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判斷,過去的7月可能是地球12萬年來最熱的一個月。科技的不斷發展,在帶來社會大繁榮的同時,也在不斷給地球加溫。
9月9日,在外灘大會科技與可持續發展未來分論壇上,這一關于科技到底在擴大鴻溝,還是讓世界更平的討論同樣火熱。螞蟻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彭翼捷、妙盈科技總裁林偉杰、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傳播及公共事務副總裁商容、財新中國ESG30人論壇主編汪蘇等嘉賓共同熱議科技發展的雙刃劍效應。彭翼捷表達了她對科技助力可持續發展的樂觀:“讓世界變好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背后的善意。”
但她也坦言,技術發展帶來的兩面性問題不容忽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能源和資源消耗,同時也給老年人、邊緣群體、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帶來包容性、普惠發展的問題等。彭翼捷以打車軟件讓人車匹配變得高效,但也讓老年人打車變得更為困難為例,說明科技的兩面性一直存在。
與其擔憂未知,不如身體力行,更好的釋放技術發展積極的一面,同時防范和規避它的消極影響。彭翼捷舉例了螞蟻集團目前的一些實踐:成立整個公司的科技倫理委員會,確保平臺所提供的所有科技底層的工具以及上層的應用,都符合平等、尊重、可信、責任的原則。
AI時代,算力需求爆發,尤其要避免讓計算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阻礙。2022年,螞蟻的數據中心通過一系列的自研技術,相比上一年降低單位碳排放量26%。
在會場的直播之外,網友也留下一系列對科技發展有意思的關切:地球還能養我們多久,數字技術能幫我們找到第二個宜居星球嗎?數字技術能讓我從基因上根治脫發嗎?單身的人越來越多,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能解決人類的孤獨嗎?
“我覺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背后的善意。好的科技應該尊重多元、尊重包容,這也真正代表了一個社會、時代的進步。”彭翼捷說。
9月7日開幕的2023?INCLUSION·外灘大會由外灘大會組委會主辦,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黃浦區人民政府支持,會期從9?月?7?日-9?日為期三天。外灘大會組委會由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報業集團、外灘投資集團、螞蟻集團等多家單位共同牽頭。
據悉,大會設有1場主論壇、36場見解論壇、8000平方米科技展覽、3000平方米綠色集市。會議共吸引了近20位中外院士、諾貝爾獎和圖靈獎得主,全球超500位有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企業和專家學者前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