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譯 | 汪越
編輯 | 程茜
智東西10月12日消息,外媒MacRumors透露,如果蘋果能順利推出AR智能眼鏡,那么其未來形態可能是輕量級的光學AR眼鏡,這將改變可穿戴設備的格局。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認為AR比VR更有潛力,Vision Pro只是過渡設備。

▲Vision Pro(圖源:The Atlantic)
按照庫克的設想,AR眼鏡需要具備與iPhone相當的處理能力,但同時要保持輕便和低功耗。Vision Pro作為蘋果實現這一目標的踏腳石,目前還無法通過透明鏡片,將數字信息直接疊加在用戶的現實視野中。其定位似乎更接近VR設備,而非AR設備。
近期,在Meta Connect 2024大會上,Meta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試戴了公司最新款AR眼鏡Orion。Meta的AR智能眼鏡Orion雖然尚處于原型階段,但其設計更接近輕量級AR智能眼鏡,看起來更有希望占領未來的AR市場。

▲Meta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佩戴Orion(圖源:Getty Images)
一、多方猜測開發計劃,蘋果AR眼鏡或不會問世
7月,更多關于銷量不佳的消息浮出水面。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Vision Pro自發布以來在美國市場的季度銷量不到10萬臺。蘋果分析師郭明錤(Ming-Chi Kuo)預測,2024年Vision Pro的產量可能低于40萬臺。
由于Vision Pro銷量未達預期,關于其未來發展方向的猜測不斷涌現。今年早些時候,有傳聞稱蘋果正在開發兩個新版本的Vision Pro:一個是平價版本,另一個是第二代Vision Pro。蘋果知名爆料人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在4月透露,蘋果可能會推遲新版本的推出時間至2026年,以期降低生產成本。
到了6月,The Information報道稱,蘋果暫停了第二代Vision Pro的開發,轉而專注于價格更低的型號。同月晚些時候,古爾曼進一步透露,蘋果可能會讓第二代Vision Pro依賴聯網的iPhone或Mac,降低成本,最早可能在2025年底推出更便宜的版本。
9月底,郭明錤透露,蘋果將在2025年下半年開始量產新版Vision Pro,預計年底發布。這款新設備最大的升級是搭載更強的M5芯片,但整體設計、規格和價格基本不會有大的改變。
盡管蘋果在AR智能眼鏡方面的計劃一直備受期待,但這一項目的開發進展卻屢屢推遲。據古爾曼的報道,蘋果最初計劃在2023年發布首款獨立AR眼鏡,后來推遲到2025年。然而,2023年1月,古爾曼報道稱,由于技術上的困難,該項目已被“無限期擱置”。他透露,一些蘋果員工甚至認為,這款AR眼鏡可能永遠不會問世。
二、Vision Pro市場表現不佳,在美國季度銷量不到10萬臺
Vision Pro自今年2月首次亮相以來,一度引發了市場的熱烈關注。憑借其強大的硬件表現和沉浸式體驗,用戶戴上設備仿佛可以看到蝴蝶在眼前翩翩起舞,甚至能感受到大象從旁經過時那粗糙的皮膚質感。然而,這種震撼的體驗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只是短暫的新鮮感。
作為消費電子產品,用戶的購買意愿通常與產品的實際體驗密切相關,Vision Pro存在的佩戴不適、設備沉重、價格昂貴、用戶感到孤立等問題,顯然影響了其市場表現。
早期的用戶反饋中,許多人覺得Vision Pro難以融入日常工作流程,也缺乏足夠豐富的應用場景來支撐高達3500美元的售價。The Verge聯合創始人兼主編尼利·帕特爾(Nilay Patel)指出,設備帶來的孤立感讓人感到不適,《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喬安娜·斯特恩(Joanna Stern)指出,觀看幾個蘋果沉浸式視頻就會感到不適。評論普遍認為,Vision Pro的最佳應用場景是觀看影視內容,但這也讓其成為一個昂貴的“私人影院”,且無法與他人一起使用。

▲Vision Pro(圖源:MacRumors)
隨著時間推移,市場對Vision Pro的熱情明顯下降。該產品發布初期,蘋果專賣店前排起了長隊,消費者紛紛前來體驗,但熱度很快消退。今年4月,已有報道稱消費者興趣大幅下降。
IDC副總裁弗朗西斯科·熱羅尼莫(Francisco Jeronimo)提到,Vision Pro的成功與否最終取決于內容的豐富度,而不僅僅是價格因素。
目前,雖然用戶對Vision Pro的硬件和技術表現給予肯定,但其重量、佩戴舒適度、手勢控制的直觀性,以及整體的內容匱乏仍是主要的詬病點。未來幾年的發展將取決于蘋果在內容生態和用戶體驗方面的持續改進。
盡管消費市場表現不佳,Vision Pro在一些企業應用場景中仍展現出潛力。例如:
- 保時捷的工程師利用Vision Pro進行實時汽車數據可視化;
- 荷蘭皇家航空為技術人員培訓新型號發動機;
- 加州警察部門測試其用于執法監控;
- 英國、印度和巴西的醫療團隊已經成功應用Vision Pro完成多例外科手術。
蘋果CEO庫克曾在5月份說道,全球財富100強企業中,有一半已經購買了Vision Pro用于測試。然而,設備是否已被廣泛應用,具體用途如何,目前尚無明確數據。
三、做VR還是AR?挑戰在于實現硬件小型化
自庫克掌管蘋果以來,他就一直強調AR比VR更有前景。多年來,蘋果在AR領域投入了大量資源,比如在iOS中引入AR工具,甚至在高端iPhone和iPad上加入激光雷達深度掃描儀。
Vision Pro是蘋果首次嘗試將這些AR概念融入全功能計算設備的努力,目標是讓它能像Mac和iPad一樣,成為蘋果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通過Vision Pro,用戶可以處理Excel、參加遠程會議,甚至在巨大的虛擬4K HDR屏幕上觀看視頻內容。此外,用戶還能通過它將Mac的顯示內容鏡像到虛擬空間,讓巨大的虛擬屏幕懸浮在空中,供人操作。
盡管這些功能聽起來富有未來感,但Vision Pro在實際使用中面臨不少權衡。最顯著的問題是設備的體積和重量。為了容納復雜的顯示技術和傳感器,蘋果不得不將電池移到外部并通過一條線連接耳機,以減少頭部的負擔。盡管如此,Vision Pro依然很笨重,長時間佩戴讓人感到不舒適。

▲Vision Pro(圖源:MacRumors)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Vision Pro更像是一款偽裝成AR設備的VR頭顯。雖然它能在虛擬空間中提供各種沉浸式體驗,但許多應用場景依然更符合VR的特點,例如全封閉的顯示屏幕、外部電池組、以及前置的“幽靈眼睛”顯示,難以實現真正的AR功能。真正的AR設備應當能通過透明鏡片,將數字信息直接疊加在用戶的現實視野中,而這正是Vision Pro目前無法做到的。
蘋果的最終目標是開發出輕量級的光學AR眼鏡,這種設備能夠將數字信息無縫地融入現實世界,徹底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庫克多次強調,AR相較于VR有著更加“宏大而深遠”的影響,能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早在2017年,庫克就指出,當時的技術尚不足以支持高質量的AR眼鏡,而如今,這一挑戰依然存在。
蘋果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于如何實現硬件的小型化。真正的AR眼鏡需要具備與iPhone相當的處理能力,但同時要保持輕便和低功耗。目前的技術尚無法做到在如此小的設備中既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又避免過熱和過于笨重。蘋果意識到,實現這一愿景還需要數年時間。
盡管如此,庫克和蘋果仍對AR眼鏡的未來充滿信心,并將Vision Pro視作通向這一目標的踏腳石。當前,蘋果的研發資源主要集中在Vision Pro上,致力于為未來的輕量級AR技術奠定基礎。據估計,真正輕便、功能強大的AR眼鏡至少還需要四年時間,才能解決目前在功耗、散熱和芯片效率上的技術難題。
四、Meta搶先一步,已造出輕量級AR眼鏡
Meta最近展示了其開發五年多的AR智能眼鏡Orion。盡管其厚重的鏡框讓它仍與普通眼鏡存在顯著區別,但相較于市面上的MR頭顯,Orion看起來更接近我們想象中的輕量級AR眼鏡。

▲AR智能眼鏡Orion(圖源:MacRumors)
不過,Orion仍然是一個原型產品。Meta正在與員工和少量外部用戶測試,以不斷學習、迭代并最終構建適合消費市場的AR眼鏡產品線。每副Orion眼鏡的制造成本約為1萬美元,且并非完全獨立的設備,它依賴一個腕帶進行控制,并需要房間內的計算單元輔助運作。
盡管Meta在高端AR眼鏡上仍處于實驗階段,但它已經推出了更便宜但功能簡單的Ray-Ban雷朋AI眼鏡。這款眼鏡不具備AR功能,主要集成了攝像頭、AI助理(如Siri)和內置揚聲器等日常功能,類似于帶揚聲器的太陽鏡。
蘋果也在探索類似的產品,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蘋果推出類似的輕型智能眼鏡,這類產品也許會專注于音頻、健康追蹤等功能,而非AR功能。這種低技術門檻的產品更容易進入市場,但目前尚不清楚蘋果是否會實際開發并推出。

▲Ray-Ban雷朋AI眼鏡(圖源:MacRumors)
結語:蘋果和Meta仍在尋找最佳市場定位
相比之下,Vision Pro目前定位更接近VR設備,而非完全的AR設備。其重度依賴外部電池組、較大的體積和通過屏幕模擬的“透視”功能都限制了它在AR現實中的表現。盡管如此,蘋果仍將Vision Pro視為向AR過渡的關鍵踏腳石。
實際上,關于蘋果AR智能眼鏡的傳聞已流傳多年。郭明錤曾在2021年預測,蘋果可能會在2030年代推出AR眼鏡。現階段,技術尚未達到這一愿景,甚至在打造高質量的輕型AR眼鏡方面也面臨巨大挑戰。
無論是Meta的Orion眼鏡,還是蘋果的Vision Pro,科技巨頭們仍在尋找平衡重量、功能和用戶體驗的最佳解決方案,找到更理想的市場定位。
來源:MacRumors、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