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作者 | ?ZeR0
編輯 | ?漠影
芯東西12月13日報道,周四,江蘇半導體設備核心零部件企業先鋒精科成功登陸科創板,截至首日收盤大漲534%,今日開盤后繼續上漲,截至9點38分股價較上市首日發行價11.29元/股已漲逾568%,市值153億元。
這是今年江蘇唯一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也是今年4月新“國九條”、6月證監會“科創板八條”出臺以來,全國唯一科創板當年過會、當年上市的企業。
目前,先鋒精科已實現多種關鍵工藝零部件國產化自主可控,具備完善的工藝配套能力,是國內少數已量產供應7nm及以下國產刻蝕設備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商,直接與國際廠商競爭。
作為國內半導體刻蝕和薄膜沉積設備關鍵零部件精密制造的龍頭企業,該公司不僅是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等頭部國產半導體設備大廠的核心零部件重要供應商,而且與拓荊科技、華海清科、中芯國際、屹唐股份等其他行業頭部設備客戶和終端晶圓制造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
在2008年成立的同年,先鋒精密成為國產半導體刻蝕設備龍頭中微公司的供應商,為晶圓廠服務金屬耗品備件。隨著下游制程演進,先鋒精密在2011年成為另一家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的供應商。2016年,其核心產品應用于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批7nm芯片刻蝕機,并獲得驗證。
2021年~2023年,先鋒精科累計營收為14.52億元,累計凈利潤近3億元。先鋒精科預測其2024年全年營收有望首次超過10億元,凈利潤有望達到2.15億~2.25億元。
其法定代表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游利。中微公司直接持股,中芯國際、北方華創均間接持股。
此次IPO,先鋒精科首發募資5.71億元,主要用于靖江精密裝配零部件制造基地擴容升級、無錫先研設備模組生產與裝配基地、無錫先研精密制造技術研發中心等項目建設。
一、三年營收逾14億元,今年營收預計超10億元
刻蝕設備和薄膜沉積設備是國際公認的技術難度僅次于光刻設備的兩大半導體制造核心設備,也是國產芯片能否向7nm及以下先進制程邁進的關鍵設備。這兩大類設備價值量合計約占半導體設備市場的40%。
先鋒精科確立了專注刻蝕設備、薄膜沉積設備等半導體核心設備中的核心零部件的“雙核”產品路線,已在精密機械制造技術、表面處理技術、焊接技術三大重點技術領域形成了豐富的工程技術能力,在高端器件領域形成了自主設計和開發技術,同時發展了定制化工裝開發及應用能力。
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1~3月,其營收分別為4.24億元、4.70億元、5.58億元、2.1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5億元、1.05億元、0.80億元、0.47億元;研發費用近年占營收的比例超過5%。
▲2021年~2024年前3個月先鋒精科的營收、凈利潤和研發費用(單位:億元,芯東西制圖)
該公司預計在2024年度實現10億~11億元收入,2.15億~2.25億元的歸母凈利潤,較2023年度增長156.94%~169.47%。
報告期內,先鋒精科累計導入逾11000種新零部件開發,逐年增加,在多種關鍵工藝零部件上實現國產化突破。
▲先鋒精科的關鍵工藝部件及核心性能指標情況
該公司形成了關鍵工藝部件、工藝部件、結構部件三大類主要產品,在刻蝕領域,主要提供以反應腔室、內襯為主的系列核心配套件;在薄膜沉積領域,主要提供加熱器、勻氣盤等核心零部件及配套產品。

各大類產品主營業務收入構成如下:
2023年,先鋒精科已量產應用在刻蝕設備的關鍵工藝部件在中國境內同類產品的細分市場規模約為7.77億元,細分市場占比超過15%;已量產應用在薄膜沉積設備的關鍵工藝部件在中國境內同類產品的細分市場規模約為11.20億元,細分市場占比超過6%。
從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對比來看,先鋒精科的毛利率高于富創精密、京鼎精密、超科林,低于珂瑪科技,與Ferrotec基本相當。其中,珂瑪科技主營業務為陶瓷類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成本較低,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附加值較原材料成本而言較高,因此毛利率較高。
作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先鋒精科擁有江蘇省晶圓刻蝕設備關鍵零部件智能車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精密零部件智能制造車間,同時也是江蘇省氣相沉積設備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基于5nm芯片工藝刻蝕設備PM模塊工程研究中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公司共擁有710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106名,占比14.93%。截至招股書簽署日,該公司已形成31項發明專利及69項實用新型專利。
二、客戶集中度高,中微公司、北方華創穩居前二
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先鋒精科各季度新接訂單情況如下:
其產品已批量應用于國內頭部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先鋒精科向國內龍頭半導體設備企業提供的以腔體為核心的刻蝕設備配套零部件,已批量應用在國際最先進5nm芯片生產線及下一代更先進生產線上;在中微公司占據全球市場領先地位的氮化鎵基LED MOCVD設備中,其關鍵工藝部件勻氣水冷盤為先鋒精科提供。
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先鋒精科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合計分別為3.53億元、3.85億元、4.21億元、1.84億元,占同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3.37%、81.90%、75.46%、84.81%,客戶集中度較高且較穩定,不存在向單個客戶的銷售比例超過總額的50%或嚴重依賴于少數客戶的情形。
報告期內,其重大產品銷售合同具體情況如下:

先鋒精科半導體設備零部件產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鋁、不銹鋼、鎳等金屬。報告期內,其原材料商結構較為穩定。
三、中微公司是第九大股東,中芯國際、北方華創間接持股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先鋒精科擁有3家全資子公司。國產刻蝕機龍頭企業中微公司、北京集成電路基金分別是先鋒精科的第九大、第十大股東。
除中微公司直接持有先鋒精科1.93%的股份、中芯國際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間接持股0.91%、北方華創通過北京集成電路基金間接持股(比例小于0.01%)外,先鋒精科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其前五大客戶之間不存在持股及關聯關系情況。
其實際控制人游利是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本次發行前,游利直接持有公司21.36%的股份,通過英瑞啟、優正合伙、優合合伙及與XU ZIMING之間的一致行動關系間接控制公司31.29%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52.64%股份的表決權。
其他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東有優立佳合伙、英瑞啟、優正合伙、李歡和XU ZIMING。
游利、XU ZIMING、管明月、周紅旗、賈坤良為先鋒精科的5位核心技術人員。
先鋒精科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最近一年從先鋒精科及其關聯企業領取收入的情況如下:
結語:突破關鍵零部件“卡脖子”問題,為半導體供應鏈安全保駕護航
半導體晶圓制造是人類迄今為止最精密的微觀制造活動,我國先進制程芯片制造起步較晚,關鍵零部件的國產替代供應能力有待提高。晶圓制造的突破核心在于設備,設備的突破核心在于零部件,精密零部件對半導體設備的重要性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目前先鋒精科在刻蝕和薄膜沉積設備的部分關鍵零部件上實現了國產化的自主可控,為國產替代進程作出貢獻,但與國際龍頭企業存在一定差距,有諸多課題需要突破,現有生產規模也亟待提升。
該公司承諾未來將繼續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優先服務國內本土半導體設備企業的戰略方針,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升工藝水平和產品性能,深耕半導體產業鏈“卡脖子”領域,筑牢國產半導體核心設備供應鏈基礎,積極推動國內大循環,努力成為全球有競爭力的半導體零部件精密制造專家,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