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11月4日報道,今天,2024科學智能峰會在北京海淀舉行。在綜合論壇上,多位重磅嘉賓圍繞AI物理、AI for Life Science、AI for Science基礎設施建設探索與實踐等主題密集輸出干貨。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和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科學智能峰會綜合論壇深度地討論了人工智能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與未來、人工智能從實驗室科學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的發展等問題,而這場峰會的舉辦地——北京海淀,一直都率先扛著人工智能大旗。
海淀在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數據要素資源、產業鏈和算力建設等方面,走在北京市乃至全國前列,是國內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基礎最好、人才資源最集中、研發創新能力最強、產品迭代最活躍的地區,海淀也正在不斷構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而在活躍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背后,是海淀持續創新的政策體系。針對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突破、場景應用、資本支撐等多個方面,務實的策略和多元的促進機制支持著當地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
一、從材料研究到物理、化學,AI帶來的全方位革新
在2024科學智能峰會的綜合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博雅講席教授張錦,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龔新高,中國科學院院士湯超,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院長、深勢科技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張林峰等多位重磅嘉賓圍繞人工智能熱門話題展開了分享談論。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博雅講席教授張錦深入討論了AI是如何革新材料研究范式的。在他看來,材料研究面臨究思維局限性、多模態跨尺度模型構建及數據融合清洗問題、實驗室與產業目標不一致問題、從微觀到宏觀結構研究不足等問題,通過用人工智能革新研究范式,以碳材料為例,可以通過開源模型找催化劑、建立自動化平臺進行實驗迭代、模擬實驗和數字化研究、探索機械性能按需定制、縮短研發周期和生產周期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龔新高以“AI物理與材料逆向設計”進行了主題分享,他提到今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通過人工智能神經網絡實現機器學習的技術性發明,化學獎給了蛋白質預測,分析 AI 在生命科學領域成功的原因及面臨的挑戰,包括模型框架、數據整合、缺乏高質量數據集等問題。他提出了通過 AI 尋找生命科學原理、發展生物技術、構建新的人工智能模型構架和生物數據資源體系等建議,目標是構建多模態跨層次的生命科學大模型,發現新規律新原理。
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院長張林峰以“AI?for?Science基礎設施建設探索與實踐”為主題進行了分享,他強調,AI發展有三個價值方向,一是面向科學研究,追求比別人早;二是面向產業連接,強調精準;三是做基礎設施建設,為科學研究和產業應用提供廣闊的空間。他還提到了大模型在高壓高溫超導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大模型在生物大數據方面的作用和基礎設施構建中的相關工作。
從論壇上多位學術嘉賓的分享中,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正在物理學、化學、材料研究、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為復雜研究提供新視角新方法,還能極大地提高研發效率與準確性。
人工智能正與各個學科進行深度融合,推動科學研究不斷向前邁進,為解決不同學科領域的問題提供更強大的智力支持和創新動力。
而2024科學智能峰會舉辦地——北京海淀,一直以來更是為了深化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實踐、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做出了一系列政策創新。
二、海淀出臺多元政策體系,讓企業搭上人工智能發展快車
人工智能本身就是新質生產力的引擎,在產業上的應用能夠帶來顛覆性的變革。但是,面對人才、技術、數據、制度等各方面的挑戰,有的中小企業對人工智能應用還處于觀望之中,不會用或者不敢用AI等“落地難”問題依舊存在。
而想要營造一個良好的人工智能生態,關鍵還是在于政府的扶持,在于制度的加強與人工智能平臺的建設,以及重點領域的試點和模式創新。
在這方面,海淀一直都是先行者。
去年7月,海淀發布了《關于加快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涉及夯實算力基礎支撐、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加強數據開放共享、支持應用場景建設、強化資本支撐、優化孵育體系等多個方面,對技術創新性強、應用生態豐富的大模型,給予相關創新主體最高購買或租用算力合同金額的30%、最高1000萬元資金補貼。
去年9月,海淀發布了《中關村科學城通用人工智能創新引領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到要將中關村科學城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引領區、產業集聚區,要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建設一批產業平臺、培育一批創新企業、推出一批高水平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等。
時間來到今年4月,《打造全國具身智能創新高地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正式發布,這是海淀首次專門針對具身智能發布的細化行動方案,提出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為引領,聚焦具身大模型和機器人整機,部署實施六大行動。
行動方案的主要目標是力爭到2026年,成為全球具身智能的原始創新策源地、應用示范新高地、產業加速集聚地,成為我國參與全球具身智能競爭的核心力量。

▲在4月27日的未來人工智能先鋒論壇上,該行動方案正式發布
今年8月,海淀再次發布《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全景賦能行動計劃(2024-2026年)》,表示要加快探索人工智能和千行百業的雙向賦能路徑,要率先在全國建成首個人工智能創新街區、首個人工智能應用加速器,將中關村科學城打造成為人工智能全景賦能第一城。
海淀懷揣著雄心壯志,希望到2026年,能夠產出100個標桿行業模型產品,涌現100個示范引領典型案例,形成千家企業千億集群引領帶動萬億經濟發展新局面。

▲在實施應用示范工程中,海淀遴選了十大重點場景
這一行動計劃的落地也意味著,大模型將從實驗室走向更廣泛的現實應用場景,傳統行業逐漸被改寫,產業迎來提質增效、顛覆式創新的全新機遇。
海淀對打通技術與應用之間“最后一公里”的實踐探索也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緊接著的9月,“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全景賦能首批開放場景”榜單亮相。通過發榜揭榜深入挖掘場景需求,廣泛征集解決方案,打造試驗場平臺,促進供需各方高效對接,最終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在9月26日的北京市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聯合研發平臺發布活動上,場景榜單正式發布
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正在持續為海淀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主體構建一個鼓勵創新研發、營商環境良好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環境。這樣的生態也將不斷鞏固海淀作為全國人工智能產業高地的地位,加強其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領先優勢。
三、高達1000萬算力補貼,支持大模型開發訓練
隨著大模型的技術發展和應用場景拓展,它正在深刻地重塑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帶來了產業格局的變遷,也催生了對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計算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
強大的算力是大模型產業發展的基礎支撐,企業對算力的需求爆發式增長,但高昂的建設與運營成本也有可能會阻礙企業進行大模型開發與訓練的腳步。
在此背景下,10月31日,海淀發布了《2024年中關村科學城大模型算力補貼專項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技術創新性強、應用生態豐富的大模型,給予相關創新主體最高購買或租用算力合同金額的30%、最高1000萬元資金補貼。對于重大項目,原則上可根據研發迭代情況,連續支持兩年。

具體來說,《指南》的支持內容和標準分為兩類:一是對技術創新性強、性能好的通用大模型,分檔給予1000萬元、800萬元、500萬元資金補貼;二是對技術創新性強、應用生態豐富的垂直大模型,分檔給予500萬元、300萬元、200萬元資金補貼。
申報的項目條件有以下幾點:
1.申報企業為注冊在海淀區的獨立經營實體。
2.申報企業需提供購買或租用算力合同、發票及算力用于大模型研發的相關證明材料。自建算力采購合同時間段和租用算力申請補貼時間段需在2023年8月22日到2024年8月21日內。
3.申報企業需為非對外提供算力服務的廠商。
4.申報企業需在通用/垂直大模型中選擇一類進行申報。
5.模型需提交自評或第三方評測的詳細報告(包括但不限于模型理解、推理、生成能力及智能性、魯棒性、效率等)。
6.通用模型申報后將統一組織第三方機構進行評測,最終根據專家評審分數和模型評測分數綜合定檔。具體組織方式和評測范圍另行通知。
7.垂直大模型在符合1-5條基礎上,需已完成研發并對外提供開放服務,提交實際應用成效相關證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簽訂合作協議、合同、訂單、發票等),最終根據專家評審分數進行定檔。
目前,該算力補貼正在開放申領,眾多人工智能企業已經積極參與申報。
在算力越來越成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當下,海淀一直都把算力產業作為重點關注的方向,大力建設算力中心和智算高地,這也與當地的創新生態、產業結構密不可分。
清華、北大、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眾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坐落與此,為人工智能產業提供了強大的科研支持,營造了極具活力的創新生態。
目前,海淀聚集了AI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14家、新型研發機構3家,人工智能學者1.23萬人(占全市超80%),人工智能領域AI2000全球頂尖學者101人(占全市超80%),為人工智能與算力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尤其是在產業集聚方面,海淀正在打造中關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集聚了包括百度、曠視、第四范式等領軍企業在內的1300余家企業(占全市約70%),26家獨角獸企業(占全市約2/3),還有57款通過備案的大模型,涵蓋了人工智能的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全產業鏈。
獨特、活躍的產業創新生態,帶動了對算力的旺盛需求。海淀此次便通過發放算力券,鼓勵企業加強對大模型的研發和探索,進一步推動當地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三、結語:成為人工智能高地,引領產業發展潮流
海淀,是近代以來中國科技孕育發展的搖籃。中國的互聯網在這里誕生,從互聯網大廠到人工智能新秀,無數的創新企業在這里成長、走向世界,這里有中國的硅谷,這里也是聲名遠揚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
當人工智能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擁有深厚創新底座和產業集聚優勢的海淀,正在通過不斷完善的政策體系,為企業編織托底的網,進一步鞏固自身的產業發展優勢。
進入2024年,人工智能行業的關注目光從模型能力逐漸轉移到模型落地層面,海淀也是屢次創造驚喜,不僅用務實的政策為技術落地打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在大模型應用上不斷開放核心業務場景,幫助企業布局業務方向、打造解決方案。
立志成為人工智能全景賦能第一城的海淀,還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值得我們繼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