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混元又升級了,這次它變得更快、更強、更便宜。
科創南方9月5日報道,今天,2024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騰訊集團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OO兼騰訊云總裁邱躍鵬在現場宣布,混元Turbo已經在騰訊云正式上線。混元Turbo訓練效率提升108%,推理效率提升 100%,推理成本降低 50%,解碼速度提升 20%,效果在多個基準測試上對標GPT-4o。
與此同時,全新AI infra品牌“騰訊云智算”也和公眾見面了,這是一個集算存網一體的高性能智算底座。全新騰訊云融合產品創新體系、RAG解決方案等,也紛紛在大會上首次發布。
當企業面臨內外部多重挑戰,甚至陷入“內卷式競爭”時要怎么辦?在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看來,如果蛋糕不增長,結果就是“零和”游戲。企業增長的核心在于跳出框架,探索產業的新發展。對此,他提出了以數提效、順勢而為、揚帆出海的三大增長方向。
數字化和全球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兩股浪潮。在企業出海時,“云”也成為成為其開拓市場的有力支撐,騰訊云在大會現場還發布了企業出海數字化解決方案全景圖,覆蓋了游戲、社交互娛、跨境電商、消費電子、金融科技、在線教育、汽車出行等七大行業的全球化實踐。
邱躍鵬現場還透露,目前,騰訊會議海外會議數已經較年初增長了近50%,比亞迪的員工每個月要在騰訊會議上開一萬多場跨國會議。
一 、混元Turbo亮相,700多款產品已接入大模型
云和大模型,正在越來越深度地捆綁到一起。“大模型和云是密不可分的,大模型在云上訓練,同時大模型能力通過云向外輸出;另一方面,云產品也通過與大模型的深度融合,顯著地增強能力。”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OO、騰訊云總裁邱躍鵬說道。
本屆大會上,騰訊云首發性能更強、性價比更高的MoE模型騰訊混元Turbo。相比前代模型,騰訊混元Turbo性能有顯著提升,訓練效率提升108%,推理效率提升 100%,推理成本降低 50%,解碼速度提升 20%,效果在多個基準測試上對標GPT-4o,第三方測評居國內第一。

邱躍鵬在會上宣布,混元Turbo已經在騰訊云正式上線,輸入和輸出價格只有前代模型的一半。

騰訊混元在騰訊云上提供了多種尺寸的模型服務,通過API、專屬模型、精調模型等接入和使用方式面向企業及個人開發者全量開放。騰訊混元在云上提供了Turbo、Pro、Standard、Lite等多個版本;在專屬模型上開放了代碼生成、角色扮演、Functioncall等;企業也可以通過騰訊云TI平臺對騰訊混元進行精調。
騰訊目前已經有700多款產品接入混元大模型,實現用戶體驗的提升。騰訊全矩陣的大模型產品目前已經在知識管理、智能客服、研發提效、智能營銷、內容生成、辦公協同、風險管控等落地。

AI infra品牌“騰訊云智算”也正式亮相,這是一個集算存網一體的高性能智算底座。
騰訊云智算整合了騰訊云高性能計算HCC、高性能網絡IHN星脈、高性能云存儲、加速框架、容器、向量數據庫、智算套件等騰訊云優勢產品,能夠為AI創新輸出性能領先、多芯兼容、靈活部署的智算產品能力。
在穩定性和性能上,騰訊云的集群千卡單日故障數已經刷新到0.16,是行業水平的1/3;1分鐘就能完成萬卡checkpoint寫入,數據讀寫效率是業界10倍;千卡集群的通信時間縮短到6%,是業界一半。同時,通過整合軟硬件技術能力,騰訊云智算集群從機器上架到開始訓練可以做到只需1天,相比業界以月為單位也大為縮短。
另外,騰訊云也在大會上發布RAG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結合自身信息知識、快速打造大模型應用。借助騰訊云智能檢索(騰訊云ES),企業只要少量代碼,甚至幾乎不用重寫代碼,就能一站式構建AI問答應用。騰訊云向量數據庫針對企業的多模態數據源,可以提供業界兩倍的向量檢索性能。
例如,前陣子微信讀書上線的AI問書,就是基于騰訊云ES實現了RAG的高效開發和運維,從而為億級用戶提供毫秒級別的高效處理能力。
二 、六年研發投入超 3000 億,全新騰訊云融合產品創新體系亮相
“我們不僅需要硬件突破,也需要軟件登頂。”在湯道生看來,基礎軟件作為數字經濟的關鍵基礎設施,其發展水平也關乎國家安全、產業安全。據了解,六年超過3000 億元的研發投入,支撐著騰訊融合創新產品持續突破,打造更“好用”的國產軟件體系。
湯道生在會上首次發布了全新的“騰訊云全棧融合創新產品體系”。具體來說,在基礎軟件領域,數據庫TDSQL、操作系統TencentOS、專有云TCE、大數據TBDS、人工智能開發平臺TI等核心產品(簡稱“5T”),兼容國內主流的芯片廠商,在多個大規模的集群上穩定運行,落地覆蓋金融、交通、政務、互聯網、醫療、傳媒等多個行業,積累了豐富的融合創新實踐。

數據庫TDSQL產品能力不斷突破,能提供業界領先的高可用、存算分離、企業級安全等能力;TencentOS Server,目前已憑借近 1000 萬套的部署規模成為國內部署量最大的 Linux 操作系統;專有云TCE平臺全面兼容主流國產化軟硬件,支持全棧一云多芯,可滿足業內最高等級安全合規要求;新一代TBDS面向數據全生命周期提供全場景的數據服務能力,具備金融級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同時升級后的TBDS綜合性能提升20%。
在產業界最關注的AI大模型領域,騰訊云旗下的人工智能開發平臺TI,在訓練推理方面全面支持國產AI芯片,兼容國產CPU以及數據庫、容器等中間件,并支持異構集群納管,可自動調度多廠商AI芯片。同時,騰訊云還推動辦公應用與國產軟硬件生態系統適配。以騰訊會議為例,騰訊會議能夠在國產基礎設施之上,支持SaaS和混合云部署模式,能夠有效兼顧內、外部溝通的靈活需求。
基礎軟件之外,騰訊的系列自研應用軟件如騰訊會議、企業微信、騰訊文檔、騰訊樂享等,憑借騰訊產品積累超過20年的用戶服務經驗,具有便捷的交互體驗與服務界面、獨特的C2B連接能力。騰訊會議等產品在多個行業頭部客戶滲透率超過了50%。
“軟件產品是騰訊的強項。從服務海量用戶的后端技術,到體驗便捷的前端交互,我們都有豐富的技術和經驗積累。我們希望將騰訊服務10億用戶所積累的技術,助力托穩中國企業數字化發展的云底座,這也是助力中國產業數字化升級的責任和擔當。”湯道生在演講中提到。
三 、蛋糕不增長就是“零和”游戲,企業增長有三大方向
湯道生在大會上透露,過去一年,騰訊云通過持續聚焦自研,推動被集成,業務更加健康可持續:與伙伴共同服務的客戶數,超過200萬家;訂單過百萬的伙伴數量,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很多SaaS伙伴收入增加了1倍多;國際業務增速也在兩位數以上。
他認為,很多企業面臨內外部多重挑戰,甚至陷入“內卷式競爭”,但如果蛋糕不增長,結果就是“零和”游戲。企業增長的核心在于跳出框架,探索產業的新發展。 所以,他提出了企業破局增長的三個方向:

第一個增長方法是以數提效,聚焦核心場景。大模型的調用成本如今已經被降低了很多,不少企業都對大模型有興趣,但是前期也許對大模型期望太高,而對長期投入的決心與耐心又稍有不足。
“指望大模型給一般企業在短期內帶來巨大變化并不現實。用人工智能在已有業務場景中降本增效,提高經營效率,是行穩致遠的可靠路徑。”
湯道生指出,騰訊在去年邁出大模型第一步的時候,就堅持做“離產業最近的AI”,把AI融入到產業場景中。以騰訊的混元大模型為例,其已經落地到騰訊700多個業務場景中,騰訊的AI能力也在千行百業落地生根。
第二個增長思路是順勢而為,抓住新產業機會。湯道生強調,講到數字產業的硬科技,大家總會下意識想到芯片、光刻機等硬件,但軟件也是信息科技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新一代科技發展的靈魂。
湯道生說,國家《十四五信息技術規劃》,把關鍵基礎軟件、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重點軟件,列為“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工程”。國產軟件技術水平已經與國外領先的軟件科技企業對齊,更懂客戶,性價比更高,服務更好。
“如果芯片或硬件設備是計算的軀體,那軟件就是腦袋。軟件往往定義了硬件發展的方向,讓硬件設備釋放出更大價值。”他呼吁更多元化的開放式軟硬科技生態,鼓勵多云、多芯的蓬勃發展。
第三個增長機會是揚帆出海,開拓全球市場。相關機構調研顯示,90%的中國企業對拓展海外業務有興趣,有近四分之一的企業,將出海列為未來1到3年的首要任務之一。
但是,選擇哪些目標市場?從哪個國家先試水?怎樣的產品更符合當地市場的需要?如何與國際化對手差異化競爭?當地的產業政策、稅務法規、經營牌照、數據合規的要求如何?如何把國內成功的經營與管理經驗快速落地?這些問題都需要出海企業解答。
對此,騰訊云可以提供包括音視頻、邊緣加速、云原生產品、大數據與數據庫、安全與合規、AI等技術產品能力,為中國企業的海外拓展鋪平大路。
目前,騰訊云已打造了遍布全球的云基礎設施,覆蓋五大洲21個地區,擁有3200多個全球加速節點。
四、 “云”助力企業出海,比亞迪每月開一萬多次跨國會議
談及企業出海的新機遇,湯道生認為,以“云”為載體的中國產業經驗和科技優勢,正在成為企業出海開拓全球市場的有力支撐。數字化作為一種新的資源配置方式,可以幫助企業更加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優化資源分配,助力在全球競爭中保持優勢。
本次大會上,騰訊云首次披露了企業出海數字化解決方案全景圖,包括云原生、音視頻、邊緣加速、大數據與數據庫、安全與合規等技術和產品能力,覆蓋游戲、社交互娛、跨境電商、消費電子、金融科技、在線教育、汽車出行等七大行業的全球化實踐。

其中,騰訊云邊緣安全加速平臺EdgeOne將服務器的端到端 HTTP/HTTPS 訪問時延降低了30%,中國前十大出海音視頻社交應用里有八家在用EdgeOne。
騰訊會議的海外會議數較年初增長將近50%,面對全球各地差異化的網絡、多語言環境,騰訊會議自研了AI降噪算法、Penguins AI語音引擎,上線多語言實時翻譯等功能,助力用戶流暢無障礙開會。
據了解,騰訊會議助力比亞迪連接了全球6大洲、30多個工業區。比亞迪的員工每個月要在騰訊會議上開一萬多場跨國會議,車型項目組會議、供應鏈上下游溝通、渠道經銷商培訓、高管匯報等各類會議都在騰訊會議上召開。

基于扎實的產品與技術能力,過去三年騰訊云國際業務持續保持雙位數高速增長,騰訊云發布了國際業務階段成績單:
在企業出海方面,騰訊云泛互行業出海業務的增速超過70%,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出海也快速增長。以美的集團為例,騰訊云提供統一的運維能力可以為美的提供7X24小時的的運維和保障,5年節省30%成本,使其美的全球的19萬員工約200多家子公司也能夠實現無縫高效協同。
在海外本地化服務方面,騰訊云在亞太地區增長同比超過50%,在中東地區收入同比增長高達85%。印尼最大電信運營商之一Telkomsel已在試點騰訊云的掌紋識別技術,該技術將被用于包括安全管理在內的多項應用。
在外企入華方面,騰訊云持續助力阿斯利康、賽諾菲、奔馳、博世、豐田、寶馬等在內的40多個財富五百強級別海外企業入華案例。騰訊云正建立一個高度協同的全球技術網絡,搭建了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和德國在內的9個技術支持中心,提供7×24小時技術服務。
得益于在產品和服務等領域的長期投入,過去三年,騰訊云國際業務持續保持雙位數高速增長,正在成為騰訊云新增長引擎,目前已經累計服務超10000家海外客戶,覆蓋超8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五、結語:AI大模型產業落地加速,數字化成為增長新引擎
如今,產業界對AI大模型的關注重點已經從模型技術本身,轉到智能應用落地上。用人工智能在已有業務場景中降本增效,提高經營效率,是行穩致遠的可靠路徑。而對眾多企業來說,數字化已經成為了他們探索產業的創新增長的核心引擎。
騰訊云正在通過構建全鏈路的大模型產品矩陣,來幫助企業以數提效。從底層基礎設施、幫助企業訓練專屬模型的TI平臺和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再到自研的混元大模型、構建應用的平臺工具,以及基于大模型的各類智能應用,大模型的落地場景正在不斷變得更豐富、更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