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徐豫
編輯 |? 云鵬
那個曾經自研手機的“錘友”張波,現在做AI眼鏡了,并放言要用創新力,與科技巨頭蘋果、微軟、Meta家的XR產品對打。
智東西12月20日報道,昨晚深圳會展中心內座無虛席,國內充儲能明星創企閃極科技正式發布其首款AI眼鏡產品“閃極AI拍拍鏡”。其攝像頭1600萬像素水平反超Ray-Ban Meta,電池容量是Ray-Ban Meta的3倍,但眼鏡重量相同,均為50克。
這款AI拍拍鏡主打“全天候續航”,采用了閃極的“影瞳架構1.0”長續航AI眼鏡平臺架構,可通過新型Pogo-Pin磁吸式接口邊充邊戴,擁有iPhone同源的HiFi音響體驗。

與此同時,閃極還發布了其AI記憶系統“錄眸OS”。有了它,AI拍拍鏡可內嵌AI云盤、AI閃記、AI Agent Store、云端AI中心、數據安全系統和Hi閃極語音助手。

閃極創始人兼CEO張波剛登臺,便先用演唱會舉例說明了AI眼鏡與其他移動設備的區別。“置身演唱會現場,卻要隔著屏幕看演唱會”,他自問自答道,以后AI拍拍鏡或許能實現邊拍邊享受演唱會現場。
張波認為,現階段“讓AI看到世界”遠比“讓虛擬進入現實”可行性更高,下一代手機形態可能是智能眼鏡與自然語言的結合,要讓人人都上手即可用。當前AI音頻和拍攝功能的載體形態有不少爭議,他告訴智東西,即便是帶攝像頭的耳機,也不如AI音頻及視頻眼鏡佩戴起來那么“無感”。
在發布會現場,云天勵飛董事、高級副總裁鄧浩然則調侃道,閃極AI拍拍鏡誕生之初,就是一個“小富二代”。其合作伙伴在各自領域都屬于大佬級別,鏡頭有索尼,眼鏡本體有LOHO,AI語音技術有科大訊飛,AI底層能力有云天勵飛。如果是近視人群,那么你可以到LOHO線下門店驗光、佩戴這款AI眼鏡,其鏡片可自選度數,也有防藍光版的。
此外,谷歌大腦(Google Brain)前首位研究軟件工程師、字節跳動前AI平臺負責人、頭部AI大模型公司聯合創始人潘欣出任閃極科技合伙人,全面領導AI相關技術研發工作。
閃極AI拍拍鏡零售價1499元,共創版999元,昨晚十點全渠道開售,春節前共創版限量5萬臺。閃極AI拍拍鏡共創版墨鏡款1199元,透明款1299元,后者限量5000臺。目前小米主打拍照和AI的MIJIA眼鏡相機,眾籌價2499元,建議零售價2699元。

另外,用戶若購買這款AI眼鏡,也能一同拿到配件全家桶。

一、體感重量僅30克,還能自由搭配墨鏡鏡片顏色
閃極今天發布的AI拍拍鏡,在硬件設計上著重考慮了美觀、舒適、上“眼”即用三個方面。
首先,AI拍拍鏡的外形選取了較為百搭的黑框眼鏡,并且與專業眼鏡廠商LOHO重新設計了新的流線型,旨在讓大部分人戴起來有“美顏效果”。

張波直言,市面上大多數可穿戴式產品沒有真正流行起來的原因,在于“用戶佩戴1個小時就很難受了”。閃極新品AI眼鏡著手通過5個方面解決這個問題,一是選取了符合亞洲人臉型的眼鏡外觀設計,二是加大了眼鏡腿彈簧鉸鏈的可調節角度,三是重新設計了更貼合人們用眼習慣的光源通路,四是空氣鼻托,五是“反重力”輕自重。

其中,“太重”可謂是當前可穿戴式設備的普遍痛點。一般來說,寬邊太陽鏡的重量是50克,那么在此基礎上,閃極AI拍拍鏡的體感重量通過反重力原理進一步優化到30克左右,以讓大部分人適應長期佩戴。
張波具體解釋了上述反重力原理,即借鑒蹺蹺板的原理盡量抵消3塊內置電池的重量,一塊電池放在鏡腿外側滿足散熱,鏡腿里的兩塊電池則各自置于兩只耳朵靠后的位置,使鼻梁位置翹起來,從而減輕人體實際佩戴的疲勞感。而像Ray-Ban Meta AI眼鏡、三星AI眼鏡和華為智能眼鏡目前僅配備單塊電池。
同時,眼鏡框上的攝像頭或許會讓路人感到被冒犯。因此考慮到隱私問題,閃極AI拍拍鏡左上角的攝像頭配備了可磁吸關開的蓋子。
另外,LOHO作為這款AI拍拍鏡的聯合開發者,為用戶推出了各式各樣的墨鏡鏡片,方便其在不同場景中切換搭配使用。

二、掛在頭上的“GoPro”,支持邊充電邊拍視頻
閃極AI拍拍鏡有4大亮點功能,分別是頭部相機、Hi-Fi級別耳邊音響、Hi閃極語音助手和錄音筆。據張波在大會上的分享,這些功能背后涉及的拍攝、語音、音頻等技術,都已經用AI芯片和AI算法重塑,旨在實現“always on”,即“全天候佩戴”、“全天候續航”。

具體來看,拍攝方面,閃極與索尼半導體聯合研發,100%重構底層驅動,將此款AI眼鏡的攝像頭像素提升至1600萬。張波直言,這意味著業界首次用國產芯片,突破了Meta和高通強強聯手所能達到的1200萬像素水平,“我們整個團隊都非常自豪”。
同時,該AI眼鏡還實現了1600萬像素攝像頭的低功耗視頻防抖,搭載了123度超廣角裝置攝像頭模組,并支持聲音、觸控、按鍵多重拍攝交互,以此達到“解放雙手,隨時開拍”的使用體驗。
張波在現場展示了幾張AI拍拍鏡的攝影師作品,例如深圳市圖書館的書架、帶娃在小區玩游樂設施等。

音頻方面,閃極AI拍拍鏡搭載了Hi-Fi級別的軟硬件一體音響系統,并通過滑動觸摸眼鏡腿來調節音量大小。該系統由閃極與合作伙伴瑞聲科技共同開發,使AI拍拍鏡的體驗者也可以用上iPhone同源的HiFi音響技術。

AI音頻眼鏡等類似產品退出后,網上一度對這種開放式耳機的音質效果存疑,不少網友認為這種設計十分雞肋,實際使用時無法替代入耳式耳機。對此,張波告訴智東西,一方面閃極這款AI拍拍鏡并不對標藍牙耳機,另一方面他認為入耳式耳機與帶有音頻、音響功能的AI眼鏡不沖突。
張波稱:“入耳式耳機有時候佩戴久了,用戶往往會不太舒服,全天候使用不現實,而無感最佳的硬件形態就是眼鏡,我們可以選擇把AI眼鏡的開放式音響體驗做得更好。”

為了實現“戴在頭上的手機”這一構想,閃極方面稱,其在長續航性能上結合了自身充儲能產品的優勢,并基于紫光展銳的旗艦機低功耗ARM平臺,推出了一個長續航的AI眼鏡平臺架構。這個名為“影瞳架構1.0”的AI眼鏡平臺架構采用的是雙主控芯片和雙系統架構。

對比Ray-Ban Meta,同樣都是50克的眼鏡自重,閃極AI拍拍鏡的電池容量是前者的3倍,達到450mAh。
說到這,張波還吐槽起了友商的AI眼鏡充電方式,例如放回眼鏡盒充電、放在桌面兩條線充電、用C口充電等等。閃極AI拍拍鏡采用Pogo-Pin磁吸式接口的充電方式,支持邊充邊戴。

這也是業內第一次,AI硬件的電池容量增程續航達到了6500mAh。未來,閃極有計劃不斷迭代增程環的充電方式,準備第一代解決續航問題,第二代解決存儲問題,第三代解決算力問題。

三、端云結合,強化AI眼鏡觀察、記憶、檢索能力
在會后的媒體溝通過程中,張波多次強調與市面上在售的AI眼鏡相比,閃極AI拍拍鏡的研發重點落在用AI增強記憶上。他提出“AI的記憶力才是每個人的真剛需”。因此,第一步AI要能存儲多模態信息,第二步是會自主學習記錄的內容,并向量化壓縮數據,第三步將實現自然語音和快速檢索。
今天的發布會上,閃極發布了其AI記憶系統“錄眸OS”,其中集成了AI云盤、AI閃記、AI Agent Store、云端AI中心、數據安全系統和Hi閃極語音助手。
1、AI云盤
云端全量存儲每天所拍所錄,再由個人專屬AI學習和整理全部內容,以實現全鏈路端云一體加密。容量方面,每日1GB,每年365GB。
2、AI閃記
可以視作一個多模態AI記事本,其不僅記下錄音、文字和圖像,還可以借助AI分析整理、自動生成摘要,并且同步訓練語音助手,形成AI記憶力。

3、AI Agent Store
用戶一句話即可生成個性化的AI Agent,向開發者開放平臺,支持其上傳AI Agent,并且會通過加密數據庫保存數據。
4、云端AI中心
云端開放AI中臺系統,支持接入私有AI模型,會智能分析模型能力,以準確分發AI需求。目前,該系統已接入了十幾家大模型,包括百度文心一言、訊飛星火、字節豆包、阿里通義千問、騰訊混元、月之暗面Kimi、智譜、云天勵飛、商湯、MiniMax等。
5、數據安全系統
從本地到云端全鏈路數據加密,配備銀行級安全守護系統,硬件加密,丟失后則自動格式化。
6、Hi閃極AI語音助手
基于行業多款語言及圖像識別模型精準識別,可以在內存允許的范圍內“無限量”記憶,并與云端存算一體服務平臺高效響應,實現超低延遲。此外,獨立安卓平臺可調用一切軟硬件權限。
目前,閃極AI拍拍鏡的眼鏡硬件、手機端閃極App1.0、Hi閃極AI助手1.0、AI云盤1.0、AI閃記1.0已完成開發,而時光回溯、實時翻譯、直播推流、智能記憶、語音轉寫等AI功能還在開發中。

閃極AI合伙人、谷歌大腦早期核心成員潘欣回憶道,十年前自己還在谷歌時,最大的神經網絡遠小于人腦神經元的數目,兩者間相差了近1000倍,但十年后的今天,最大的神經網絡翻了1萬倍,遠遠超過人腦神經元的數目。
然而,談道Scaling Law進入瓶頸期,潘欣認為“AI下一個十年破局的關鍵,在于為AI找到新的容器”。
潘欣解釋道,基于眼鏡的主動型智能體,即在用戶共識記憶的基礎上,主動地感知環境、思考規劃、并執行“恰當”行動以達到用戶預期目標的AI。換句話說,在潘欣看來,未來的AI需要主動幫人解決問題。

落實到具體AI技術上,未來的AI載體可以較為精確地,去向量化檢索海量的多模態數據,這些多模態數據包括問答、音頻、圖片、視頻等形式。其背后可能是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靈活選配的模型組合,也可能是成百上千家的多智能系統。
同時,整個系統是私人化的,這主要通過私人網盤、數據加密、敏感數據過濾、AI閱后即焚等方式實現。
結語:專注無屏AI眼鏡技術路線,目標明年賣出50萬臺
2024年既是AI元年,也是AI大模型與AI應用的拐點,AI眼鏡正是其中一個熱門的AI應用形態。距離閃極今年5月底劇透其AI眼鏡技術預覽版,已過去將近半年的時間,其首款AI眼鏡“AI拍拍鏡”正式發布。
閃極去年內部決定從充儲能領域跨界進軍AI硬件領域,并最終選擇了AI眼鏡這個細分賽道。據張波分享,閃極最初就沒有打算過跟著Meta技術路線走,現在這款AI眼鏡產品,也與華為、小米在售的帶藍牙功能的AI眼鏡不太一樣,其主要奔著強化AI記憶能力、量產、完全開源、高性價比和人人可佩戴而去的。
發布會接近尾聲時,張波透露了閃極后續在AI方面的動向,AI拍拍鏡預計2025年出貨量達50萬臺,銷售金額超過6個億,并推出幾十款不同的眼鏡款式。除此之外,閃極明年可能會設立獨立工廠。張波稱:“在AI眼鏡重塑UI界面前,閃極不會做AR虛擬顯示界面。”

同時,閃極方面還發布了閃極數字永存計劃,即通過AI眼鏡收集數據、訓練模型、搭建永續數據中心并持續運營維護,后續將進一步架設淺海服務器集群,以及搭建自然能源循環系統。