趨于智能化,軟件趨于零部件化,最終的目的是回歸用戶體驗。
惠州華陽通用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偉濤表示,智能顯示類產品發展整體趨勢是大、多、遠、智能。屏顯類產品的技術路線是a-Si LCD、LTPS LCD、Mini LED、OLED、Micro LED、全柔性顯示屏,AR-HUD將最終發展到元宇宙層面。電子內外后視鏡將具有更大的視野和更低的能耗。他還表示,華陽集團汽車電子業務,聚焦“智能化”,圍繞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三大領域,在智能座艙領域已成為國內領先的智能座艙產品線最豐富的企業之一。

程偉濤 | 惠州華陽通用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六、未來光顯交互:車載虛實融合新世界
中強光電成立于1992年,是“創新顯示系統整合方案之提供者”,率先開發量產全球最小、最輕之VGA單片液晶投影機及XGA DLP投影機,同時整合了光、機、電、熱、材料及精密模具制程。元件制造包括研發、加工、制造高精密度元件,TFT-LCD顯示屏背光模組之導光板、注塑件及光學膜等;模組化產線包括背光模組/LCD模組、車載LCD模組、TV半系統及LCD一條龍服務,具備OEM代工和ODM設計能力,以智能制造自動化流程提高產線模組良率。
中強光電集團中國事業群總經理王舒屏表示,智能座艙通過身份識別、視覺等多種傳感器數據融合,來實現主動交互。中強光電將從芯開始,跨域合作,以軟為終。

王舒屏 | 中強光電集團中國事業群總經理
七、極智座艙,屏分秋色
合眾汽車智能研究院硬件系統總工程師陸天如表示,座艙車載顯示想要突圍,首先需要考慮用戶體驗至上,打造差異化,個性化的內容,同時加強成本控制,把錢花在智能化的“刀刃”上。
他還表示,合眾的策略是“少就是多”。在哪吒NETA SPCAE顯示解決方案中,使用車載最大尺寸豎屏,單大屏比多聯屏性價比高;極致分屏方案,將一塊屏幕當四塊屏幕使用;支持多任務處理地圖導航、娛樂多媒體與車控零級觸達,自定義應用快捷,根據用戶習慣進行應用快捷入口編制;自定義布局出行場景,靈活性高。還具有人機共駕具有車道級渲染SR顯示;語音視覺多模交互,實現四音區自由對話;全覆蓋四大娛樂場景等,打造第三生活空間。

陸天如 | 合眾汽車智能研究院硬件系統總工程師
八、智能座艙,極致體驗
小鵬汽車嵌入式硬件總監羅中強表示,好的座艙體驗來源于“好車是基礎、交互有溫度、堪比老司機”。搭載了SEPA 2.0扶搖架構的小鵬汽車續航實、充電快、不怕冷,同時具有健康、品質好和高安全的特點;具備更“類人”的全車全時對話的全棧自研的第二代語音架構、沉浸式全場景5D影音座艙、動態交互3D UI、具有消費級顯示觸控體驗和車規級設計壽命的顯示系統;具有不磨蹭、不降級、不卡死、不打擾的XNGP全場景智駕,實現從車位到車位體驗不中斷,無縫連接高速、城市、停車場等各種場景。
他還表示,軟件定義汽車最終就是用戶定義汽車,通過自定義汽車設置滿足用戶需求。未來將有無限可能。

羅中強 | 小鵬汽車嵌入式硬件總監
九、智能化趨勢下傳統T1的創新之路
安通林中國汽車電子事業部總經理楊勇表示,智能座艙的未來趨勢包括沉浸式視聽體驗、智能語音交互體驗、多維度交互模態、HUD、豪華與極簡,以及氛圍感。
安通林超寬帶感知技術CCC在3.0版本中發布了對集成UWB,NFC和BLE的數字鑰的建議,可以與低頻技術集成;手機作為數字鑰匙,采用了UWB技術,部分整車廠已集成基本系統,一把鑰匙適用于多輛車。人性化進入通過照地燈等多種技術方式提升用戶體驗。通過DMS/OMS監控整個機艙,在低速到高速的行駛過程中,通過CMS擴大視野。多維度交互進行車內聯動,提供個性化設置。通過顯示器和投影進行沉浸式試聽,增加娛樂體驗。通過氛圍燈等系統進行極致氛圍營造。讓整個供應鏈進行更緊密的合作。

楊 勇 | 安通林中國汽車電子事業部 總經理
十、智能座艙顯示創新帶來的裝備發展機遇
車載顯示的升級是座艙智能化變革最直觀的體現,液晶儀表+中控+HUD三屏布局成標配,開啟3.0信息交互時代。
中電科風華信息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經理董哲表示,三聯屏精密貼合組裝,在單個CG蓋板上,連續真空貼合三塊顯示模組,產線涵蓋清洗、軟對硬貼合、多屏硬對硬貼合等,適用新型車載屏幕產品。針對汽車B柱創新設計,中電科風華也推出了自動組裝生產線,用于特斯拉全系列車型B柱攝像頭、藍牙等功能部件的全自動組裝,解決了B柱貼合組裝設備核心問題。以及用于車載顯示行業車載中控總成整線設備等。

董 哲 | 中電科風華信息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經理
十一、CMS系統定位及如何增強用戶粘性
佛山市三目智能電子有限公司創始人鄧蟻表示,三目CMS產品“基于安全而生,卓于自動駕駛而終”。CMS架構是SOC方案與FPGA方案并行的,其中FPGA系統架構是基于域融合與場景定制化的,SOC方案則是基于行業法規與行業認知與戰略合作伙伴合作,打造行業最具性價比的CMS 完全符合GB15084法規的電子后視鏡系統。
他還表示,針對CMS產品的用戶痛點包括用戶習慣、圖像質量和防曝光。CMS電子后視鏡系統成功的五要素是功能、可靠性、形象、價格和體驗。顯示屏個性化的設計和位置靈活布局,使客戶獲取更好的駕駛體驗和駕駛的舒適性。根據車型實際情況基于GB15084的規則,設計模擬符合用戶習慣的視野布局,減少項目開發時間并節約開發成本。

鄧 蟻 | 佛山市三目智能電子有限公司創始人
十二、智能座艙顯示應用趨勢
長城汽車智能座艙產品總監佘士東表示,智能座艙生態是否能滿足用戶需求的標準就是手機支架,這表明現階段的智能座艙對生態和用戶的滿足還沒能達到用戶的需求。軟件生態已經成為了重要座艙價值。用戶具有三個圈層的軟件生態需求,包括車產品圈層、車主需求圈層和生活方式圈層。通過軟件滿足用戶需求,提升用戶體驗。生態軟件進行快速迭代,持續提升座艙價值。座艙從原來的硬件組合演進到軟件+AI提升價值,產品可成長的需求來自于創造價值的方式在進化。
他還表示,通過屏幕尺寸平臺化,減少屏幕尺寸種類,實現生態迭代。屏幕每個素質提升都有成本,平臺化的屏幕已經“卷”向消費電子。同時健康屏幕將是重點發力的點。

佘士東 | 長城汽車智能座艙產品總監
至此,論壇首日全部議程圓滿結束。
論壇首日還正式發布了蓋世汽車研究院主編的《智能座艙產業報告2023》,對智能座艙發展現狀、核心技術與市場規模、行業格局及解決方案、未來趨勢展望進行了研究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