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南方(公眾號:southtech001)
作者 |? 佳慧
編輯 |? 云鵬
科創南方12月8日報道,今天,2023未來商業生態鏈接大會暨第八屆金陀螺獎頒獎典禮(以下簡稱“FBEC2023”)在深圳舉辦。
在FBEC2023論壇上,華為VR/AR產品線總裁李騰躍、Tobii亞太區XR負責人吳柏其、星紀魅族集團XR事業部總裁盧勇、視涯科技聯合創始人劉波、HTC全球高級副總裁鮑永哲、中興通訊XR產品總經理周琴芬、高通中國區VR/AR負責人郭鵬等科技巨頭公司、組織的XR、VR相關負責人均來到現場,并進行了主題分享。
在論壇演講同步進行時,智東西還同少數業內媒體一起,與Tobii亞太區XR負責人吳柏其、視涯科技聯合創始人劉波,針對如AR眼鏡等XR、MR設備中新趨勢、技術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對話。
一、XR或成繼手機后的下一代個人計算中心,輕薄是基礎
XR的產品形態,從用戶消費者的維度來看,在生活區間中有三大場景。第一,是個人隨身的消費場景;第二,是家居控制場景;第三類,就是所謂的“第三空間”,即車空間。
XR則在個人與車空間緊密聯合中起到了很重要的連接作用。雖然手機是現在隨身攜帶且非常重要的計算入口,但在很多駕駛場景下,手機是不適用的,有些服務需要多維流轉。

例如導航的“最后一公里”,現在開車去目的地大部分都不可能直接抵達店鋪門口,中間相差的路程導航則可以流轉到眼鏡進行步行導航;還有在開車途中正在聽歌,抵達目的地后希望不要中斷,如果使用手機需要重新點歌,流轉到眼鏡上就能直接達到想要的效果。
盧勇認為,諸如此類的使用場景,XR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彌補作用。因此他說到,往未來走,他相信XR是繼手機之后的下一代個人計算中心,個人消費電子領域必須要在XR上布局。
現場,盧勇佩戴著星紀魅族近期發布的AR智能眼鏡MYVU,分享了MYVU與MYVU探索版,這兩款產品都有導航、提詞器、實時翻譯等功能。其中根據盧勇介紹,這兩款產品的特色在于重量很輕,它們的重量分別是43g和71g。
對此,盧勇稱,星紀魅族是在做好普通眼鏡的之后,再去做智能化。對于消費者來說,眼鏡足夠輕、足夠小、愿意戴出去才是首要的。
在體驗區體驗了兩款產品后,智東西記者感受到兩款眼鏡的重量確實比較輕,特別是MYVU,戴起來與普通眼鏡差距不大,星紀魅族選擇的光學方案是Birdbath光學模組與樹脂衍射光波導技術,這使得眼鏡更輕薄。
盧勇稱,星紀魅族前期為發布會和整個12月份準備的產能已經全部賣光了,現在如果還想買只能等1月份的產能了,具體的售出數據盧勇沒有說明。
二、XR設備中顯示是第一要素,做好顯示有三大關鍵
劉波在對話中稱,對任何帶顯示的消費電子產品來說,顯示一定是第一要素,犧牲顯示一定是最不可取的。
因為他們認為,對至少80%的普通消費者來說,一眼看到的就是顯示清楚還是不清楚,而對于其它方面,例如2毫秒的延時感受是不明顯的,不同的價格也都有對標的消費群體。
而對于蘋果在移動終端,無論是手機還是平板上的顯示效果總是明顯超過其競品的情況,劉波認為,在顯示上,國內與國外沒有太大的差距,國內在終端的顯示一定是第一個趕上蘋果的核心部件,因為國內的顯示發展速度非常快。未來,國內也一定會出現類似蘋果Vison Pro同等顯示等級的產品,具體時間無法確定,但整個行業都在關注設備的高分辨率顯示。

而要做好顯示,劉波認為有3個比較重要的方面。
第一個是PPI(像素密度單位),更好的顯示需要在相同面積的屏幕上實現更高的分辨率;第二個是亮度,特別是在AR設備上,就要做OST(Optical See-Through);第三個是寬色域。
同時,顯示技術發展還受芯片算力的限制。要做大量虛擬重構、3D建模等對算力有較大的要求。而目前來看,在VR圖線里,算力滯后于顯示,算力技術層的發展需要時間。但是現在行業內給出了一些解決方案。例如蘋果用雙芯片分散算力,或者有些企業將要求不高的算力放在云端,結合云端降低算力要求。
關于大家很關心的成本問題,顯示器的成本什么時候降下來?怎么降下來?劉波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現在大家在顯示上采用的都是傳統工藝,沒有專門針對硅基OLED的工藝方向去做,所以必然造成性價比不高、成本高的情況。未來如果要降低硅基OLED的成本,一定要有一些專門針對硅基微顯示的產業出現,去專門優化這個工藝。現在這種工藝的市場規模很小、需求量也小,所以造價比較高,當整個市場的量提高了以后,成本就會相較于現在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三、眼球追蹤技術未來可能成為所有頭顯設備的標配
關于頭顯中用到的眼球追蹤技術,吳柏其在交流中稱,現在眼球追蹤技術在業界得到了認可,越來越多的產品導入了眼球追蹤技術。
該技術的應用分為不同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導入眼球追蹤技術來提升設備本身的功能,例如注釋、渲染、增加分辨率同時降低功耗;第二種類型,比較偏向于與內容互動,例如手眼交互;第三種類型,則是在to B(面向企業)的場景,會做企業的用戶分析或腦部病變分析等。
吳柏其談到,今年眼動技術方面比較大的突破就是,第一款大量to C(面向消費者)帶有眼動功能的產品,即索尼的PlayStation VR2出現了,這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
就目前狀況來說,眼球追蹤技術還只存在于一些比較高端的設備。但吳柏其認為,隨著眼球追蹤技術來帶的好處逐漸顯現、導入的困難度以及成本的下降,明年開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設備導入眼球追蹤技術,這項技術在未來將會變成所有等級設備的標準配置。

同時,眼球追蹤技術導入設備在醫療領域也有重要作用。一些腦部疾病可能造成眼球病變,戴上頭顯進行眼動方面的測試,例如在虛擬畫面中創造刺激點讓眼球追隨、檢測眼球追隨軌跡,可以實現監測人們的腦健康。
吳柏其還稱,在設計生物識別需要收集用戶隱私的問題上,Tobii有眼球追蹤數據透明化協議,只要涉及眼球追蹤的數據,Tobii的硬件客戶需要在他們的軟件開發商開發軟件的時候,設置向用戶詢問數據是否愿意被收集的詢問和告知。
而之后的數據究竟是存儲到云端還是本地,吳柏其說這與不同的硬件廠商設置有關,就他所知道的設備來說,數據一般是被保留在本地。
在FBEC2023的現場演講中,吳柏其介紹了Tobii開發的一個新的硬件設計形態,利用到透鏡棱柱制造工藝這一新技術,將眼球追蹤的器件和光波全都鑄造進同一個鏡片,這樣AR眼鏡的邊框就不需要做額外的配置,這一工藝Tobii之后會授權給專門廠商,進行鏡片制造。
結語:XR行業發展空間足,AI賦能或助其進入拐點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AR、VR等新興技術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拓寬,其行業發展空間足夠大。并且盧勇在其關于AR產品打開大規模消費市場的演講中稱,現在AR行業還處于非常早期的孵化階段,遠遠沒有達到要進行紅海競爭、互相廝殺的階段。可見AR、XR行業潛力無限。
而如今AI技術不斷發展,AI的加入,可以使AR、VR等技術更加智能化,更好地理解和適應用戶的需求,從而提高用戶體驗。同時,AI通過深度學習等技術,不斷優化AR、VR的性能,使其在各種應用場景中的表現更加出色。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AI的賦能將助力AR、VR行業進入新的發展拐點,實現從小眾市場向大眾市場的轉變。這不僅將為AR、XR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也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