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云鵬
編輯 | 漠影
今天,幾乎“無終端不智能”。
AI手機、AI PC、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誠然此前智能終端產業已經發展了數十年,但如今AI新技術革命浪潮的到來,讓所有終端產業都面臨一次新的洗禮。
實際上,被新技術席卷的領域不止是終端,包括端、邊、云在內的各條賽道都涌現出新的場景、新的應用,隨之而來的則是新的需求。
大到數據中心,需要應對生成式AI帶來的海量數據處理需求;小到一塊屏幕,如何高清且低延時地顯示高質量畫面,并支持AI技術衍生的新的人機交互方式。
從云側到終端,從AI技術本身到AI技術激發的新應用,技術的爆發帶來的是數據的爆發,尤其是在以視頻和圖像為主要數據流的多媒體領域,這類挑戰尤為突出。

在此背景下,業界應當如何應對這樣的數據洪流?如何打破數據處理的瓶頸?從芯片層面來看,僅僅依靠通用計算單元來“打天下”的做法已然不現實,我們還需要把整個數據流系統升級擴寬,并做到“術業有專攻”。
就在昨天,安謀科技在北京召開新品發布媒體溝通會,正式亮出了其自研多媒體產品線的最新成果——“玲瓏”D8/D6/D2 DPU和“玲瓏”V510/V710 VPU。值得一提的是,新推出的“玲瓏”D8/D6/D2 DPU也是安謀科技本土自研的首款顯示處理器。

從視頻編解碼到圖像顯示處理,安謀科技把整個多媒體數據流的處理鏈條理通,覆蓋終端和云側等不同細分場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生態級解決方案。
據悉,“玲瓏”V510/V710 VPU相較于前代產品,在編解碼性能方面均實現了翻倍式提升,“玲瓏”D8/D6/D2 DPU也在性能、靈活性、擴展性以及成本功耗控制等方面展現出了不少亮眼特性。在消費電子、智駕智艙、AR/VR、智能家居等眾多關鍵場景下,視頻編解碼及圖像顯示等多媒體處理相關的諸多核心痛點都能被很好地解決。

此次“玲瓏”新品的發布,既是安謀科技自身核心產品迭代的重要成果落地,也是其自研業務對中國芯片產業加速賦能的關鍵助力。
在這一關鍵節點上,智東西對話了安謀科技的資深研發專家,對此次“玲瓏”多媒體產品線“上新”背后的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挖掘,三位受訪人也分享了安謀科技對產業方向趨勢的深入思考,讓我們對DPU和VPU賽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從左至右:安謀科技DPU產品經理柴衛華、多媒體處理器研發負責人周華、VPU產品經理董峰
一、從云側到終端,多媒體處理需求爆發,劍指千億美元市場
今天,芯片產業面對的需求日益復雜,各種新的挑戰不斷涌現。隨著AI大模型技術的發展,AI處理和生成的內容都在逐漸“升維”,從簡單的文字到圖片,再到以假亂真的3D視頻……
這一切都帶來了視頻及圖像處理需求爆發,數據就像洶涌的水流般涌來,而整個“排水系統”,從數據的編解碼到視頻、圖像的最終呈現,都需要進行一次升級改造。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VPU就如同水泵水管,讓水流速更快更通暢,讓視頻數據的編解碼效率更高;DPU就如同水龍頭,最終讓各類視頻內容、圖像圖形得以高質量地呈現;而服務器中的海量GPU則更像是造水的源頭,通過計算來生成海量數據。
可以說,安謀科技從IP層面把多媒體數據處理的基礎設施給打牢了,數據處理系統的一些關鍵節點也被強化升級了。
在終端側,智能設備對視頻處理能力的需求正在快速爆發,而先進VPU在各類設備中的應用可以顯著提升其視頻編解碼性能,降低視頻處理所需的功耗與時延。
比如在手機上,直播持續火爆、短視頻制作逐漸興起,手機內容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在汽車上,各類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都離不開大量視頻數據處理,智能座艙中的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趨勢也極大地帶動了對DPU的需求。
汽車也被業內認為是繼消費電子、AIoT、安防監控之后,VPU最具潛力的終端應用場景之一。
根據專業市研機構預測,2025年國內車載攝像頭的搭載量或突破1億顆,年復合增長率25.7%;2025年車載顯示市場的規模也將進一步超過1200億元。這兩組數據也側面反映了視頻編解碼和顯示處理在汽車領域的實際用例不斷增加。

▲數據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
在云側,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需要借助VPU來應對海量視頻數據的加速需求,根據市研機構預測,2028年全球視頻流媒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130億美元,其中視頻直播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對編解碼要求更高,對成本和延遲也更敏感。
總體來看,VPU和DPU有望成為芯片行業下一波集中投入的細分賽道,這些產品雖然“名氣”不大,作用卻不可忽視:試想,若沒有VPU把編解碼帶寬的瓶頸解決,沒有DPU把終端顯示輸出的問題解決,再強大的系統也難以提供優質的端到端體驗。
二、從消費電子、智駕智艙到AR/VR,“玲瓏”諸多黑科技傍身,瞄準核心需求痛點
正如前文所說,行業的變化催生出新的需求,同時帶來新的挑戰,安謀科技此次帶來的“玲瓏”DPU和VPU新品正是瞄準了這些痛點發力,憑借諸多亮眼新特性,解決了不少行業難題。當然,這也離不開安謀科技與產業玩家的深度合作,三位受訪人在交流過程中都提到了一個關鍵點——“把客戶當成師傅”。
具體來看,在終端側,尤其是智能駕駛、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無人機、AR/VR等前沿終端應用領域,高清、實時的視頻處理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些能力對系統高效運行、提升用戶體驗都是非常關鍵的。

安謀科技VPU產品經理董峰提到,在汽車行業,車企們開始逐漸形成一些端到端的整體思路,車企不光會聚焦車本身,在業務層面也會涉及到端到端的訓練和一體化閉環,例如智能閉環或是商業閉環。但不論車企做怎樣的創新嘗試,其核心都會涉及到對應實際場景的數據使用,離不開數據的處理。

▲安謀科技VPU產品經理董峰
在AR/VR領域,個別國際大廠傾向于“高舉高打”,其MR頭顯對高性能處理、高數據帶寬、低延遲有著強需求,而國內諸多AR/VR創企則更多聚焦于“輕量化”AI可穿戴設備的思路方向,性能功耗平衡以及成本控制是這類產品的剛需。
正如董峰所說,其實在終端領域,一個永恒的命題就是如何“花小錢辦大事”,如何用最少的成本和功耗,去把應用體驗做好,而“玲瓏”多媒體系列的突出優勢,恰恰在于此。
在4K/8K應用場景中,新一代“玲瓏”V510/V710 VPU相比上代產品的編碼質量提高了25%以上,采用了多核處理架構,軟硬件交互性和可擴展性都進一步增強,可以兼顧主流市場和新興應用的實時編解碼需求。此外,“玲瓏”V510/V710 VPU還集成了內存管理單元(MMU),可以提高系統整體運行效率并降低系統復雜度。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玲瓏”V510/V710 VPU首批支持了H.266標準,該標準是業內最新的國際視頻編碼標準,正是為了應對高清視頻技術普及所帶來的海量信息傳輸和存儲挑戰而生。據了解,在同等畫質下,H.266能夠比上一代標準節省約50%的流量,高清視頻的傳輸和存儲成本得以顯著降低。

董峰在發布會上分享道,支持H.266標準背后,研發團隊在微架構層面進行了大量創新,甚至在某些關鍵環節上幾乎重寫了代碼,這無疑既耗時又極具挑戰性。如何在支持新標準、提升編解碼效率的同時,還要兼顧成本和功耗,這些都是團隊在實際研發過程中必須面對并克服的難題。

當然,上述“玲瓏”V510/V710 VPU的種種特性也可以在“云端”數據中心等高性能計算場景發揮作用,覆蓋端、邊、云等各類智能應用場景,這也是其主要優勢之一。要知道,海量視頻數據在訓練之前,都需要通過VPU“轉化”成原始數據格式,再喂給大模型。
當下AI大模型訓練和推理任務增加,對高清視頻編解碼的處理速度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典型的文生視頻等多模態應用,既要保證數據準確,又要低延遲、高吞吐量。全新的“玲瓏”V510/V710 VPU能夠很好地勝任新興場景的各類視頻編解碼任務。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安謀科技多媒體處理器研發負責人周華細述了安謀科技“玲瓏”研發團隊的成長歷程。在2019年成立時,安謀科技雖然在VPU賽道上還是一個“后起之秀”,但經過幾年快速成長,目前“玲瓏”團隊已成長為一支擁有80余名人才的高素質集體,并在對行業頂尖標準的支持上躍居引領地位。

▲安謀科技多媒體處理器研發負責人周華
以此次發布的“玲瓏”V510/V710 VPU來說,該產品是國內首批同時支持H.266標準的編碼及解碼視頻處理器,這不僅彰顯了團隊的技術創新能力,也推動中國創芯勢力躋身國際領先行列。可以說,對于前沿技術創新的積極探索和堅定追求,是安謀科技快速克服技術挑戰并實現領先的根本動力。
除此之外,隨著視頻圖像逐漸成為各類設備上的重要信息載體,圖像顯示技術的應用邊界也在不斷拓寬,從AI PC、AI手機、智能家居到智能座艙,消費者對智能設備的信息交互和娛樂需求也日趨多樣化。
很難想象如今的汽車已經可以變身“家庭影音娛樂空間”,其中超高清、超大屏、跨屏聯動、多屏異顯等趨勢日益顯著,對圖像顯示技術的實時處理、畫質增強、數據安全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針對這些新需求和新場景,安謀科技打造了旗下首款本土自研的圖像顯示處理器——“玲瓏”D8/D6/D2 DPU,能夠很好地兼顧高性能、高畫質和高靈活性,單IP就可以支持單路8K 60FPS或4路4K 60FPS的高清實時顯示輸出,并且具備低時延、低系統帶寬和高數據安全等優勢。

在發布會上,安謀科技DPU產品經理柴衛華分享了團隊與客戶溝通過程中的諸多關鍵細節。他表示,比如在安防市場中,客戶對畫質表現和成本控制的要求都尤為“苛刻”,甚至到了“拿著放大鏡一幀一幀對比畫面”的程度。無一例外,客戶都希望在提升畫質的同時,還能保持甚至進一步降低成本開支。

▲安謀科技DPU產品經理柴衛華
為了挑戰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柴衛華和團隊一起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題。
比如與Arm架構的深度協同就給“玲瓏”DPU帶來了獨有優勢。“玲瓏”D8/D6/D2 DPU集成了AFBC(Arm幀緩沖壓縮)技術,在確保整體系統方案的高性能和高畫質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帶寬和功耗。
其內置的Arm MMU-600/700中的TBU模塊,能夠針對不同顯示場景進行精細化調優,從而有效降低系統訪問延時,提升響應速度。此外,“玲瓏”D8/D6/D2 DPU還全面兼容了Arm TZMP(Arm TrustZone媒體保護)架構,這讓顯示數據的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證。
柴衛華特別提到,多媒體領域的應用場景紛繁復雜,客戶的需求痛點也各不相同,有的問題需要從IP層面入手解決,而有些則需要站在整個系統的角度進行考量。安謀科技的“玲瓏”產品在交付環節,不僅提供了完整的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并且“玲瓏”團隊還將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系統支持服務。

對于這一問題,周華也在發布會上做了重點解讀。他提到,無論是VPU還是DPU,“玲瓏”團隊從產品立項設計之初,就高度重視架構的適配性、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確保產品能夠應對不同場景的挑戰。團隊深入融合軟件和硬件層面,實現了對端、邊、云需求的全方位覆蓋,同時秉承平臺化的思路去進行產品規劃和設計,這樣既能保證了產品的普適性,又實現了差異化,可謂是芯片企業心中最理想的解決方案形態。

三、自研業務相關芯片出貨破5億顆,安謀科技為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架橋提速
“玲瓏”VPU和DPU的諸多亮眼特性,以及對行業需求的精準把握,都是安謀科技近年來自研業務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聚焦AI、CPU、NPU、信息安全和多媒體處理等核心研發領域,安謀科技逐漸形成了完整且成熟的自研業務產品矩陣,從“周易”NPU、“星辰”CPU、“山海”SPU,到“玲瓏”VPU和DPU,這一系列本土自研的處理器在國內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和商業化落地方面發揮著“加速器”的作用。
據了解,“玲瓏”多媒體系列從2020年首次發布以來,一直圍繞產品靈活性、定制化能力、編解碼性能以及軟件固件支持等方面重點投入。周華提到,“玲瓏”產品線不斷迭代升級,如今已經走到了行業前列,而這次DPU首秀也進一步補齊了整個“玲瓏”多媒體處理器的鏈路。
官方數據顯示,安謀科技自研業務的授權客戶已超過220家,相關芯片累計出貨量也突破了5億顆,自研業務核心技術專利達到150多項。其中,“玲瓏”VPU的國內授權合作伙伴已有30多家,從智能手機、PC、智能汽車到智能安防等主流場景均有覆蓋。
這些成績的取得,在智東西看來,一方面離不開企業自身在自研業務領域的長期堅持布局。自2018年獨立運營起,安謀科技既已開啟了其自研之路,為智能汽車、智能物聯網、基礎設施、移動終端等國內最具創新能力的芯片設計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對目標市場、目標場景需求的精準把握和前瞻布局,同樣也是其自研業務可以快速增長并屢獲行業認可的關鍵因素。
董峰在交流中提到,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安謀科技與客戶之間的緊密互動,把客戶視作“師傅”,本地團隊與客戶保持密切溝通、學習交流,按照客戶的實際需求來提供定制化的產品服務。

多媒體產品面向的是一個高度碎片化的市場,很難做到“一個標品打天下”。因此,保持與產業的信息通暢極為關鍵,閉門造車絕無可能取得成功。
自研業務的成功落地也進一步彰顯了安謀科技構建本土IP穩定供應鏈、助推國產芯片創新發展的獨特價值。
實際上,安謀科技本就是一家“成長于本土、服務于本土”的芯片IP企業,從不斷迭代自研產品,到持續引入Arm先進技術,尤其是今年“Arm技術授權訂閱模式”落地中國市場,其本質上都是在為本土合作伙伴提供更優質可靠的IP供給、技術服務和系統級支持,進而加速本土芯片創新。
安謀科技充分發揮“全球標準、本土創新”的獨特優勢。據悉,不僅“玲瓏”處理器新品繼承了Arm技術基因、兼容了Arm技術生態,而且安謀科技自研IP與Arm通用IP能夠實現異構協同,不同計算單元形成有機結合,發揮出1+1>2的作用,異構計算的價值盡顯無疑。
作為異構計算平臺的最新落地成果,今年新發布的此芯科技首款AI PC芯片“此芯P1”集成了Armv9 CPU核心、Arm Immortalis GPU以及安謀科技“周易”NPU等自研業務產品,能夠為生成式AI在PC等端側場景應用提供核心支持。
從商業進展和客戶反饋來看,安謀科技是助力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技術橋梁”和“創新引擎”,其獨特價值日益凸顯。據安謀科技官方數據顯示,其國內授權客戶已有400余家,相關芯片累計出貨量已達到350億片。
“只有國內芯片企業獲得成功,我們自身才能成功”,這正是該企業多年來遵循的原則。
結語:AI時代與視頻時代碰撞,“玲瓏”處理器為數字多媒體產業注入芯動能
從終端到云側,視頻處理和圖像顯示需求的爆發都是實打實的,也給芯片行業帶來了不少機遇和挑戰,安謀科技自研的“玲瓏”多媒體新品無疑給VPU和DPU賽道注入了新的動能,幫助國內芯片企業更好地抓住這些需求痛點,更快速高效地推進產品研發。
這背后,從對于技術創新的堅持,到與產業客戶密切配合和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其自研業務的“開枝散葉”,既離不開其自身過硬的技術實力,也離不開產業聯合迸發出的旺盛生命力。
展望未來芯片產業,在諸多變量之下,芯片企業對于新技術的快速適應能力、快速落地產品的能力將面臨更大考驗。在立足本土市場,加速本土芯片產業創新的方向下,安謀科技的“中國創芯故事”有望譜寫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